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种鸡的饲养管理

合集下载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1 环境1.1 鸡场环境规模鸡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符合NY/T388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a 鸡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b鸡场距离干线公路、饮用水源、居民点1km以上;c、鸡场与其它规模畜牧场应保持一定有效安全防疫距离。

1.2 鸡舍环境1.2.1 鸡舍内的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

1.2.2 鸡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388的要求。

1.2.3 鸡场生产区、生活区分开,雏鸡、成年鸡分开饲养2 鸡场的设施设备2.1 设施2.1.1 鸡场净道和污道要分开。

2.1.2 鸡场周围要设隔离带。

2.1.3 鸡舍应有防鸟、防鼠设施。

2.1.4 鸡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清毒。

2.1.5 鸡场应建鸡粪贮存和污水处理设施。

2.2 设备2.2.1 鸡笼安装分阶梯式和重叠式,最佳为三鸡一笼,每鸡应占有笼底面积470cm2~500 cm2,8cm~10cm的料槽位,每笼应有一只饮水器。

2.2.2 器具数量应满足各阶段饲养的需要。

3 饲养条件3.1 饮水3.1.1 水质符合NY5027要求。

3.1.2 经常清洗饮水设备,要求夏季每天至少2次以上,冬季每天1次以上,并定期消毒。

3.2 饲料3.2.1 使用符合无公害标准的配合饲料,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饲养手册提供的营养标准。

3.2.2 添加预防应激的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应符合NY5042的要求。

3.2.3 不得在饲料中添加诸如砷、铬、铜等有毒有害化学制剂。

3.2.4 不得使用霉败、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4 引种4.1 商品代雏鸡应来自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父母代种鸡场或专业孵化场。

4.2 雏鸡不能带鸡白痢、禽白血病和霉形体病等蛋传疾病。

4.3 不得从疫区购买雏鸡。

5 育雏期饲养管理5.1 育雏舍育雏舍不应靠近其它鸡舍,鸡舍四周应有围墙隔离,出入围墙大门口应设有消毒设施,车辆和人员进出应消毒。

5.2 育雏方式育雏方式通常分为两类:网上育雏和笼育。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及流程精选5篇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及流程精选5篇

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及流程精选5篇蛋鸡养殖场管理制度及流程篇一1.禽场及孵化场工作人员不许在场外及自己家中饲养家禽和从事与养禽有关的业务,养禽场工作人员所需的蛋和肉产品,必须经检疫无病并由本场供应。

2.防止人员、来访客、饲养用具和杂物传播疾病。

对于易从外界带来病原体的媒介物(包括工作人员、推销员、买蛋商、运送工人和来访客等),都应严加管理和监督。

每次进入生产区前应冲洗、消毒、更换衣帽鞋等。

所有的一切用具和运输工具都须经严格冲洗消毒后,才能进入禽场和禽舍。

兽医人员使用的各种诊疗器械,必须经高压消毒后,才可进入禽舍内使用。

垫料要经阳光曝晒后或经消毒药熏蒸后使用。

3.实行专业化生产和全进全出。

在条件允许时,最好实行专业化生产。

有条件的可分为育雏场、成年蛋禽场、孵化场、种禽场等,更要避免畜、禽混养。

如育雏场仅饲养1~49日龄的小雏,或1~120日龄的禽,而成年禽场则全是120日龄以上的成年禽,这样避免了成年禽的病传染给幼雏。

最普遍的做法是采用整栋禽舍的全进全出制饲养。

即一批禽出舍后,禽舍经冲洗消毒-火焰烧灼消毒-喷雾消毒-熏蒸消毒等彻底的消毒程序后,再空置1~2周,然后引进下一批禽。

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疫病的发生。

因为许多疫病发生和中止有一个较固定周期,采用“全进全出”就不会给疫病以接力感染的机会。

4.定期对禽舍、孵化室及禽群进行喷雾消毒,尤其是生产过程中的带禽消毒。

及时清理垫料和粪便,保持清洁卫生。

5.提供和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避免和减轻应激反应。

禽舍要通风良好、风速宜小、光照能控制,禽舍和禽笼结构要合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保持禽舍空气新鲜。

要避免过分拥挤、频繁捕捉、转群、断喙、免疫接种和突然声响等应激因素的危害。

6.合理处理淘汰的病禽和死禽。

对于淘汰的病禽应及时送往指定的屠宰场急宰,在兽医监督下加工处理。

死禽充分焚烧或深埋,粪便和垫料等运送指定地点做生物热等无害化处理。

7.配合做好杀虫灭鼠,否则消毒工作会事倍功半。

谈罗曼蛋种鸡育雏期饲养管理要点

谈罗曼蛋种鸡育雏期饲养管理要点

温度的管理
01
02
03
温度对雏鸡的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 雏鸡的生长发育,甚至导 致死亡。
温度控制范围
育雏期的温度控制范围通 常为30-35℃,根据雏鸡 的日龄和体重逐渐降低。
温度变化
随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温 度应逐渐降低,以适应雏 鸡对温度的需求的变化。
通风的管理
通风的重要性
通风可以保持鸡舍内的空 气新鲜,减少有害气体的 积累,避免鸡群发生呼吸 道疾病。
育雏期的饲料投喂
1 2
投喂次数
每天投喂3-4次,定时定量,避免雏鸡饥饿或过 饱。
投喂量
根据雏鸡的日龄和体重,逐渐增加投喂量,保持 适宜的饲养密度。
3
投喂方式
采用全价配合饲料,直接投喂到料槽中,避免浪 费和污染。
育雏期的饲料转换
逐渐过渡
在育雏期后期,逐渐减少谷物类饲料比 例,增加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 高的饲料比例。
操作技能培训
针对罗曼蛋种鸡育雏期的饲养操作流程和技能,进行系统的 培训和实践操作,确保饲养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饲养人员的管理制度
制定岗位职责
明确饲养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建立规范的饲养操作流程和制度,确保 饲养工作的有序进行。
实施工作考核
建立饲养工作考核机制,对饲养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激励优 秀员工,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03
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Chapter
免疫程序的制定
制定免疫程序
01
根据罗曼蛋种鸡的品种、日龄和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
理的免疫程序,以确保鸡群得到及时、有效的免疫保护。
免疫时间
02
根据免疫程序,准确掌握疫苗接种的时间,避免漏免或重复免

蛋鸡的饲养工艺

蛋鸡的饲养工艺

蛋鸡的饲养工艺
蛋鸡的饲养工艺是一个细致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饲料、空气质量、环境温湿度等。

下面是一些关于蛋鸡饲养的重要工艺和注意事项:
1. 饲养环境准备:
- 确保鸡舍干净,没有积食或感染灰尘;
- 确保饲养场所有足够的采光,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 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 确保饲养场所没有害虫或杂草。

2. 饲料管理:
- 饲喂高质量的饲料,以保证鸡的健康和产蛋率;
- 根据鸡的生长和生产阶段,提供适当的饲料配方;
- 饲喂次数和饲喂量要合理,避免过度或不足饲喂。

3. 疾病预防与管理:
- 定期进行鸡舍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疾病传染;
- 提供清洁的饮水和饲料,以避免细菌污染;
- 定期进行鸡群健康检查,及时治疗疾病,并隔离病鸡,避免传染。

4. 群体管理:
- 控制鸡群的数量,以确保每只鸡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 避免鸡群内的争斗和掠食,可以通过合理的饲喂和环境设计来减少;
5. 鸡蛋收集和储存:
- 定期收集鸡蛋,并保持蛋壳清洁;
- 使用适当的储存方法,保持鸡蛋的新鲜和品质。

以上是关于蛋鸡的饲养工艺的一些基本要点,但请注意,具体的饲养方式可能因地区、鸡品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饲养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指导进行操作,以确保蛋鸡的健康和高产。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是指对蛋鸡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养护和管理,以保证蛋鸡的健康、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1. 合理饲料配方: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配制饲料。

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应根据蛋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调整饲料中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含量,并注意饲料的全价性、均衡性和可口性。

2. 规律喂养:按照一定的饲喂时间和数量,定时定量地喂饲蛋鸡。

应遵循“小而多”的原则,每日喂饲4-5次,保证蛋鸡从早晨开始有饲料可吃,防止饥饱突变。

要确保饮水的供应充足,保持饮水器的清洁。

3. 注意环境调控: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证鸡舍内外通风良好,确保鸡舍内温度适宜,并适时进行降温或加温措施。

蛋鸡对光照的需求也较为严格,要保证足够的光照时间,一般每日光照12-14小时。

4. 疾病防控:加强蛋鸡的疫病防控工作是饲养管理的重点。

要定期对蛋鸡进行常规疫苗接种,做好疫病监测和隔离工作,鸡舍内的卫生保持应做到定期清理消毒,避免疾病传播。

5. 积极管理策略:采用较好的管理策略,如选用优质种鸡,定期观察和记录蛋鸡的生产性能,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要培养饲养员的科学饲养意识和技能,提高员工的管理和操作水平。

6. 注意饲养密度:蛋鸡的饲养密度应根据鸡舍的大小和通风条件进行合理调整,避免过度拥挤导致蛋鸡互相踩踏或憋尿,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

7. 定期巡视和检查:定期巡视蛋鸡饲养场,检查鸡舍内外的卫生情况和设备设施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保证饲养环境的良好。

8. 记录和统计:要注意记录生产数据和重要管理信息,包括饲养数量、蛋产量、饲料投放量、疫苗接种情况等,方便进行统计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管理提供参考。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过程中,对蛋鸡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健康检疫、疾病防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证蛋鸡健康生长,提高产蛋率和蛋质量。

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一、饲养环境管理:1.笼舍布置:选择宽敞、采光好、通风良好且易于清洁的鸡舍。

舍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0℃-25℃。

2.牲畜防疫:对鸡舍和饮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二、饲料营养管理:1.饲料配方: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产蛋周期,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

注意蛋鸡营养需求的平衡,避免缺乏其中一种营养素。

2.饲料供应:定时定量喂养,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饲料,并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和畅通。

三、健康检疫管理: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蛋鸡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鸡舍的温度,保持蛋鸡的舒适度和正常生理状态。

2.疾病防控:定期对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蛋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和处理蛋鸡的脚趾,防止产生脚炎和鹌鹑不力。

四、疾病防控管理:1.预防病害:通过加强饲料卫生、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生态平衡、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及时处理病鸡: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减少死亡率和病鸡对其他蛋鸡的威胁。

五、蛋鸡产蛋管理:1.产蛋周期控制: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繁殖规律,调整灯光和饲料供应,控制蛋鸡的产蛋周期,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2.蛋质量监测:定期对蛋质量进行检测,包括蛋壳硬度、蛋黄颜色、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及时纠正可能影响蛋质量的因素。

综上所述,正确的蛋鸡饲养管理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管理饲养环境、科学配制饲料、做好健康检疫管理以及疾病防控,才能确保蛋鸡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蛋。

蛋种鸡饲养管理

蛋种鸡饲养管理

(二)方法:
1.畜牧学法:停水、停饲和控制光照等。前3天停水停料,自然 光照;4-7天,停料,每天供水2次,每次30min,自然光照;8-12 天,称重标记鸡,体重减轻25%时,进入恢复期。
2.化学法:1-7d喂含2%锌的日粮,>8d普通日粮,光照降为8h/d, 后恢复。
3.生物学法:注射睾丸酮、甲状腺素或喂孕酮,昂贵极少使用。
强制换羽期的管理
1.严格挑选:淘汰病、残、弱及低产鸡。 2.换羽时间:秋冬之交强制换羽效果好。 3.定期称重:了解失重率,决定实施期的结束时间。 4.观察鸡群:鸡群死亡率前10天<1.5%, 前5周<2.5%, 前8周<3%。 5.不宜强制换羽的情况:公鸡和已开始换羽的母鸡不宜强制换羽。 6.提前做好免疫:延长了种鸡的使用期,抗体效价降低,需重新接 种。 7.光照:初始光照降低为8h/天,30天后,增加1-2h/周至16h。
三、强制换羽技术
定义:人为采取强制性方法,给鸡群造成突然的应激,使新陈代 谢紊乱,停产换羽。 自然条件下,母鸡一个产蛋年后,特别在秋季往往发生换羽停产 现象。自然换羽需要3-4月,鸡群换羽时间参差不齐。 (一)优点 1.加快换羽速度。自然换羽11-16周,强制换羽7周。 2.开产整齐。提高第二个产蛋年的产蛋量和蛋品质,可利用6-9 个月。 3.延长鸡的利用期,降低后备鸡的培育费用。
二、产蛋期种母鸡的管理
1.适时转群:可在20周龄转笼上架,网上平养可在18周转群。 2.公母比例:自然配种1:10-15;人工授精 1:20-30 。 3.公母合群适宜时间:在18周龄前完成公母合群,夜晚天黑合群。 4.控制开产日龄:种鸡开产比商品蛋鸡晚1-2周。
二、产蛋期种母鸡的管理
5.检疫与疾病净化:净化垂直传播的疾病,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白血 病、支原体、脑脊髓炎等,通过检疫淘汰阳性个体。 6.种蛋管理: ✓ 25周,蛋重50g以上收集种蛋至64~66周,最佳28~56周 ✓ 勤捡蛋:平养4~5次/天,笼养2小时一次 7.母鸡使用年限:种母鸡一般到64-66周龄即淘汰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养殖业的基本管理工作之一,好的饲养管理能够提高蛋鸡的产蛋率,改善蛋品质,保证鸡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下面介绍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1. 饲料管理饲料是蛋鸡成长发育的必需品,饲养管理中需要合理搭配饲料,控制饲料质量,加强饲料筛查。

特别是在鸡群各个阶段合理搭配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

保证蛋鸡正常生长和满足产蛋期间的营养需要,增强免疫力,有效控制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

2. 鸡舍管理鸡舍管理是影响蛋鸡生长发育和产蛋的关键因素之一。

鸡舍应新旧换代,控制饲养密度,保证鸡舍卫生,消毒严格。

通过科学规划鸡舍的湿度、温度、通风等环境因素,保证蛋鸡群体的健康和舒适性。

同时,应根据气候变化,合理改变鸡舍的管理措施,增加足够的采食空间,减少鸡之间的竞争,有效预防鸡群疾病。

3. 疾病防控蛋鸡生长发育和产蛋过程中常常受到感染和疾病的困扰,因此疾病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要做到每日检查鸡群的身体状况、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防控效果。

全面加强卫生、消毒、杀菌等措施,注意水源、饲料、环境等因素的污染,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完善防疫措施,明确发病及时报告制度,密切与兽医的合作,切实保障蛋鸡的健康和安全。

4. 养殖技术提高蛋鸡是高产、高效、高档次的现代饲养模式,要求工人具备较好的养殖技术,切实加强对饲养管理方式和常用设备、工具使用方法的培训,提高工人的管理水平。

要注重蛋鸡的品种选择、饲养方式、卫生管理、药物使用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保证鸡群的成长发育和产品质量。

总之,蛋鸡饲养管理要点是一个细致的、注重细节的过程,需要生产者时刻注意卫生、营养和生长发育等多个环节,积极推广高效、节约的养殖技术,为蛋鸡的快速成长发育和健康保驾护航。

蛋用种鸡的饲养管理

蛋用种鸡的饲养管理

蛋用种鸡的饲养管理饲养种鸡和饲养商品蛋鸡,基本要求是一致的,饲养方法也基本相似。

不同的是,养商品蛋鸡只是为了得到商品食用蛋,而养种鸡则是为了得到高质量的可以孵化后代的种蛋。

所以饲养种鸡要求更高。

在某些饲养管理环节上亦有所不同。

种鸡的选择除在育种场进行综合选择外,一般种鸡场选择鸡时主要看鸡的外貌有无缺陷,体重是否恰当,健康状况如何。

选择主要在以下各阶段。

1.生长阶段在6~8周龄时,选留体型良好,冠髯发育明显而鲜红,羽毛生长迅速的雏鸡,淘汰外貌有缺陷者,例如胸骨、腿、喙弯曲,胸部有囊肿等。

选留的公母比例为1∶8~1∶10。

2.开户阶段在17~18周龄进行.选留体格健壮、发育匀称、体重符合标准、外貌符合本品种要求的鸡。

选留公母比例:自然交配1∶9,人工授精1∶15~1∶25。

3.配种后在配种后15~20天,约20周龄,褐壳蛋鸡可推迟1~2周。

主要根据精液品质和体重选留。

淘汰那些冠子发紫萎缩,体质瘦弱,有腿脚病,无论采食、饮水、活动都处于低位次的公鸡;在鸡群普遍开产后,将冠小苍白,皮肤粗糙,耻骨未开张,近期内开产无望的母鸡淘汰掉,选留公母比例约为:自然交配白壳蛋鸡1∶12~l∶15,褐壳蛋鸡为1∶10~1∶12,人工授精1∶20~l∶30。

如果种鸡场全年都实行人工授精,则应留有15%~20%的后备公鸡或补充新公鸡。

配种方法1、自然交配平养种鸡一般采用此法。

(1)大群配种:指公母鸡同群饲养,公母鸡按一定比例搭配(白壳蛋鸡1∶12~l∶15,褐壳蛋鸡1∶10~l∶12),公鸡可随时与母鸡交配。

配种群的大小一般为100~1000只。

(2)小问配种:一个配种小间,一般容纳母鸡8~15只,配1只公鸡。

这种方法适用于育种场。

公母鸡均编号,配置自闭产蛋箱,能确知雏鸡父母。

此法受精率低于大群配种。

2.人工授精近年来采用笼养的种鸡,普遍采用人工授精方法。

(1)采精:一般采用按摩法采精,两人协作完成。

一人保定公鸡,另一人按摩与收集精液。

农村蛋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农村蛋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农村蛋鸡的饲养管理方法农村蛋鸡的饲养管理方法是保证蛋鸡健康生产高品质鸡蛋的关键。

良好的饲养管理方法可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延长蛋鸡寿命,确保蛋鸡群的健康和产蛋效率。

下面将介绍农村蛋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1. 环境管理蛋鸡的生长和产蛋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

在农村,蛋鸡一般是圈养的,对鸡舍的环境管理尤为重要。

(1)保持鸡舍清洁卫生。

鸡舍的地面、墙壁和设备要定期清洁,保持干净卫生。

鸡舍内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滋生细菌和病毒。

鸡舍的湿度要适中,要及时清理粪便和残饲料,保持空气清新。

(2)保持适宜的温度。

蛋鸡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25摄氏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蛋鸡的生长和产蛋。

要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节鸡舍的温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3)提供良好的饮水和饲料。

蛋鸡的生长和产蛋需要充足的饮水和优质的饲料。

要确保鸡舍内有干净新鲜的饮水,饮水器要定期清洗。

饲料要保持新鲜,要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产蛋量进行合理的营养配比,避免饲料中的霉变物质对蛋鸡的影响。

2. 疾病预防农村蛋鸡养殖中疾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疾病的预防是饲养管理的重点之一。

(1)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请兽医对蛋鸡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蛋鸡的疾病问题。

常见的疾病有传染性鼻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要依据兽医的指导进行防治。

(2)疫苗接种。

根据兽医的建议,及时给蛋鸡接种疫苗,提高蛋鸡的抗病能力。

常见的疫苗包括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等。

3. 繁殖管理繁殖是蛋鸡养殖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繁殖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蛋鸡的产蛋效率和鸡群的稳定。

在农村蛋鸡的繁殖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种。

选择优质种鸡作为种源,要选取产蛋性能好、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的种鸡。

同时要重视种鸡的遗传背景,避免近亲繁殖。

(2)配对管理。

在选种时要合理搭配公母种鸡,配对后要进行适当的照明和饲养管理,促使种鸡尽早进入产蛋期。

(3)科学繁殖。

在蛋鸡的繁殖过程中,要重视科学的繁殖技术,比如人工孵化、饲养母鸡、留种选鸡等,确保蛋鸡的繁殖效率和质量。

蛋用种公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

蛋用种公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

蛋用种公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措施
中国传统的蛋用公鸡饲养,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饲养前期、饲养中期和饲养后期。

饲养前期:
1.准备鸡舍:根据鸡舍的面积和尺寸,建议每羽公鸡的面积为1.0㎡,补白料根据外围温度选择不同材质,以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
2.选育公鸡:收购或割鸡有关公鸡特质时,要考虑母禽与公禽的比率、公鸡的亲子关系、血统等;
3.饲喂饲料:应按照规定的饲料标准,为每羽公鸡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同时可添加对公鸡发育有利的因素,如维生素或中药;
4.采取良好的管理措施:饲养前期期要进行分群,建立数据追溯系统,注意公鸡的个体生长情况,定期进行体内免疫,增强免疫力。

上述是蛋用公鸡饲养前期管理措施,下面介绍饲养中期管理措施:
1.在养殖期间对公鸡的疾病和驱虫要加以严格的把握,防止病毒传播;
2.定期对公禽进行例行检查,以及定期给养殖公鸡注射疫苗,防止公鸡因感染疾病而造成损失;
3.适当调剂养殖房内的温湿度,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合理,避免公鸡过度劳累而损害其体质;
4.及时处理垃圾,检查窝梭等,保证养殖环境的空气流通性和卫生,以保证养殖公鸡快乐健康地生长良好;
5.改善公鸡繁殖屋的外形,改造室内布置,改善公鸡生活舒适程度。

1.一定要仔细分类管理,把公鸡分2组,一组是未孵蛋的,一组是已孵蛋的,防止混入;
2.及时发现采蛋次数减少的公鸡,必须及时给它们进行健康检查;
3.假日要加强公鸡的饲喂,增强其抗病能力;
4.在采蛋期间常检查公鸡窝,保证其卫生。

要定期消毒,清洗,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5.要按照科学及技术指导原则,及时调整用饲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全面,确保蛋的质量。

蛋种鸡饲养管理的要点

蛋种鸡饲养管理的要点

2 限制性饲 养和公母分群饲 养
目前 , 我 国种 鸡 以笼养 为 主 , 多采 用 二 阶梯 式 笼 养 。母 鸡饲 养 在 产蛋 笼 中 , 公 鸡 实行 单 笼 个 体 饲养 , 少 数地 区采 用地 面平 养 或 网上平 养 。育雏 、 育 成期 的 温 度标 准 与商 品蛋 鸡 的相 同 ,只有 成 年公 鸡 对 温 度
畜 禽 饲 养
蛋 种 鸡 饲 养 管 理 的 要 点
张 春 丽 ( 哈 尔滨市松北 区对青 山镇政府 哈 尔滨 1 5 0 5 2 8 )

1营养需要
种母鸡的饲养标 准比商 品蛋鸡的略高一些 。要 求 种 蛋 内所 含 的 营 养 必 须 满 足 胚 胎 发 育 全 过 程 需 要 。所 以 , 种鸡 E t 粮 中营养 必须 全价 。种 母鸡 日粮 中 的核黄素 、吡 哆醇 和 叶酸需要 量要 比商 品蛋 鸡高 5 0 %, 泛酸的需要量是商品蛋鸡 的 5 倍 。提高 日粮中 维生素水平 , 能增加种蛋 中维生素的含量 , 满足胚胎 发育 的需要 。高水 平 的核 黄素 、 泛 酸 和钴胺 素对 提高 孵化率、 雏 鸡 成 活 率有 明显 的效 果 。 同时 , 种 母 鸡 的 微量元素需要 量也要 比商品蛋鸡高一些 。 种 公 鸡 的 营 养 水 平 要 比 母 鸡 低 。 代 谢 能 为 l 0 . 8 O ~ l 2 . 1 3兆 焦 / 千克 、 粗 蛋 白质 1 2 %一 1 4 %的 日粮 较为适宜 , 氨基酸必须平衡 , 最好不要使用动物性蛋 白质饲料。同时, 足量添加高 品质维生素对提高种公 鸡精液品质非常重要 。具体运用时 , 可参照各种公司 提供的标准。
限制性饲养简称限饲 。限饲 鸡群达 4 O周龄 以 后, 鸡体重不再增长 , 蛋重 接近年平均蛋重 , 鸡 群 已 不能维持高产 , 产蛋开始缓慢下降。从这时起 , 要根 据 所饲 养 鸡种 , 决 定是 否 进行 轻度 限饲 。采 取 的主要 限量法、 具体操作与商品蛋鸡基本相同。 自然交配 的鸡群 , 在0  ̄ 6 周龄期间公 、 母 分群饲 养; 6周龄 后 经选 择 , 挑选 发育 良好 、 体 重 达标 的公 鸡

蛋鸡怎么养殖

蛋鸡怎么养殖

蛋鸡怎么养殖概述蛋鸡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养殖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蛋类产品。

养殖蛋鸡可以提供大量优质的鸡蛋,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农业产业。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需要考虑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防控等因素,以确保蛋鸡的生长和产蛋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鸡怎么养殖的相关内容。

养殖环境蛋鸡的养殖环境是蛋鸡生长和产蛋的基础。

合适的养殖环境能够提供蛋鸡所需的舒适条件,促进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能力。

栏舍设计蛋鸡栏舍设计应符合蛋鸡的养殖要求,包括空间、通风、卫生等方面。

合理设计的栏舍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蛋鸡的健康生长。

温度和湿度控制蛋鸡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蛋鸡适宜生长和产蛋的温度为18-25摄氏度,湿度为50-70%。

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需求,调节好栏舍内的温湿度。

光照条件光照条件对蛋鸡的生长和产蛋有很大的影响。

蛋鸡需要一定的光照时间来促进生长和产蛋。

一般来说,每天提供12-16小时的光照时间,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生长速度。

饲料管理饲料是蛋鸡生长和产蛋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蛋鸡的生长速度和产蛋率。

饲料配方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

饲料中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蛋鸡,选择适当的配方。

饲料投喂定时定量的饲料投喂有利于蛋鸡的生长和产蛋。

一般来说,每天分两次进行饲料投喂,保证蛋鸡有充足的饲料供应。

饮水管理蛋鸡需要充足的饮水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饮水设备应保持清洁,并保持水质的新鲜和适宜温度。

疾病防控蛋鸡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疾病防控措施可以减少蛋鸡的疾病发生,保证蛋鸡的健康生长和产蛋。

疫苗接种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以预防常见的疾病。

疫苗接种应按照科学合理的接种程序进行,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蛋鸡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以及栏舍的卫生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良好的卫生管理保持蛋鸡栏舍的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蛋种鸡的饲养管理目标

蛋种鸡的饲养管理目标

蛋种鸡的饲养管理目标
蛋种鸡的饲养管理目标是提高产蛋率、保证鸡蛋品质和维持鸡群健康。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
1. 营养均衡:为蛋种鸡提供充足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发育和产蛋的需求。

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质量。

2. 环境舒适:保持鸡舍内温度、湿度、通风和光照等环境因素适宜,以减少对蛋种鸡的应激反应,提高产蛋率。

同时,保持鸡舍内的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3. 疫病防控:定期对蛋种鸡进行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对于发现的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病的传播。

同时,加强鸡舍内外的消毒工作,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风险。

4. 体重管理:根据蛋种鸡的生长阶段和产蛋情况,调整饲料的投喂量和营养成分,以保持鸡群的适宜体重。

过轻或过重的鸡只都会影响产蛋性能。

5. 繁殖管理:合理安排蛋种鸡的配种时间,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

对于不合格的种蛋,要及时淘汰,避免浪费资源。

同时,加强对雏鸡
的管理,提高成活率。

6. 数据分析:定期收集蛋种鸡的生产数据,如产蛋量、料蛋比、死淘率等,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数据分析,找出饲养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蛋种鸡饲养管理课件(共14张PPT)《猪鸡生产》

蛋种鸡饲养管理课件(共14张PPT)《猪鸡生产》

封闭式鸡舍光照时间可从早4时开始光照 至20—21时。从早4时开始光照至20—21
时。

采用自然光加人工补光,早4时至晚20— 21时为其光照时间,即每早4时开始开灯,

开放式鸡舍 日出后光灯,日落前再开灯至规定时间
光照度控制应按照标准要求设置灯泡高
要求
度及亮度,光照时间一经制定,不能随 意变动。
2、管理要点-人工授精技术
蛋种鸡饲养管理
一、蛋种鸡饲养方式
1 地面平养 2 网上平养 3 小群笼养 4 笼养
蛋种鸡饲养方式
地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养
采用本交方式进行配种,饲养密度较小
网上平养
采用本交的方式进行配种,饲养密度较地面 平养要多
蛋种鸡饲养方式
小群笼养
采用本交方式进行配种,饲养密度较大
笼养
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配种,饲养密 度最大
2、管理要点-温度控制
蛋种鸡适宜的温度为18-23℃,做好防暑降 温、防寒保暖工作,减少温度对鸡的应激。
2、管理要点-湿度控制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南方多采用湿帘 风机来调节湿度,北方多采用降温喷头降温。
2、管理要点-通风 降低鸡舍二氧化碳含量,调节鸡舍内温湿度
2、管理要点-光照
封闭式鸡舍
1、蛋种鸡饲喂要点
蛋种鸡育雏育成阶段大 多数的营养需要和商品 蛋鸡基本相同,区别是 种鸡日粮中要重视维生 素和矿物质元素的补充, 如核黄素、泛酸、VB12 对孵化率特别重要,生 产上一般在18周龄左右 开始更换种鸡料,以便 第一批种蛋有较好的孵 化率。
2、管理要点-饲养密度
种鸡育雏育成期 的饲养密度一般 要求比商品蛋鸡 小。
1 采精前准备 2 采精

蛋鸡养殖规章制度

蛋鸡养殖规章制度

蛋鸡养殖规章制度目录•引言1.蛋鸡饲养环境要求2.蛋鸡饲养管理3.蛋鸡健康管理4.蛋鸡饲养设施要求引言蛋鸡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对确保农产品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蛋鸡养殖行为,维护养殖环境、保证食品安全、促进蛋鸡健康成长,制定了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蛋鸡养殖场及其管理人员。

1. 蛋鸡饲养环境要求1.1 温度要求 - 保持鸡舍内适宜的温度,避免过冷或过热。

- 温度在11°C~27°C之间时,蛋鸡生产最佳,尽量保持稳定。

1.2 通风要求 - 鸡舍内应安装通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湿度。

- 避免鸡舍内积聚过多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1.3 光照要求 - 为蛋鸡提供适宜的光照,保证每天至少14小时的光照时间。

- 蛋鸡需要适当的黑夜休息时间。

2. 蛋鸡饲养管理2.1 饲料管理 - 提供均衡的饲料,合理配比各种营养成分。

- 定时定量喂养,饲料投放要均匀且易于食用,避免浪费。

2.2 水源管理 - 提供清洁的饮水设施,保持水源畅通。

- 定期更换饮水设备,保证水质清洁卫生。

2.3 疫病防治 -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确保蛋鸡免疫力。

-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患病蛋鸡,并进行相应治疗。

2.4 环境卫生管理 - 定期清理鸡舍内的排泄物和杂物,保持清洁卫生。

- 防止病菌传播,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

3. 蛋鸡健康管理3.1 定期体检 - 对蛋鸡进行定期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 定期给蛋鸡体内寄生虫进行驱除和防治。

3.2 生长监测 - 监测蛋鸡生长情况,确保其按照正常速度成长。

- 发现生长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3 应激管理 - 避免蛋鸡受到过度的应激,如噪音、震动等。

- 给蛋鸡提供安静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4. 蛋鸡饲养设施要求4.1 鸡舍建设 - 鸡舍要建设在合适的地理条件下,避免自然灾害影响。

- 鸡舍要合理设计,保证通风、保暖、保湿等要求。

罗曼蛋种鸡育雏期饲养管理要点

罗曼蛋种鸡育雏期饲养管理要点

罗曼蛋种鸡育雏期饲养管理要点人员管理:进鸡前加强对人员的技能和责任心的培训,定员定岗,明确责任。

一般前4周要求封闭育雏,落实好基本的生物安全措施,严格防疫和卫生消毒。

温度管理:要注意控制好育雏舍的温度,特别是育雏伞下鸡背的温度(前三天要求32-35℃)和垫料的温度(一般在28-31℃)及饮水的温度(一般要求在26-28℃适宜)、湿度(60-70%)及通风换气工作,适时给雏鸡加水加料,并给予充足的光照时间和强度。

平养育雏建议使用育雏伞进行温差育雏法,效果会较好。

喂料管理:罗曼褐种鸡从第一天起,就必须给雏鸡提供高能(2900-2950大卡/公斤)、高蛋白(21%)、高质量且营养均衡的幼雏料(也可使用肉鸡幼雏料),直到满四周,目的是有良好的骨架发育。

少喂勤添,刺激食欲,使之尽快达到标准体重。

每50只小鸡提供一个干净的料盘,最初几天要采取少量多次的饲喂方式。

要让雏鸡尽快学会使用常用的喂料设备,3日龄做完球虫免疫后,换成小料桶。

公母分开饲喂,由于公雏体型较小,若开始时混养,则公雏的体型在4周龄内得不到应有的发育,影响以后的受精率,所以根据公母各自的生理发育特点和要求建议分开育雏效果较好。

饮水管理:喂料前,应让小鸡先喝2-3小时的凉开水,为缓解长途运输对雏鸡的应激,可在饮水中添加3%的白糖和电解多维,但饮用时间不可太长,一般6小时左右,时间过长会出现糊肛现象。

雏鸡进舍后将弱小的不会饮水的小鸡,单独挑出,特殊照顾,这对提高育雏成活率有较大帮助。

7-10日龄后可过渡到自动饮水系统,须确定小鸡已经学会使用新的饮水设备后,才可以将饮水器移走。

光照管理:育雏前三天,24小时光照,灯光愈亮愈好,使雏鸡尽快地适应新环境。

第四天改为22小时,光照强度降为20勒克斯即可,一周后降为20小时,第二周起改为18小时。

育雏期使用这种递减式的光照程序,目的是有更多的时间采食饮水,以期早期达到目标体重,建立良好的体型。

断喙管理:由于罗曼蛋种鸡体重较小,生长发育缓慢,我们一般要求7-10日龄进行正确断喙,这样对于雏鸡的应激较小。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是农场中经济效益较高的家禽之一,其饲养管理对于蛋鸡的生长发育、产蛋率和产蛋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以下是关于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的相关内容。

一、环境管理1. 场地选择:蛋鸡饲养场地要选择在平整、通风良好、日照充足的地方,避免潮湿、阴暗的环境。

2. 温度控制:蛋鸡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饲养时要维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一般在15℃-26℃之间。

3. 通风换气:蛋鸡饲养场所要做好通风换气的工作,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同时要防止气流直接对着蛋鸡,以免引起感冒等疾病。

4. 光照管理:蛋鸡对光照的需求较大,饲养场所要保持良好的光照条件,促进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率。

5. 密度控制:避免场所内蛋鸡数量过多,导致拥挤、生病等问题,适当的密度才能保证蛋鸡的健康生长。

二、饲料管理1. 营养均衡:蛋鸡的饲料需要保证营养的均衡,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的合理搭配,满足蛋鸡的生长和产蛋需求。

2. 饲料品质:选用优质的饲料,保证饲料的新鲜、无霉变、无异味,避免因饲料品质问题影响蛋鸡的健康。

3. 饲料投喂:合理的饲料投喂量和次数是保证蛋鸡生长和产蛋的关键,要根据蛋鸡的生产阶段和体重进行合理的投喂。

4. 水源管理:蛋鸡的饮水量较大,要保持水源的清洁和充足供应,以确保蛋鸡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5. 添加剂使用: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酶制剂、氨基酸等,可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三、疾病防控1. 定期检查: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蛋鸡的疾病问题,防止疾病传染和扩散。

2. 预防接种:对蛋鸡进行常规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蛋鸡的免疫能力,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3. 安全防护:保持蛋鸡饲养场所的清洁卫生,加强病媒生物的防治,避免病原体的传播,保证蛋鸡的健康。

四、生产管理1. 种鸡选用:选择性状优良的蛋鸡品种进行繁殖,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产蛋质量。

管理好蛋鸡的五个措施

管理好蛋鸡的五个措施

管理好蛋鸡的五个措施管理好蛋鸡是农场主和养殖户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做好了蛋鸡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管理好蛋鸡的五个措施,希望对您的养殖工作有所帮助。

一、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是管理好蛋鸡的第一步。

首先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蛋鸡的饲养管理制度。

这包括蛋鸡的饲料配给,饮水管理,卫生防疫措施,以及日常的观察和记录等。

只有建立了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才能在日常养殖中有章可循,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饲养管理制度还要体现科学合理的蛋鸡饲养管理经验,要根据蛋鸡的品种、生长阶段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来确定蛋鸡的饲养管理措施,确保蛋鸡得到适当的营养,养殖场的环境卫生良好,从而提高蛋鸡的生产水平和健康状况。

二、加强对蛋鸡的饲养管理和生产管理加强对蛋鸡的饲养管理和生产管理是管理好蛋鸡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日常饲养中,要确保蛋鸡得到充足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要定时对蛋鸡进行晨检和晚检,观察蛋鸡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和排便情况,及时发现蛋鸡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在蛋鸡的生产管理方面,要对蛋鸡的产蛋情况进行跟踪,根据蛋鸡的产蛋率和蛋品质情况,调整蛋鸡的饲养管理措施,保证蛋鸡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水平的稳定提高,提高经济效益。

三、合理进行环境控制合理进行环境控制是管理好蛋鸡的又一个重要措施。

蛋鸡的生产和健康与养殖场的环境息息相关,要做好蛋鸡的环境控制工作,确保蛋鸡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卫生条件良好。

在环境控制方面,要合理控制养殖场的通风、温度和湿度,确保蛋鸡的舒适度,预防蛋鸡感染疾病。

还要对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和环境消毒工作加强监督,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清洁和消毒,杀灭病原菌,预防蛋鸡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四、加强对蛋鸡的疫病防控加强对蛋鸡的疫病防控是管理好蛋鸡的重要措施之一。

蛋鸡容易感染各种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对蛋鸡的养殖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要加强对蛋鸡的疫病防控工作,保证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的饲养管理

• • •
1.饲养方式和饲养密度
我国蛋种鸡大多采用笼养,其中育雏期(0~6周龄)采用四层重叠式育雏笼,育雏期(7~20周龄)采用三层或两层育成笼,产蛋种鸡采用两层或三层蛋 鸡笼饲养、人工授精。采用笼养便于雏鸡的免疫和防病,增加饲养密度。种鸡育雏育成期的饲养密度一般要求比商品鸡小。 2.环境控制严格 由于种鸡场的产品是种蛋,因此对种鸡场的环境卫生要求较严,主要是控制外源细菌和病毒的侵入。种鸡场应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外来人员和车辆 必须经过消毒,场内各种机械用具也要定期清洗消毒,鸡舍周围定期喷洒生石灰或火碱等消毒药。鸡群定期进行带鸡消毒。蛋种鸡对光照、温度、湿度、 通风等要求和商品鸡基本相同。


3.对某些营养素需要稍高
蛋种鸡育雏育成阶段大多数的营养素的需要量和商品鸡一样。蛋种鸡的营养素的需要量与商品蛋鸡基本相同,但是满足产蛋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要量可 能难以满足胚胎发育的需要。提高种鸡日粮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水平可增加种蛋中这些营养素的含量。高水平的核黄素、泛酸和维生素B12对孵化率特 别重要,其他营养素也有一定影响(见人工孵化)。所以,种鸡饲料中某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要量比商品鸡定的高。 4.适时更换种鸡料 蛋用种鸡从育成日粮换成产蛋期日粮的方案和商品蛋鸡相同。所不同的是蛋种鸡使用的是能够产生高受精率和高孵化率的种鸡日粮,而不是蛋鸡日粮。在 20周龄左右改用种鸡日粮,这样可以使新母鸡有足够的时间在蛋黄中存积某些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以便第一批种蛋就有较好的孵化效果。 5.控制蛋重 太大和太小的鸡蛋都不适合作种蛋,要获得更多的合格种蛋,就要减少产蛋初期的小蛋数量和控制后期蛋重的增加。为了减少产蛋初期的小蛋数量,种鸡 开产日龄控制的比商品鸡晚1周左右,这样种母鸡开产时体重稍大一些,产蛋初期的蛋重也就相应大一些。 通过营养途径可以略微改变蛋重。一些研究表 明,提高蛋氨酸、牛磺酸、亚油酸或蛋白质水平(超过需要量),可使蛋重增加。在等能量的日粮中,提高脂肪或油的添加量可使蛋重增加。降低日粮能 量水平,如用大麦或高粱代替玉米,会降低蛋重。 老母鸡产大蛋的比例较高,大蛋用作种蛋不利,所以饲料配方人员的目标是降低老母鸡的蛋重。降低第 一限制氨基酸水平可减少蛋重,如将38周龄以上的母鸡每天蛋氨酸供给从300mg降低到270mg,可使蛋重降低约2g。但是当第一限制氨基酸低?谛枰?渴 保??奥屎偷爸囟汲杀壤?陆怠5钡爸亟档偷?0%时就停止下降,降低氨基酸水平只有产蛋率继续下降。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