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背景下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建设多维思考与实践——查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老建筑改造打造传统特色与 文化浓厚的国际拍卖活动场景。
5、弹性与混合
•弹性设计
大地块集中拿地 小地块分区拿地
5、弹性与混合
•弹性设计
用地调整
原方案地块过小,尺度单一,不利于出让。
5、弹性与混合
•弹性设计
用地调整
5、弹性与混合
•平面混合
5、弹性与混合
•平面混合
功能布局示意 商务功能布局
购物功能布局 休闲功能布局
产-城存在的问题——配套设施缺乏,活力不足
产业区在建设的初期,多是围绕城市外面进行建设,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设施缺乏, 极容易出现“白天车水马龙,完善灯火寥落”,的景象,这种模式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空 城”现象以及上下班的潮汐式交通带来的城市交通拥挤等。
产-城存在的问题——总体不经济,缺乏协调
2 3 45
11
12
6
7
• 权属各不相同,
• 只能通过公共通道将各地块进行联通,共有12
个与公共通道相接的地块,各地块规模为1公
顷——1.5公顷左右,管理上会造成不便。
1.7公顷
1.6公顷
b
a
d c
8公顷 e
h 2.5公顷
g
4.8公顷
f
• 权属相同,
• 可进行整体开发和完全联通,可减少与公共空间 的联通口,便于管理,共预留8个联通口;地块 规模较大,利于实际出让。
5、弹性与混合
• 开发区域地块受市场影响较大,应 预留规划弹性;
• 功能上主要为地块私有的功能,方 式上主要是商业、停车功能用房和 交通空间;
• 规划合并小地块,形成至少2公顷左 右的较为合理的出让用地规模;
• 通过公共通道或者直接与公共空间 进行联通。


阶 段
成型期
成长期
成长期
单一产业区
产业复合区
城市综合功能区
城市综合功能区的概念内涵
城市综合功能区不是将城市各个功能部分机械地、简单地堆
放在一起,而是将城市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各个功能 区块相互衔接、相互影响,既要防止过度分区、
功能单一带来的缺乏活力、效率低下和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 ,也避免各项功能无序混杂的集中在一起所产生的城市功能 混乱,发展效率低等问题。 城市综合功能区不仅涵盖了多项城市功能要素之间的汇聚、
4、定位与招商
•高校及外高桥自贸区拍卖行的引入带动综合区的发展
城市设计研究范围
滨江森林公园
外高桥港区
巴斯夫亚太中心
基地 荷兰小镇
黄浦江
外高桥保 税区
4、定位与招商
•设计产业导入及设计创意类业态招商
设计开放式的广场空间, 为设计创意类的工作室集 群办公创造条件。
4、定位与招商
•拍卖相关产业导入及业态招商
现有城市单一功能区已不能满足复杂多元、快速高效的城市型生活需求,需要在更大空间尺度下整
合资源、汇聚功能,向多功能聚集复合的方向发展。
产城融合的一般实施途径

单纯的
产业、居住、服务
生产、生活、生态

产业区
复合园区
协调城区
特 征
配套小 生活服务 公共服务 区建设 设施配建 设施配建
商务、文化 功能引入
现代服务 功能引入
模拟方法
Swarm对经济行为的复杂性研究仿 真,研究微观个体的复杂行为 SPSS统计分析 Space Syntax空间句法,从空间的 角度分析形式与功能 CityEngine三维城市建模 AIRPAK模拟空气流动、空气品质 、传热、污染和舒适度等问题 ECOTECT(日照、照明、热辐射、 声学环境模拟) LEEDND绿色认证评分 ……
产城融合背景下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建设多维思考与实践
关于产城融合
产-城存在的问题——规模不经济、边际效益下降
城市产业区的建设多是从单功能的拓展开始,许多城市纷纷出现了类似于“汽车城”、“金融城
”等。随着产业区的不断发展,单种功能的集聚效益达到最大值时,将很难再 促进新区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产业区衰败现象便会出现。
20 30 40 50 60 70 80
14
13
12
11
10
30 45
60 1stJul
1stA ug 75
1stS ep
90 1stO ct
9
8
1stN10o5v
1stD ec 7
120
225
210
195
180
165
150
135
3、气候适应型的设计
•被动式节能原则——自然通风
产城融合核心特征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就是建设以生 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生产性和生 活服务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城市发展模式。
从本质上来讲反应在具体城市中就是一种运营良 好、充满活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发
展状态。
运营良好 充满活力 可持续发展
城市综合功能区
城市综合功能区的产生
舒适度 评分
舒适度 权重
风环境 评分
风环境 权重
总分
连廊方案
4
2
4
4
5
4.08
原修详方案 (地下10%)
1
原修详方案 (平台90%)
5
0.14
5 1
0.12
1 5
0.12
1 5
0.30
1 3
1.48
0.32
3.88
无平台无连廊 5
1
5
3
3
3.24
分析可知:连廊方案与原修详方案的平台层总分较 高,但原修详方案的地下层得分较低,因此通过加 权(地下占10%,平台占90%),可以发现连廊方 案在绿色生态模拟中表现最为突出。
规划阶段


规划完成后


管理监督阶段
规划评估 实施评估
方案比选模拟 从生态、形态、交通等多方面对规划 过程中的比选方案进行模拟,增加规 划设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方案评价模拟 从生态、形态、交通等多方面对完成 的规划设计进行模拟分析。
监督规划设计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及 影响;强调规划设计的落实性和操作性。
连接、平衡,而且在更大意义上产生作为整体效益 的城市影响力。
城市综合功能区的特征
城市综合功能区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 物质要素及复杂的功能业态合理布局,为 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使城区成为一个具有运营良好、环 境美好、气候友好特征的,城市各
个功能区块相互融合的多功能城区。
城市综合功能区的特征
1、整合设计-时间整合
•结合后期运营管理的设计
延伸要素 基础要素
建设资金 扶持政策 实施控制
规划选址 组织架构 自然禀赋
1、整合设计-时间整合
•结合后期运营管理的设计
典型案例: •郑东新区 •天津于家堡
典型案例: •钱江新城 •武汉王家墩 •重庆江北嘴
典型案例: •广州珠江新城
2、基于后评估的设计
—— —— 1.2万㎡
3、气候适应型的设计
•方案比选
模拟评分加权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对个各个因素间相互联系进行有序的层次分析,并借助权重因 子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各个因子权重。
方案
日照评 分
日照权 重
来自百度文库
遮罩评 分
遮罩权 重
采光评 分
采光权 重
方案三 (3.24)

方案一 (3.64)
< 方案五 (4.08)
3、气候适应型的设计
•被动式节能原则——太阳能利用
am 330
315
300 1stJun 218s5tM ay
1stA pr 270
1stM ar 255 1stFeb 1stJan 240
16
15
345
N 15
10
1、整合设计-利益整合
•平衡多方利益的设计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开发商 政府 公众
主导开发 居住设施类 商业服务设施类
主导开发 公共服务设施类 社会服务设施类 基础服务设施类
+ 综合效益最大化
多方利益平衡
建设资金 政策扶持 实施控制
规划设计
1、整合设计-专业整合
•多专业高度整合
功能综合
开发城市综合体,集聚各种商业、文化、娱乐 、办公等功能;开发具备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 ,具有城市功能的新区、新城。
相邻私有属性地块权属地块不一致时 须控制界面要素,保持界面连续性, 维护城市空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私有属性地块与公共属性地块 可以建立公共空间的联系,通过与 公共空间的联系,可以和不同私有 属性的地块建立一起形成体系。
私有属性地块公共界面
私有属性地块私有界面
公共属性地块
5、弹性与混合
b
1
a
8
c
9
10
产业对于城市经济的带动导致了我国大量的产业区规模剧增,由于实施主体的不同,缺乏有效 的统筹。这种现象导致了区域产业发展不协调,整体产业运行质量不高等问题,制约了产 业区的发展,并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产城融合的产生——
是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核心功 能、实现城市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
E10-2 E10-3
R3 C2
E08-4 E08-1
C2 C2
E06-2 C2
功能现状
E12-1 E10-2 E10-3 R3 R3 C2
E08-4 E08-1
E06-2
C2 C2 C2
更新设计 用地兼容
R3+C2+G1 R3+C2+G1 C2+G1
C2+G1
三维复合
2、基于后评估的设计
已有方案:两排塔楼,江景视线受阻,无滨江通廊
城市综合功能区的特征
• 气候友好
• 气候适应型城市
• 低碳宜居
节 能 灯 具
L

O

W

-E
温太
能源利用



















城市综合功能区的开发建设活动限制在城市综合功能区的环境容量之内,由传统的唯经济开发模 式向复合生态模式转变
城市综合功能区的八条经验
1、整合设计 2、基于后评估的设计 3、气候适应型的设计 4、定位与招商 5、弹性与混合 6、价值创造 7、TOD与站城一体 8、技术与经济的博弈
功能的有机复合
空间延伸
城市向立体化开发进军,地上地下一体化设计, 地上高层及超高层越来愈多,地下空间的综合性 越来越强。
空间的多向延伸
类型多元
城市开发多方面开展,除满足传统商业、住宅开 发之外,分为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居民需求 的项目开发。
开发的复合运作
1、整合设计-专业整合
•多专业高度整合
1、整合设计-时间整合
更新设计:底层商业街,居住二层入户,增加公共滨江通廊, 提升整体滨江公共品质
更新设计效果
3、气候适应型的设计
•方案比选
方案编号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平面
平台面积 堆土体积 连廊面积
约30ha 约65万m³ ——
约10ha ——
1.5万㎡
方案三
方案四
方案五
—— —— ——
—— —— 1.5万㎡ (地下通道)
• 运营良好
• 多业态的开发形式
• 高效混合的用地功能
平面混合
立体混合
综合性建筑楼宇
多业态延展了综合功能区的空间价值,利于出让效率最大化。
混合的用地带来多样化的人流支撑城区持续的活力,保证对业主 持续的吸引力
城市综合功能区的特征
• 环境美好
• 开放的邻里中心
• 步行友好的混合功能社区
• 宜人的空间尺度
地面:行人
5地下:过境、到发
5+
地面:行人和公共交通 地下:过境、到发
优势
劣势
• 尺度亲切; • 到发交通便利;
• 方便直接入停车库; • 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 避免快速交通干扰; • 缓解地面交通压力;
• 地面交通顺畅; • 地下步行便利;
• 交通冲突严重; • 步行环境差;
• 未完全分流; • 地面交通有冲突; • 快速路分隔地面;
• 未完全分流, • 地面交通压力大;
• 地下环境要求高; • 地面交通压力大;
• 步行环境好;
• 步行空间尺度过大;
• 避免快速交通分割地块; • 立体交通组织复杂;
• •
步行环境较好; 避免快速交通分割地块;

立体交通组织复杂;
5、弹性与混合
•立体混合——多权属的开发模式
相邻私有属性地块权属地块一致时 (1)其地下停车场可共享停车出入口,节 省空间,组织更为有效的流线; (2)公共空间部分可分可合,建立有效 快速的连接,营造一体式的地下空间。
2、基于后评估的设计
•生态、形态、交通、产业、风貌、活力等评估,指导规划设计
原设计方案
“后评估”后的设计方案
2、基于后评估的设计
2、基于后评估的设计
原方案中,四地块严格按照功能划分,造成滨江通廊被打断 “后评估”方案强调用地功能在三维层面实现兼容与整合,实现功能的复合
方案现状 用地现状
E12-1 R3
5、弹性与混合
•平面混合
功能配比规模
分区功能配比规模
5、弹性与混合
•立体混合——业态与空间的混合
5、弹性与混合
•立体混合——精细化的交通组织
人车混行
1
地面:行人、过境、到发 地下:—
人车部分分流
地面:行人、过境 地面:行人、到发
2— 地下:到发
3 地下:过境
4 地面:过境、到发
地下:行人
人车分流
•结合后期运营管理的设计
设计
结合
运营管理
功能布局 经济策划 空间使用 交通组织 建筑设计
功能复合聚集; 多特色核心
最优的业态组织;
降低运营管理费用
增加空间活力;增加多样性;
增加空间使用弹性
便捷通达的交通组织;
生态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
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
降低建筑的使用能耗
土地出让效率最大化 易于开发建设 易于土地出让 综合效益最大化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