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831经济学基础(政经,微、宏观)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及详解【圣才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831经济学基础(政经,微、宏观)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

整)

政治经济学部分(共50分)

一、简答题(5分×4=20分)

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特点。

2.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它的提高对资本家和工人有什么影响?

3.简述我国国有企业机制变迁历程。

4.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和市场经济兼容?

二、计算题(10分×1=10分)

计算资本周转速度,其他两小问忘记了。

三、论述题(10分×2=20分)

1.简述价值如何转变为市场价格,说明它如何一步步掩盖剥削关系。

2.给出相关材料,共有三小问。

(1)从理论上说明什么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2)你认为什么因素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3)你认为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18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831经济学基础(政经,微、宏观)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

整)及详解

政治经济学部分(共50分)

一、简答题(5分×4=20分)

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特点。

答:(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这包括:其一,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这用于再生产劳动力;其二,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需的价值,这用于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其三,劳动力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这用于提供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与其他商品比较,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具有特殊性,它包含着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即劳动者所在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习惯以及自然条件等。

(2)与其他商品相比,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具有特殊性。一般商品被消费或使用,随着它的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随之丧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发生价值增殖。而劳动力这种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工人的劳动过程。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还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其超出原有价值的那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2.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它的提高对资本家和工人有什么影响?

答:(1)资本的构成有两个方面。从物质形态上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

劳动力构成的,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一般地说,这种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即技术水平越高,每个劳动力运用的生产资料就越多;反之,则越少。这种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上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价值构成的变化。为了表达这种联系,马克思把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用C∶V来表示。”

(2)资本家为了追逐尽可能多的利润和在激烈的竞争中保存自己,击败对手,总是竭力改进生产技术,采用新的生产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意味着每个工人在一定时间内所推动的生产资料数量相应增多,意味着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而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反映在资本价值构成上,不变资本部分所占比重相对增多,可变资本部分所占比重相对减少,从而导致社会的或部门的资本平均有机构成逐步提高。同时,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发展,为采用先进技术,使用新型的生产设备创造了条件,这样又对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起着促进的作用。因此,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既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追逐更多利润的结果,又是资本积累的必然后果。

(3)对工人阶级来说,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他们沦为失业者和陷于贫困的过程。因为,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总额的增加,可变资本的绝对量虽然也会增加,但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则日益下降。而且,当有些部门或企业采用新的技术设备,迅速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时,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还会绝对减少。同时由于机器的广泛使用,大批妇女儿童走进工厂,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及一部分中小资本家也加入了雇佣劳动者的行列,使得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增长。这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必然出现相对过剩人口,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使无产阶级陷于贫困。

3.简述我国国有企业机制变迁历程。

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不断向前迈进,大体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四个阶段。

(1)1979~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迈出了市场化的第一步。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利润包干等措施,调动企业完成计划和增产增收的积极性。通过这一阶段的改革,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打开了缺口。但是,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思路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框下进行的,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独立的商品生产者。

(2)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需要,全面推进以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为中心的、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并重新确立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这就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围绕着这一改革目标,从1984年底开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减少和取消指令性计划,使国有企业向市场主体转变。

(3)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要求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经济改革步伐。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