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计模式的演进浅议风险导向审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审计模式的演进浅议风险导向审计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1)
一、账项导向审计模式 (2)
(一)账项导向审计模式 (2)
(二)账项导向审计模式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2)
二、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3)
(一)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3)
(二)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3)
三、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4)
(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4)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运作程序 (4)
四、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8)
中文摘要
近年来,风险审计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引起广大审计工作者的重视。国家审计署在《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已将风险管理评审纳入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范围。研究和探讨风险审计,对于促进内部审计的发展,更好地为现代企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论述了,审计模式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账项导向审计阶段、制度导向审计阶段和风险导向审计阶段。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以评价和分析被审计单位风险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它立足于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为前提制定符合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的审计计划。风险审计有利于审计人员观念的转变及其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改善审计质量和降低审计风险,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关键字]审计模式风险审计模式发展前景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isk of audi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the audit work. the state of the office of the controller in the internal audits of regulations that had to risk management review in the internal audit work of duty. study and explore the risk of the internal audi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s to better service and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in the mode of the three stages of an audit :bill, the system guide the audit and risks to the audit. the risk of an audit is to review and analysis unit is the risk of the audit, it is based on the audit institutions at the risk of 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and on this premise is established by the audit institutions details of the audit plan. Risk audit will audit staff of chang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is conducive to raising the efficienc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reduce the risk to the work of auditing standards, standardized and institutionalized.
【Keyword 】Audit mode Risk audit mode Future
在外部审计方法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活动的本质认识的逐步加深,依次出现了三种审计模式,即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及风险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在审计模式,已在发达国家审计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显著的特点是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及与企业状况相适应多样化审计计划,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贯穿风险意识。
一、账项导向审计模式
(一)账项导向审计模式
账项导向审计模式是最初始的审计方法体系,主要着眼于差错防弊,从审计期间会计事项所依据的相关原始凭证入手,追查到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文件的形成,验算其记账金额,核对账证、账账、账表,如果它们之间能够勾稽相符,就认为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情况是真实的。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往往只注重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审计的方法主要是详查法,力图通过大量的凭证审核及其在会计系统内的周转来发现问题,虽然这一审计模式占主导地位的后期,判断抽样已经代替了详查法,但只是有限度的抽样技术。因为抽样的样本占总体的比重还比较大,而且抽样是完全建立在审计人员自己的经验主观判断之上的(二)账项导向审计模式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账项导向审计模式适用于经济业务不很复杂的小规模企业,这些企业的特征是:
1.审计期间的会计事项相对来说不很复杂,总的规模不大,可以保持较高的抽样比重而不会导致过高的审计成本。
2.经济业务的性质不复杂,被审计单位的融资方式简单(业务投入资本辅以银行存款),很少对外投资业务,即使企业管理层有粉饰报表和会计造假的驱动,其制造虚假经济业务空间不大,更多的是在账表处理上下功夫。业主在很多场合事必躬亲,担心管理层特别是中层的业务和管理业务的舞弊行为。同时,业务管理特别是财务人员素质较低,在业务和会计处理上很可能发生差错。账项导向审计主要着眼
于差错防弊,正是这种的企业经营环境所决定的。
3.然而,仅仅着眼于会计过程中的账证、账账、账表的“三相等”,在实践中却难以保证过有效地差错防弊。审计人员开始把视野扩展到相关的业务形式,开始从财务部门提供的账、证、表,抽身出来,涉足业务现场(包括生产、营销、仓库等部门)把核对账实相符纳入账项导向审计模式。注册会计师开始关注诸如存货、监盘、账款函证、银行对账等审计程序,把“三相等”扩展至“四相等”,由此也登上了通向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阶梯。
二、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一)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是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之处,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之处,则可缩小其检查范围或简化其审计程序。在这种审计模式下,是否检查凭证与经济事项、检查多少凭证与经济事项都不再是毫无目的的大海捞针,而是建立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认识基础上的重点审查。制度导向审计方法以“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
(二)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1.制度导向审计模式是建立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无利害关系假设”基础上的,即假设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都希望建立能防止和揭露差错和舞弊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无异于将防止和揭露差错舞弊的主要责任由注册会计师转移给了被审计单位。.
2.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即使是设计最完美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可能因为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判断失误等原因造成控制失效;内部控制是针对过去的大量交易而设立的,它可能因环境改变而控制效果下降,无法自动地针对未来作出防范;更重要的则是,内部控制制度可能因员工的串通舞弊而形同虚设,特别是由于内部人控制它无法制约最高管理层的行为,他们可以很轻松地超越控制的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