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演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画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演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画面”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芝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还应该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让学生感受语文的情趣,感受生活的快乐,感受多彩的人生……这就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一种看似乎平实却又语文味四溢的本色语文课堂。

1 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中感受精彩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人心,诗意的语文不再是一种奢望,形象性、情感性已成为语文教学的显著特征。教师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与再造,使学生学习语文时“未成曲调先有情”。学生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像画面,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还原成色彩斑斓的生活图景;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学生美读课文,读得入情入境,兴趣盎然。

1.1 感受教师精湛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情感,形象生动,具有言辞美;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语文课上,我们常会感觉学生真是神了,妙语连珠,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或开怀大笑。出现这样的场面,是跟于老师精湛的语言艺术分不开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轻松的、快乐的,教师的语言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1.2 感受文本呈现的生动画而。诗歌的语言凝练、意境悠远、

耐人寻味,往往一词一句,就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表现出思想内容。因此,我们除了反复品读、仔细咀嚼之外,还可以用彩笔给古诗配画。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让学生将诗词中的一个个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绘画,学生在描绘诗词展现的胜境、佳境的同时,自然会更深切地悟出作者动人的情思,感受到字里行间美妙的旨趣。如笔者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给这首诗配一幅图。学生欣然提笔:深远的小路、未成的树阴、繁茂的菜花、飞舞的黄蝶、嬉戏的顽童……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喜爱乡村春天美景的思想情感便跃然纸上了。

1.3 感受课堂上响起的美妙旋律。音乐与文学之亲缘关系渊源已久。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引入音乐,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随其喜而喜,随其悲而悲,随其怒而愤,随其虑而忧,从而进入角色,达到入情入境之效。如在教学《二泉映月》时,笔者用乐曲导入:“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它是谁创作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第一次在课堂上响起,带着课前对阿炳苦难身世的大致了解,学生开始走近《二泉映月》。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随着对课文内容理解的不断深入,在学习第5自然段时,笔者又一次在《二泉映月》那悠扬婉转的乐音中,开始范读课文,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去倾听、去感受。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情感正逐渐与作者产生共鸣,慢慢地走进了阿炳的内心世界。乐曲久久回荡,“他爱——,他爱——,他爱——”哦,

原来,只要心中有爱,就会充满光明!孩子们读懂了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的精神。“闭上眼睛,让我们用整个身心再去静静地聆听……”此时的叹息、哭泣、倾诉、呐喊,突然有了一种穿越文字的力量,在乐曲的跌宕起伏中,学生的心与阿炳贴得更近了。这一环节,课文和音乐相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音乐,音乐感染学生的情感。这样,让学生先感知,后紧扣文本语言,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课堂上娓娓道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2在互动的课堂对话中捕捉精彩

2.1 让有效的争辩在课堂上响起。在高效的师生互动关系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学生的高级伙伴。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切不可一锤子定音。在学生的思维产生分岐的时候,教师只能适时地启发、点拨,课堂上的问题应由学生自主解决。如教学《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时,“到底是谁保住了情报站?”这个问题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它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过阅读分析,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小女儿杰奎琳的功劳,证据是她成功地取走了蜡烛,保住了情报,也保住了她们一家人的性命。当然,也有少数学生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杰克和母亲同样功不可没。为了说服对方,学生需要认真地研读课文,努力地寻找有力的证据。有的学生说:“母亲拿来了油灯换来了蜡烛,为后来杰奎琳急中生智取走蜡烛赢得了时间。因此,妈妈也是有功

劳的。”有的学生说:“杰克想端走蜡烛去搬些柴火来生个火,这个办法虽然失败了,但他通过实践告诉家人,此计不成,只能另谋出路了。”如此有效的争辩,擦出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推动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此时,经过教师的适时点拨,学生统一了认识: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沉着冷静地与德军周旋,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尤其是小女儿杰奎琳,更是聪明过人。在这样的辩论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获得了发展,认识得到了提升,情感受到了熏陶,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智慧碰撞的阵地。

2.2 让真情的光芒在课堂上闪耀。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应重视情感教育,这一方面是由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的;另一方面,实施情感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要求。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情,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用感人的事例去教育学生,用优美的意境去熏陶学生,用充沛的激情去打动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使语文课堂达到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境界。

语文是不能没有感动的。学生美好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才能推动他们关怀社会、关爱他人,才能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总是努力用教师独有的真情来触动和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学会感动,让真情的光芒在课堂上闪耀。记得在教学《难忘师恩》一课后,笔者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了《天使的翅膀》这个感人的故事,学生听后都十分感动。我趁

热打铁:“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老师一直陪伴着你们一起成长。是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让我们茁壮成长;是老师引领我们认识神奇的大自然,探索一个个未知的世界;是老师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价值。没有老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在第23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讲一讲他的故事,以表示我们心中的那份感谢与怀念之情。”就这样,我打开了学生的心扉,他们侃侃而谈,没有虚假,没有做作。讲到感动之处,有的孩子甚至有些哽咽。谁说我们的学生太漠然,这不就是孩子们真情的自然流露吗?

3弹性预设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因此,一节语文课的动态与走向,不是教师完全所能掌控的,它包含了足够多的未知与可能。正如叶澜先生所说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我们的课堂预设应该是多角度、多层次、富于弹性的。

当然,只有精心的预设,才可能有更精彩的生成。让我们课前多一分精心预设,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多一分动态生成,我们的学生就能多一分发展。让我们在生成中点燃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