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城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如皋市城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如皋市城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如皋市城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如皋市城市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打造宜居生活环境为总目标,以“六城同创”为有效载体,全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以如城镇为龙头,如皋港、长江镇次中心城市和四个重点镇为依托,其他一般镇为基础,梯度辐射的城市化格局,为实现经济腾飞、弯道超越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一、主要成绩

2003年以来,如皋市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入120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投入20亿元,2009年上半年市政基础设施投入27亿元,创历史之最。五年共完成主城区拆迁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新增镇区人口97871人,新增绿化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新增路灯9000盏,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1、构建城镇整体框架,打造城市崭新格局。

第一,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形成内部成网、外部成环、节点相通的交通格局。

根据全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了详细的城市道路体系实施计划,五年累计新增城市道路面积200万平方米。主城区先后拓宽改造了宁海路、海阳路、中山路、大司马路、福寿东路、益寿路、青云路、广福路等主次干道,高标准新建了滨河路、滨溪路、青云路、李渔路、万寿路、解放路、外城河外环路、桃源路、志颐路、怡年路等次新道路,形成了“九横十纵”的整体城市道路框架,拓宽了城市道路,拉大了城市格局。

第二,实施桥梁贯通工程,新建、重建、维修、养护桥梁,形成路桥一体化。

如皋是千年古城,两道护城河桥梁众多,陈旧狭小,交通拥堵,雨季积涝,改造任务繁重。五年来,如皋市累计建设桥梁200多座,主城区新建了万寿桥、内外城河联接桥、观凤桥、通济桥、解放桥、新生桥等多座桥梁,拆建了迎春桥、冒家桥、益人桥、雁桥、丰乐桥、北水关、健康桥、通城桥等桥梁,桥梁瓶颈有效突破,路桥一体畅通,交通状况大为改善。

第三,实施管网连通工程,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发电,配套设施齐全。

供水列入政府为民做实事重点工程,主管网一期工程(如皋段)已于去年底竣工投产,长江镇(如皋港区)、石庄镇等7个镇(区)均已于今年2月底进行了管网对接;燃气新增城市输配主管网和庭院管网共150公里,总覆盖6万户,实际用户突破1.2万户;污水处理已建成一、二期工程,中心城区日处理污水能力5万吨;垃圾发电总投资4.39亿元、日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变废为宝,无害化处理垃圾同时供电供热供汽。

2、创新城市建设理念,塑造城市现代形象。

第一,实施旧城改造工程,全面刷新城市风貌。

旧城改造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城市拆迁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城市建设的难点。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平安拆迁,做到思想工作在先、问题协调在先、矛盾化解在先,拆迁一处、造福一片、稳定一方。五年共完成拆迁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拆迁近2.7万户,涉及市政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景点景区建设等多项工程,古城旧貌换新颜。

第二,实施城区扩建工程,日臻完善城市功能。

随着经营城市理念的不断凸显、住房消费的启动和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化,根据规划要求,政府部门办公地点位移城郊,学校改建、扩建、新建,居民小区商品房兴建,五年完成房产开发投入近100亿元,新建商品房近400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1999年的11.3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32.5平方米。城郊建设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小区会所、室外活动场地、文化体育、物业用房、社区服务、市政公用等均按规范要求配备,城市功能齐全。

第三,实施城市安居工程,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为贯彻十七大精神,实现“住有所居”目标,2008年1月份,如皋市委、市政府制定出

台了《如皋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和《如皋市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实施办法(试行)》,实质性启动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建成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各200套,部分解决了城市低收入困难户的住房问题,人民群众初步共享城市建设发展成果。

3、创建城市园林体系,营造城市优美环境

第一,实施城市绿化工程,营建景观绿化带。

按照傍河建绿、依路植绿、建设城市绿带的总体要求,突出内城河立体绿化、填埋河段平面绿化、城区主干道线状绿化几大重点,五年新增绿化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截止2008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1%,绿地率34.92%,人均公园绿地8.25平方米。城河风光带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如皋市被批准并正式命名“江苏省园林城市”,城市景观和城市品位得到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第二,实施城市亮化工程,烘托现代商业氛围。

如皋的城市亮化工程,历经了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老到新、由粗到精的过程。以沿街路灯亮化为主线,以店面亮化为主体、以灯箱广告亮化为衬托,以广场亮化为聚焦、以景点亮化为点缀,城市之夜光彩照人。城河护栏灯、河畔绿地泛光灯、桥梁、宝塔、亭阁灯构成了主城区多层次、多样式、风格协调的城市亮化特色;繁华街道、高层建筑亮化,进一步营造浓烈了商业氛围;中心广场七彩数码显示球和近100盏长寿灯耀眼夺目,契合了浓郁的古城气质,营造了舒适的现代宜居环境。

第三,实施城市保护改造工程,创建历史文化名城。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如皋市政府着手推进水绘园景区改造扩建、集贤里古民居修复和东大街历史街区的保护性改造等工程。2007年在集贤里正式启动“江苏省十大名人故居保护性改造”的仪式,拉开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的序幕;水绘园景区拆迁、扩建工程已全面启动,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水绘园4A级历史人文景区;东大街历史街区保护性改造,重点整治古典建筑及古民居院落,根据新旧建筑风格重新功能定位,设为民俗旅馆、历史名人纪念馆和普通民居,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如火如荼。

二、几点启示

1、城市建设要符合现代理念

第一,城市建设要明确发展思路,重视整体规划,注意功能配套。

加强科学规划,探索研究集约的、合理的城市发展布局,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研究制定村庄、集镇建设的扶持政策,加强规划指导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皋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坚持“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逐步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是注重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完成了全市18个建制镇新一轮镇区总体规划修编、城南片区617.5公顷、城东片区658.25公顷、城西片区279.01公顷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二是注重各种专项规划修编。针对城市排水系统、绿地系统、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燃气工程、城市水环境、给水工程和各镇区的道路、绿化、环卫、消防等专项规划,在省内县级市中率先编制了《如皋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如皋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如皋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及《如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三是注重新农村建设规划。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根据省市要求编制了333个村(居)的村庄建设规划和聚居化修建详细规划。四是实施规划及时调整完善。2008年,为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资源要素向主体功能区集聚,结合城市建设特别是经济开发区、如城工业区和如皋港区发展实际,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进一步完善了市域城镇规划体系。通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如皋市域形成“一城、一区、四板块”的空间格局和“一城一区、重点镇与老市属镇、一般镇”城镇规划体系。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详细规划三者相融,城市建设与农村建设两者结合,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城乡规划体系,勾画了城乡发展的宏伟蓝图,使城市建设有规划可依,项目招商有规划可引,土地挂牌有规划可循。

值得注意的是,加强科学规划必须严格执行规划。城市建设要根据规划有序发展,不能因领导的变动而随意变动,不能因领导的意志改变而随意改变。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要处理好远景规划和近期规划的关系,不能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二要处理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根据功能规划,不能一刀切,要有各自特点;三要处理好理念与实践的关系,不能纸上谈兵,盲目攀高,标准要切合实际。

第二,城市建设要注意投资结构,城乡统筹发展,地面上下并重。

目前重城市发展、轻农村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城市建设投入远远高于乡村建设投资,有的地方片面追求提高城镇化率,小城镇和集镇比照大中城市进行建设,对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缺乏有效的建设管理。地面建设往往是投资重点,广场、马路、房屋、草坪显而易见,立竿见影,地下设施隐而不见,很容易被忽视。如皋市政府打破了这个怪圈,五年完成开发投入近100亿元,确定了为民做实事重点基础设施工程。一是城乡建设投资并重。根据省市新农村建设要求,对全市18个建制镇新一轮镇区总体规划修编,详细编制了333个村(居)的村庄建设规划和聚居化修建性规划。五年内,围绕重点镇“三横三纵”、一般镇“两横两纵”的要求,投入15000万元建设镇区道路框架;投入12000万元全面启动文体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完成房地产开发和镇区集中居住区建设149.9万平方米,新增镇区人口97871人,镇区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城市化水平得到快速提高。区域供水工程,在主管网一期工程如皋段竣工后,迅速接通乡镇,长江镇(如皋港区)、石庄镇、吴窑镇、磨头镇、如城镇、开发区(柴湾镇)、袁桥镇等7个镇(区)。二是地面与地下建设投资并行。在重视城市地面建设的同时,加大了对地下基础设施的投资,为了解决资金瓶颈,政府采取BOT合作形式,投资新建了总投资超过5亿元的供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让利于商,造福于民。地面亮化与地下排污同时并举,使城市更加整洁美丽。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结构比例一定要合理。建设投资要根据需要分轻重缓急,投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保证重点投入的同时,兼顾考虑配套投资。必须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一要注意处理好城乡结合部的投资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不要主观拉大城乡差距。二要注意处理好地面与地下建设投入比例,在投资地面建设的同时,加大地下基础设施的投入,水、电、气等各种管网预埋到位,杜绝马路拉链现象,有效利用有限资金。

2、城市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

第一,城市建设要坚持依法行政,拆迁一处、稳定一方、造福一片。

拆迁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公认的“天下第一难”,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征地拆迁政策,坚持依法行政、平安拆迁,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城市建设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如皋市政府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拆迁一处、造福一片、稳定一方”的原则,每年以拆迁55万平方米的速度推进,注意体现以人为本:一是繁荣与稳定相协调,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各类拆迁矛盾,争取群众理解支持配合,有效地消除了因征地拆迁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保持了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速度与效益成正比,五年共完成拆迁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近400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不断提速,房地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经济效益明显;城镇人均住房面积从1999年的11.3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32.5平方米,中高层、高层住宅与多层住宅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丰富了城市轮廓,新建小区内日臻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了居民生活,社会效益凸现。

值得注意的是,以人为本不能仅仅停留在头脑,呼号在口头,要以群众利益为上,让好处真真切切落实在百姓的口袋里、群众的房子上。城市建设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不能视百姓为草芥,群众利益无小事,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一定要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处理好干群之间的关系,和谐拆迁,上下

共建,同享成果。

第二,城市建设要注意节约资源,注重环保、综合整治、提高效率。

城市建设中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工作亟待加强,有些地方依然存在盲目扩大用地范围的倾向,建设不切实际的广场、马路、草坪的现象仍然存在,村庄人均建设用地较多,对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重视不够。推动开发商建造、鼓励居民购买节能建筑的政策和内在机制尚未建立。如皋市政府在加速建设发展城市的进程中,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注意节约建设用地。按照组织制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规划控制指标,分类引导科学合理用地,适当进行迁村并点、建设农民住宅小区,既解决了用地难题又改善了群众生活,同时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提高村镇建设用地的使用率。二是注意节约资源能源。为了节约水资源,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防止跑冒滴漏;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减少环境污染;建设污水处理工程,变废为宝;城市亮化工程采用节能灯,减少大功率光源,节约电源能源;垃圾发电项目,产电产热产汽,新辟能源捷径;古建筑保护为主,旧小区综合整治,加强现有建筑维修养护,有效节约建材资源,减少资源浪费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节约资源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规划设计时就要本着节约思想,注意土地、水、电、气等资源合理布局,在具体操作时要落实节约措施,尽量利用原有建筑,能不拆就不拆;保护农民耕地,能不征地就不征地;采用节能装置,能省多少就省多少。一定要处理好城市建设与资源节约的关系,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绿色环保,严格控制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建设,以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城市建设要形成文化特色

第一,城市建设要有人文特色,培育城市风格,提高城市品位。

城市要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要有自己的独特风味和环境品位。这些年全国城市建设速度很快,原有的城市风格破坏殆尽,千城一面现象突出,城市面貌大同小异,城市建设品位不高。如皋市城市建设中注意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启动了“江苏省十大名人故居保护性改造”工程,以清代建筑水绘园、集贤里古民居和老东大街为代表的一批古建筑系列改造扩建工程同时展开。计划目标集江南园林建筑与名人故居于一身的水绘园景区打造成国家4A级历史人文景区,重温江南才子冒辟疆与风流佳人董小苑的千古佳话;东大街历史街区整体保护改造,降低人口和建筑密度,恢复古街原有风貌,重现古城小街繁华之景。集贤里古民居重点整理四合院建筑及院落空间环境,再现古代状元成长环境,重温科举考试历史。古旧建筑的保护性改造修建重建扩建,水绘园系江南园林建筑又是名人故居,集贤里近代四合院建筑为状元摇篮,东大街普通古民居建筑看古代民俗,功能扩大或重新定位,历史与现代,建筑与人文融为一体,如皋古城初现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文化特色的一定要有文化底蕴支撑,不能凭空捏造、东施效蘋,更不能邯郸学步、生搬硬套,要在原有历史文化基础中深层挖掘,在现代文化建设中发扬光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地方的越是独特的,将地方特色打造成国家特色、世界特色,形成城市风格,城市才有魅力。

第二,城市建设要有独特亮点,增强城市吸引力,提高城市美誉度。

城市有风格才有特色,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吸引力必须有亮点,亮点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走进如皋,风景如画,内外城河,婉转灵动,垂柳轻舞,鱼儿嬉戏;道路两旁,香樟成荫,玫瑰月季,花香袭人,“江苏省园林城市”美名远扬。如皋市城市建设注意营造几个亮点:一是打造节约型园林城市,发扬花木园艺工艺传统,科学规划造绿,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城河风光带。双重城河,外圆内方,形如铜钱,全国仅有;城河之绿,青翠欲滴,城河之夜,镜面如昼;二是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千年古刹定慧禅寺,始建于隋朝,山门北开,全国少见,古钟悠悠,青烟袅袅,信男善女,顶礼摸拜,香火旺盛;重建古代城墙

片断,防倭历史可见一斑,昭示小城民族气节。三是营造现代城市亮化工程。从点点滴滴到星罗棋布,直而长的道路光带,弯而曲的城河光带,高而大的高层建筑,俊而秀的观音宝塔、低而美的亭阁草地,从高楼大厦到绿地河流,华光四射,交相煇映。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园林城市、城市亮化工程成为现代如皋的三大亮点。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亮点打造一定要有时代色彩。城市亮化是城市现代生活的必备之需,是现代科技的发展成果,也是一城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城市亮点就是展示经济实力、展示人文风采;城市亮点可以唯一、少而精;也可以众多、多而好;城市亮点要体现时代特色,适合时代潮流,体现科技成果;城市亮点要呈现地域特色,思维创新视觉独特,最好不要雷同。(中共如皋市委党校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沈薇张同生卢玉梅吴雪兰朱嘉和执笔:沈薇)

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近三年来,我主要负责单位几个建设项目的报建工作,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现状有深刻亲身体验与感受。现就城市建设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建议浅析如下: 一、报建手续的现状。 有国家下达的年度建设计划、在自有使用土地上建设的一般性建筑物。通过正常途径办理,从报建到开工所需过程与手续的情况。 1、必经的报建手续太烦琐、办案时间太长。 下面我将有关手续按报建顺序一一列举如下(其中黑体部分为在政府部门办理的,带下划线的是在相对指定的企事业单位办理的,为说明问题,有些罗嗦):根据计划和土地条件找设计院设计图纸(15个工作日);更改规划设计条件(规划局40工作日);根据规划设计条件调整设计(10个工作日);申报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局,40个工作日);根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建筑方案(10个工作日);申报建筑设计方案(规划局,30个工作日);[根据方案批复设计建筑施工图纸、并按规划局要求设计消防、人防图纸、制作环评报告后(这些工作可以同步进行需要20个工作日)];[申报人防设计意见(人防办)、卫生学预评价(疾病预防中心)、申报环保批文(环保局)、申报消防意见(消防局)(这些部分可以同时办理,最长的需要30个工作日)];[初步设计

审查手续(建委),基坑设计审查(科技委)共计需要25个工作日];申报规划放线制作放线册(15个工作日);申报详细面积指标表(3个工作日);后备齐资料申报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划局,30工作日),办理配套设施费减免(建委,15个工作日),交费、办理档案移交手续(2个工作日);详细的施工图设计并找另一个施工图审查出具施工图审查报告(15个工作日),后准备所有资料报建委办理施工图审查备案(5个工作日);申报人防设计图纸审查(10个工作日)。确定招标代理机构,制作公告、投标资格预审文件、工程量清单,拦标价、招标文件等、(20个工作日),报招标中心审查同意、招标公告、接受报名、资格预审、摇珠、发招标文件、答疑、开标、发中标通知书、签定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约50个工作日,施工和监理可同时进行)。制订施工方案、监理方案等资料(15个工作日)后准备资料申报余泥排放、办理质量监督、缴纳劳保金等等(共计10个工作日)。准备资料(3个工作日)申报施工许可证。(15个工作日)。开工。共计428个工作日。按每月20个工作日计算是21个月有多。这里还没有计算市里面要求的使用国家资金投资的项目设计方案招投标的时间,且上面所说的是在完全顺利,不存在任何周折的情况下,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各办案窗口会经常挑你毛病不收案(下面会提及),办案过程会让你补充材料等等,加上申报单位自身的一些盖章审批、设计单位的

小学生优秀作文《提高城市品质 建设美好城市》

提高城市品质建设美好城市 今年,XX开展了“绿地”专项整治行动,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碧水”专项整治行动等十大专项整治,努力实现城市品质新跨越,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我县从2018年9月初就已经开始在街道两旁种植价值一两万元的银杏树了。在我刚步入学校大门的那几天,我就发现许多负责种植树木的工人,不管是在黎明还是在傍晚都在认真的工作。尤其是在中午,工人们顶着炎炎烈日依旧在马路旁种植树木,他们辛苦到汗水都把工作服湿透了也没叫一声累;他们辛苦到为了给树木浇水施肥连腰板儿都挺不直了也没叫一声苦。我想,他们一定不是为了那金额庞大的工资才肯吃苦耐劳地工作,而是尽到了一个公民为自己家乡该尽到的责任。种植工人们为家乡出力,为群众服务的精神是伟大的,也许他们在种植树木的过程中脸庞已经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了,但是他们在人民心中永远是美丽的,圣洁的。 虽然现在路旁的银杏树仍旧是光秃秃的,但是,我相信,明年夏天银杏树一定会长的枝繁叶茂,让人们在他的树荫下乘凉,玩耍,而它也记录了种植工人为家乡做出奉献的每一瞬间。银杏树不就是“绿地”专项整治行动的代表吗? 现在,我县最大的变化不仅是路旁种有银杏树,而且马路中央还增加了许多“红绿灯”,在“十"字路口旁也新增了一些

交巡警平台一开始我以为增加这些交通设施没什么作用——以前也有“红绿灯”,但是人们依然不守交通规则,多了“红绿灯”会有用吗?而且还有很多司机抱怨,多了“红绿灯”耽搁了他们的生意;以前也有交巡警,但是仍然又很多货车司机运货物超了载,有很多私家车也在偷偷的做生意,现在有了交巡警平台,司机们会遵守交通规则做生意吗?答案是:会。 虽然“红绿灯”的增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方便,但是,人们能够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虽然还是有少数人横穿马路,可就连司机们自己也都说,行人们过马路都“规矩”多了。有了交巡警平台确实好,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讲的是一辆摩托车尾部绑着几根碗口一样粗,有四五米长的水管,车辆刚行驶了几百米就被交巡警拦了下来。试想一下,任这辆摩托车再行驶下去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摩托车行驶到人多的地方,水管可能会将人掀到,造成人群混乱;如果行驶到车辆多的地方,还可能会引起车祸... ... 所以,我们要感谢交巡警给我们避免了这么多意外的发生。 现在,决定在增加一些交巡警平台,我想,有更多的交巡警来维护交通秩序,那车祸发生的机率就更小了。增加了“红绿灯”,添加了交巡警平台,这也是城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代表。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关于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建议综述 扬州市政协办公室 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经主席办公会研究,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课题,确定为专题协商会主题。9月份以来,在分管主席领导下,由市政协教文卫体委牵头,市政协各专委会参与,市有关部门协助,开展专题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一方面通过专题座谈、讨论,收集各界人士和相关专家的意见,一方面发动市政协委员为全面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建言献策。现将对这一主题的认识和所征集的意见、建议分类综述如下。 一、对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基本认识 1、城市品质的概念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各种生产生活要素汇集交换、消费增值的区域,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空间和精神家园。 城市品质,是指一个城市的品位和质量。决定城市品质的元素,既包括城市空间结构、建筑形态、道路交通、产业结构、居住条件、环境景观等外形的特质,又包括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城市精神、管理水平、市民素质等内涵的特色。高品质的城市是将城市美好的外在形象与优秀的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形神兼备,浑然一体的城市。 2、提升城市品质的目的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城市文化的智慧源泉和驱动力量。因此,提升城市品质应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满足市民居住、就业、交通、环境以及情感的需要为根本目的,塑造充满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城市空间,增强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使市民有归属感,为之自豪,感到幸福,令创业者感到向往,外来人有认同感,为之羡慕。

3、提升城市品质必须凸显城市个性 讨论中,各方面的一个共同认识是:提升城市品质,必须保持城市的自身特色,凸显城市的鲜明个性。 多年来,扬州在建设和发展实践中,对城市的个性有一些很好的总结。如:将扬州的城市特色概括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生态、宜居、精致”;从城市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中挖掘出“古、绿、水、文、秀”等特色元素;以“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给你宁静,还你活力”作为彰显扬州魅力的旅游口号,等等。 特色赋予城市个性,个性增强城市的竞争力。提升扬州的城市品质,就应当将这些特色元素和个性特征体现在城市的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管理活动、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形象塑造、品牌营销和市民行为养成等各个方面,形成主题鲜明的城市发展态势和格局。 4、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 城市品质是一个多元综合的概念,涵盖了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认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就是在城市的发展中,实现党中央提出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具体到扬州,就是实现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富裕新扬州、文明新扬州、秀美新扬州、和谐新扬州、法治新扬州的战略任务。 城市的实力看经济,提升城市品质在经济建设上的要求,应是扬州的产业结构与城市特色相融合,与城市的承载能力相一致,与城市的资源、环境、人才供给能力相匹配,与市民的创业、就业需求相适应。同时以城市的环境优势支撑经济发展,构筑经济优势,提高知识、人才、信息等软资源的配置效率,发展科技创新型的精致经济,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的内涵看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在文化建设上的要求,应是扬州的优秀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扬州的特色文化得到重点彰显和展示,“开放包容、创

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建成区外的五个小城镇,共辖150个行政村,500个自然村。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211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851亩,林地面积36797.95亩。小城镇共有人口418940人,其中,从事农业95991人(其中从事林业6020人,牧业4263人,渔业874人),工业7610人,建筑业20754人,交通运输业6186人,商饮服务业8663人。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14个,年使用煤炭414674.5吨,秸杆14119.5吨,煤气90吨。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小城镇镇域形成以面粉、奶粉、家具、空心砖等为主导产

业的工业企业共24家,职工总人数901人,年工业产值26330万元,年利润2439万元。企业占地面积36321.41Hm2,建筑面积41228M2,年用电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吨,每年排出废水550吨,废渣81.8吨。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32条,总长207.63千米,总面积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教育机构:共有托儿所3个,共托幼儿96人;幼儿园9个,共有幼儿570人;小学72个,在校学生16717人;初级中学6个,在校学生9465人;高级中学2个,在校学生6831人。 文体科技:文化站2个,占地面积3667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 医疗设施:医院7个,可容纳124位病人;防疫保健站72个,共有床位30个。 商业金融:信用所6个;保险机构5个,参保人数12808人。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5个,占地面积2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 7.生产产值情况 小城镇镇域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71081.2万元,其中第一

关于城市生态市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93880 关于城市生态市建设情况的调查报 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关于城市生态市建设情况的调查报 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我市生态市建设现状 (一)工作凸显亮点 1.谋划及时,规划到位 2.组织完备,政策完善 自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列入市“六城同创”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设生态市创建办公室和相应的工作班子。于此相应,各镇各责任部门也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和工作组,我们视察调查的几个镇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创建村(社区)班子具体抓的

创建工作格局。上下联通、职责分明、政令畅通、相互协调的生态市建设组织网络在我市很快建立。 为有效推进生态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建设生态如皋的决定》,市人大专门作出了《关于落实环保优先加快建设国家级生态市的决议》,将生态市建设列入了法制化轨道。与此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性政策措施,如《关于节能减排工作2.紧扣“农”字下功夫,生态“三农”初具规模 一是田园整洁,农业生产环境优化,农副产品质量提高。在生态市和生态农业市等创建工作的推动下,结合新农村建设,我市着力推进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等农业现代化建设工程,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基地87个,面积83.62万亩,占可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心得体会思考建议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心得体会思考建议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完善好城市功能至关重要。客观审视x城区现状,城市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市政建设和管理有些滞后,一些人行道地砖破损,坑洼不平;部分x排水不畅;一遇节假日,车辆占道停放比较突出,秩序较差;一些老楼房楼顶有乱搭乱建现象,安全隐患较大,影响城市美观;部分绿化及文体设施管理维护不到位,存在脏、乱、差现象。 管理好城市、提升其品质,是巩固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建设宜居宜游宜业x的前提,是贯彻落实建设国家中心、打造自创自贸高地要求的具体体现。为此,我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工作: 一、尽快完善城区市政设施建设。全面改造x人行道和路面,提升质量;提高新建小区停车场(位)的使用率,取消在主要x和部分繁华路段的停车位;取缔城区内所有洗车、修车摊点,维护城市形象。 二、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一要搞好美化工程。全面拆除城区楼顶违章建筑;突出特色,科学设计,加强城市主体建

筑的风貌塑造,特别是街区主体建筑的色调要统一规范;对x两旁的路灯、灯箱广告和店招,要统一设计、规范造型,形成x独有的风格。 二要搞好绿化工程。高标准、快速度打造城市公园;改造城区x绿化,注重打造“有花有绿、花绿相间”特色,突出一街一景。 三要搞好亮化工程。突出亮街、亮楼、亮河,对主要x、街面高楼统一实施亮化,打造亮点。 四要加强城市管理。对市政道路、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严格实行网络化管理;严厉整治流动叫卖和占道经营行为,持续开展车辆乱停乱放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教育引导,彻底改变市民闯红灯、横穿马路、乱丢乱扔的不良习惯。 三、拆除城市违法建设。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拆除工作机制,完善落实拆除违法建筑责任制,对存量违法建设采取分类方式处置,对城市主次x、公共空间等影响城市风貌的违法建设要限期全部拆除,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按照景观协调和安全管理的原则,制定城市围墙拆除方案,梳理机关单位、公共设施、公园、居住区等围墙建设情况,宜拆则拆、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2010年08月25日来源:机关党委(宣教处)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 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风起云涌,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出现了许多共性的问题:一是城市建设遗忘历史、丢失个性、缺乏特色,往往千城一面、千城同类;二是在城市加快现代化的同时,出现了环境污染、城市拥堵、公共安全、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三是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了,城市变大了,却出现了管理失范、社会失衡的现象。作为一市之长,我们是城市的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承载着重大的责任和群众期望。如何把握传承历史和现代文明的关系,如何把握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如何把握城市建设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如何把握城镇化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很好地作出回答。我先后担任过县级市昆山市、地级市扬州市、省会城市南京市的市长,3个城市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特色不同、发展阶段也不相同,我结合在这3个城市的实践,谈一些感悟和思考。 城市要有“魂”和根。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每个城市不管规模大小、建城史长短,都有自己血肉相连、代代相传的文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DNA,都有自己

的故事。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明的内核,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历史禀赋、宝贵财富。一个城市缺乏历史延续和文化底蕴,就不会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永恒的魅力;一个城市没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我们看到一些文化古城,要么在战火中湮灭,要么在领导的无知中倒下,要么在建设中被破坏。作为现任市长,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必须薪火相传,发扬好、传承好城市的历史。我们的做法:一是坚持“三个敬畏”的理念。就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对历史敬畏、对文化崇敬、对先人感恩),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珍惜历史遗存,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二是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方针。保护是前提,利用是关键,改造是手段,复兴是目的。扬州是古城,在扬州时我们提出坚持“五个保护、五个不”,即保护古城街巷体系、保护古城建筑风貌、保护古城文物古迹、古树名木、保护古城遗址、保护古城非物质形态文化;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传承古代文明,转换功能,实现古城改造复兴。南京是古都,历史遗存丰富,六朝遗址有孙权墓、南朝陵墓石刻等;明朝文化有明城墙、明孝陵、明故宫;民国文化有中山像、中山陵、总统府,包括许多近现代建筑;宗教文化有佛祖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玄奘顶骨舍利、金陵刻经处等。我们强调要整体保护、全面保护、活态保护,实现古都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三是坚持通过城市更新把历史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现在一些地方把历史文化简单地当做包袱,在大拆大建中破坏了城市历史文明;也有地方搞大量的“假古董”,亵渎了古代文明。历史遗存、人文环境、建筑符号、民俗风情、历史信息都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资源,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破坏了历史文化,就丢失了城市的个性魅力。传承文化是传承文明,是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是什么呢,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是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城市建设有益于促进地区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对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九江县近些年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就如何更好更快地扩大城市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做出如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调研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九江县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现有经济及产业基础优势以及便利的交通优势,把城市建设与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按照“全面推进,提升品位”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的有益方式。截至2008年底,城区面积达到1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7.9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4%,绿地覆盖率达25%,城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城市品位得到了提升,有效地推动了九江县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着眼长远,规划先行,把握县城发展定位 九江县是六十年代市县分家后从市区搬迁到沙河来的,是在新城镇这样一个小规模集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这一历史原因,给

城市发展留下了先天性不足,随意性大的病根。过去城市建设谈不上有什么完善的规划体系。近几年以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按照依托、服务、融入九江市中心城区的思路,结合近城优势和交通方便、人口较多购买力较强的实际,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现场勘察论证,对县城的功能定位、区划布局、道路景观、重点工程等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编制了《九江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到2020年之前的城市发展作出了初步的规划。规划方案把城区划分为老城区、新城区、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四大部分,规划面积达22.53平方公里,规划骨干道路框架,以路为线,以交叉口为面,立体发展城区,把老城区定位于商贸居住、新城区定位于综合服务、沙城工业园区和赤湖产业集群区定位于工业制造,并按照功能分区,逐区落实控制性详规。同时,九江县还编制了消防设施、城镇道路、园林绿化、城镇管网、物流仓储、集贸市场等若干专业性规划。打下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区域中心城市的框架。 (二)加大投入、着力“还账”,加快县城建设步伐 由于建城的历史原因,城市建设的先天不足,九江县城市建设较

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城市建设发展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县属***市管辖,地处***、***、***三州、市交界处,与***市的***县、***州的***县等接壤。全县国土总面积5312平方公里,地形山高坡陡,其中山区面积占%,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辖18个乡(镇),164个村委会,4个社区,2239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6万人。县内工业企业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支撑主要靠农业,XX年县本级财政收入***万元,支出***万元,基本上靠国家补贴。 ***县是***的北大门,通往***的交通要道,***高速公路从县城通过,过去,由于历史、体制、经济以及所处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县在城市建设方面一直较为滞后,人口密集,房子陈旧老化,街道狭窄却又脏又乱,道路凸凹不平,交通拥挤,县城呈现典型的“脏、乱、差”现象。 为加快***县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高县城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主要的中心作用,***县县委、县政府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通东南亚、南亚通道,建立东南亚、南亚经济圈的战略部署的机遇,大兴小城镇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城市设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健全,规模不断扩大,面貌日新月异,城区面积由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近万人,城市化水平年均约提高个百分点。交通拥挤、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观。同时,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困人口从XX年的***人下降到***人。 二、主要做法 ***县城市建设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除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外,县委、县政府在抓好规划的前提下,打破常规、破除“等、靠、要”思想,大胆创新,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走市场化运作路子、强化建管、通过新区建设促进旧城改造,城市建设特别是新区建设一年一个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确立发展目标,科学规划

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城市建设考察报告 为借鉴学习兄弟县市在城市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7月6日,我县组团到等地考察了城市建设工作。考察团由县委副书记为团长,县政府副县长为副团长,部 分县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部分重点乡镇的党委负责人 等共21人参加。考察团先后学习考察了等地的城市建设,通过学习考察,使大家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识,学习 了经验,看到了差距,启迪了思维。现将考察情况汇报 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此次学习考察活动主题明确,主要学习考察兄弟县 市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听、问、看等方式 先后听取了城市建设经验介绍,实地察看了城市建设现场,既有理性认识又有亲身感受。县国土面积3000平方公里,人口近30万,辖15个乡镇、181个行政村。近年来,通过实施迎宾大道、公园、公园、出口路改造等项 目建设,城市面貌快速改观。县国土面积1641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总人口31.5万人。近年来,通过创新征地模式,主打了新区和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城市品位迅速 提升。县国土面积2878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260个

行政村,人口75万。近年来,通过破解资金、用地、招工等难题,将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主推手",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市国土 面积172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总人口82万。近年来,通过主动融入特大城市建设,激活民营经济,形成 了家具、矿产品、成衣、食品等县域经济主导产业,被 称为"的温州".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在很多方面能够服水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签。 二、主要体会与感受 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切感受到兄弟县市强劲的发 展态势、浓厚的建设氛围和大胆创新的实干精神。他们 科学务实的城市规划理念、灵活高效的征地拆迁模式和 令人瞩目的城市建设业绩,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主要 感受有五点: (一)规划起点高。如县20xx年通过大力开展"城市规划编制年"活动,实施了历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规划编制工作,是城市规划经费投入最大的一年,是专项规划编 制项目最多的一年,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项目最多、 编制面积最大的一年,修编完成了《县城市总体规划 (20xx-2030)》;编制了《县近期建设规划(20xx-2015)》和客家围屋文化旅游城、龙翔片区、新都片区、金华片 区及深商产业园、浙商产业园等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_新都市主义_思想与中国城市建设实践的几点思考

收稿日期:20090302 作者简介:男,1977年生,工程师,唐山市,063000 “新都市主义”思想与中国城市 建设实践的几点思考 王 涛 唐山市兴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 要 以西方国家郊区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开始较深入分析了西方的“新城市主义”的发展和逐步成熟的过程,同时也分析了“新城市主义”和现在在国内颇为流行的“新都市主义”的区别.并探讨了“新都市主义”在国内城市住宅建设中优势. 关键词 新都市主义;郊区化 中图分类号 TU 0 绪论:几年来在国内住宅房地产及建筑设计领域兴起了一股“新都市主义”的风潮,其实在国外“新都市主义”的建筑理念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它的优点及缺点都已经现行出来,作为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新都市主义”潮流,我们应该了解其发展过程,并应该了解“新都市主义”的主要特征以达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目的,使“新都市主义”这种新的城市建筑理念能更好的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达到丰富现有住宅建筑模式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国内“新都市主义” (New Urbanism )作为都市住区发展的一种时尚潮流也在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国内地产界一个颇为时髦的词汇.由于“新都市主义”与20世纪80年代末期北美地区兴起的“新城市主义”在英文字面上完全一致,使得许多人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前者是后者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但事实上,时下国内地产界广为流行的“新都市主义”这个概念似乎更像是一种商业的炒作,与西方“新城市主义”真正的内涵并不相同.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大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部分城市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外围扩散和转移的倾向;尽管其扩散方式具有与西方国家城市化晚期的郊区化(Suburbanizatio n )并不完全相同的特点,但人们普遍的看法仍然是,在中国的这些城市,郊区化进程已经开始发生. 1 “新城市主义”的主要理念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的核心是设计新邻里社区(t he design of neighborhoods ),其主要原则有13条,这是有规划专家安德列.段尼(Andr és Duany )和伊丽莎白.普莱特-泽别克(Elizabet h Plater 2Zy 2 berk )提出来的,他们是新城市主义最重要的机构“新城市主义大会” (t he Congress for t he New Urban 2ism )的创建人之一.它是对被忽视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社区传统的复兴,又被称为“新传统主义”.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新城市主义”基本设计准则: (1)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由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 (2)最优规模是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四分之一英里; (3)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和娱乐; (4)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 第28卷第2期2010年6月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V ol 128No 12June 2010

城市发展的品质

城市发展的品质 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城。反过来,一个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奋斗方式。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和谐宜居的城市,提升城市发展品质,这样在这里安身立命的人才有底气,他们的奋斗和梦想才能沉淀出一座城市的历史底蕴。 文明之城——塑造城市精神乐园。文明是城市的灵魂与风骨,城市软实力的具体表现,它能让温馨和谐的空气弥散在城市之中。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既要依靠历史传承、持续积淀形成,也要依靠当代奋斗、不断丰富发展——这就是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领域搞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城市治理,外化于市民行动。城市建设者首先要通过改善党风政风净化社风民风,使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成为城市治理的主色调。其次文明建设离不开党委政府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引导,发挥民间杰出人士、明星、学者等的引领示范作用。最后是提升市民的政治觉悟、道德素质、责任意识、奉献精神等素养,市民文明才是城市文明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文明城市建设,不同于修高速、盖高楼,忽冷忽热不行、大干快上不行、急功近利不行,须得潜移默化、长期抓、有韧性。 便捷之城——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导致交通拥堵逐年加重,空气和噪声污染严重,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要,多数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偏低。为从根本上缓解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环境污染等矛盾,要按照方便群众、综合衔接、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必须树立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继续大力支持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等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鼓励市民“拼车”出行,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在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上,决策者应采取论证会、听证会和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减少拍脑袋的主观意志。 绿色之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很多城市越来越大,地标越来越多,建筑越来越高,环境却在逐年恶化。政府不能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应追求发展绿色GDP,让绿色成为城市的底色,打造“以现代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尽可能低的污染物排放,尽可能多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城市品质建设提升调研方案-住建城建房产.doc

城市品质建设提升调研方案-住建城建房产 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现代化休闲城市,根据市政府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大城乡建设工作的推进力度,不断提升我市新型城镇化的品质和质量,结合本街道实际,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调研目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以优美的山水环境为发展依托,以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海阳为目标,按照“系统谋划、有序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基本原则,通过三年实现城市功能品质“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使“山海风貌、田园风光、半岛风情”的景观特色更加明显、城乡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怡人。远期(至2021年)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环境优质、形象优秀、品质优越的“美丽中国”示范县。 二、调研时间及内容 按照“一年补短板、两年强基础、三年上台阶”工作要求,至2021年,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年补短板”:2019年,启动并完成一批需求急迫的城市品质提升项目,解决一批群众反映最集中、最突出的城市问题。 “两年强基础”:2020年,按照任务分解有序推进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有实质成效。 “三年上台阶”:2021年,全面完成城市品质提升各项工作

任务,城市面貌明显改善,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城市形象实现大变样。 三、调研基本原则 (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充分尊重自然山水地貌,围绕“生态城市、文化城市”建设,以最小的投入,做最小的改动,保持最大的敬畏之心,取得最好的效果,实现城绿相生、城景共融,创造优良人居环境。 (二)以人为本,紧贴民生。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围绕老百姓最关心及最直接最现实的城市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得到群众支持,获得群众认可。 (三)规划引领,建管并重。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更富魅力、更有温度的城市人文品质。 四、调研具体举措 (一)提升城市景观。 (二)完善城市功能。 (三)优化城市交通。 (四)整治违法建筑。 (五)推进新区建设。 五、调研保障措施

构建城市大党建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构建城市大党建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作者:赵亮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12期 改革开放的近40年,我国城镇化进入较快发展的中后期,经济深刻转型、社会深刻变革、利益诉求多元,城市发展治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城市的社会结构、组织形态、交往方式等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城市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城市发展和城市治理对基层党建提出的新要求,走出一条符合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子。城市大党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出的党建工作模式,就是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连接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 一、兰州市构建城市大党建的实践 兰州市现有户籍人口368.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8.2万人、城市党员人数约占到全市党员人数70%,随着全市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过去仅靠社区党组织力量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的传统模式已难以适应发展需求。兰州市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立足“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职责定位,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发展全域党建为目标,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着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互享的城市大党建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 (一)加强政策引导,理顺城市大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四级联动机制,推进城市党建区域化。市委指导8个区县均成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党建工作谋划设计、分析研判、督查落实。在48个街道实行“大工委”制,在376个社区实行“兼职委员制”,建立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为成员单位的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委任为街道党工委委员或选聘为社区党组织委员。二是聚焦主责主业。机构设置规范化,对街道党政内设机构进行优化整合,清理规范社区组织设置,原则保留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社区工作站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机构,其余都予以撤销或者将相关职能划归街道。三是支部建设标准化。将城市大党建与全省正在推进的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结合起来,对标已出台的农村、机关和国企3个领域党支部建设标准,起草《城市社区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指导城市社区党支部以手册为遵循和标尺,有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二)党建引领治理,建立城市大党建共建共融格局 一是基层治理网格化。综合考虑地域分布、人口数量、驻区单位数量等因素,把每个社区划分为3至6个网格,在每个网格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接受社区党组织领导。二是共驻共建契约化。在街道社区设立党建工作共建联络站,与辖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建立驻区

新泰市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新泰市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一、背景与现状 1、综合基础环境 新泰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西依五岳独尊的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东接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区域总面积1946平方公里,人口140万,辖20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在泰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新泰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拼搏实干,锐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667.3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41元。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跃居第22位,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科学发展突出贡献奖,被全球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第四届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绿色名县、全国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县、全国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等荣誉称号。

新泰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重点开发地区,开展对外合作的条件优越、前景广阔,是一片理想的投资热土。 2、经济实力雄厚 新泰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667.3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41元。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跃居第22位,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科学发展突出贡献奖,被全球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第四届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绿色名县、全国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等荣誉称号。 3、城镇化发展迅速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内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泰市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3.6%,处于30%-70%区间的加速期,人口、产业将进一步向城市集聚,

城市建设考察报告提纲

城市建设考察报告提纲 按照区委的有关安排和要求,区城建工作考察团于月日至日,重点对市、 山区、市的城市建设工作进行了学习考察。此次学习考察过程中,城建工作考察组将思想观念定位在学习经验找不足,谋划城市新发展的思路上,虽然时间短、行程紧,但很有针对性。通过实地学习,参观考察,大家大开眼界,深受启发,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思想压力,激发了新的工作动力。 一、经验和体会 1、高度突出经营理念,城市建设大气势、大手笔。 近年来,市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整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市、园林城”的发展目标,实施了以经营土地为重点的经营城市战略,用大气势、大手笔构建城市。仅年和年两年间,通过经营城市,政府收益就高达7.97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靠土地招标拍卖得来。通过对位于市区内的劳动湖进行综合治理,使昔日的“臭水湖”变成了房地产开发建设的“黄金海岸”,增值近1亿元。并对开发权采取竞标方式,兴建了一个生态型、智能化的居民小区,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过去,城市公益事业、公用事业一直由政府补贴,如今,道路、桥梁、广场、户外广告权等有形或无形资产都成为了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今年,通过对出

租车经营权进行拍卖,为政府增收近亿元;自来水公司改制后,每年承担政府贷款300多万元;东出口的百米大道冠名权出售给联通公司,原市府路、新开路的冠名权出售给中环广场冠名为中环路、中环南路;通过出让广告权引资160万元将市区的公交站牌和候车长廊装饰一新;通过土地出让、资产置换、冠名权出售等方式,成功运作了一批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拓宽改造了东出城口和南出城口道路,启动了修建11年的博物馆和停建5年的体育馆,建设了联通大道、中环广场、大齐公路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并在昔日荒凉的嫩江边上新建了面积7.8万平方米、高20层的现代化党政机关中心办公大楼,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改善了办公条件,而且带动了沿江地带土地的大幅度升值,使周边地区形成了新的开发投资热点,增强了政府的威信与凝聚力,为齐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气与活力。 2、找准区位发展优势,城市建设新思路、新理念。 地处山区的市山区是我区的友好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太发达,但山区委、区政府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创意新奇,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地缘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非凡是麦饭石花岗岩资源,找准了区位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山水城市,打造石文化”的发展思路,“靠山吃山”,将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把古老文化运用于发展之中,从小处着手,把小事做大,推进城市建设及改造招商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