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三章意识和注意分解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0 分)1、根据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承担的任务不同,心理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基础研究和_____。
2、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电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___传导。
3、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_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突触囊泡内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的。
4、实现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_____。
5、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_____。
6、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_____。
7、_____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8、一般把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叫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活动。
如果人的意识不是指向外在信息,而是指向自己内部的大脑加工过程,这就是_____。
9、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叫_____。
10、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_____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0 分)1.在研究身心发展时,通常把个体的心理划分为生理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人格的发展、依恋和社会性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
其中,()的发展,影响人的人际关系、恋爱及婚姻状况。
A 认知和语言B 人格C 依恋和社会性D 道德品质2、下列哪个心理现象不具有引发行为动机的作用。
A 思维B 动机C 情绪D 意志3、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理论派别是()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4、在心理理论派别中,()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用内省法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活动,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
A 行为主义B 认知派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5、目前盛兴的强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尊重学生、重视对学生潜能开发的教育主张,与下列哪种心理学理论派别有关()。
心理学第三章认知理论

第三章认知理论本章内容细目第一节认知理论概述一、认知的含义(一)认知过程(二)认知风格(三)认知策略(四)元认知二、认知理论(一)发生认识论(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第二节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一)意识(二)无意识(三)睡眠与与梦二、注意的含义(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功能(三)注意的种类(四)注意的品质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及理论(一)注意的生理机制(二)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三节感觉和知觉一、感觉的含义(一)感觉的概念(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二、感觉的种类(一)视觉(二)听觉(三)其他感觉三、知觉的含义(一)知觉的概念(二)知觉的特征四、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三)运动知觉(四)错觉第四节记忆一、记忆的含义(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分类(三)记忆的品质二、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一)感觉记忆(二)短时记忆(三)长时记忆三、记忆的规律及策略(一)记忆的规律(二)记忆的策略第五节思维一、思维的含义(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三)思维的种类(四)思维的品质二、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的概念(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三、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四、表象与想象(一)表象(二)想象第六节言语一、言语的含义(一)言语的概念(二)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一)言语听觉中枢(二)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运动中枢三、言语的感知和理解(一)言语感知(二)言语理解从前有一位著名的心算家,在他的心算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
这天,一位心理学家从远方慕名而来,他要考一考这位心算家,题目是:“一辆载着285名旅客的火车驶进车站,这时下去35人,又上来85人”,“在下一站上来101人,下去69人;再下一站下去17人,上来15人;再下一站下去40人,只上来8人;再下一站又下去99人,上来54人。
”他又加快速度说:“火车继续往前开,到了下一站……再下一站……再下一站……完了,先生。
心理学基础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ppt课件

2. 维持功能
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 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脑进 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
3. 调节功能
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到 另一个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利 完成,这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 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出 是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第二节 睡眠与梦
一、睡眠
(一)生物节律
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24小时节律,即光明和 黑暗交替的昼夜节律。这种节律对生物也产生 了明显的作用,如公鸡拂晓啼叫,蝙蝠天黑夜 行,蜘蛛后半夜结网,老鹰早翔暮归,猫头鹰 昼伏夜出,都随着地球自转的昼夜循环交替显 示出节律周期。人们把这种像钟一样,按时间 有节奏地调节自己活动的本领,称之为“生物 种”或“生物节律”。
第一节 意识
一、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指人运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
理活动,对自己内外身心状态和环境的觉 知。也可以说,意识就是人自觉的、有目 的的高级心理活动,其中,语言和思维是 意识活动的核心因素。
二、意识的状态
(一)可控制的意识形态 (二)自动化的意识形态 (三)白日梦状态 (四)睡眠状态 (五)其他意识形态
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 意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的特点 个体的主观状态
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 刺激的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个体的主观状态
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精神与机体状态 知识经验
四、 注意的种类
2. 有意注意
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自动化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注意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 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 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新事物、突然巨响)。无意注意是任何动 物都有的初级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 1.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声音、颜色相对强 度);(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 动静特点等);(3)刺激物的新异性(新奇的刺激容易吸引人 的注意,而刻板的、千篇一律的、多次重复的习惯化刺激不易 吸引和维持注意)
根据刺激物的特点,在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刺激物的强度对注意的影响,教师改变说话声音的大小 和快慢,突出重点,加强语气并辅以必要的手势以吸引学生的无 意注意,如果上课时学生的注意涣散,不注意听课,教师可以暂 停讲课,这种暂停讲课的行为比责备学生更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 注意。根据刺激物的新异性对注意的影响,教师讲述教材是每次 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变更讲述的方式,同时,讲述新内容又 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这 样,不仅可以从外部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可以长时间的维持注 意。 2.人本身的状态 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物引起的,但也取决于人本 身的状态。同样一些刺激物,由于感知他们的人本身状态不同, 可能引起有的人注意,而引不起其他人的注意。属于人本身的状 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和兴趣: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机体的、物质的、)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 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最早进行注意范围实验的是汉密尔顿 (Hamilton,1859)。注意广度的另一种形式是感知在时间上分 布刺激物的广度。一般来说,刺激物的数量越多,呈现速度越快, 判断的错误就越多,而且越趋向于低估。 注意的范围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知觉对象的特点 在知觉任务相同时,由于知觉对象的特点不同,注意的范围 也会有很大变化。即,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的越有规律,越能 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选择题)二、注意概述(选择题、简答题)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选择题)四、注意的品质(选择题、简答题)五、注意的认知理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2、意识的种类(1)非意识过程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入意识。
例: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觉知。
但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当个体无法用意识来解释其某些行为时,个体才会意识到无意识信息的存在。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①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
例: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问题,或与他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动作,如挠鼻子等。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被试所听的材料包含了一些歧义词,其含义并不确定,如bank 可以指河岸,也可以指银行,当bank出现在追随耳(要求听内容的)时,非追随耳(尽量避免听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的单词,如money或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
③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信息加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正确感受刺激的位置等信息,但都声称自己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而没有意识到对刺激的某种加工。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单选题1.(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C.表象 D.想象2.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3.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 D.持续性注意4.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 D.双加工理论5.研究者通常用( )来研究分配性注意。
A.双耳分听实验 B.警戒作业C.双作业操作实验 D.速度实验6.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 D.朝向反射7.梦通常出现在( )。
A.以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的浅睡阶段B.出现"睡眠锭"波的阶段C.深度睡眠阶段D.快速动眼睡眠阶段8.下面对催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催眠是另一种意识状态 B.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个体都可以进人催眠状态C.催眠状态与睡眠状态是不同的 D.催眠已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等行业9.在嘻杂的环境中即使我们的名字被很小声地提及,仍然能被我们接收到,( ) 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 B.衰减器理论C.多阶段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10.引起不随意注意的主要原因是( )。
A.注意不集中 B.意志努力的结果C.刺激的意义性 D.注意的动摇11.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有关。
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稳定性C.背景的绝对强度D.对象的绝对强度12.一个熟练司机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和别人交谈,()对此做出了较好解释。
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多阶段选择理论D.认知资源理论13.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A.脑干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C.选择过滤器D.朝向反射14、前注意加工过程是A.无意识的 B.意识的C.感觉加工 D.非意识的15、一个刺激形对另一个刺激的特性加工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这叫做:A.自动恢复 B.条件作用C.启动效应 D.诱发行为16、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基础心理学《意识与注意-多选题》课件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10.注意的集中性( )。 A.是指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 只能选择某些对象 B.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 择的对象上 C.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D.表明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
答案:BC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11.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 量叫(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范围
答案:ABCD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13.注意的起伏是
(A)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 陵增强和减弱的现象 (B)人人都有的普遍的现象 (C)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 (D)是由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引起来的
答案:ABD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13.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
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A)叫分心 (B)叫注意的动摇 (C)叫注意的分散 (D)是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
答案:ABCD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3.在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里( (A)能觉察到外界刺激 (B)出现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脑 电波 (C)眼球开始上下左右快速移动 (D)梦境开始出现
答案:BCD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4.梦的特点包括( )。 A.梦境的不连续性 B.梦境的不协调性 C.认知的不确定性 D.认知的完整性
)。
答案ABCD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7.生物钟可以( )。 A.调节人的行为 B.调节动物的生理活动 C.调节人的生理活动 D.给人估计时间提供依据
答案AD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8.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里,( )。 A.Δ波消失 B.出现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 脑电波 C.眼球开始上下左右快速移动 D.梦境开始出现
考研心理学经典试题普通心理学——第三章

考研心理学经典试题普通心理学——第三章第三章意识和注意简答题1.试说明注意的概念及功能。
注意(attention)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不同于意识。
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同时,注意的对象又是在变化的,而且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变化。
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一系列的功能。
(1)选择功能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刺激。
既注意将有关信息线索区分出来,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许多心理学家把注意看作认识选择性的高度表现。
(2)保持功能外界大量信息输入后,每种信息单元必须经过注意才能得到保持,如果不加注意,就会很快消失。
因此,需要将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保持在意识之中,一直到完成任务,达到目的为止。
(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有意注意可以控制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使注意适当分配和适时转移。
工作和学习中的错误和事故一般都在注意分散或注意没有及时转移的情况下发生的。
2.试述关于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双加工理论在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的基础上,谢夫林等人(1977)进一步提出了双加工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其中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
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
在习得或形成之后,其加工过程比较难改变。
而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
双加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注意的现象。
我们通常能够同时做好几件事,如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或是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等。
在同时进行的活动中,其中一项或多项已变成自动化的过程(如维持自行车平衡和织毛衣),不需要个体再消耗认知资源,因此个体可以将注意集中在其他的认知过程上。
心理学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ppt课件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为什么夜间比白天疲劳? 位于海马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 心理状态的周期起关键作用。视交叉上核的 活动影响松果腺分泌褪黑激素,褪黑激素有 镇静剂的抑制松果腺 分泌褪黑激素,所以不会感到那么疲劳。 人的意识状态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 态密切相关。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什么是意识? 什么是无意识? 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 生物节律的周期性和意识状态。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一个古老而 难解的谜。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 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 状态的觉知;它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 直接经验,如知觉、思维、情感和欲望; 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 价。
教学辅助材料
ptxlx2007@ Password:12345678
心理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绪论 心理和脑 意识和注意 感觉和知觉 记忆 思维与想象 情绪和情感 意志 第九章 个性倾向性 第十章 能力 第十一章 气质 第十二章 性格 第十三章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 第十四章 群体心理 第十五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书目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 蔡笑岳,《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版。 叶弈乾等,《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英] M.艾森克等,《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 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美]希尔加德等,《心理学导论》(上、下),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什么是无意识? 潜意识是指在当前并没有意识到的信息, 但它却保持在记忆中,可以通过一定的 方式把它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无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 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

心理学基础知识点【心理学基础知识点】一、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通过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实验和分析,揭示人类思维、情感、记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以下是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点。
二、感觉与知觉1. 感觉:感觉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2. 知觉:知觉是基于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认识到感觉的意义和特征。
三、注意与意识1. 注意:注意是指人们在感知、思考和行为中选择和集中精力的一种心理过程。
注意力可以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两种形式。
2. 意识:意识是人们对外界和内界信息的知觉和理解。
它是人们主观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基础。
四、学习与记忆1. 学习: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实践获取新知识、技能或观念的过程。
学习有多种形式,包括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
2. 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经历中所获得并保存的信息,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
五、思维与智力1. 思维:思维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认识和推理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
2. 智力:智力是指人们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来评估,如智商测验和心理年龄等。
六、情感与动机1. 情感: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一种主观感受,包括愉快、悲伤、愤怒、恐惧等。
情感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2. 动机:动机是人们追寻满足和避免负面体验的内在驱动力。
常见的动机包括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和成就需求等。
七、人格与性格1. 人格:人格是个体特质和行为模式的总和,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致性。
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等。
2. 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稳定模式,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塑造。
常见的性格理论有五大人格特质理论和Myers-Briggs性格类型指标等。
八、心理障碍与治疗1. 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人们在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交等方面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基础(1-6章)

第二章认知心理第一节注意1、注意的定义注意(attention)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具有两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不能同时反映所有对象,而是有选择性地反映某个对象同时忽略其他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聚焦于一定对象上,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以使对象得到清晰的反映,并抑制无关活动。
2、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意识水平,可将注意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个体本身的状态: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个体的身心状态。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加深对活动目的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同干扰做斗争。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既有预定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通常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成,浓厚的直接兴趣则是转化的条件。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提高活动效率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所能维持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但一般而言,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地对某一特定对象保持不变,而是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现象,这叫作注意的起伏现象。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并随着活动的进行变化注意的具体对象。
(2)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实验研究表明,注意的广度受到刺激物的特点、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任务难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对于简单任务,注意的广度大约为7±2,即5〜9个;而对没有意义联系的符号的注意广度大约在4〜6个。
心理学:意识和注意

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 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又 称不随意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 的特点直接引起的。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意 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又称随 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 、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注意。
04 意识与注意的关系
注意在意识中的作用
注意是意识的核心机制
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 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
他对象。
集中性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 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 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
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心理活动在一定 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某种活动 上,也叫注意的持久性。
注意的种类
注意选择性地处理信息,使我们能够集中注意力于特定的刺激或 任务,从而影响我们的感知、记忆和思维。
注意引导信息处理
注意帮助我们过滤无关的信息,将有限的认知资源用于处理重要的 信息,提高我们的认知效率。
注意与决策和行动
注意不仅影响我们的认知过程,还与决策和行动密切相关。通过注 意,我们能够做出决策并指导我们的行为。
意识。
它研究群体动力学、社会认知、 社会影响和刻板印象等主题,以 及如何通过社会干预来促进积极
的社会变革。
社会心理学还关注社会和文化背 景下的意识问题,探究不同文化 和社会制度对个体意识和行为的
影响。
03 注意的心理学研究
注意的定义
01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
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应对焦虑和抑郁
02
通过改变对负面思维和记忆的注意力分配,心理咨询师可以帮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三)-1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三)-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6,分数:32.00)1.意识(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意识是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注意(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3.不随意注意(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随意注意(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5.随意后注意(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6.生物节律(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解析:生物节律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注意与意识

C、过滤器模型无法解释的事实
(1)鸡尾酒会效应
…
Anny…
…
(2) Gray & Wedderburn 的实验(1960)
6 JEC
9
OB 2 TIVE
3 AUNT
4
追随耳
物 追随耳 理
特 征 非追随耳 分 析
选 择 性 过 滤
。。 。。
意 义
。。 分
反
。。 析
应
器
。。
衰减模型简图
3、反应选择模型
A、代表人物:Deutsch & Deutsch (1963) B、主要思想
追随耳
感觉登记
非追随耳
知觉分析
反
反应
应
组织输出
选
择
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
C、支持证据
Hardwick (1969)
注意加工和控制加工则是晚一些发生,按顺序进行,花费时间和 注意资源,能用来考察牲之间的关系,用来把片段综合为对物体 的心理表征
(二)注意的容量(能量分配理论)
无论是知觉选择还是反应选择,虽然各有自己的主 张,但根本上,两者都认为在信息加工得过程中存 在一个“瓶颈”的装置,影响了人们的信息加工, 使得个体在同一时间只能完成一项认知活动。
OBJECTIVE DEAR AUNT JANE
DEAR 5
JANE
• 表明非追随耳的信息也能得到一定的识别
(3) Treisman 的实验 (1964)
Knowledge of on a hill
There is a house understand the word
第三章 意识

第三章意识第一节意识及其状态与层面一、意识的涵义哲学中的意识:与物质相对立心理学中的意识:广义:心理(如冯特、铁钦纳把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詹姆斯的“意识流”学说)狭义:个人对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身心活动的综合觉知狭义的含义对环境的觉察(所见所闻)选择性注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鸡尾酒会效应内部指向觉知(吾日三省吾身)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应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目的的、有组织的反应。
——人们觉知到自身的需求、焦虑等内部经验——觉知到外界的声、光、气味等环境信息——觉知到自己与周围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意识状态意识有不同的状态,人们某一时刻总是处在一定的意识状态。
——觉醒意识状态——睡眠和做梦状态——白日梦——非正常条件下的意识状态:催眠、毒品、酒精正常条件下的意识状态意识的支配性由强到弱控制的意识状态(考试)自动化的意识状态(边听课边记笔记)白日梦状态(不由自主的走神)睡眠状态二、意识的基本特征(一)主观性(二)能动性(三)统一性三、意识水平(层面)(一)意识与非意识1、意识此处的意识也称为焦点意识,是指个体全神贯注于某刺激所获得的清晰明确的意识经验。
2、非意识非意识是指个体对机体内部或外在环境中的所有变化一无所知的状态。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阙上刺激和阙下刺激(二)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1、意识:指个体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人能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的心理部分。
2、前意识:又称下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一种意识层面。
3、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是指隐藏在意识层面之下的情感、记忆、欲望等复杂经验,因受意识的控制和压抑,致使个体不能觉知的内容。
四、意识的功能觉知功能选择功能监控功能计划功能五、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形态1、生物节律:指生理和心理功能周期性的变化。
2、生物节律受身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生物钟是生物机体内控制生理活动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机制或结构。
3、人体的生物节律周期的变化与内部生理过程的变化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催眠
1、什么是催眠? 催眠诱导 受暗示性
2、催眠的原理 隐蔽的观察者
第三节 注意
注意的概念 注意的功能 外部表现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概念
1. 注意的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 与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 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2. 注意的特点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意识 第二节 睡眠\梦\催眠 第三节 注意
本章提要
潜意识能透露你内心真实的想法吗?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怎么回事? 催眠术的原理是什么? 人真的不可以“一心两用”吗? 目不转睛的注视地下洒落的石子,你能一 下看清多少个呢? 哪些特征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呢?
第一节 意识
一、什么是意识 意识是指人运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 理活动,对自己内外身心状态和环境的觉 知。也可以说,意识就是人自觉的、有目 的的高级心理活动,其中,语言和思维是 意识活动的核心因素。
二、意识的状态
(一)可控制的意识形态 (二)自动化的意识形态 (三)白日梦状态 (四)睡眠状态 (五)其他意识形态
注意转移的条件 新的活动符合引起注意的条件。 原先注意的强度:原先的注意越 集中,转移就越困难。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的含义 注意的特点 二、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 维持功能 调节功能
三、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四、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转移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图形, 你看到了什么?
注意的起伏
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 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 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是意识很 难直接控制的。 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 有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 • •
生物节律、睡眠和梦、催眠
1、生物节律 1年 28天 24小时 90分钟
生物节律、睡眠和梦
2、睡眠 过渡期 轻睡期 沉睡期 快速眼动睡眠时期
生物节律、睡眠和梦、催眠
4、睡眠障碍 失眠 梦魇 睡眠窒息 嗜睡 ……
生物节律、睡眠和梦、催眠
二、关于梦的解释 佛罗伊德的观点 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 生物学家的观点
3. 调节功能 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到 另一个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利 完成,这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 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出 是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7 9
5
3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个体的兴趣和需要 活动内容的丰富性 形式的多样性
五、 注意的品质
3.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 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
注意分配的条件: 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 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 程度。
五、 注意的品质
4.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 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 象上。
指向性 集中性
二、注意的功能
1. 选择功能 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同 一瞬间,只能加工部分信息。注意的选 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重要的信息进行 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作用。
2. 维持功能 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 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脑进 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7 9
5
3
三、 注意的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
四、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1)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 意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的特点 个体的主观状态
活动的广度
•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 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 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主观因素:如个体经验、情绪等。
客观因素:如刺激物排列的特点等。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2. 注意的稳定性
• • 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 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 与之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
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 作用的结果。
• • • •
对活动任务的认识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个体的意志努力 对活动的精心组织
四、 注意的种类
3. 有意后注意
(1)什么是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 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个小脸?
第二节 睡眠与梦
一、睡眠 (一)生物节律 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24小时节律,即光明和 黑暗交替的昼夜节律。这种节律对生物也产生 了明显的作用,如公鸡拂晓啼叫,蝙蝠天黑夜 行,蜘蛛后半夜结网,老鹰早翔暮归,猫头鹰 昼伏夜出,都随着地球自转的昼夜循环交替显 示出节律周期。人们把这种像钟一样,按时间 有节奏地调节自己活动的本领,称之为“生物 种”或“生物节律”。
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 刺激的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个体的主观状态
个体的需要和兴趣 精神与机体状态 知识经验
四、 注意的种类
2. 有意注意
(1)什么是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