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宗教与迷信的差别

合集下载

浅析宗教、邪教、迷信

浅析宗教、邪教、迷信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小组成员:张玲佳吴劲仪范玲辉周学楠沈佳萍沈思远韦娜孙颖浅析近现代宗教,迷信和邪教回观中华民族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不难发现,在不同时期都有宗教的身影,可以说,宗教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几乎贯穿了整个历史。

一个王朝的更替,一场起义的成败,宗教的兴衰发展往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当宗教开始堕入邪教的魔爪,坠入迷信的深渊时,一个大败的结局也早已注定。

宗教作为一种主观意识对希望的执着而诞生的一种强大的精神依靠,往往会被统治阶级作为麻痹人民斗争意志的工具,有时还被直接利用作为镇压人民起义的武器,同时,被统治阶级也常在宗教的幻想世界中寻求精神上的安慰,甚至还利用它为旗帜,掀起反抗统治阶级的革命风暴。

近代太平天国运动是众所周知的“一开始就带着宗教色彩”的伟大农民革命运动。

其领导者洪秀全对政治有着强烈渴望,为了突破农民阶级的局限,拜上帝教应运而生,在太平天国的酝酿时期和开国初期,拜上帝教对统一思想、发动民众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太平天国的后期,洪秀全独揽大政却整天装神弄鬼,不理朝政,致使举国上下都沉迷宗教,精神涣散。

随着宗教这样的发展,人性贪染的暴露,拜上帝教逐渐转变成了邪教。

邪教蛊惑人心,反人类、反社会,最后导致人类走向覆灭。

在太平天国的这14年间,中国人口减少7000万,超过了抗日战争期间损失的总人数。

在1858—1864年间,中国割让沙俄一百四十四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而沙俄割走中国相当于四十个台湾面积的领土,竟然没有费一枪一炮,而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奋起抵抗的却只有几十年手握冷兵器的太监,那么大清八十万军队哪里去了呢?几乎全部用于镇压太平天国的内乱上去了!再说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1840年以来一甲子中国人民遭受的民族压迫所积累的反帝国主义怒火的爆发,但义和团同太平天国一样,缺乏先进的思想武器,又存在大量的迷信思想,他们只能以落后的迷信思想来解释外国侵略者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把抵御外侮的希望寄托在超自然力量上,希望通过迷信仪式达到刀枪不入的效果。

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的区别

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的区别

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的区别:所谓封建迷信,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

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卜筮、相术、风水、算命、拆字、招魂、圆梦等,大多产生流行于封建社会,这些习惯上称之为封建迷信活动。

封建迷信活动与宗教信仰,从认识论上讲确有共同之处,它们都相信和崇拜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但是封建迷信不属于宗教范围,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在
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
套特有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信
仰感情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歧
视,有程序化的宗教仪式,有严密的
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

而封建迷信根
本谈不上有一套完整系统的东西。


信职业者不过是利用这些活动骗人
钱财,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二)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在其发
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
文化,与文学、诗歌、建筑、艺术、
道德等意识形态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成为一种文化的混合体,其中含有丰富的优秀文化成分。

封建迷信无法与之相比拟。

(三)宗教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开展规范的宗教活动。

宗教可以发扬各自的优良传统和积极因素,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封建迷信不具有这些特点,它只是少数迷信职业者图财害命的骗术,某些迷信组织已成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滋生源。

法律规定迷信的定义(3篇)

法律规定迷信的定义(3篇)

第1篇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迷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

它涉及到人们的信仰、行为和心理,对社会的稳定和法律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迷信现象,本文将基于我国法律对迷信的定义进行深入探讨。

一、引言迷信,顾名思义,是对未知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

在我国,迷信现象广泛存在于民间,涉及到宗教信仰、风水、占卜、星相等多个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迷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引发了法律纠纷。

因此,对迷信进行法律界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迷信的定义1. 概念界定根据我国法律,迷信是指以下几种情况:(1)对未知事物或现象进行盲目信仰,认为其具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决定个人命运或社会事件。

(2)违背科学原理,采取迷信行为,如烧香拜佛、算命占卜、风水布局等。

(3)在宗教活动中,偏离宗教教义,追求迷信行为,如迷信神灵、鬼怪等。

(4)利用迷信行为进行诈骗、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

2. 法律特征(1)主观性:迷信行为源于个人主观意愿,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盲目信仰。

(2)客观性:迷信行为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表现为违背科学原理、迷信神灵等。

(3)社会性:迷信行为具有社会性,会影响到社会风气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三、迷信的类型1. 宗教迷信宗教迷信是指对宗教信仰的过度依赖和盲目崇拜,如迷信神灵、鬼怪等。

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但迷信行为却与宗教信仰有所区别。

2. 风水迷信风水迷信是指对住宅、墓地、建筑等环境进行迷信布局,认为风水能够影响人的命运。

风水迷信在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广泛。

3. 占卜迷信占卜迷信是指通过算命、占卜等方式预测个人命运、吉凶祸福。

占卜迷信在我国民间较为普遍,但往往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

4. 星相迷信星相迷信是指通过观察天象、星宿等预测个人命运、吉凶祸福。

星相迷信在我国古代较为盛行,但现代科学已证明其毫无科学依据。

四、法律对迷信的规制1. 宗教法规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试论宗教与迷信的对象的区别

试论宗教与迷信的对象的区别

试论宗教与迷信的对象的区别内容提要:至今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宗教现象中仍包含着许多迷信成分,这几乎在世界各地宗教现象中多少可见。

原因是宗教和迷信特殊的历史社会原因。

但当今社会中不同的主客观心理基础,宗教和迷信已成为相对独立的现象,对于社会也有了不同的意义,因而我们不得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认真区别这两种社会现象,本文主要以宗教和迷信的区别为中心,以二者间对象的区别为切入点,通过青海热贡地区有关传说、史料、宗教现象淡淡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尽请指正。

关键词:宗教迷信对象区别引言:宗教与迷信在现代意义上已经完全演变成了一种对立的,相互离开的两种属性或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形式。

之前,也就是宗教还没有形成以前,一种以宗教的前身身份存在过的准宗教,即迷信曾经也辉煌过,不过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等级制度的丛生都迫切要求一个更适合社会发展的宗教现象,而这种迫切要求恰好致使这种曾经意义上的“准宗教”被排斥,甚至是作为“异端”来抛弃。

“迄今为止,宗教与迷信经历了一个由统一到分离的嬗变过程,如果说原始社会的宗教与迷信混沌不分的话,那么人为宗教的出现便成为宗教与迷信分化独立的契机。

”[1] 如今,迷信作为一种盲目追求的代名词,我们在讨论有关宗教和迷信的方面容易把迷信单纯的理解为贬义,所以我们必须理清头绪,从宗教学意义上认真对待迷信与宗教,而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时期产生的同样的对于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信服的宗教现象,树立这样的前提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

一、宗教与迷信的对象的特点 ;关于宗教和迷信的对象都有一个共性 , 即信奉的对象普遍是超自然的力量,并非现实的某种事物,或是已被神秘化的一些实物等等,但对于超自然力量的内容的信奉就各不相同了 , 如宗教的对象的特点就是一神崇拜或主神崇拜,而迷信的对象则包罗万象,体现为原始的多种崇拜形式并存的特征。

⒈宗教的对象特点;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基督教打着耶稣为世上唯一的救世主号召,伊斯兰教中则以安拉为仅有的真神,而兼容并蓄的佛教也同样以释迦牟尼为一切智慧真理。

宗教信仰与迷信的区别

宗教信仰与迷信的区别

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1.组织形式的区别。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般由宗教组织、信仰和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仪式、戒律、经典等基本要素构成;封建迷信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陋习,一般是由神汉、神婆等迷信职业者主持的算命、看风水、求签卜卦等活动组成。

2.活动内容的区别。

宗教活动有固定不变的经典、信条、场所以及信仰对象等,并世代相传;封建迷信活动没有固定的经典信条、信仰对象和活动场所。

3.行为结果的区别。

正常的宗教活动所产生的行为结果,对社会生活不会构成现实的直接危害;封建迷信活动,是神汉神婆以看风水、看相、算命为借口,妖言惑众,装神弄鬼、进行诈骗活动,甚至伤害人命,危害社会秩序和群众的身心健康。

4.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法律的区别。

国家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权利,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封建迷信活动,不受法律保护,我国一贯的政策是坚决依法取缔,打击一切危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封建迷信。

我对宗教的认识

我对宗教的认识

我对宗教的认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我对宗教的认识提要:一、宗教意识和宗教是怎样产生的二、宗教长期存在的认识原因和社会根源三、如何正确认识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关系(共性与差别)正文:宗教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具有共同信仰、共同崇拜对象的社会组织,其中包括着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其中又有庙堂、法器、偶像、圣物等实体存在)、宗教活动、个人的宗教行为等一系列内涵。

但是,宗教意识却是产生宗教的思想根源。

如果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不存在宗教意识,宗教就无从产生。

然而,宗教意识并不是人类最早的意识形态,或意识形态之一。

在远古的时候,当人们认为一种现象与另一种现象具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却又找不到经验事实的证明时,就用幻想的联系代替现实的联系,把这两种现象组合到自己的认识结果之中。

比如,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川地泽、风云雨雪,为什么如此运行人们的狩猎,为什么有时成功,有时失败采集活动,为什么有时收获多,有时收获少人本身,为什么有生、老、病、死,活人为什么有思维能力,人死后的思维能力——“灵性”到哪里去了动物为什么也有生、老、病、死,动物也有“灵性”吗植物也会开花结果,生长死亡,植物也有“灵性”吗那么自然万物呢如此等等。

对于这类问题,在没有科学知识的那个时代,都很难用经验知识进行回答。

可是,人们又迫切地希望知道它们的原因,特别是与人类生存、发展相关的那些事项。

于是作出这样的推理:既然所有的经验知识都告诉人们,原因发生在结果之前,那么,发生在这类结果之前的一切现象也都可以成为原因。

因此,人们就用幻想的思维形式构建了一系列因果联系的链条。

对超现实的神灵王国的崇拜和祈求,构成了最初的宗教意识。

这种宗教意识是对正在分化为等级社会的“世俗基础”的反映,同时,又是对这个分化过程的辩护。

至于宗教本身,我们前面提到的它的教义、教规、宗教仪式、宗教活动、个人宗教行为等,当时还是同人们的社会行为合并在一起的,其中自然继承了以往的巫术行为,并在新的条件下增加了对神灵们的崇拜和祈求的内容。

谈谈我对宗教和迷信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

谈谈我对宗教和迷信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

广东XX大学xx学院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2018级《形势与政策》课期末考查谈谈我对宗教和迷信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授课教师:XXX所在学部:外语外贸专业班级:17英语6班学号:521726089896序号: 05姓名:XXX2019年5月谈谈我对宗教和迷信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宗教与迷信的联系和区别宗教与迷信都是以有神论观念作为它们的思想基础,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这是它们的共同点;宗教与迷信的产生具有心理上的同根性,都是人们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对自然界的恐惧与敬畏心理,由此,产生了迷信与宗教:宗教和迷信的产生具有社会根源上的同源性。

并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最初的宗教与迷信都是人们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受自然承重的压迫,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是当时经济基础狭隘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反映。

在构成要素上,宗教是具有内外要素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而迷信则是一种粗俗和零散的思想意识;在内在属性上,宗教是一种世界观,它对世界与人生的终极问题作出回答,属于形而上思想领域,而迷信是一种意识活动,力图解决个人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属于形而下的工具范畴。

我的家人的宗教行为奶奶信佛教,她认为佛可以保佑自己和子子孙孙平平安安。

一、宗教和迷信是什么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式,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套信仰,是对宇宙存在的解释,通常包括信仰与仪式的遵从。

宗教常常有一部道德准则,以调整人类自身行为。

从宗教产生的根源来看,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缺乏科学知识,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从而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宗教观念,阶级压迫给劳动人民带来苦难而人们又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些社会现象,是宗教产生的又一重要根源。

宗教最初是被压迫者对现实苦难的叹息和抗议,而后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统治被压迫者的思想工具。

宗教与迷信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宗教与迷信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宗教与迷信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宗教和迷信的区分问题,分不清哪些事宗教范畴,哪些是迷信活动。

然而,在当今社会上还有相当多的人,对宗教、迷信问题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一无所知。

宗教与迷信从人们对他们的认识上的确有共同之处,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不信宗教的人由于对宗教的不了解,常把宗教信仰和鬼神迷信混为一谈,说起宗教来就觉得是迷信,说起来迷信也就不免的想起了宗教但两者实际上截然不同,而且迷信不属于宗教范畴。

本文主要就迷信与宗教的异同问题做一论述。

历史上,迷信从未对社会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更谈不上对人类的历史文化做出有价值的贡献,也没有一种迷信活动能够成为国际交往的桥梁,能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所以,宗教不是迷信,迷信也不是宗教,两者虽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的本质上的区别。

历史的经验教训说明,如果不能正确地区分宗教与迷信,就不能很好地区分哪些是保护对象、哪些是打击的对象,正常的宗教活动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一些迷信活动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打击,甚至给一些人有机可趁进行违法犯罪。

宗教知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宗教知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第⼀,迷信活动不是宗教活动。

在对超⾃然的神秘⼒量的迷信及其发展过程中,也有⾼级与低级、精致与粗俗之分。

其⾼级的精致的理论化形式就是宗教,即从原始宗教发展起来的宗教,它们有完整的、系统的宗教哲学和宗教教义、有成套的宗教经典。

⽽迷信活动则是继承了原始宗教中⼀些低级和粗俗的内容,如请神降仙、占课、抽签、算卦、测字、圆梦、扶乩、择⽇、阴阳捉⿁、法师降神、求神药仙⽅、许愿、相⾯、算命、看风⽔等。

第⼆,宗教本质上是⼀种世界观。

迷信活动则往往是少数迷信职业者骗取钱财抗害群众的⼿段,宗教作为⼀种社会意识形式,它虽然是对社会存在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但毕竟是⼈类对世界和⼈⽣的⼀种认识,它所要回答的是世界和⼈⽣的⼀些基本问题,如世界从何⽽来,⼈从何⽽来,死后何往等等。

迷信活动的思想基础也是唯⼼主义,但它本⾝并不构成,甚⾄不是什么世界观,⽽是⼀系列低劣的带有欺骗性的⾏为。

或回答对⽅提出的疑难问题。

如看相、算命;或提供对⽅所要求的某种东西,如神⽔、仙⽅;或解除病⼈的暂时痛苦,如驱⿁治病等等。

迷信活动往往是迷信职业者诈骗钱财的⼿段,是⼀种剥削⾏为,迷信活动直接摧残群众⾝⼼健康,有时会造成重⼤⼈⾝伤亡事故。

第三,宗教与迷信的活动⽅式不同。

宗教有组织严密的教会和宗派团体,各种宗教活动都按照⼀定的礼仪规范,在⼀定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迷信活动总的来说是⽆组织的、散漫的个别活动。

第四,宗教活动是依法进⾏的。

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及宗教活动本⾝都是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存在和活动的,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受法律保护的,⽽迷信活动则是⼀种违法活动。

宗教与迷信的异同

宗教与迷信的异同

一、宗教与迷信的定义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迷信专指人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也是迷惘地信服,盲目地相信。

“迷信”的含义更多的倾向于“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因此,理论上,人类对任何事物都可能存在着“迷信”的观念,即使是在科学领域,同样存在着“科学迷信”。

但科学与迷信、信仰或宗教有着重要区别。

科学在本质上要求怀疑主义,并在实践中公开倡导怀疑主义。

怀疑主义要求分析型思维以及批评型思维,要求怀疑一切,即不相信任何未经证实的事物。

对已经证实的事物,也要怀疑其时空的局限性及观察的准确性。

二、宗教与迷信的相同点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都是有神论,都是相信有超自然的神灵的存在,都是唯心主义世界观,追根究底,寻本溯源,将历史倒推回千年之前,我们就能够看到它们是如何相伴而生,日趋差异的。

一。

、宗教与迷信的产生具有认识论上的同质性。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认识世界和自身的水平极其有限,人们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后来,人们把这种观念扩大到他们所面对的复杂纷繁的自然界, 而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

在此情形下, 人们全然无法理解自然界的诸多现象,觉得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这种力量支配着人的一切,人们同它的关系完全就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

二、宗教与迷信的产生具有心理上的同根性。

作为宗教和迷信产生基础的“灵魂不死”观念, 对于当时那个发展阶段来说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并且往往是一种真正的不幸,这种不幸对远古时代的原始人来说是必然的、无法避免的,是由普遍的局限性所产生的困境。

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宗教与迷信的区别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宗教与迷信的区别内容摘要:本文从宗教与迷信的本质、信仰对象、对社会的影响、与科学的关系等七个方面以及作者的亲身经历,谈论了宗教与迷信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宗教迷信鬼神区别不同一、宗教与迷信的相同点宗教信仰与迷信从人们对他们的认识上的确有共同之处,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宗教与迷信都是以有神论观念作为它们的思想基础,它们都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十年文革以后,不信宗教的人由于对宗教的不了解,所以说起来宗教就觉得是迷信,而说起来迷信也就不免的想起了宗教,常把宗教信仰和鬼神迷信混为一谈。

但两者实际却截然不同,而且迷信不属于宗教的范畴。

二、宗教与迷信的不同点⒈信仰本质和实际内容的不同宗教的本质是劝人向善的,它主要是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净化人们的灵魂。

并且为人类灵魂的净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依据,因此宗教对人类文明进程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国家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对宗教信徒合法的宗教活动给与保护。

而迷信活动的本质是愚弄人的,它主要是骗取盲目相信它的人们的钱财为目的,同时引导大家去祈求眼前的利益,并且在追逐个人名利的过程中不惜损害大家的利益。

宗教很少有在利益上的追求和承诺,只有人死后灵魂升入极乐世界和对未来的期盼。

迷信有很多利益上的虚假许诺。

神汉、神婆为了骗取人们的钱财,用升官、发财、考大学、生儿子、好姻缘……等等能使人们快乐的利益做诱饵。

宗教的核心是自省和忏悔,引导人们去发掘并洗涤灵魂深处不好的想法,同时鼓励人们去宽恕周围的每一个人,包括自己现世的敌人和仇人。

⒉经典信条和信仰对象不同宗教活动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在活动内容上有自己固定不变的经典、信条、教义、教规、戒律和宗教仪式、场所以及信仰对象等,并世代相传。

比如说:道教的最高信仰为“道”,核心是道和德。

认为“道”为万物之元首,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天地万物,无不由道而生。

正信与迷信该怎么区分

正信与迷信该怎么区分

正信与迷信该怎么区分问:顶礼法师,何谓真正的信仰,信仰是否应该明澈,混沌该如何解除,还请开示,谢谢。

学诚法师:佛法对「信」的定义是:对于佛法真理、三宝功德、世出世间的善根深信不疑,从而策发起自己宗仰、效学的决心和力量。

正信、净信、胜解之信,都需要学习以明理,践行而实证,产生、增长至坚定。

问:法师你好,请问在庙里给自己的累世冤亲债主立牌位属于正信还是迷信呢?学诚法师:正信或迷信,是看自己的心。

你懂得为什么做,就是正信;迷迷糊糊的去做,就是迷信。

正信和迷信,外表上可能都很虔诚,但内心却大大不同。

正信、智信者,内心对信仰的对像非常了解,也清楚自己虔诚的理由,矢志不渝;迷信者,对所「信仰」的对像并不清楚,迷惑、迷茫,沉迷于神秘现象。

迷信经过学习能够转化为正信。

问:顶礼法师!末学请教:遇到信附佛外道的徒众,身为正信三宝弟子的我们应该提醒他们还是远离他们呢?学诚法师:欲帮助他人,要先看自己的能力及与对方的业缘。

如果一时因缘不具足,可暂时远离,但内心要发愿未来能帮助他。

问:顶礼大和尚!请问如何区别寺院是正信的还是外道的?请大和尚开示!南无阿弥陀佛!学诚法师:初学可寻求公认的正法道场。

问:师父您好!如果认同佛教哲学,但却因为不相信佛菩萨的感应、神通等等而无法做一名真正虔诚的佛教徒,该怎么办?对佛菩萨,是该将他们当做神,还是圣贤?如果当做圣贤,那么对佛菩萨的「信」,与中国人传统意义上对于儒家圣贤的「信」又应该有什么区别、才称得上是符合佛教徒的标准?感谢您!学诚法师:1.不能相信感应、神通等,只是因为这些完全在自己经验世界之外,也可以说是因为对佛法的信心还不足够。

不用顾虑,只要不断然否定,抱着多闻阙疑的态度面对就好。

找到佛法中自己认同的部分,身体力行去实践最重要。

2.佛菩萨不是神,是圣贤。

正信的佛教徒,是把佛菩萨当做老师而恭敬效学。

问:师父,我总是觉得别的师兄太迷信,总是怀疑居士们说的一些规矩,思考这是不是太迷信。

宗教与迷信的界线如何界定?

宗教与迷信的界线如何界定?

宗教与迷信的界线如何界定?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但是在具体使用中,“迷信”是指原始巫术,而“宗教”用于指称历史轴心时代形成的几大信仰体系。

人类最早发展出来的宗教是巫术,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是不讲善恶,以控制环境,求利避害为目标。

既可以求增产,求生子,也可以诅咒别人,或者把自己的恶运转移给别人。

原始巫术有很多血腥的仪式,杀人祭祀最为典型。

第二是见山拜山,见水拜水,没有系统信仰。

原始信仰具有强烈的地方性,同一个人可以拜很多神明。

第三是精神性和物质性同存。

原始巫术中的神既是精神体也是物质体,所以在一些巫术中,要杀人给神服务,比如为河伯娶老婆等等。

自从公元前五百年后,大约一千年里世界上形成了几大信仰体系,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我们今天面对的宗教(含儒教)都形成于这个时代。

它们相对于巫术有几大进步。

首先以善恶为本,而不是以功利为本。

各大宗教都是变着法的讲怎么为善去恶。

其次是尊重生命权,象活祭,杀女婴之类都被禁止。

再次是发展了巫术中的精神成份,把神当成彻底的精神存在,去掉巫术的物质成分,后者慢慢演变为近代科学的源头。

轴心时代各大宗教在发展中都与巫术作斗争。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反对偶像崇拜,佛教反对外道,儒家反对“淫祀”,这些概念指的都是巫术。

当然,这些宗教都保留了一些原始巫术,并把它们发展成宗教仪式。

但对社会财富和生命的损害减少了很多。

以这个标准我们会发现,今天很多中国人,尤其是老人,低知识阶层,还处于巫术信仰阶段。

比如他们会在开车时扔一块布,认为后面的车轧到它,自己遭遇车祸的危险就转移到那辆车。

或者在街道上撒汤药的药渣,认为谁踩到它,病患就会转移给这个人。

至于见庙就烧香,见佛就磕头的习惯,更是典型的原始巫术习惯。

轴心宗教的信徒不会去拜外神。

宗教与迷信

宗教与迷信

宗教与迷信宗教与迷信,这两个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两个神秘的物体,然而当今社会上人们对宗教与迷信的问题一知半解,往往会把两者混为一谈,认为宗教信仰就是迷信,迷信就是信耶稣,信如来,信穆斯林,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经过我们小组内成员的多次讨论与总结,结合网上的资料说明,对两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与说明。

首先宗教,宗教是自然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所特定的产物,因为人类的渺小,所以人类便期望宇宙中某种神秘的力量来拯救自己,该力量是超乎现实以外的,对万物具有绝对的主宰化,人类在此致力量下毫无反抗的余地,进而对此产生敬畏和崇拜。

再者是迷信,迷信是虚假的不存在的,它是以人类的盲目性为出发点,人类的无知作为介质,使其无限扩大。

宗教与迷信最基本的区别是是否处于清醒状态,此清醒状态为,是否对事物的有具体的认识。

宗教,在现代我们看来,其是有具体的组织,自己的信仰,在一个完整的宗教中,它有它自己的五大要素构成:教主、经典、教义、礼仪和组织,它有着它自己的标志性建筑,人们对它有着足够的了解。

宗教的产生,是具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同时它的产生也是因为着生产力低下的原因,在古代社会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在享受完自己的物质生活以后,便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口腹之欲,其中有些人便渴望获得权利,这应该是无论在哪种社会中都存在的,就比如说佛教的产生,刹帝利种姓与吠舍上层人物经济实力增强,于是乎他们便要求参政,此时社会发生动荡,社会上各种意识形态纷纷出现,在当时社会上形成两股潮流,即正统的婆罗门思潮和新兴的反婆罗门“沙门”思潮,因为两者的产生,这便是最初的佛教思潮。

而释迦摩尼的出生,由于他的教理符合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心态,被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于是佛教信仰便很快被大多数人接受,佛教很快的兴起。

人们信仰宗教,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所信仰的能给予他们那种神秘的力量,比如说基督教中的上帝,当人们遇到某种自己所不能解决的困难的时候总会说一声“My GOD”因为他们渴望上帝赐给他们力量,但是宗教只是一种社会形态,一种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信仰上帝认为他事实存在,但我们却不可触摸到,他是在时刻观察着我们的,信来生,信前世,他们有着自己的宗教活动,自己的宗教仪式,但是他们不会阻扰到社会的前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宗教和封建迷信的区别是什么?

宗教和封建迷信的区别是什么?

龙源期刊网
宗教和封建迷信的区别是什么?
作者:
来源:《北京支部生活》2017年第04期
答: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般由信仰和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仪式、戒律、经典、活动场所和组织等基本要素构成。

封建迷信是旧社会遗留下的一种陋习,一般是由神汉、神婆等迷信职业者主持的算命、看风水、求签卜卦等活动组成,没有正式的组织形式、仪规、戒律、经典。

宗教活动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在活动内容上有固定不变的经典、信条、场所以及信仰对象等,并世代相传。

封建迷信活动没有固定的经典信条和信仰对象,也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往往以看风水、看相、算命为借口,骗取钱财,甚至伤害人命,起着破坏社会秩序、扰乱人心和损害群众身心健康的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其中包含有丰富的优秀民族文化传统。

封建迷信无法与之相比拟。

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权利,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党和政府一贯的政策。

对封建迷信活动,我国的一贯政策是坚决依法取缔。

宗教与迷信区别

宗教与迷信区别

浅谈宗教和迷信的区别摘要:宗教和迷信是社会意识发展的两个产物。

两者对社会都存在歪曲、颠倒的反映,有着共同点。

但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迷信则是一种社会心理, 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有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具体分析宗教和迷信的区别。

关键词:宗教迷信概念区别一、宗教和迷信的基本概念1.宗教的概念、特点宗教是是对宇宙存在的解释,通常包括信仰与仪式的遵从。

费尔巴哈概述了宗教,尤其是自然宗教即多神教的本质,明确提出神学就是人本学和自然学的论点,费尔巴哈也指出人的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我认为,宗教是对神明的信仰与崇敬,意识层面上对完美的生活、对超神自然的幻想,一定程度上,宗教是信仰宗教人的心灵和灵魂的寄托,是继续生活、继续前行的动力。

宗教的主要特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神通的神秘力量或实体,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现在世界上三大中交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2.迷信的概念、特点迷信是对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只是盲目地相信、追随,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

其含义更多的倾向于“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

因此,理论上,人类对任何事物都可能存在着“迷信”的观念,即使是在有些人从事科学工作,但他们也会抱某种“科学迷信”。

迷信与科学是完全相对的,和宗教又有很大的区别。

迷信的特点主要有不具备分辨能力,不能足够全面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判别能力;盲目地将所谓“信仰”和“崇拜”的现象和说法付诸于积极不懈的行动。

二、宗教和迷信的共同点宗教和迷信都是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歪曲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 都是错误的社会意识。

宗教和迷信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宗教与迷信都是以有神论观念作为它们的思想基础,它们都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

它们都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是人类愚昧无知的产物。

我国宗教与迷信

我国宗教与迷信

我国宗教与迷信内容提要:中国民间的信仰体系比较复杂, 宗教缺乏神圣化和社会实体。

本文将对我国的宗教、迷信与封建迷信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做到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正确对待民间迷信,反对封建迷信。

关键字:宗教;迷信;封建迷信长期以来对宗教与迷信的认识存在着两个误区其一,混淆了迷信与封建迷信,将迷信直接等同于封建迷信,进而将迷信与宗教完全割裂。

但在中国信鬼神的人不少而真正信教的人所占比重是不大的,因此这个认识误区可能导致将批判对象扩大化的情况。

其二,照搬西方宗教研究成果,把观念、感情、仪式和组织四大要素作为宗教和迷信的区别标准。

但因为中国的宗教发展和生存情况不同于西方,因此,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重新认识宗教和迷信的关系。

一、中国的宗教与迷信关系一般地说,迷信是人们对支配个人命运的某些神秘力量的非理性盲目崇拜。

迷信的本质在于自我的失落,因自我的失落而幻想出支配个人命运的神秘力量,进而对这种力量产生非理性盲目崇拜。

从迷信与宗教的关系上看宗教的本质是迷信,但宗教是神圣化的迷信并以其神圣性和作为社会实体存在而区别于其它迷信。

中国的宗教问题有自身的特点,下面对中国的宗教与迷信关系作些现实分析。

1、民众宗教信仰神圣性的削弱,淡化了宗教与其它迷信的本质区别。

首先,重现实轻幻想、重人轻神的文化传统影响着中国民众的宗教心理取向,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特点。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以其严格的实用理性精神和现实主义的人生态度影响着中国民众形成重人轻神、重现世轻来世的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文化心态。

这种心态在宗教世界里表现为民众对神、鬼、佛的物质奉献和心灵虔诚,其实主要是为了获得现实生活的幸福和索取保佑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无事不登三宝殿”等民间俗语就是民众信仰心态的生动写照。

民众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兴趣和需要对宗教进行取舍,对神圣物的信仰,对他们并没有特别的心理震慑和精神约束力。

其次, 从中国各宗教的传承发展来看,它们为了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在相当程度上冲淡了自己的神圣化色彩,修改教义和神谱,吸收一定的鬼神文化,以迎合民众心理。

宗教迷信法律规定(3篇)

宗教迷信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宗教和迷信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宗教和迷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本文将从宗教和迷信的概念入手,探讨我国宗教迷信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

二、宗教与迷信的概念1. 宗教宗教是一种信仰体系,包括对神灵、神圣事物、宇宙和人生意义的认知。

宗教信仰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信仰神灵或超自然力量;(2)遵循一定的教义、教规;(3)有特定的宗教组织和仪式;(4)具有强烈的道德约束力。

2. 迷信迷信是指对超自然力量、神秘现象的盲目崇拜和信仰。

迷信具有以下特点:(1)缺乏科学依据;(2)盲目崇拜,忽视理性思维;(3)可能导致不良后果;(4)与宗教信仰有所区别。

三、我国宗教迷信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1. 宗教信仰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这一规定保障了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包括:(1)公民有权选择信仰或不信仰宗教;(2)公民有权自由参加宗教活动;(3)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2. 宗教事务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事务条例》对宗教事务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主要包括:(1)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变更、终止,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2)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的财产和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3)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宗教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4)宗教团体、宗教院校、宗教活动场所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3. 迷信活动治理我国对迷信活动采取严格治理措施,主要包括:(1)禁止利用迷信活动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骗取财物;(2)禁止利用迷信活动干涉司法、行政、教育、卫生等社会事务;(3)禁止利用迷信活动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四、宗教迷信法律规定的作用1. 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宗教迷信法律规定为公民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他们能够在法律框架内自由信仰宗教,不受歧视和迫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认识宗教与迷信的差别作者:思念淡然若水摘要:一直以来人们对宗教都存在着很大的误解,以至于一谈起宗教人们就会把它和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这种思想是极为不合理的,但却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所有的偏见都源于社会民众对宗教的不理解或者认识的不够清楚。

为了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宗教,正确地区分宗教与迷信的差别,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宗教迷信宗教政策差异宗教与迷信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就古老性来看,迷信比宗教还要古老;就复杂性来看,宗教比迷信复杂得多。

宗教问题牵扯面广、政策性强,它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宗教问题往往就是民族问题,民族宗教问题处理不当,就会诱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然而,在当今社会上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对宗教和迷信的问题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一无所知,误以为宗教与迷信是一回事,允许“宗教信仰自由”,也就应该允许迷信的自由;坚决取缔迷信,也就是坚决“消灭”宗教。

其实,这种认识在理论上是极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

本文就什么是宗教,什么是迷信以及宗教与迷信的区别,发表一些个人的认识和看法。

一、宗教和迷信的含义(一)什么是宗教宗教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多数定义试图在很多极端的解释和无意义表述中找到平衡。

有人认为应用形式和理论去定义它,也有人更强调经验、感性、直觉和伦理的因素。

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倾向于把宗教看作是一个抽象的观念、含义。

这种抽象的概念是基于自身文化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在《宗教百科全书》中,宗教的定义是这样的:总的来说,每个已知的文化中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宗教信仰,它们或明了或令人疑惑得试图完美解释这个世界。

当某些行为典范在特定的一个文化中得到确立时,它就将在这个文化中打下深深的历史烙印。

即便宗教在形式、完整度、可信度等等都应不同文化而不同,但人在社会中还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宗教影响。

宗教包括了符号意义、信仰、叙事体的故事,应该给予修行者生命体验的宗教实践。

无论宗教的中心意义体现在任一神性或众多神灵上,抑或是根本真理,宗教的普遍特征是由修行者的祈祷、仪轨、冥思、音乐和艺术形式所表现,除此以外,宗教还和社会及政治常常相互交织。

宗教的特征可以集中表现为特殊的超自然现象、形而上学,出自于宗教法律的道德要求或生活方式。

宗教也包括了原始的文化传统、神圣的著作、历史神话,还有个人的宗教信念与经验。

宗教的发展可以从不同的文化中提取许多形态,同时伴随着各种文化的差异。

宗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存在着不同的含义。

在汉语中,宗教本不为一个联缀词,在《说文解字》就说“宗者,尊祖庙也,以宀从示。

”,“示者,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这表示对神及人类祖先神灵的尊敬和敬拜。

而教指教育、育化,上施下效,侧重在对神道的信仰,这一点反而与西方的宗教理解较为接近。

直至公元10世纪,“宗教”一词才最先见于佛经,如《续传灯录》中:“吾住山久,无补宗教,敢以院事累君。

”这里的宗教指崇佛及其弟子的教诲,其意狭小而具体。

但随西方宗教学崛起及其对中国学术界之影响,许多人在学术上将“宗教”与“Religion”一词画上了等号,成为广义性的宗教概念。

在西方语言中“宗教”这一个词,其英文Religion是来源于拉丁文的Religio,意思是指有限者与无限者的结合,亦指人与神的再结或敬神。

西方资产阶级宗教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泰勒认为,宗教是人对造物主的承认;英国宗教史家缪勒认为,宗教是人对神的关心产生的对神的信仰;普列汉诺夫认为,宗教是观念,情绪和活动相当严整的体系,观念是宗教的神话因素,情绪属于宗教感情领域,而活动则属于宗教礼拜方面,换句话说,属于宗教仪式方面;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它更加科学和合理地阐明了宗教的定义,即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对之敬畏和崇拜”,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换而言之,就是人对自然和社会“异化”产生的结果。

宗教在本质上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式,一般而言,宗教就是一套信仰,是对宇宙存在的解释,通常包括信仰与仪式的遵从。

宗教常常有一部道德准则,以调整人类自身行为。

从宗教产生的根源来看,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和缺乏科学知识,以及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恐惧,从而产生了各种形式的宗教观念,阶级压迫给劳动人民带来苦难而人们又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些社会现象,是宗教产生的又一重要根源。

宗教最初是被压迫者对现实苦难的叹息和抗议,而后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统治被压迫者的思想工具。

(二)什么是迷信迷信(英语:Superstition)是对某一些事物迷惘而不知其究竟,但又盲目地相信其说。

Encarta百科全书上对“迷信”的定义是:非理性地相信某种行为或仪规具有神奇的效力。

“迷信”的含义更多的倾向于“盲目的相信、不理解的相信”。

因此,理论上,人类对任何事物都可能存在着“迷信”的观念,即使是在科学领域,同样存在着“科学迷信”。

但科学与迷信、信仰或宗教有着重要区别。

科学在本质上要求怀疑主义,并在实践中公开倡导怀疑主义。

怀疑主义要求分析型思维以及批评型思维,要求怀疑一切,即不相信任何未经证实的事物。

对已经证实的事物,也要怀疑其时空的局限性及观察的准确性。

未经证实的理论称作假说或猜想,而假说或猜想完全有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错误的假说或猜想必须被抛弃。

二、宗教与迷信的区别迷信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或崇拜。

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活动的卜筮、相术、风水、算命、拆字、召魂、圆梦等大多产生或流行于封建社会,习惯上称为封建迷信。

宗教信仰与迷信从认识论上的确有共同之处,它们都相信和崇拜神灵或超自然的力量。

但是迷信并不属于宗教的范畴,二者的区别在于:(一)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

宗教在适应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种信仰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有严格的宗教仪式,有相对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有严密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

而迷信既没有共同一致的崇拜物,也没有既定的宗旨、规定或仪式,也不会有共同的活动场所。

迷信的对象可能是神仙鬼怪,也可能是山川树木。

迷信一般是指神汉、巫婆和迷信职业者以巫术所进行的看相、算命、卜卦、抽签、拆字、圆梦、降仙、看风水等活动,群众去看相只是为了预卜前途命运,并不是把它作为自己的世界观;迷信职业者不过是利用这些活动骗人钱财,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二)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

宗教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政治、哲学、法律、文化包括文学、诗歌、建筑、艺术、绘画、雕塑、音乐、道德等意识形式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成为世界丰富文化的成份,迷信不具有这些特点。

(三)宗教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依法进行管理,开展规范的宗教活动。

在国家法律范围内,宗教组织正常的宗教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都受到保护。

国家宗教政策鼓励宗教发扬各自的优良传统和积极因素,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而迷信只是少数迷信职业者图财害命的骗术,某些迷信组织更是藏污纳垢、残害群众,甚至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场所。

国家在对待宗教信仰和迷信有明确的政策界限。

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坚决打击一切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各种不属于宗教范围的、危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的迷信活动。

对于一切以看相、算命、看风水等为业的人员,应当教育、规劝和帮助他们劳动谋生、自食其力,不要从事这类利用迷信骗人的活动,如不遵守,也应当依法取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下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对于那些利用封建迷信,进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违法犯罪的人,要坚决依法打击。

对印刷、传播看相算命、抽签卜卦一类书籍、印刷品的,要严肃查处。

(四)宗教是经过理论化、系统化的唯心主义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也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有着完整而又较系统的教义,固定的经典.明确的礼仪形式,有着教主和明确的崇拜对象。

它的存在和发展既影响着社会,社会又影响着宗教。

它的存在目的,就是逐步让信教群众树立宗教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以此来指导信徒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而迷信则是临时凑集起来的骗人说教,它不具有系统的理论和经典,也没有统一的领导者。

它所回答的仅是某人某事一时之需,如占卜未来、预测吉凶、求职升学、关心生死等问题。

迷信对人们关心的问题所作出的预测,缺乏科学根据。

除了出于骗取他人钱财物的直接目的外,所言之事,虚妄空洞,只能给人增加更大的精神负担,加深人们的现实痛苦。

(五)宗教是有组织的信仰和活动,就信仰来说,它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就其宗教活动来说,属于合法活动,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迷信则不具备统一的组织和信仰,迷信活动也不受宪法和法律保护。

国家对迷信的态度是坚决取缔。

无论是古代迷信、封建迷信、还是现代迷信都不是宗教,也不属于宗教活动。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宗教和迷信的区别才能避免不法分子的欺骗和伤害,才能正确地处理好信教民众与不信教民众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与团结,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从而实现我们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资料:(1)宗教与迷信的差别. 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 作者:张树卿(2)宗教百科全书(3)维基百科(4)宗教学通论新编.吕大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