好玩的冰_课件_PPT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精选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精选一、教学内容《好玩的冰》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第四章《有趣的季节》,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冰的基本特性,观察冰的形态,感受冰的触感,探索冰的融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冰的基本特性,知道冰是由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2. 通过观察和触摸,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冰的形成过程和特性。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形态,感受冰的触感,探索冰的融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冰格、冰箱、盐、勺子、热水、毛巾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颜料、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形态,询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邀请幼儿触摸冰块,感受冰的触感。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冰的形成过程,解释冰是由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讲解冰的特性,如透明、硬度、融化过程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冰的形态,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让幼儿用盐、热水、毛巾等尝试融化冰块,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4. 团队协作(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冰块接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邀请幼儿分享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5. 创意绘画(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和画笔在画纸上创作冰块作品,发挥想象力,表现冰的形态和特性。
六、板书设计1. 冰的形态:透明、硬度2. 冰的特性:水在低温下凝固,融化过程3. 融化冰的方法:盐、热水、毛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冰块形态。
2.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冰块形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触摸、探索冰的形态和特性,让幼儿对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幼儿的表现,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寻找冰的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冰,了解冰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变化。
2024年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教学资料
2024年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冰的基本性质,探索冰的趣味玩法,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来源、性质,知道冰与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冰与水的关系,冰的趣味玩法。
重点:冰的基本性质,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冰格、盐、色素、勺子、杯子、热水等。
学具:每组一份冰块、冰格、盐、色素、勺子、杯子、热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冰块,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从哪里来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冰的基本性质,如无色、透明、冷硬等。
演示冰与水的转化过程,让幼儿观察并理解。
3. 动手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冰的趣味玩法,如制作彩色冰块、用盐融化冰块等。
引导幼儿观察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加入盐后冰的融化速度。
4. 随堂练习(10分钟)提问:“你们知道冰还有什么用途吗?”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问:“如果要让冰融化得更快,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引导幼儿思考并发表观点。
六、板书设计1. 冰的基本性质:无色、透明、冷硬。
2. 冰与水的关系:冰是水在低温下结成的。
3. 冰的趣味玩法:制作彩色冰块、用盐融化冰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冰块,记录冰的融化过程,并和家长分享所学内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对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变化,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
2. 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袋、冰激凌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探索冰的奥秘。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好玩的冰》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好玩的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观察和探索,使幼儿了解冰的特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冰的基本特性,如透明、冷、硬等。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冰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冰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格、盐、色素、勺子、杯子、热水、毛巾。
2. 学具:每组一份冰块、冰格、盐、色素、勺子、杯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冰块,让幼儿通过触摸、观察、描述冰块的外观和特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冰是如何形成的?(2)为什么冰是透明的?(3)冰和水的区别是什么?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成小组,用冰格制作冰块,观察冰块的形成过程。
4. 探索活动(10分钟)(1)在冰块上撒上盐,观察冰块的变化。
(2)在冰块中加入色素,观察色素的扩散。
5. 小结与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冰的特性:透明、冷、硬2. 冰的形成过程:水→ 冰3. 冰与水的区别:状态、温度、形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观察家里的冰块,描述其外观和特性。
(2)和家长一起尝试制作彩色冰块,记录制作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
2. 答案:(1)冰块的外观:透明、冷、硬(2)彩色冰块制作过程:在冰格中加入色素,观察色素在冰块中的扩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冰现象,如冬天的冰花、冰雕等,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冰的魅力。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制作冰灯、冰雕等,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好玩的冰》中班科学教案.
《好玩的冰》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的物质》第二节《好玩的冰》。
详细内容包括:冰的形成、冰的特性、冰的用途以及冰与水的转换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冰的形成过程,知道冰是由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2. 通过观察和触摸,感受冰的特性和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了解冰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冰的形成过程和冰的特性。
教学重点:冰的观察、触摸和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冰袋、水、容器、温度计、保温箱等。
学具:观察盒、触摸袋、画笔、画纸、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冰块,让学生观察冰的外观,引导他们讨论冰的来源。
(2)邀请学生触摸冰块,感受冰的温度和质地。
2. 例题讲解(1)讲解冰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冰是由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2)通过实验,演示冰的融化过程,让学生了解冰与水的转换关系。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冰块在室温下的融化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2)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冰的特性。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冰》2. 内容:冰的形成:水在低温下凝固冰的特性:冷、硬、透明冰的用途:制冷、保鲜、娱乐等冰与水的转换:冰融化成水,水结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冰现象。
2. 答案示例:冰在饮料中起到制冷作用;冰箱里的食物用冰块保鲜;冬天河面结冰,人们可以滑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冰的形成和特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还需进一步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与冰相关的现象,开展家庭小实验,了解冰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学生对冰的直观感受。
2. 冰的形成过程和特性的讲解。
3. 课堂小结中冰与水关系的强调。
《好玩的冰》教案
《好玩的冰》教案《好玩的冰》教案1活动目标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袋、热水。
内含一颗糖果的冰块若干(同幼儿数)。
活动过程一、导入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步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2.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
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二、介绍工具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三、幼儿尝试1。
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1.提问:小朋友都很努力试过了,你们都吃到糖了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取糖的经过?2.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好玩的冰》教案2活动内容:新《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根据这一理念和幼儿对水各种形态变化的兴趣,设计了“会变的水精灵”络课程。
其中《如何使冰化的最快》就是其中的一节延伸活动,它主要知识点为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利用简单的科学方法使幼儿了解“冰”溶化的最快方法。
活动目标:1、通过有趣的科学操作比赛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游戏规则和方法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利用简单的实验记录和操作,找到使“冰”溶化的最快方法。
活动重点:是利用有趣的科学操作比赛活动,使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产生兴趣。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学启蒙的关键,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学习的热情。
因此,我把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做为重点,精心的呵护和培植。
活动难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实验,找到使冰溶化的最快方法,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教案:《好玩的冰》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2. 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和体验冰的特性,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过程,以及冰的融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帮助幼儿建立观察和体验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冰的形成过程和冰的融化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冰的形成过程和冰的融化现象。
2.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容器、温度计、观察记录表。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容器、画笔和记录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装有冰块的容器,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观察冰的特性。
2. 观察与体验:教师指导幼儿用容器收集冰块,让幼儿亲自感受冰的温度和质感。
3. 实验与探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在容器中的融化过程,让幼儿用画笔在记录纸上画出冰块融化的过程。
4. 分享与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让幼儿互相交流冰的特性。
六、板书设计1. 冰的形成过程:水→冰2. 冰的融化现象:冰→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冰块,记录冰块的融化过程。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记录冰块的融化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方式和幼儿的参与程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观察和体验能力。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冰雕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冰雕,进一步了解冰的特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观察与体验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用容器收集冰块,让幼儿亲自感受冰的温度和质感。
这一步骤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于冰这种物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冰的认识。
1. 教师在此环节中需要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确保幼儿在收集冰块过程中不会受伤。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
2024年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探索与发现》第二章《奇妙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了解冰的性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冰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冰的形成过程和性质。
重点:观察冰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动手制作冰玩具,体验冰的乐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冰玩具、PPT、实物展示台。
学具:水、碗、冰箱、盐、色素、勺子、漏斗、绳子、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让幼儿说出冰的特征。
(2)讨论:冰是从哪里来的?冰和水的区别?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讲解冰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冰的性质。
(2)讲解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袋、冰雕、冰激凌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用盐、色素、水制作彩色冰块。
(2)观察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的过程。
4. 制作冰玩具(10分钟)(1)教师示范制作冰玩具,讲解制作方法。
(2)幼儿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1)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冰玩具,分享制作过程。
(2)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冰的形成:水在低温下凝固2. 冰的性质:冷、硬、透明3. 冰的应用:冰袋、冰雕、冰激凌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冰玩具,并记录制作过程。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观察冰在室温下融化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冰的形成、性质和应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完整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冰的特性,探索冰的奥秘,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基本特性,如冷、滑、硬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冰的形成过程以及冰的特性。
重点: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感受冰的特性,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格、盐、色素、毛巾、勺子、盘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让幼儿初步感受冰的特性。
2. 探索冰的特性(1)让幼儿观察冰块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如放置在室温下、盐中、水中等。
(2)让幼儿通过触摸、品尝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冰的特性。
3. 冰的形成过程(1)教师讲解冰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水变成冰的原理。
(2)进行小实验,让幼儿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4. 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冰块为什么会融化吗?”引导幼儿思考、回答。
5.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笔记录冰块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让幼儿用彩泥制作冰块,并观察、记录冰块融化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冰的特性:冷、滑、硬2. 冰的形成:水→ 冷却→ 冰3. 冰的融化:冰→ 加热/盐→ 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冰块融化的过程。
答案示例:冰块放置在室温下,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开始融化,变成水。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制作冰块,观察冰块的颜色、形状变化。
答案示例:冰块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色素后,颜色发生变化。
冰块形状随着冰格的不同而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活动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在家中继续探索冰的奥秘。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含反思-幼儿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含反思幼儿园科学教案教案:《好玩的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来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三章《冬天的秘密》。
具体内容涉及冰的性质,包括冰的形成、冰的形状变化以及冰的融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冰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索冬天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冰的性质和特点。
难点:让学生理解冰的形状变化和融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容器、热水、放大镜、温度计。
学具:每个学生一个容器、一张白纸、一支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拿出一个装有冰块的容器,请学生观察冰块的外观和感觉。
然后,教师用热水将冰块融化,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冰的形成、冰的形状变化和冰的融化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冰的性质和特点。
3.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容器装入水,将容器放在户外,等待水结冰。
同时,学生观察冰的形状变化和融化过程,并用放大镜和温度计进行观察和记录。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冰块为什么会融化?”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然后,教师给出答案,并解释冰的融化过程。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用彩色笔在白纸上绘制冰块的形状变化和融化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好玩的冰》板书内容:1. 冰的形成2. 冰的形状变化3. 冰的融化过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描述冰的形成过程,并画出冰的形状变化和融化过程。
答案:冰的形成是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的过程。
冰的形状变化可以是冰块变小、冰块融化成水等。
冰的融化过程是冰块在高温下逐渐融化成水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了冰的性质和特点。
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讲解冰的融化过程时,部分学生对于温度变化对冰融化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完整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中的第二节《好玩的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冰的形态、性质和特点;探究冰的融化过程;讨论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冰的形态、性质和特点,了解冰的融化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冰的融化过程及其原理。
2. 教学重点:冰的形态、性质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袋、热水、放大镜、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冰块。
(2)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冰块,并描述冰块的形态。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冰的性质和特点。
(2)教师讲解冰的融化过程及其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2)请幼儿用画笔记录冰的融化过程。
4. 讨论冰在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冰在生活中的作用。
(2)幼儿分享自己知道的冰的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冰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冰》2. 内容:(1)冰的形态、性质和特点(2)冰的融化过程(3)冰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冰的融化过程,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冰的形态、性质、特点和融化过程。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冰的细节,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冰的应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如:节约用水,减少冰的使用;利用冰块制作冷饮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冰块的观察;2. 例题讲解中冰的融化过程及其原理的讲解;3. 随堂练习中幼儿动手操作和记录冰的融化过程;4. 作业设计中观察冰融化过程的作业;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环保意识培养。
《好玩的冰》中班科学优质教案.
《好玩的冰》中班科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感知冰的特性,探索冰的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冰的基本特性,如冷、滑、硬等。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界中冰雪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冰的特性,了解冰的形成过程。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探索冰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雕、冰棍、热水、盐、色素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手套、勺子、小锤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冰块、冰雕、冰棍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让幼儿触摸冰块,感受冰的冷、滑、硬等特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冰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水在低温下会变成冰。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冰块,用放大镜观察冰的结晶。
(2)尝试用盐和热水使冰块融化,观察冰融化的速度。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冰的特性:冷、滑、硬2. 冰的形成:水→ 低温→ 冰3. 冰的融化:盐、热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冰的融化过程,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答案:冰在盐和热水的作用下逐渐融化,变成水。
2. 作业题目:用冰块进行创意画,与家长一起分享创作过程和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感知冰的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制作冰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开展“冰雪奇缘”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冰雪文化,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过程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观察引导5. 作业设计的参与性和创造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应放在冰的特性、形成过程及融化的基本原理上。
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
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1 活动目的1.知道冰是凉的、硬的、光滑的,初步理解冰是由水变成的,冰遇热会化成水。
2.学习制作“冰花”3.开展幼儿的动手才能。
4.开展幼儿的观察比拟才能。
活动准备1.让家长提早在家为幼儿动制一盘冰和一个八宝粥小碗。
每组一盆温水。
2.老师做好的冰花、彩纸、大的果冻盒、水、毛线等物品。
活动过程1、幼儿自由玩家长做的冰块。
老师问孩子这些冰是谁给做的?是怎么做出来的?2.老师引导孩子感知冰的特点。
(1)师:小朋友仔细看一看冰是什么颜色的?幼儿:没有颜色、很亮……〔2〕师:刚刚你们摸冰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幼儿:凉凉的、很炸手。
〔3〕孩子们,捏冰的时候怎样?幼儿:很硬很硬、捏不动…..〔4〕老师请小朋友将冰放在手心里,看看冰有哪些变化?手上的水又是怎样来的。
〔5〕并在手里会渐渐化成水,说一说还有什么方法化成水?〔6〕请幼儿将自己的冰放在温水盆里,观察冰渐渐融化的过程。
3.老师演示制作冰花的方法,幼儿学习制作冰花。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做的冰花漂亮吗?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老师问幼儿如今的冰和刚刚你们玩的冰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说说不一样在哪儿?〔3〕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的冰花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
你们想想做?〔4〕老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冰花。
(5)老师和幼儿把做好的冰花放在室外,〔因为幼儿园没有冰箱〕待第二天欣赏冰花。
4、欣赏冰花。
第二天把冰花取出,挂在外面的一根绳子上,共同欣赏谁做的冰花最漂亮。
活动延伸请家长配合,在家在制作一个冰花。
让幼儿观察冰花融化的现象;早晨的时候,观察窗户上的冰花。
设计意图如今正是冬季最寒冷的时候,我利用冬天的特征,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得知水遇冷会上冻结成冰,那冰遇到热就会化成水这一科学道理。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这节科学课。
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2 活动目的:1、知道冰的变化2、有积极探究冰的兴趣3、制作冰灯活动重点:知道冰的变化,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冰的特征活动难点: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事先准备一些干净的冰块2、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各种装饰物品,绳子,彩色颜料水。
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
《好玩的冰》一、教学目标1.了解冰的基本特征,知道冰遇热会融化的现象。
2.通过实验和观察,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冰的特征,掌握冰融化的条件。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冰融化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冰块、热水、冷水、盐、小盘子、计时器、温度计。
2.纸杯、吸管、剪刀、胶带、气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冰块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感觉怎么样?2.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冰块的特点。
二、探索冰融化的条件1.教师将冰块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变化。
师:你们猜猜看,冰块在热水中会变成什么?在冷水中会变成什么?2.幼儿观察并记录冰块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得出冰块在热水中融化得快的结论。
4.教师出示盐,引导幼儿猜测盐对冰块有什么影响。
5.教师进行实验,将盐撒在冰块上,让幼儿观察冰块的变化。
6.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得出盐可以加速冰块融化的结论。
三、制作冰雕1.教师出示制作冰雕的材料,引导幼儿讨论制作冰雕的方法。
2.幼儿分组合作,利用冰块、纸杯、吸管等材料制作冰雕。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问题。
4.幼儿展示自己的冰雕作品,与同伴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冰融化实验,观察冰在不同条件下的融化速度。
2.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尝试制作冰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在下次活动中组织幼儿分享冰融化实验和制作冰雕的经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冰的基本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冰融化的条件,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本次活动也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教学资料
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探索冰的奥秘,体验玩冰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过程,知道冰的特性,如透明、冷、硬、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探索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体验玩冰的乐趣。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形成过程,理解冰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盐、色素、杯子、勺子、放大镜等。
学具:冰块、热水、盐、色素、杯子、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装满冰块的杯子,引导幼儿观察、触摸冰块,让幼儿说说冰块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冰的形成过程: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了解冰是如何形成的。
(2)冰的特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冰的透明、冷、硬、滑等特性。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冰块,说说冰块的特点。
(2)让幼儿将冰块放入热水,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
4. 小组活动(1)冰块加盐:让幼儿在冰块上撒盐,观察冰块的变化。
(2)冰块染色:让幼儿在冰块上滴色素,观察冰块的颜色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冰的形成过程2. 冰的特性:透明、冷、硬、滑3. 冰的玩法:加盐、染色、观察融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冰块在热水中的融化过程,记录融化时间。
2. 答案:冰块在热水中融化时间约为510分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合作能力。
但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安全操作,避免受伤。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冰,观察并记录冰的特性,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操作;2. 幼儿观察冰块融化过程的引导;3.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评价。
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
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好玩的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冰的特性,探索冰的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冰是由水变成的,了解冰的特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冰的特性,掌握冰与水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了解冰的成因及特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冰袋、热水、盆子、毛巾、实验器材等。
学具:放大镜、小勺、塑料杯、彩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找冰,让幼儿观察冰的外观,感受冰的冷。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冰的成因,讲解冰是由水变成的,介绍冰的特性。
3. 实验探究(15分钟)(1)冰块融化实验:让幼儿观察冰块在热水中的融化过程,感受冰与水的关系。
(2)冰块彩绘: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冰块,用彩纸、画笔在冰块上作画,观察冰块融化后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小勺、塑料杯等材料,让幼儿用小勺挖冰,观察冰的硬度,感受冰的冷。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冰2. 内容:(1)冰的成因:水变成冰(2)冰的特性:冷、硬、透明(3)冰与水的关系:冰融化成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冰块在不同环境下的融化速度。
答案:冰块在室温下融化速度较慢,在热水中融化速度较快。
2. 作业题目:用彩纸、画笔在冰块上作画,观察冰块融化后的变化。
答案:冰块融化后,画作会变得模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实验探究、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了解了冰的成因、特性和冰与水的关系。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