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很忙》写作角度解析(原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等什么,不妨动笔吧?
要求: 1.结合文本,提炼一个写作角度,
一定要联系实际; 2.不少于600字。
一些研究者认为,网络恶搞是年轻人释放 内心压力的一种新形式,是他们建构网络身份 认同的一种特殊话语,也是他们因为叛逆心理 而反抗经典的一种文化仪式。这些基于社会学、 心理学、传播学的分析,为解析网络恶搞现象 提供了多元的学术路径。 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 热潮来说,我们或许无需做太多高深分析。它 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 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简言之,它 只是网友最近的一种娱乐。
5.从“杜甫很忙”看网络文化: 娱人娱己,对经典的结构不 妨多一些宽容
6.恶搞杜甫:一场快闪式的网 络狂欢
恶搞是近些年新兴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是 年轻网友以讽刺、幽默、游戏的视角,来解构传统、 颠覆经典、娱乐大众的一种网络风尚。在知悉恶搞 文化的网友眼中,凡是能够通过再编码、再创作而 流行于网络的东西,无论是电影、革命歌曲、新闻 人物还是普通的照片,都能成为恶搞的对象。几年 前红遍网络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堪称 网络恶搞的经典案例。
4.学生为何要恶搞杜甫
学生恶搞杜甫基于两种心理: 一是释放压力。他们在穷尽想象恶搞杜甫的过 程中,无疑能体会到一种精神放松和愉悦,这 有助于减轻和释放应试教育带来的精神压力。 二是发泄对杜甫的不满。我查过课文练习和教 案,都有背诵全诗的要求。如杜甫、李白、鲁 迅等“特别忙”,因为他们的诗文均是考试课 文,不但出现频率高,而且都要求“全文背 诵甫
实际上,教科书上被网友“发挥”的还不止杜甫,诸 如李白、辛弃疾、关汉卿人像等课本插画,都被改头 换面,穿越到现代的古代名人“笑果”十足。给教科 书上的人物“画蛇添足”,也不是今天才有的事儿, 小时候谁没在课本上划拉几下,比如给黄道婆画个耳 环、蝴蝶结,给努尔哈赤添个小胡子之类。这与其说 有心恶搞,不如说是年轻人在课业压力下的找乐之举。 想想吧,谁没经历过高中时枯燥的课堂和繁重的作业 呢?所以,咱也不是存心跟杜甫找茬,为了缓解压力, 对不起了。何况,杜甫他老人家仰天45度的表情,本 来就很有喜感啊。
7.“杜甫很忙” 解构也是一种创 造
任何一种作品只要被创作出来,就必然会被读者解构,原作 的本意永远也无法复原,甚至原作者也难以恢复自己的初衷, 古人所云“诗无达诂”即是此意。而解构本身,又是一种创 造。比如《大话西游》对《西游记》的解构,不经意间创造 了又一个经典,本身成为文化研究的对象。 当然杜甫画像的恶搞绝大部分难以达到《大话西游》的水平, 但永远也不要低估一颗恶搞的心,经典或许就在其中产生。 即便是“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但至少让我们会心一 笑。对于文化现象,宽容一点总是没错的。其实领袖对于 《水浒》的解读,郭沫若对于杜甫的解读,我没有什么成见。 怕就怕,只允许存在一种解读的声音。
8.解读"杜甫很忙"现象不能一 刀切
从目前涂鸦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属于无心之举,不必过 于“上纲上线”,很多是出于游戏心态,没有很多恶意,并 不是为了侮辱“诗圣”。但是其中也是存在着一些过激的图 画,对于杜甫的形象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应 该分别对待,而不是一刀切。对于那些涂鸦者,我们更需要 的是进行引导。 “杜甫很忙”现象,无疑需要我们对于现行的教育体制进 行反思,为何现在的涂鸦比古代的经典更受欢迎,我们应该 如何让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更加走进校园。我们其实关注的并 不是涂鸦的内容,而是应该是那些人的动机。分清娱乐与文 化的界限,保护历史沉淀下的深厚文化是责无旁贷,但如何 进行引导更为重要。
2.呵护“杜甫很忙”的那份童 心 善待孩子的童心,让他们少一些“框框”,多一些天马
行空,这不仅是孩子真正的成长需要,恐怕还真关系一个国 家人才成长和培养的未来。“每个孩子都是与生俱来的发明 家,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怪点子,为什么随着他们长大,有 的逐渐变得循规蹈矩,有的却始终善于突破创新?”说白了, 与环境有关和外部持“鼓励”还是“批评”有关。最起码, 在一个相对保守的教育机制之下,让孩子们能多一些从“杜 甫很忙”中找到些许乐子、“润滑”一下应试教育的“干涸” 也是好的。 回到“杜甫先生”生前一以贯之的“忧国忧民”心态上, 心忧社会和未来的“诗圣”,如果地下有知,知道自己在若 干年“穿越”过来,也能被“恶搞”一下子还能提高亿万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他老人家肯定也会开心的不得了。
《杜甫很忙》 写作角度解析
1.孩子的嬉笑怒骂,何必当真? 大人的上纲上线,实在不必!
恶搞后的杜甫与那个忧国忧民、慷慨悲歌的现实 主义诗人形象构成了极大的反差,令人忍俊不禁, 而且不少增益改动,与原作“配合”默契,大有 “增一分嫌多,减一分嫌少”的精准。可以想见涂 鸦者之充满热情、神情专注、饶有兴味。 至于说那些感觉“诋毁”和“丑化”的说法实 在有些“炮弹打蚊子”,这些涂鸦最多是青春逆反 期孩子们的调皮和幽默。扪心自问,当我们还是孩 子时,有哪个没有在课本上涂鸦过?又有哪个课本 里的正经人物和“大反派”没有被“恶搞”过呢? 这些调皮恶搞真的是在侮辱“民族的精神之光”、 扭曲“是非黑白”吗?幸亏“法不责众”,否则, 即使难称“罪恶滔天”,也该拖下堂去,重打五十 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