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最新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国家教学课程标准
国家课程标准如下:
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实施建议四部分,还有一个附录。
前言是叙述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包括学习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内容标准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实施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附录含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 1 —。
(完整word版)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语文素养,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有效地发挥其作用,能适应需要,继续发展,不断提高。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解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解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从课程标准的结构来看,2017 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学业质量三个重要的部分,同时课程标准还围绕核心素养和教学评价给予了相关案例,帮助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变与不变(一)课程性质在2017 年课程性质中明确了数学课程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强调了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二)课程基本理念两版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导思想均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相较于实验版课标着重强调教师注重学生能力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并在教育过程中强调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一)学科核心素养与实验版课程标准相对比,可以发现,2017 年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学区别与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并强调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课程目标(1). 由原来是“双基”转变为“四基”与“四能”。
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学习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由提高数学能力转变为发展数学素养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标准
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他们与各国青少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还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2)学习英语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英语课程的个人价值英语课程对个人的工具性价值会英语,可以工作、生活得更好,打工、种地、当和尚都需要英语。
不会英语肯定可以生活在中国,但肯定不如会英语的活得好、活得明白。
这是课程标准非常现实、非常实在的一面。
对于英语学习存在困难、导致几乎要放弃的学生,要用具体示例说明学习英语对他们个人发展的作用。
英语课程对个人的人文性价值这说明英语教育对于个人的人文价值。
我国大量愤青的存在,说明开放、包容的心态还没有成为我国国民的主流心态。
英语老师的“洋气”(如敢为天下先、不夜郎自大、不妄自菲薄)应该成为学生的人文素养。
英语课堂应该成为我国最具有民主气氛的课堂。
我国英语课堂应该像英语国家课堂那样充满thank you等话语。
英语课程对个人的未来价值英语知识的教学应该促进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提升,英语课程应该促进科技创新能力。
英语课堂应该帮助学生适应这些环境。
(3)学习英语能够为学生未来参与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储备能力,也能为他们未来更好地适应世界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本节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英语教育的性质。
英语是语文类课程,不是单纯的语言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就工具而言,英语是交流工具、认知工具、思维工具、发展工具,不只是交流的工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最新修订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和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概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应反映社会需求和数学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结果还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所包含的数学思维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的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应注重过程,处理过程与结果的关系;重视直觉,处理好直觉与抽象的关系;我们应该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
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 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 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 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 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 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 人。”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 目标”、“内容标准”、 “实施建 议”,此外还有附录。 (一)、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2、课程的基本理念 3、课程设计思路 (二)课程目标
(三)内容标准
(四)课程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建议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教学建议 4、评价建议 (五)附录
三、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方式,按章节、 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 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 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 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依据学科的知识系统与有关先行课、后继 课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章节的基本内容、重点 和难点,教学时数分配。是教学顺序,教学工 作的指南。
五、课程教学标准的基本格式
谢 谢!
二者的课程目标不同。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 能目标,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由于教学大纲的 重点是对教学工作做出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 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 点难点的处理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更加关 注知识点,关注学习的效果,忽视学习过程与 方法,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程 标准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 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 出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 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目标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是
国家课程标准是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国家课程标准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
的设计思路等。
2. 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3. 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
4. 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等。
总的来说,国家课程标准是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
的基础。
除了以上提到的内容,国家课程标准还包括**附录**部分,包括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案例三个部分。
此外,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教育部门发布的课程标准文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前言、理念、目标
四个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
• 1、四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 ①“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 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完成的; • ②学什么样的知识与技能,应当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其他三 个方面目标的实现。
• 2、四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 的。
目标层次的划分:
• 知识技能目标:
过程性目标
• 1、经历(感受)——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 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 2、体验(体会)——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 在具体情景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 一些经验。 • 3、探索——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 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 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三、学段目标(7—9年级)
• 目标 1
•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 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 数学活动经验) 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和 必要的应用技能;
目标 2
——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 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 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 意识;
• 目标3
•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 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 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体现时代潮流的教育技术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⒋转变教师角色的教师观
•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之上。 •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 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 活动经验。 •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与合作者。
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 言
第一部分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人们逐渐认识到,健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订的。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课程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必读)第一部分前言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课程性质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人文性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践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综合性有机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
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 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 人文科学)与( 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 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 思维能力)和( 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 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 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 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 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 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一部分前言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 诩绦 ⒄购筒欢咸岣叩墓 讨杏行У胤⒒幼饔靡允视ξ蠢囱 啊⑸ 詈凸ぷ鞯男枰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标准》前言
为了大力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院《关于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教务处组织制定了18 个三年制高职专业146 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取、实训条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教学有“纲”可依,有“据”可查;由于版面有限,我们围绕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最终汇编成册的共37 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制定主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明确课程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使课程教学既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又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新方向、新要求。
本次课程标准的制定,得到了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各系部、教研室及有关教师付出了辛勤努力。
但由于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教务处
2011 年6 月
人才培养方案》前言
人才培养方案是开展本专业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有关文件精神,自2009 年学院先后两轮修订了2010 级18 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积极开展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定期召开专业建设会议,与行业企业保持沟通,分析商洛市、陕西省乃至全国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结合学院专业师资、
实训实习等条件,在对毕业上就业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并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构建
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明确了人才培养规格和所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从基本
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三个方面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并将“素质拓展” 、“多证书毕业制度”以及“毕业设计”等
新内容首次列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结
构体系,将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模块,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
但由于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教务处
2011 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