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一、引言

本文主要通过讨论大数据的特点,以此特点为基础讨论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传播受到的影响,如影响用户隐私、影响传受者互动以及新闻传播在大数据时代产生的新的传播方式。同时,新闻传播也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需要采取措施来面对这些挑战,以新闻从业者自身来看,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此外还需要加快传统新闻传播的变革,采取隐私保护措施,以此来保护受众的隐私。

二、大数据时代是什么一般来说,大数据是指传统的信息科技的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在可以接受的时间内无法做到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需要搜集的数据超过100tb,是一个高速、实时的数据流;还有另一个特点是,数据的增长速率极快,每年增长超过60%。这个定义给出了量化标准,但只强调数据量大、种类多、增长快等数据本身的特征。

三、大数据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新闻传播的精准推送影响用户隐私魏永征教授认为“隐私权就是个人有依照法律规定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但在大数据时代,传播者在新闻信息准确推送之前,有一个数据采集和分析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受经济利益驱动,平台往往会获取未经授权的用户数据,并在后台进行挖掘。这是一个平台和用户之间的双赢关系。“二次销售”模式已经持续多年,但现在平台以跨境服务的形式提供跨境服务,这无疑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同时,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已经成为宝贵的战略资源,平台在获取用户数据时往往选择“一次抓住所有用户”,这种不恰当的数据获取方式侵犯了用户的隐私。

(二)大数据带来新的新闻表达形式——数据新闻传统新闻媒体的表达方式多为文字、图片或视频音频传播,而大数据技术能够将传统媒体的表达形式加以整合并丰富,如近年来出现的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目前在学界尚无定论,但一般来讲,数据新闻在呈现形式上的角度是指,当记者将传统的“新闻鼻”、讲述故事的能力与大量的数据信息结合起来时,新闻报道会呈现出许多新的可能。例如,软件可以用来找到大量数据背后的链接。例如,《每日电讯报》分析了政府发布的大量官方文件数据,制作了与议员支出相关的调查报告。在表示形式中,数据可视化(如图表报告)用于表示复杂数据。这些新的呈现方式是基于大数据挖掘技术和对海量大数据的分析,是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新闻表达的新形式。但是对于这个新的新闻表达形式,给记者的数据收集、过滤、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记者工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大数据新闻传播影响传受者交互

大数据使得新闻传播在交互的关系上得到强化。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基于用户日常使用移动端或PC端产生的个人数据,对用户进行用户画像,分析用户的日常兴趣爱好和使用习惯,新闻媒体能够根据用户画像对用户进行精准推送,这样带来的有利的影响是用户喜好被精准获知,更容易对推送的内容产生反馈,加以评论或转发,与新闻媒体进行互动。而新闻媒体在获取用户的互动之后,调整传播策略,会形成良性的互动环境。但带来的不利影响仍然还是用户会产生个人隐私被窥视的不安全感,从而对媒体产生不信任感,采取删除或伪饰的手段,避免个人隐私受到来自新闻媒体的侵犯。传授互动也因此受到影响,这是存在的潜在威胁。

四、新闻传播业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一)被遗忘权作为隐私保护措施保护用户隐私早在1995年,欧盟就在相关数据保护法中提出了“被遗忘权”的概念。任何市民如不再需要个人资料,均可要求删除。自2012年以来,欧盟委员会一直在就“网上遗忘权”提出立法建议,包括要求搜索引擎修改搜索结果,以符合欧盟保护个人信息的指导方针。Ter Wangne将“被遗忘权”细分为3种含义,分别是“忘记权、删除权、被遗忘权。”忘记权是指一个人与过去的司法判决无关;删除权是指依照《资料保护法》的规定删除或删除有关的个人资料;被遗忘权是指从互联网上删除个人数据的权利,或控制对该数据的访问,特别是在用户主导的应用程序(如社交网站)中,以及从搜索目录和数字档案中删除个人数据的权利。

在大数据时代,媒体通过大数据永不忘却的永恒记录,达到精准推送,对用户的个人隐私构成威胁。新闻媒体今天,还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算法准确地投放新闻,虽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获得他们需要的信息,但与此同时,也威胁到隐私。

(二)提高数据新闻从业者的素质“数据新闻博客”网站的发起者玛丽安·布查德(Marianne Bouchart),曾在网站上表示:“现在的科技和设计软件发达,尤其是在维基解密事件之后,开放知识(Open Knowledge)的理念流行,记者必须要学会新技术才能追上潮流,而数据新闻则是未来新闻的基本工具。”

数据新闻工作的主要流程包括:第一步,反复抓取数据;第二步对抓取的数据进行筛选,第三步则是对筛选后的数据重新组合,进行深度挖掘,接着对专业的数据信息进行聚焦,然后过滤数据,最后以图形图表等简单直接的可视化方式呈现数据,再以可视化的方式讲述新闻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的筛选、挖掘和过滤对新闻工作者(下转第54页)

摘 要:大数据时代,带来了规模庞大、具有价值、种类繁多的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业面临着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除了受众隐私受到媒体精准推送的侵扰,对媒体产生不信任感,传统新闻的表达形式也面临挑战。新闻传播形态与格局发生变化。在变化中新闻媒体行业应采取措施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19) 01-0052-02

大数据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邱 雨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4)

作者简介:邱雨,女,汉族,四川德阳人。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

(上接第51页)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娱乐需求,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围绕着节目来进行创新和改革,努力培养创新型和活力型人才队伍,借助当前较为热门的自媒体平台,吸收优质节目策划和制作人才补充广电媒体的人才队伍,形成一个灵活的创新型广电媒体人才建设方式,以适应广电媒体的转型发展要求。

(三)积极寻求与其他媒体企业的合作共赢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融媒体的时代,合作共赢是当前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必由之路。全国各地广电媒体都在积极探索着媒体融合发展道路。如:2016年,北京广电与北京市文投集团合资设立了北京新媒体(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从北京电视台媒体业务中剥离出来,单独运营,致力于打造覆盖全面、功能丰富的全市新媒体服务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江浙等地的广电企业则积极参与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寻找城市数字化生活、工作、娱乐等突破点,努力打造集政府信息公开、交通治安信息发布、文化娱乐信息、医疗健康生活服务等新媒体信息平台,实现本地的全面数字服务平台和整合网络,成为智慧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与城市发展的互惠和共赢。

互联网时代广电媒体的转型刻不容缓,只有不断加强与互联网媒体行业的交流和合作,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发展理念,加强对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才能促进广电媒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满意大众对于广电服务的更高要求,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得更好地经济效益。参考文献:

[1]吕岩梅,彭锦,周菁.广电媒体融合发展怎么看和怎么干[J].电视研

究,2016.

[2]李建章.新形势下地市级广电媒体经营转型研究[J].新媒体研究,

2016.

(上接第52页)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新闻需要像科学分析一样的严谨的数据分析。为了满足数据新闻的需求,《纽约时报》作为代表成立了专业部门来处理。

《纽约时报》成立了一个由记者和程序员组成的团队。

“互动新闻技术部”增设了程序员,为报道团队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提升了团队的整体实力和质量。在新时代,传统作家除了要引进新的血液和技术,还要接受基础训练,加深对数据新闻概念的理解,媒体自身也要学习数据新闻的相关概念。

(三)促进传统新闻传播的变革

首先,需要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从技术层面上,以技术来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和准确率。此外,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高科技大型数据处理终端可以完全满足不同类型和阶段的新闻受众的各种需求,以这种满足需求的方式来促进新闻行业的稳定发展。

而第二点则是,需要加强传统新闻管理的改革,增加媒体受众在空间上的覆盖范围。在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更加吸引人,信息传播更加直观、创新、多样化,这几方面大大增加了新闻的观众。此外,它充分展示了新闻传播内容的特点,不仅仅只局限于文字和图片的传播,还通过动态的视频传输强调了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五、结语

在大数据环境下,新闻媒体面临着侵犯用户隐私、从业者素质不足、表达方式单一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采取配合被遗忘权相关理念保护受众隐私,增加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充分分析受众的特点、需求以及爱好,进一步改变传统的传播方式,充分借助网络这一形式,使其新闻传播方式更具多样性,并且通过加深对新闻传播业的认识,改变传统的传受观念,加强与受众者之间的沟通,通过了解受众者的不同意见,提高从业者对新兴技术的掌握,提升从业者的个人素质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The 2011 Digital Universe Study: Extracting Value from

Chaos.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and EMC, June 2011. [2]【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

与思维的大变革.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3]魏永征.中国新闻传播法纲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4]Terwangne, C. (2012).Internet Privacy and the right to be

forgotten/right to oblivion. Internet, Law ,and Politics E-Journal, (13), 109-121.

维观念以至阶级分化现象。

(四)“娱乐至死”成为现实

在“博眼球”的时代,个性化推荐新闻APP中个性化娱乐化与商业化成了主要标准,当一切公众话语都以日渐娱乐的方式出现,受众会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形成一种追求享乐和厌恶崇高的观念,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这使得波兹曼笔下“娱乐至死”成为现实。

三、个性化推送新闻展望

在头条内部,内容生产者的创意情怀并没有消失,只是转移了。2016年春节,一则今日头条制作的《世界那么大,常回家看看》的Html5文章刷屏了。内容无非是对比不同关键词的点击率,证明读者虽爱“小鲜肉”,但是更爱“老爸”。喜欢“妈妈的菜”超过“米其林餐厅”。这当然是一个米其林的植入广告,却体现了这样一个趋向:传统内容创作者的创意转移到广告团队去了。个性化推荐技术本身其实并不神秘。说到底,关键要推荐的算法也是数据分析和海量用户行为挖掘。也许算法略有不同,但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同样的目标。为准确的内容推荐而努力。

总之,个性化推送作为新兴媒体背景下一种新的新闻分发形式,对受众有着正反两方面的意义,无论是新闻定制,还是算法分发其困境背后实际上是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的永恒博弈。媒体应该对聚合类信息内容的把关,个性化推荐与人性化推荐相融合,推送未曾关注的领域,增加新闻偶遇的机会。以算法为主进行分发的新兴媒体同专业媒体应该共同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其中既包括个性化,也包括公共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唐纳德肖所提出的专业媒体与大众媒体纵横交错的“纸草社会”,在算法时代守望人的价值。同时,不仅要依靠平台,个人更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破茧而出”,主动培养信息聚合意识,提升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赵亮,胡乃静,张守志.个性化推荐算法设计[J].计算机研究与发

展,2002(08):986-991.

[2]王安琪.网络社会如何放大人的单向度——以马尔库塞技术批判

理论为视角的考察[J].国际新闻界,2011,33(06):85-89.

[3]王国霞,刘贺平.个性化推荐系统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

48(07):66-76

[4]靖鸣,娄翠.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伦理失范的思考[J].出版

广角,2018(01):9-13.

[5]舒悦,尹莉,李梦雅.基于算法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J].新闻研究

导刊,2018(01).

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