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文化——浅谈晋商兴盛或纵横之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商文化
——浅谈晋商兴盛或纵横之因
附录:
人名索引:龚自珍3/1 司马迁8/2
朱元璋4/3 王现4/5
王瑶4/5 关羽8/6
主题词索引:山西1/1 5/1 6/1 7/1 9/1 10/1 11/1 12/1 1/2 2/2 3/2 6/2 7/2 8/2 9/2 10/2 13/2 1/3 6/3 7/3 8/3
9/3 3/4 1/5 3/5 9/5 1/6 2/6 5/6 6/6 8/6 9/6 1/7
2/8 6/8 8/8 1/9
晋商2/1 1/5 2/5 4/5 11/5 1/6 7/6 1/7 5/7 6/7 8/7
6/8 1/9 1/10 2/10 4/10 6/10
文明2/2 8/2 11/2 12/2
资金9/1 2/8 3/8
内容提要:
山西晋中地区历史上以物阜天成、人杰地灵而著称,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华夏的晋商令国人瞩目,以平遥、太谷、祁县为代表的商贸金融前驱,举商贸大业,夺金融之声,票号汇天下,称雄数百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性繁荣。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人,其历史可远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是晋商的鼎盛时期,晋商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商界称雄达500年之久。晋商之家族不同于一般官绅家族,它是具有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
关键词:山西、晋商、文明、资金
正文:
现在的人们谈起山西,恐怕说到最多的应该是山西的“煤老板”吧。须知,在明清时期,“海内最富”曾经是晋商的真实写照。1822年,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文化思想家龚自珍为了缓解内地日益严重的人口压力稳固边疆的政局,曾向皇帝建议将内地的人口大量向西北地区迁移,但龚自珍认为这个政策不适用于两个地方,一是江浙,因为这里的居民太柔弱,经不起西北的风沙;另一个地方就是山
西,因为这个地方太富裕了,没有人愿意去西北吃苦,在谈到山西的富庶时,龚自珍用了这样一个词:海内最富。那么山西的海内最富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山西所有商家的固定资产总和已经达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其次,由于山西的商号遍布全国各地,所以在流动资金方面,山西商人的实力也是非常强的;甚至,由于山西商人外出经商,同时也就带动了本地区的繁华,山西的城镇经济发展很迅速,当时就有美国学者指出,山西的太谷是中国的华尔街。
山西商人积累起如此多的财富,这与山西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传说中山西的晋南地区是尧、舜、禹建都的地方,山西就成为了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而且山西的河东盐池,已经有了三四千年的生产历史,所以在当时来说,山西的盐资源是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我们知道在农业社会中,盐是很重要的商品,所以掌握了盐,也就相当于掌握了市场,因此最初的很多商人都借此来发展自己的事业的。除此以外,山西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称谓,外有山内有河是它最大的特点,山西夹在太行山和吕梁山脉之间,北面和内蒙古草原相邻,南边隔着黄河与广阔的中原地区相望,我想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山西的文明。司马迁在《史记》是这样描述山西的“山河地区居天下之中”,它的西面是首都长安,西北和北面是游牧民族,从那时起,山西商人就懂得通过交易将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结合起来。而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中原政权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防止外敌入侵,必须在两个文明的交汇处建立一个天然的非常重要的防御工事,当时的山西就处于这样一个位置,因此,山西在经济上就与政府发生了很大的联系。
在山西有一座修建于明代的张壁古堡,它作为一种防御工事,堡墙高5米、厚3米,堡墙之下还有结构复杂的地道,并且从这里开始一直到蒙古高原的边上有很多这样的防御工事,它们合在一起,就像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通过长城串连在一起,为明朝的军事防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当时朱元璋为了防止蒙古兵进犯中原就在北边建立了九个重镇,驻扎大量的军队,这样的话,军队士兵的的粮草供应的亟待解决,这个时候对于山西商人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商业机会。于是当时山西的一个行省参政就向皇帝提出,由山西商人把粮草运到部队,而条件就是朝廷要给他们一部分盐引,山西商人就用盐引去换盐再卖来赚取中间的差额利润。通过这种方法,山西商人与政府建立了一种经济联系,就逐渐的发
展和壮大了起来。
从历史来讲,并不是所有与政府建立了联系的商人就一定一帆风顺,这只是一种机会。至于,能否在商界站住脚,还是要看商人自己的智慧。目光远大使得山西商人在经商做生意时有一种超乎常人的气度,他们并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
除此之外,晋商的繁荣,不仅与山西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还与他们的经商之道有关。当时晋商经营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信、义、利。作为商人,他们是先讲信的,我们也知道,信用是做商人最重要的,讲信用了才能赢得顾客。山西蒲州的王家是明朝有名的晋商家族,它的创始人是王现、王瑶两兄弟,王现经商致富之后,有一次回家探亲,发现家族子弟里边有人做买卖的时候,有缺斤短两的行为,于是他就把家族的子弟带到关帝庙中,率众在关羽像前,核准了撑杆的刻度,并且在秤杆的最后订下三颗铜星,这三颗星代表福、禄、寿的意思,让家族的人知道如果在做生意中缺一两就是缺德,少了二两的话就一定要破财,缺了三两的话就会招来天谴,对于当时极其信奉关公的山西人来说,这无疑是最严重的誓言。王现在晚年曾对自己的子弟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可见,晋商在做生意时利并不是最主要的,诚信才是本。
晋商的生意可谓是遍布大江南北,下到江浙等地,上到恰克图,都有山西商人的身影。在外经商,山西商人很重视发挥群体力量。他们用宗法社会的乡里之谊彼此团结在一起,用会馆的维系和精神上崇奉关圣的方式,增强相互间的了解,通过讲义气、讲相与、讲帮靠,协调商号间的关系,消除人际间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群体,所以在山西商人中,义也是他们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在山西的祁县有一家有名的商人家族乔家,他们就把“以义制利”写入了自己的治家格言中。提醒后人经商时要守信、要讲义。那时的晋商深刻的明白光靠一两个人是做不大生意的,所以彼此之间一定要团结,而当时山西人都很尊崇关羽,不光因为他是山西人,主要因为他是最讲义的,所以山西商人间就形成了比法规更加默契的约定,他们之间绝对的光明正大,在外也一定会互相帮助。
虽然晋商讲的是信、义,最后才是利,但作为商人,利也是很重要的,从清初走西口起家到清朝中叶势力遍及天下,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时间,要构造遍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