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策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策略

2007-10-10 06:31:15|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无|字号大中小订阅

于力张康生

1.概述:对城市文化的理解

1.1城市文化的概念

文化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政策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欧洲委员会通过的《欧盟可持续城市发展:行动框架(1998)》强调将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地方文化和提升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富和国家以及地方的重大目标(Nystrom, 1999, p.11)。但同时由于文化

的广泛性,经常模糊使用以及在不同背景条件下使用,使得城市文化的含义比较模糊,城市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变得不够清晰。

由于文化的内含及外延的丰富性,众多的城市文化研究文献都未对城市文化提出明确的定义。《大英百科全书》对概括城市文化为‘各种类型的城市或者城区的所有行为模式,包括过去和现在的’。虽然无法对城市文化提出明确定义,但是在讨论城市文化过程中,通常都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遗产,文化实践和文化表达(Nystrom, 1999, p.13)。

⏹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是指历史城区城镇风貌与建筑,郊区

花园城市和社区以及当代建筑。

⏹文化实践(cultural practice)是指发生在城市中心、社区、组织和

民主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居住在城市中的每个人的生活、工

作、学习、消费模式、家庭传统、公共生活参与等

⏹文化表达(cultural expression)包括个体形式和社会形式,如艺术、

音乐、戏曲、电影、设计、手工艺,同样包括节日和运动。多样化

的文化表达不仅包括文化生产和消费,也包括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

1.2城市文化政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文化政策在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近20年,在欧洲、北美和澳洲,政策目标趋向于展示和挖掘艺术、运动、媒体、遗产等的潜力。80年代中期,将文化政策应用到城市复兴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方式。达尔诺(Darlow)、布朗(Brown)和卡特(Carter)总结了城市文化政策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潜在作用。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Bianchini, 1999, p.35):

⏹通过文化政策的促进计划,提升城市中心生活和城市公共社会生

活(尤其是夜间和周末),这样能减少交通需求,促进公共交通发

展,减少绿化地区新增居住建筑,鼓励使用现有的建筑和‘棕地’

(Brownfield area,是指已经开发使用过的土地),使得城市更能

可持续发展。

⏹提升城市自豪感。通过旗舰项目和社区为基础的文化项目能对当

地环境产生强大的影响,能促进公众的地方休闲消费。

⏹提升建成环境的设计质量。通过示范性的建筑项目,通过展示和

教育计划提升城市环境标准,加强市民环境意识。

1.3城市文化中的传统要素

城市文化中传统要素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传统的建筑风格艺术,传统的社区生活,地方特色手工艺,民俗民风等。这些传统要素形成了一个地区的标识与身份。其保护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城市文化中的传统要素构成了人们的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这些传统要素从长期持续的选择过程被广泛接受并被保留下来的。其次,这些传统要素有利于增强地区身份(local identity),给地区带来活力和形成持续的吸引力。随着全球化的趋势的加强,更加迫切需要通过这些传统要素来增强地区的特色。第三,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传统要素对快速变化的城市形成一种平衡。成为衰败地区持续复兴的动力。第四,传统要素可以丰富城市空间(Petz, 2002, p215)。

1.4城市文化产业

最近几年,‘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政府部门使用“文化产业”这一词也已很普遍。在英国,大伦敦议会最早把文化产业定义为:“在我们社会中,那些借助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商业形式,生产和传播各种信息符号的专业产业组织机构”(Garnham, 1983)。它包含了各种形式的艺术文化: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手工艺、电影、电视、广播、文学、博物馆与历史遗迹、商业电影与影院、各种设计、和新的媒体行业(DCMS, 1998)。文化产业具有创新性、柔韧性和创造性,并存在于当地与全球(依赖于地方专业化趋势的全球生产分布网络) 的交汇处,也是后工业、信息和知识经济的前沿。

2.英国发挥城市文化在城市复兴中作用的方式

2.1 城市复兴的背景

19世纪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传统制造业飞速发展,在城市中心形成大量的制造业中心。同时在中心区也形成了大量的工人聚集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后工业时代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制造业开始迅速衰败。20世纪70年代左右,英国大量的城市中心制造业相继开始衰败,内城(inner city)中大量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城市中心工人聚集区形成大量的失业人口。由于缺乏足够的就业岗位,造成城市人口的迅速下降,加速了郊区化现象。同时也伴随着内城人口的老龄化现象。内城的发展持续缺乏活力。政府明确提出内城问题部分是由于私营投资部门对城市缺乏信心造成(Colenutt and Tansley, 1990)。

70年代末,从北美城市发展项目第一次引入了城市复兴的概念。其目的在于通过公共资金和城市政府作为提升、协调的杠杆,吸引私营开发部门进入衰败的城市中心区(Colenutt and Tansley, 1990)。实际上,复兴的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与丰富。通常被定义为“综合与整合的视角与行动引导城市问题的分析,寻求对目标已发生转变的地区带来持续提升,包括经济、形态、社会和环境条件”(Roberts, 2000)。其不仅强调了城市复兴的过程和目标,同时也指出城市复兴是一个持续的长期过程。随着复兴的在不同领域研究,复兴的策略和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如房地产为导向的物质形态复兴、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以项目为基础的复兴等。其中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备受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