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天师府导游词(节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虎山天师府导游词(节选)

各位亲爱的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下车的地方就是上清古镇。这个地名就出自道教。所谓“上清”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四御”中“灵宝天尊”所居住的上清仙境。而我们上清古镇周围群山环抱,相传为九龙聚会的宝地。这九龙是指附近的天门山、台山、乌剑山、狮子山、冲天峰、应天山、西华山、乌龟山和圣井山。

这里在唐朝武德八年(625年)开始设镇,原名沂洋镇、雄石镇。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历史。唐朝末年的时候朝廷曾派中丞将倪亚任镇遏使,因倪亚治理该镇有功,曾更名为倪阳镇、倪亚市。到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上清观从龙虎山的南面迁到这个地方,地名便被“上清”所替代。据记载,明朝初年的时候,上清镇就已经形成今天这样的规模,到明代后期,上清古镇已相当繁荣,在《徐霞客游记》中,徐霞客称上清街“甚长”。

上清古镇面积大概5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古镇名胜古迹特别的多,长约2公里的上清古街将长庆坊、留侯家庙、天师府、留侯第等景点串成了一线,沿路上我们可以欣赏到这座千年古镇的独特魅力。一下车,我们就可以看到这有一棵大樟树,樟树是樟科常绿大乔木,是我们鹰潭的市树,这棵樟树是上清镇三百多株樟树中最老的一棵,是在唐代(625年)建镇时所栽种,已有1300多年历史。俗话说十木九枯,意思是上了年纪的古树,有很多已经中间枯死,成了空心,而龙虎山的樟树却并不是如此,有很多古老的樟树因为保护得力、以及这里山水养

树的原因,大多为实心的。所以从这看得出来,道家选择的地方一定是风水极好之地。

(边走边说)在我们面前的这里大家看到的房子,有不少是后来重建的,比如说我们面前的这座大门,这栋房子就是拆了一座老房子后,用老房子的木头重新在这修建的,依旧修旧,所以大家看这还是古色古香的感觉。大家看下正对面有一面墙,墙上镌刻有一个字,大家能猜出是哪个字吗?不错,就是“道”字,大家在仔细看下,这个字是由两种神兽组成的,能猜出是哪两种神兽不?哈哈,对了就是龙和虎,下面的走之底是虎,而上面的首字则化身为龙,有人说这是古代象形文字。从这个字,我们可以知道上清古镇是我国道家的发源地,道教祖庭。

(长庆坊前)穿过这大门,我们现在看到这又有一棵大樟树,这树上面结了很多红绳子。结这红绳子干嘛呢?许愿!为什么在这许愿呢?前面我们说了十木九枯,在这大家看到这棵已经900年的樟树,还是实心,又因为是栽种在长庆坊的旁边,所以当地人把它称为神树。于是南来北往的游客往往会在长庆坊求上一根红布条,然后在红布条上写上自己的心愿,系在树上,以期望自己美好的心愿能最终达成。而系上红布条后,他们还会顺着这树转上一转,摸上一摸,因为这里有这么一句话“樟树底下走一走,可以活到九十九,樟树底下摸一摸,可以活到一百多”,那么在这,小揭也祝所有的朋友,能长命百岁,幸福延年。

长庆坊是金元时期四大医学家之一朱丹溪的庙宇,当地人俗称朱老爷庙。这座庙宇最初建于元朝时期,但几经修复,整个庙宇不大,占地约三亩648平方米,砖木结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门上方镶有门块,上

刻“长庆坊”、“灵钟星岳”等字样,都是清康熙、雍正年间重修镌刻的。

(如果进长庆坊那么下面的资料,大家可以记一记:长庆坊门票10元,整个庙宇分正殿和偏殿两部分,正殿于民国十四年重修,正殿前东西两侧开了2个小天井,那是为采光之用的。殿内塑着朱丹溪夫妇、子女像四尊,偏殿内摆放有地藏王及送子观音像。这位朱老爷,并非上清人,他原名朱震亨,是金元时期四大医学家之一,因为世居在浙江义乌的丹溪,所以被世人尊称为丹溪翁。可能有细心的朋友会问,那他既然不是你们龙虎山上清镇的人,那么上清人民为何在这里为他修庙宇、立金身,以这种封建年代最崇高的形式和礼节纪念他呢?据史料记载,他早年学习儒学,后弃儒习医,拜罗知悌为师。他提出的“相火易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新的学术观点,以及强调治病“不拘于古方”对那个时候的人影响很大。他晚年的时候广招门徒,培养了许多造福一方的名医,他为人耿直,并且淡泊名利,医德高尚。因为医术高明,皇上曾多次征聘他入宫,但朱老爷不为富贵所动,还是行医乡里,并多次在上清一带为老百姓治病,所以上清人民为纪念他便在此修了他的庙宇,每逢正月十五,当地老百姓将朱老爷夫妇神像抬着过街,以示怀念之情。元代学者戴良曾写《丹溪翁传》,明代文学家宋濂为他书写墓志铭,高度评价了这位医学家。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位朱老爷虽是一代名医,却脸上是一种紫铜色,仿佛病重的人一样,这里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是当时的皇后,得了一种怪病,久医不愈,心疼皇后的皇上寝食不安,后来经大臣引荐请来朱震亨诊治。这朱老爷仔细检查后,便找到症结所在,

但考虑到皇后身体虚弱,用药不宜过猛,便开了100副中药,劝其慢慢调理。可用完99副后,还不见好转,皇上认为朱震亨犯下欺君之罪,要把朱老爷斩首以消心头之恨,任凭朱老爷怎么解释,皇上也怎么听不进,这朱老爷急红了脸,脸由红转紫,最后含冤而死。朱老爷死后,皇上又命其弟子继续为皇后治疗。朱老爷的弟子只为皇后开了一副药,皇后便红光满面,身体完全康复了。而这位弟子开的这副药,与朱老爷开的药一模一样,皇后本该用完100副,病自然就好了,可就是因为这一副药,断送了一代名医的性命。老百姓听说后无不悲愤,在给朱老爷塑像的时候,特意将脸描成了紫铜色。)

(边走边说,张道陵雕像前)来,各位亲爱的游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雕像就是我们道教的开山鼻祖---张道陵,又叫张陵,字辅汉。他是东汉沛国丰邑(现在江苏丰县)人,史称“米贼”,(这个是朝廷当时对道教的一种蔑称)是“汉初三杰”之一留侯张良的九世孙,据说张良帮刘邦平定天下后功成身退,隐居到山里,随赤松子学习道家的法术(记住,道家是道家,它是先秦的哲学宗派,而道教是出自中国的本士宗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张道陵的父亲叫张大顺,也喜好神仙之术,自称“桐柏真人”,所以在东汉建武十年正月十五的晚上儿子降生后,就给他取名为“陵”,希望将来能追随先祖,远离尘世,登陵成仙。

这张道陵自幼聪慧,七岁时开始学习儒家“五经”,最后还进了全国的高等学府——洛阳太学学习。毕业后他还曾开设讲堂,弟子的数量曾经达到1000多人,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1000多人不算什么,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