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比较_宁慧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催化材料由于其特有的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性能,显现出许多特有性质[1 ̄2],在催化领域的应用为广大催化工作者开拓了一个广阔空间,国际上已把纳米粒子催化剂称为第四代催化剂,因此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发达国家都相继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开展纳米粒子作为高性能催化剂的研究,如美国的Nano中心,日本的Nano ST均把纳米材料催化剂的研究列为重点开发项目。我国对纳米材料的研究也给以高度重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大力支持纳米材料及纳米催化剂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成果[3 ̄5]。目前,国内外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和应用逐步拓展到催化加氢[6]、脱氢[7 ̄9]、聚合、酯化、化学能源[10]、污水处理[11]等方面。纳米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分为化学法及物理法:化学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溶剂热合成法、微乳法和水解法等;物理法包括气相凝聚法、溅射法和机械研磨法等。
1 化学法制备金属纳米催化剂
1.1 溶胶-凝胶法
该法一般是以金属盐或半金属盐作前驱体,将适当的烷氧化物如四甲氧基硅烷与水、酸性或碱性催化剂与共熔剂,在搅拌超声下进行水解和缩聚反应形成SiO2三维网络结构。在成胶过程中引入的金属组分包埋在三维网络结构中,再进行凝胶老化过程,即将凝胶浸于液体中,继续聚合反应,凝胶强度增加。最后通过干燥,将溶剂从相互关联的多孔网格中蒸发掉,即可得到纳米尺寸的网格结构。溶胶-凝胶技术已成为实现化学剪裁合成纳米材料的主要手段[12 ̄13]。但该法使用的原料价格较昂贵;通常整个溶胶-凝胶过程所需时间较长,有时长达几天或几周;而且凝胶中存在大量微孔,在干燥过程中将逸出许多气体及有机物,并产生收缩。溶胶-凝胶法还被用来制备复合纳米金属催化剂,如Keiji Hashimoto等人[14]利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K+[Zn3(SiO3Al)10(OH)2]-纳米粒子用于醇脱氢反应。李永丹等人[15]还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镍基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甲烷分解制备碳纳米管的研究,所制备的纳米管直径为10 ̄20nm。雷翠月[12]也利用此法,直接制备出了高比表面积、低堆积密度的纤维状纳米级负载型CuO-Al2O3 超细粒子,活性组分以远低于纳米级的微晶粒子簇状态均匀地分散在纳米级氧化铝载体表面,在500℃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晶粒未聚集长大,在十二醇催化胺化反应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陈立功等人[16]在醇催化胺化反应研究中开发了一种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的铜基纳米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都有了显著提高。
1.2 沉淀法
沉淀法是指包括1种或多种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加入沉淀剂(如OH-、C2O42-等)于一定温度下使溶液水解,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水合氧化物或盐类而从溶液中析出,将溶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阳离子洗去,经热解或热脱即得到所需的氧化物粉料。此法是传统制备氧化物方法之一[17],主要包括以下4种。
1.2.1 共沉淀法
将过量的沉淀剂加入混合后的金属盐溶液中,
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比较
宁慧森,白国义
(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摘 要: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法和物理法。化学法中主要有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溶剂热合成法、微乳法和水解法等;物理法主要有气相凝聚法、溅射法和机械研磨法等。其中化学法
中的溶胶-凝胶法及沉淀法应用最广。对纳米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简要论述了制备及应
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纳米催化剂;催化;制备
中图分类号: TQ42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91(2007)03-0015-04
收稿日期:2007-03-25
基金项目:河北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2005046)
作者简介:宁慧森(1976-),男,河北保定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精细化工和催化领域。
电子信箱:nhs-lyq@163.com
2007年第5卷第3期 Chemical Propellants & Polymeric Materials · 15 ·
使各组分均匀混合沉淀,然后将沉淀物多次洗涤,脱水或烘干得前驱物,再将前驱物加热分解得到纳米粒子。该法主要用于制备掺杂一定比例金属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B. M. Nagaraja等人[18]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MgO复合金属氧化物纳米催化剂,粒径最小可达3nm。BET表征该催化剂具有比常规制备方法更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对环己醇的脱氢反应表现了更好的活性及选择性。但该法也有缺点,在形成沉淀过程中,沉淀剂的加入可能导致局部浓度过高而产生团聚,或由于沉淀的不同顺序而导致组成不够均匀。
1.2.2 均相沉淀法
本法是对共沉淀法的改进,沉淀剂通过易缓慢水解的物质如尿素、六亚甲基四胺而生成。如采用尿素作沉淀生成剂,由于尿素在70℃左右发生水解,在生成沉淀剂NH4OH时,可通过控制生成NH4OH的速率(即通过控制温度、浓度)来控制粒子的生长速度,这样生成的超微粒子团聚现象大为减少,即可达到避免浓度不均、控制粒子生长速度的目的。得到的反应产物粒度均匀,粒径分布较窄,纯度较高。丁士文等人[19]利用均相沉淀法于90℃合成出了具有光催化性能的纳米ZnO粒子。经物相分析,产物为六方晶系,粒子基本为球形,平均粒径为20nm。
1.2.3 超声共沉淀法
由于超声波所产生的“超声空化气泡”的局部高温高压环境和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微射流,更易实现介质间的均匀混合,从而能够消除局部浓度不均,提高反应速度,并刺激新相的形成, 而且对团聚还可起到剪切作用,有利于微小颗粒的形成。梁新义等人[20]利用超声共沉淀法制备出了纳米结构LaNiO3,结果表明在共沉淀过程中,施加超声波辐射可使LaNiO3复合氧化物的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表面晶格氧空位增加,使其催化活性增大。1.2.4 交流电沉淀法
以金属丝(或片)作电极,与交流电源相连,一个电极的末端固定在电解液中,另一个电极的末端与电解液周期性瞬间接触。电弧强烈交流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使2金属丝(或片)熔化,并首先形成金属纳米粒子,而后因其极大的反应活性,迅速氧化成金属离子,进一步水解成氢氧化物微粒。根据其稳定程度的不同,最后产物有的转变为氧化物,有的依然为氢氧化物。经分离沉淀物、洗涤烘干,即可得到纳米氧化物(或氢氧化物) 微粒。该法由厦门大学Wang C. Y.等人[21]首次提出,并成功地合成了磁性纳米Fe3O4微粒。
1.3 溶剂热合成法
该法是于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合成氧化物,再经分离或热处理得到纳米粒子。此法具有原料易得、粒子纯度高、分散性好、晶型好且可控、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Bai等人[22]用InCl3和Li3N在250℃环境压力下反应,用二甲苯作溶剂,通过溶剂热合成法制备出了粒径为27 ̄30nm的InN纳米晶体。
1.4 微乳法
该法是将合成催化剂的反应物溶于微乳液中,在剧烈搅拌下,反应物于水核内进行化学反应,且产物在水核内成核、生长。当水核内的粒子长到最后尺寸,表面活性剂就会附在粒子表面,使粒子稳定并防止其进一步长大。反应完成后,通过离心分离或加入水和丙酮等有机溶剂,以除去附在粒子表面的油和表面活性剂。然后在一定温度下干燥、焙烧,即可得到纳米粉体催化剂产品。微乳法具有制备的粒子粒径小、单分散性好、实验装置简单、易操作等优点。Chen等人[23]采用微乳技术制备了贵金属纳米催化剂——Au,Hayashi等人[24]制备了纳米金属催化剂——Fe,它们均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性能,说明利用微乳技术制备金属催化剂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1.5 水解法
该法是在高温下将金属盐的溶液水解,生成水合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沉淀,经过滤、洗涤、加热分解即可得到金属氧化物纳米粉末。水解法包括金属盐水解法和金属醇盐水解法。其中以金属醇盐水解法最常用,其特点是从盐的溶液中可直接分离得到所需要的粒径细、粒度分布窄的超微粉末。该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化学组成能较精确控制、粉体的性能重复性好及产率高等优点。尚静等人[25]采用金属醇盐水解法以TiCl4和无水乙醇为原料,制备了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2纳米粒子。其他还有微波水解[26]和水热解等方法。
此外,化学方法还包括醇-水溶液加热法[27]、还原氧化法[28]和化学动力反应法等。
2 物理法制备金属纳米催化剂
2.1 气相凝聚法
气相凝聚法是通过加热使前驱体材料(通常是金
· 16 · Chemical Propellants & Polymeric Materials 2007年第5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