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鲁迅和金庸的去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也谈鲁迅和金庸的去留

作者:张怡

来源:《语文建设》2010年第07期

虽然自己中小学生的生活早已结束,不过许多事情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尤其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语文课,时至今日回想,实在是受惠良多。虽然自己没有能恭逢盛事赶上后来讨论得热火朝天的语文教材改革。但是以私心来看,这倒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因为旧版的教材虽然还留着鲁迅,虽然还未让金庸进门,但是以自己从小到大的语文课学习经历来看,这实在是很不坏。

关于鲁迅和金庸在语文教材中谁去谁留的问题,到现在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支持者和反对者各陈其理,似乎也各有其理。我以为,鲁迅和金庸谁去谁留.其实就折射出大家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期待和设想,即中小学语文教学究竟是一门应用语言课,还是一门文学阅读课。

我想,也许两者都是。当我们刚刚进入小学开始学生生涯的时候,虽然大家基本都以汉语为母语,但是如何学会用它顺利地阅读与写作,这和小时候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习得母语听说能力的情况应该是两码事。因此在中小学教育的基础阶段。我们的教学目标大抵就是如何熟练地利用这门语言阅读和写作,如何有意识地区分开书面语和口头语,如何顺利地用它表述比较复杂的个人感受和思想……也因此,虽然大家长大之后,都对小学时代作文题目的一成不变和老生常谈表示深深的遗憾和质疑.但是个人以为.从学会如何才能成功运用一门语言的角度来看,“一件好事”或者是“我以后想做……”这样的作文命题也无可厚非。毕竟作为作文写作的基础训练,它们既比较容易人手,又和生活紧密相连。语文课学习重心的转向似乎发生在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一之间。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从那时起语文教材中开始大量出现各种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现在回想,这应该就是教学重心从应用语言课向文学阅读课转变的时候了,从原来人门性质的语言运用基础训练开始向以汉语为载体的文学阅读和写作转变。而也正是从这时起,大家开始体味到汉语文字的魅力,语文课也因此开始成为一门很有意思也很享受的课程。虽然当时的教材因为篇幅和课程设置所限,一般选用的都是名作的选段,但是这的确为大家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认识文学的大门。尤其是中学学习结束之后,以前在教材上看到过的名作选段,后来都有了机会一睹全貌。这种慢慢拼出一幅完整清晰的华语文学地图的独特感受,如人饮水,非文字可以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