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观
32岁凤凰男的择偶观
32岁凤凰男的择偶观
现在的我32岁,开始考虑自己未来的人生方向,而伴侣也渐渐成为了我生活中的必需品。
所以我对自己的择偶观也逐渐成形。
首先,我认为一个合适的伴侣应该是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在道德和伦理方面有相同的认知和标准。
当然,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但是基本的道德底线我认为是必须相同的。
此外,我觉得一个聪明、有思想、有内涵的女性很有吸引力。
其次,我希望我的伴侣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她应该积极向上,让我感到有动力和鼓励。
我想与一个能够一起经历人生中的喜怒哀乐的人在一起,相互扶持,激励成长。
最后,我希望我的伴侣是一个独立的人。
她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不会只是随波逐流。
我也希望她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和我分享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也能够互相尊重和包容彼此的差异。
总之,我希望我的伴侣是与我相互吸引的、相互支持的、能够一起经历人生中的风风雨雨的人。
至于其他的特点,我相信会随着我们的相处和了解而逐渐展现出来。
当今大学生择偶观浅析
当今大学生择偶观浅析摘要:当今的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或多或少都面临着择偶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多样化,大学生的择偶观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的观念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择偶观的层面。
其中也不乏由于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一些择偶观的误区,本文将就大学生择偶观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 择偶观;误区一、当代男女大学生的择偶观共同点1、有感情基础是择偶的第一要素;当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观念的不断变化,对择偶一事大部分大学生不再听从父母的要求,反而更加倾向于自己去寻找真爱。
在择偶观上,家庭,地位,金钱,经济收入不再占主导因素,他们希望双方确实存在情感上的互动与共鸣。
他们渴望高品质的婚姻,结婚的目的不再仅仅局限于传宗接代,更注重的是双方的情感生活是否和谐。
当双方之间不再有感情时,便会理智的分手并且不再勉强的将关系继续维持下去,放弃这段感情双方寻求新的情感。
2、物质是影响择偶观的重要因素;虽然当今大学生择偶时把情感放在首位,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济体制翻天覆地的的转变,使得大学生婚恋的“含金量”急剧增加。
其原因有:市场经济抬升了金钱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大学生在现实婚恋中感受到了它的“魔力”。
父母在对子女的择偶提出要求时,会注意对方的家庭条件,具体收入等。
男方希望女方对自己的事业能够提供帮助,女方则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着“学得好不如嫁得好”3、品德修养也影响着择偶观撇开外在基础,内在的美好品质在择偶观上常常会起更决定性的作用。
大部分大学生对恋人的品质更看重。
男女大学生在对恋人的品德修养要求上都重视明事理、尊老爱幼、诚恳待人、有涵养。
有做人的基本道理。
4、其他因素;当今大学生择偶时仍然受其他许多因素制约,例如地理因素,外貌因素等等。
大部分家长都会要求自己的子女不要外嫁太远,所以大学生择偶时会考虑地理因素,如果两人相距太远而不得已选择了异地恋,则会更多地接受时间和空间的考验。
当代女大学生择偶观浅析及思考
当代女大学生择偶观浅析及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校学生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人生观、恋爱观较以前有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恋爱在高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生理、心理的差异和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对男女两性不同的影响,当代女大学生在择偶心理方面与男大学生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
关心女大学生的情感问题,研究她们择偶心理的特点,对于促进女大学生自身成熟与发展,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今的在校大学生乃至已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都面临着择偶这一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并且融合时代的特点对当代女大学生的择偶观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女大学生、择偶观、婚恋观2005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废除了“在校大学生不准结婚”的规定。
在赋予了在校大学生更多权利的同时,这些新的、更加以人为本的政策,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婚姻、恋爱观念问题的思考,尤其是对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
(一)、当代女大学生的择偶观分析:择偶观指人们对男女两性婚姻关系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它包括人们对爱情的基本观点(恋爱观),人们对爱人的期望,人们对各种婚姻形式及其变异的看法,人们对性行为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21世纪大学生的婚恋观折射出这个时代婚姻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社会的婚姻家庭状况,其中女大学生在这群体中的地位更值得人关注。
目前在校女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8—22岁之间,性生理成熟、性心理发展使她们产生了恋爱的需要。
对婚恋问题的关注和对恋爱的尝试成为女大学生在校生活的一部分。
但由于生理、社会的各种原因,女大学生更易在婚恋中受伤害,进而妨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了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在实施性教育过程中适时地对女大学生进行婚恋教育是高校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
爱情观和择偶观作文
爱情观和择偶观作文中文回答:爱情观和择偶观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对我来说,爱情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是一种让人心动的力量。
我认为爱情不应该被束缚在任何特定的形式中,它可以是甜蜜的恋爱,也可以是亲情中的温暖。
在我的眼中,爱情是多元的,不应该被局限在传统的观念中。
When it comes to the view of love and marriage, I believe that love should be based on mutual respect,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It's not just about physical attraction or material possession, but about emotional connection and companionship. I think a successful marriage is built on trust, communication and compromise. It's important to find someone who shares similar values and goals, and who can be a true partner in life.在我看来,择偶观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
对我来说,我希望找到一个能够与我分享生活的人,一个能够成为我生命中真正伴侣的人。
他应该是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能够在困难时给予我支持,在快乐时与我分享喜悦。
我认为婚姻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人的付出和牺牲。
In terms of my partner's qualities, I value kindness, intelligence, and a good sense of humor. I believe that a good sense of humor can bring joy and laughter to the relationship, and intelligence can lead to meaningful conversations and mutual growth. Kindness is the foundation of compassion and empathy, which are essential in buildinga strong and loving relationship.在选择伴侣时,我会优先考虑他的品质和人格特点。
中国人的择偶观
中国人的择偶观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价值观在变,我们的择偶观也在变。
关于中国人的择偶观的讨论,我觉得有3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第二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第三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到至今。
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男子的择偶观最强调的是忠贞烈女,其次是贤良淑德,他们一般把娶妻看做一项传宗接代的任务。
因为那个时期都是指腹为婚,媒妁之言,所以,女子一般也是没得选择的,只得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到了洞房花烛夜时才知道对方长得何样。
还有,到了宋代开始,男子还要求女方必须是缠脚的。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那是一个价值单一的时代,不似现在黑白模糊,以单一价值选出的“模范”、“英雄”成为1950~1960年代择偶的关键词。
嫁给军人,尤其是获得荣誉的军人是当年女性的理想。
即便从战场走回来的军人身体已不再健全,但这些都不重要,军人的光辉与荣誉足以让窈窕淑女趋之若骛。
生产工作中的“模范”成为在军人争夺战中不幸败下阵来的女性们的次优选择。
当年,农村与工厂或者国家机关都会兴起“劳模”或“工作积极分子”的评比。
那些站在台上胸带大红花的男女自然成为择偶的热点。
那时候,人们找对象首先考虑的是,对方政治上是否要求上进,在工作上是不是模范;那年头,处对象的时候,“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争取工作上的进步”成为交流的主题和中心,并借此发展成为光荣的“革命家庭”。
而当时的媒人在介绍对方的时候,通常首先就会推出党员身份,以上进的政治面貌作为卖点尤其盛行。
在政治席卷一切的年代,男女青年择偶的关注点只有政治面貌与家庭出身。
那是“根正苗红”,出身越穷越光荣的时代。
青年人在择偶时,出身的好坏甚为重要,贫下中农、几代红之类的出身是一个颇有份量的条件,它起码可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政治背景,以保证在飘乎不定的政治风云中不会使家庭出现大的动荡。
出身好的一般找出身好的,而出身不好的地主、资本家、富农的后代在择偶时较为困难,他们只能找相同境遇者。
怎样正确引导孩子认识正确的择偶观
怎样正确引导孩子认识正确的择偶观在当今社会,择偶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婚姻幸福与否。
而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认识正确的择偶观成为了每个家长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性别平等、人格品质等方面探讨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认识正确的择偶观。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注重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父母可以通过自身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理解和支持,从而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
此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婚姻和家庭,让他们明白婚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
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是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一,也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择偶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男女平等,不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社会环境中,男女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父母可以通过故事、影视作品等方式向孩子传递性别平等的理念,让他们认识到男女之间是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或者主从关系。
人格品质除了性别平等外,人格品质也是影响一个人择偶观念的重要因素。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注重他人品德和内在素质,而不是只看外表或者物质条件。
父母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责任感、正义感等品质,让他们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而不是片面追求外在条件。
只有通过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孩子才能更好地选择到适合自己、能够共同成长的伴侣。
结语总之,在当今社会,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认识正确的择偶观是每个家长都需要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通过家庭教育、性别平等和人格品质等方面的引导,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婚姻观念,让他们在未来选择伴侣时能够理性、全面地考虑,并最终走向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男生三观超正的择偶标准
男生三观超正的择偶标准
男生选择女友的标准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价值观和偏好都不尽相同。
然而,一些常见的择偶标准可以作为参考。
1. 个性和价值观:男生通常会看重女生的个性和价值观是否与自己相符。
他们可能希望找到一个与自己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的伴侣。
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可以增进双方的亲密关系。
2. 外貌吸引力:外貌在择偶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男生可能会对女生的外貌吸引力有一定的要求,但并不意味着只追求外表。
外貌吸引力只是吸引男生注意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品质和个性。
3. 智慧和教育:男生可能会看重女生的智慧和教育背景。
他们可能希望找到一个聪明、有思想、有学识的伴侣,可以一起分享知识和思考问题。
4. 家庭背景和家庭价值观:男生可能会关注女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价值观。
他们可能希望找到一个来自良好家庭背景、有良好家庭价值观的伴侣,可以共同建立稳定和谐的家庭。
5. 互补性:男生可能会寻找与自己互补的伴侣。
他们可能会希望找到一个在性格、兴趣爱好、技能等方面与自己互补的女生,以实现更好的平衡和完整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择偶标准,不同的男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偏好和重视点。
最重要的是,男生应该尊重女生的个人选择和权利,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健康关系才是长久幸福的基石。
重庆人的择偶观
重庆人的择偶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重庆人的择偶观是一种特殊而丰富的文化现象。
重庆人热情好客,重视家庭和亲情,这种传统观念深深影响了他们在选择伴侣时的态度和标准。
在重庆,觅得一位合适的伴侣不仅仅是为了婚姻,更是为了一生的幸福和安定。
重庆人重视家庭背景。
在重庆人眼中,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温床,是一个人品质和性格的基石。
重庆人在选择伴侣时往往会优先考虑对方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
他们倾向于选择家庭条件优越、家教良好的伴侣,认为这样的伴侣有更好的性格素质和更好的发展潜力。
重庆人也注重未来伴侣的亲情观和人生理念,认为只有有着相近的家庭观念和人生理念的人才能够共同携手走向幸福。
重庆人看重感情和温度。
在重庆,人情味和热情是民风和文化的代表,重庆人内心深处流淌着对亲人和朋友无限的爱和关怀。
重庆人在选择伴侣时倾向于选择一个懂得体贴、知心和善解人意的伴侣,一个愿意用心去经营和珍惜感情的人。
他们认为,一个有着充满爱意和温度的伴侣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安心和幸福,可以让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幸福。
重庆人重视对方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在重庆,人们注重实干和责任,认为只有有着扎实的事业和责任心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可靠的伴侣。
重庆人在选择伴侣时会优先考虑对方的工作和事业情况,认为一个有着稳定工作和扎实积累的人才能够带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重庆人也注重对方的责任心,认为一个愿意为家庭和未来负责的人才是值得信任和依靠的伴侣。
重庆人的择偶观是一个综合考虑家庭背景、感情和温度、事业和责任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
重庆人注重家庭和亲情,看重对方的家庭背景和家教,重视感情和热情,重视对方的责任和事业心。
这些价值观念深深扎根在重庆人的内心深处,也成为他们在选择伴侣时的一种标准和态度。
对重庆人来说,一个能够共同携手走向幸福的伴侣是他们一生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对爱情和婚姻的最真挚期望。
第二篇示例:重庆人看重的是对方的性格。
择偶观总结(汇总6篇)
择偶观总结第1篇三大类,总共九个特征(Whyte,2021)首先,对应着每一个特征,填入自己具体的择偶需求。
然后,对每个选项进行打分(分制可以自行制定)。
在结束所有项目的评分后,你可以再把它们进行排序。
通过对这具体的9个择偶标准进行细化、打分和排名,择偶观已初见雏形。
研究者的观察:1)选择伴侣时,男性更注重“吸引力”和“体格”这两个审美因素,而女性更重视“智力”和“受教育程度”这两个资源因素。
并且所有年龄段的男性,在吸引力和体格这两个特征上,都表现出比女性更强的偏好。
2)对于两性来说,对吸引力的偏好与年龄呈负相关,但对开放和信任的偏好与年龄呈正相关。
择偶观总结第2篇有了基本的择偶观框架以后,我们还需要往里面填充更加核心的内容,也就是在选择伴侣时我们看重的对方身上的核心特质。
Seidman(2017)指出,如果我们的未来伴侣身上拥有这5种特质,或许可以让亲密关系走得更长远、更稳定,也更加健康。
特质1 善良、忠诚和理解而拥有善良、忠诚的品质,以及善于理解他人的人,在建立关系和维系长期关系方面表现得更好。
特质2 拥有相似性和共同点特质3 富有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仅是对伴侣、对家庭更负责,ta在社会生活中也拥有较好的口碑和信誉。
特质4 情绪稳定情绪稳定的人通常善于处理自我和他人的情绪,能经受住周围人的情绪变化,做出恰当的行为反应。
特质5 了解人际关系需要努力,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没有人会知道两个人的关系以后会遭遇什么,想要长久地走下去,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通常来说,人们对人际关系有两种信念:成长型(growthbeliefs)和宿命型(destinybeliefs)。
宿命型的人认为,两个灵魂契合的人在一起,应该一切都很完美,如果出了问题,那就表明找错了人。
成长型的人则认为,所有关系都会遇到问题,想要拥有更稳定的关系,就需要付出长久的努力(Knee & Petty,2013)。
但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想清楚了自己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事实也并不会完全如我们预期。
32岁凤凰男择偶观
32岁凤凰男择偶观
作为一位32岁的凤凰男,我的择偶观比一般人更加成熟和理智。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品质和内在价值远比外在外貌和社会地位更为重要。
首先,我认为择偶必须要看对方的品质。
这包括诸如诚实、正直、勤劳、踏实等等,这些品质才是真正的资本。
身体的青春会逝去,外表的美貌也会逝去,但是真正的品质是永恒的。
在我看来,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些品质,那么她一定是一个值得我信任和依靠的人。
其次,我认为择偶还要考虑到彼此的兴趣爱好是否契合。
爱好和兴趣是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打发闲暇时间,也可以让我们增加彼此的交流和互动。
如果两个人的兴趣爱好都比较相近,那么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一定也会更加愉快和充实。
另外,我认为择偶还要看对方的家庭背景。
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反映了她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这对她的性格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家庭背景意味着她具有更多的人际关系、更优秀的教育背景和更好的家庭温度,这些都是我所看重的。
最后,我认为择偶还要看双方的生活和工作计划是否契合。
当双方的工作和生活计划都比较契合的时候,就有更多时间可以在一起相处。
同时,需要问问对方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和期望,了解对方的理想和未来规划是否和自己相契合。
总之,我的择偶观十分务实和平衡。
我希望找到一位品质优良、生活兴趣相近、家庭背景优秀、并且生活和工作计划契合的女性。
对我来说,好看是一件很容易满足的条件,但是好品质才是我更看重的。
我相信,在我的择偶观指导下,我一定可以找到人生中的另一半并度过美好的生活。
列举几个正确的择偶观
列举几个正确的择偶观
1.以人品为第一考量。
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了他/她的行为和态度,因此重视配偶的人品是建立健康、稳定婚姻的基础。
2. 尊重相互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虽然双方不一定要完全一致或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但在婚姻中互相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会让双方更加融洽。
3. 重视家庭责任和承诺。
一个好的择偶观应该包括对家庭和婚姻的责任和承诺,包括尊重配偶和家人、支持家庭的成长和发展等。
4. 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婚姻中,双方需要能够积极沟通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建立健康、稳定的婚姻关系。
5. 真正理解和支持对方的梦想和目标。
一个人的梦想和目标是他/她生命的重要部分,择偶时应该找到一个可以理解和支持自己的梦想和目标的人。
- 1 -。
男生择偶观的调查报告
男生择偶观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调查目的:了解男生对于择偶观的态度和偏好,探讨当代男性在选择自己的伴侣时所重视的因素和价值观。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年龄在18-35岁之间的男性群体,包括大学生、上班族等不同职业背景的人群。
总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问卷432份。
三、调查结果1. 婚姻观•89.8%的男性认为婚姻是人生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7.2%的男性不认同婚姻的重要性,倾向于追求自由的单身生活。
•3%的男性表示对婚姻持中立态度,认为婚姻与个人价值观没有直接关联。
2. 家庭观•78.2%的男性认为家庭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存在,希望能够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16.7%的男性对家庭没有强烈的期待和渴望,觉得个人的成就和事业更重要。
• 5.1%的男性对家庭持消极态度,认为家庭会束缚自己的发展和自由。
3. 外貌观•56.9%的男性认为外貌不是选择伴侣的最重要条件,更注重对方的内在品质。
•32.4%的男性认为外貌和内在品质同等重要,欣赏对方的外貌是人之常情。
•10.7%的男性非常注重对方的外貌,认为外貌是吸引自己的第一要素。
4. 性格观•91.2%的男性认为对方的性格和自己的性格相容是非常重要的。
•7.6%的男性认为性格差异可以通过双方的努力和沟通来弥补。
• 1.2%的男性认为性格不同不会影响感情和婚姻关系。
5. 教育背景观•68.1%的男性认为对方的教育背景对婚姻和家庭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27.3%的男性认为教育背景不是决定婚姻幸福与否的关键。
• 4.6%的男性对教育背景持中立态度,认为其他因素更重要。
6. 经济实力观•64.4%的男性认为经济实力是选择伴侣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9.4%的男性认为经济实力不是必需品,更注重对方的能力和才华。
• 6.2%的男性认为经济实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两人的感情和互相支持。
7. 家庭背景观•45.8%的男性认为对方的家庭背景对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32岁凤凰男的择偶观
32岁凤凰男的择偶观现代社会上,人们择偶观念在不断地变化。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的择偶标准大不一样,而凤凰男的择偶观则是更值得玩味的话题。
凤凰男,指的是那些出身贫寒,自证不凡,成就较大的男人。
具体来说,就是那些在贫穷环境中独立自主努力奋斗,成为社会中比较出色的人物。
如今,这样的男人在社会上越来越多,而他们对于择偶标准的要求也是多种多样。
但综合其特质,可以发现凤凰男的择偶观有以下几种:一、经济条件优先对于凤凰男来说,经济独立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男人奋斗过程中自立更生,自己闯出一番事业局面,这让他们倍感自信,在结婚时自然会将经济条件看得比其他条件更为重要。
因此,凤凰男的择偶对象通常也非常讲究经济实力,希望自己的另一半也是一个可以共同努力拼搏、赚钱的人。
二、责任心和独立精神凤凰男会看重对方的责任心和独立精神。
在凤凰男成长的环境中,他们大多需要独自生活并靠自己去解决问题,这种经历让他们懂得自己承担责任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同时,他们也渴望自己的伴侣也有着这些品质,因为这是一个人在困境中能够坚忍不拔、不放弃走向成功的关键品质。
三、文化背景与共同兴趣凤凰男通常都是比较高学历、有一定社交能力的人。
他们的择偶对象也多是文化底蕴较好,对于生活品质和人文环境要求较高的人。
因此,对于凤凰男来说,共同话题、共同经历以及文化背景的匹配非常重要。
这样才可以打破社会阶层的差距,真正实现个人生活上的升华和全面发展。
四、长相和身材不是决定性因素凤凰男的择偶标准中,长相和身材并不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因为经历过苦难,让他们懂得感激生命中的每一个黄金时段,更懂得珍惜容貌的事实。
此外,经历过早期艰苦生活的人,更重视内在修养以及文化内涵的提升。
所以对于凤凰男来说,人品、内在修养更为重要。
凤凰男的择偶观是多种多样的,但重点是将对方看成自己的伴侣和生活的笃定支撑。
反复回味,不难发现,凤凰男寻找的是一个可以互相支持、共同拼搏的伴侣,并不贪心过分要求。
第五章 中西婚恋观
为了爱情的持续,婚姻的美满,妻子固要取悦丈夫, 丈夫也要取悦妻子,至于如何取悦,乃是一种高级 的艺术。—柏杨
二、恋爱观
关于爱情,外国人这样说……
假如你问我该不该结婚,我会回答你:无论如何,你 都会后悔的。—苏格拉底 婚姻的唯一伟大之处,在于唯一的爱情,两颗心的互 相忠实。—罗曼·罗兰 爱象发高烧,它的来去均不受意志的制约。—司汤达
4.文化价值系统对恋爱观的影响
(3)求变还是求稳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这 跟中国人追求“稳”的价值取向是分不开的,在稳中求 发展是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国的朝代都遵循以乱一治 的规律,“文安邦,武治国”,老百姓能安居乐业,国 家能安定繁荣是自古以来许多有作为的皇帝努力追求的。
“家不能散”对中国人来说很重要,中国讲究团圆, 中秋节,除夕,元宵节,中国人为一家团圆“设置”了 许多节日。中国人可以为家的团圆,安稳牺牲很多东西。 当然,爱情观,婚姻观也是深受此的影响,也希望稳定, 希望一生不变。
4.文化价值系统对恋爱观的影响
(3)求变还是求稳
西方人爱冒险,追求突破,是外张性的文化,求 变,求动,是他们的精神动力。因此他们不怕变化, 他们努力适应变化。他们不拘泥于传统的秩序,不 遵循旧制,不怕万丈高楼再重地起。
他们也不怕爱情的变化带来的关系破裂,他们相 信最美好的风景在下一站。因此西方人的离婚率较 高,单亲家庭,复合家庭比较多。西方人不断创新, 打破常规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爱情观, 婚姻观。
中:社会、物质要素 西:自然、精神要素
中:传宗接代 西:精神契合
中:家族观念 西:个人幸福
中:义务和责任 西:权利和幸福
西方女生择偶观
西方女生择偶观
西方女生的择偶观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这与她们的文化、教育和社会背景密不可分。
在西方国家,女性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尊重和重视,这也使得她们的择偶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首先,西方女生更加看重自己的职业和生活目标。
在她们的眼中,择偶对象必须是一个有责任感、有追求、有自我认同的人。
她们不会因为对方的外表或者金钱地位而轻易妥协。
相反,她们更愿意找到一个可以一起奋斗、互相支持的伴侣。
其次,西方女生注重性格、教育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匹配度。
在她们的眼中,择偶对象必须是一个有趣、聪明、有涵养的人。
她们会考虑对方的价值观是否与自己相似,以及是否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
最后,西方女生更加强调性别平等和相互尊重。
在她们的择偶观中,男女双方都应该有平等的权力和地位。
她们不会接受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的婚姻关系,而是希望有一个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伴侣。
总之,西方女生的择偶观念与传统观念有了很大的不同。
她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尊重,并且希望与一个优秀、有责任感和平等相待的伴侣共同一生。
这种择偶观念的变化,也反映了西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思考和启示。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人50年的择偶观(上)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很稀罕一种东西,叫爱情。
多年之后发现,我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的,可能是另一些人。
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
恩格斯这么说的时候,我们已经不道德了数千年,还经历了一个最不道德的年代。
永远不变的是变化。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价值观在变,我们的择偶观也在变。
但择偶观的核心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顽强的惯性,这个核心就是“郎才女貌”——不同的只是,在不同社会,不同时期,“才”与“貌”的衡量标准与表现形式。
于是,漂亮的女子不论出身高低,总是前途不可限量;而优秀的男人,不管年老还是年少,总是滑不溜手。
在这个意义上,今日与几千年前,并无不同。
红色年代,爱情缺席我们甚至有过那样一个时期,性是被严格压抑的,而爱情是羞于启齿的。
法国社会学家穆勒在分析了婚姻基础的基本内涵后认为:人类历史上的婚姻有三大动机:即经济、子女与爱情。
在上古时期,经济第一,子女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期,子女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到了现代,变为爱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
这种划分大体上反映了人类婚姻中择偶标准的变化。
我们的情况或许还有些特殊,因为政治曾经在这个国家近乎疯狂地起作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的问题都不免是政治问题,包括择偶与婚嫁。
我们甚至有过那样一个时期,性是被严格压抑的,而爱情是羞于启齿的。
1950~1960 “英模崇拜”成为择偶主流社会学家李银河在接受《小康》采访时总结: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几乎没有择偶的自由。
我们的故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
事实上,那时候也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关于爱情的故事发生。
但关于爱情自由的梦想已经萌芽。
正是在那个时候,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风靡一时。
其中敢爱敢恨的小芹成为青年男女的楷模,而行一贯家长作风的何仙姑在众人的哄笑中灰溜溜地下台,标志着中国进入择偶自由的阶段。
“昨夜晚小芹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二黑哥你当了模范。
人人都夸你是神枪手,人人都夸你打鬼子最勇敢。
”小芹在影片里的唱词同样形成那个年代的择偶理想。
那是一个价值单一的时代,不似现在黑白模糊,以单一价值选出的“模范”、“英雄”成为1950~1960年代择偶的关键词。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的一则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给了军人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
嫁给军人,尤其是获得荣誉的军人是当年女性的理想。
即便从战场走回来的军人身体已不再健全,但这些都不重要,军人的光辉与荣誉足以让窈窕淑女趋之若骛。
生产工作中的“模范”成为在军人争夺战中不幸败下阵来的女性们的次优选择。
当年,农村与工厂或者国家机关都会兴起“劳模”或“工作积极分子”的评比。
那些站在台上胸带大红花的男女自然成为择偶的热点。
那时候,人们找对象首先考虑的是,对方政治上是否要求上进,在工作上是不是模范;那年头,处对象的时候,“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争取工作上的进步”成为交流的主题和中心,并借此发展成为光荣的“革命家庭”。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安琪在一份调查报告中称,1948年到1966年,择偶条件中最关键的是本人成份、政治面貌以及家庭出身等。
而当时的媒人在介绍对方的时候,通常首先就会推出党员身份,以上进的政治面貌作为卖点尤其盛行。
1966~1976 政治决定一切文革十年,对一个国家来说尚且是一段不愿掀开的伤痛;而对一个人来说,尤其是那些正处于青春年华的人来说,更为残酷。
那是一个悲情的年代,许多青年受到了双重迫害。
那些叫知青的人,不仅在身体上突然间要承受繁重的劳力;同时,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还需要面对沉闷、落后的环境而失去了爱的能力。
“或许有很多人从此再也不能体会到爱情的纯真与激情。
”对于那个年代的伤害,作家胡发云以“惨痛的代价”作评价。
很多故事现在听来是荒唐的,而在当时,却以认真的形式在生活中上演。
那时候,一件鲜艳一点的衣服不小心就代表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
人们的服装一律灰蓝色,发型也趋于统一。
中国几亿人的生活中空前地只剩下一种思维方式,人们只能用谈工作为由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一定是革命的敬礼。
在政治席卷一切的年代,男女青年择偶的关注点只有政治面貌与家庭出身。
那是“根正苗红”,出身越穷越光荣的时代。
青年人在择偶时,出身的好坏甚为重要,贫下中农、几代红之类的出身是一个颇有份量的条件,它起码可提供一个较为可靠的政治背景,以保证在飘乎不定的政治风云中不会使家庭出现大的动荡。
出身好的一般找出身好的,而出身不好的地主、资本家、富农的后代在择偶时较为困难,他们只能找相同境遇者。
而对于知青来说,他们的爱情婚姻更加曲折、悲情。
“那些无奈选择留在农村的女知青是一个悲剧。
”胡发云说。
一位曾在“北大荒”下乡的知青这么回忆自己的队友:一位漂亮的女生,当年出于狂热的政治崇拜而被鼓动去内蒙古插队。
但娇弱的身体无法适应牧区生活,只能听从牧民的劝告,嫁给当地一户人家作儿媳妇,以此期盼由夫家来承担她的劳动任务。
但最终不但没能卸下自己的任务,自己的命运也就此改写了。
这位知青以“苦涩”来形容自己的知青生活。
“在那个年代,不允许谈爱情,这是个人私情,而国家提倡的是建设祖国。
我们是感情被荒废的一代。
”接受采访时,他语调激动:“即使有一些知青在这十年间结婚了,但他们大多数只是出于生存的考虑,为了获得一张政治的护身符或者一个生活的避难所。
”这是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除了政治,一切都不存在。
如果说五六十年代还存在爱情婚姻自由的话,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在文革期间,一切都被政治剥夺了。
一个时代的错误与伤害,深深地烙印在这一代人的记忆深处。
这或许是1980年代初期,伤痕文学能迅速兴起的原因。
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青年在观看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时失声痛哭。
转折年代,爱之觉醒以理想主义开始,以实用主义结束。
文化大革命10年间,爱情一如在压抑中等待爆发或死去的火山。
终于还是在等待中爆发了。
一切来得如此之快,我们甚至还来不及准备迎接这突如其来的幸福。
当西方媒体开始用“中国巨变”来形容这30年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奇迹的时候,他们尚且来不及发现随之而来的中国社会的变化。
择偶标准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必然。
经济发展得越迅猛,社会文化冲击得越深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就变化得越彻底。
由于政治与体制上的逐渐松绑,社会分化随之扩大,尤其体现在经济上。
于是,在过去的30年间,经济条件以不同形式体现于择偶标准中,并且,在其间的比重速增。
1977~1987 至上的学历,浪漫的情愫1977年,在高考之外,谈恋爱也成为了那一年的关键词。
在这一年,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稍稍分开,恋人们手拉着手逛公园,轧马路。
1980年4月,新《婚姻法》施行。
离婚的必要条件被修改为:双方感情确已破裂,并经调解无效。
中国人终于承认爱情应该成为婚姻的灵魂。
“张建国,男,××矿务局煤矿工人,27岁,预备党员,爱好文学,无烟酒嗜好。
欲求心地善良,能料理家务,有正式工作的女人为妻。
”旧报纸已经变脆,色呈暗黄。
这是一则刊载于1984年某报端的征婚启事。
历经几番政治运动,一度忘却自我,国人渐渐在情感意识上复苏,不再对家庭生活羞于启齿。
政治面貌、家庭出身已不再成为择偶话题。
而最能触及这一代人内心深处最柔软部位的是:知识。
而学历则成为新时代青年们择偶最重要的条件。
大学生、研究生、留学生,那时的学历已具象为一个人前途理想工作事业情调趣味的标志。
特别是那些文学青年,他们在外表上往往是挺廓的白衬衣,蓝色的喇叭裤,以及总不离手的一卷书——这一切对于那些对生活憧憬干涸了十几年的青年来说,意味着有知识,有文化,懂生活。
理想,或者是理想主义,这个上个世纪80年代的关键词同时也主宰着我们的择偶观和爱情观。
最明显的变化反映在那时候的大学校园里。
在经历10年禁锢之后,各种思潮在高校校园产生了激烈的交锋,对自由的渴望、对传统的叛逆、对激情的追求,那些被理想主义烧灼的大学生们原有的爱情观被来自西方的爱情观所改变。
穷困潦倒,缺乏温情,是他们父辈家庭最明显的特征,这使他们对家庭产生了本能的怀疑。
那时候,萨特和西蒙尼是他们的偶像,他们羡慕并且崇拜萨特和西蒙尼,甚至,在他们中有人试图模拟二者的生活方式。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以失败告终,像他们的父母一样,他们最终也走进了婚姻的围城,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彻底理想主义的土壤。
那个年代,一个叫琼瑶的人对女青年们爱情择偶观的影响是注定要被写入史册的。
1982年,《海峡》杂志刊出了《我是一片云》,据说这是琼瑶小说在大陆最早的现身。
之后,琼瑶爱情小说红遍九州。
在琼瑶笔下,爱情惊天地泣鬼神,甚至无往而不胜。
受其影响,女青年们对爱情有了过高的评价和期望。
然而,用不了多久,一个个从琼瑶故事里走出来的女孩,在经历了一场或几场恋爱后嫁为人妇,她们终于发现被琼瑶欺骗了。
于是在那个年代的尾巴,实用主义开始左右人们的择偶选择。
当时放开的经济政策,孵育出一批“万元户”,这对于当时工资以等级来标定,每月大多只有一二百元的国人来说,是一笔“大财富”。
万元户的生活水平在消费相对平均的年代里显得很阔绰。
于是,“万元户”这个名词又成为八十年代末期,择偶条件中的“磁石”。
以理想主义开始,以实用主义结束。
1990~2000 婚嫁改变命运到了90年代,当功利主义彻底取代理想主义在社会上大行其道的时候,漂亮的姑娘在日渐包容的社会里获得了许多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其中,包括婚嫁、交换甚至出卖。
最先开放的深圳,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
从那时起,港商、台商以及日本公司纷纷在深圳的投资建厂,大量的内地青年也涌入深圳。
在那里,涌动的是发财的梦想和欲望。
还有许多年轻漂亮的姑娘,也梦想着能够在这个离“花花世界”最近的地方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
陈小艺主演的《打工妹》反映了打工者在都市中的生活状态,但更多的是从正面来进行表达。
电视剧中的女主角坚持自己的尊严,而现实生活中,很多姑娘被金钱收买。
“傍大款”是商业区的择偶热门词,这与香港人称女子“钓金龟婿”有同工异曲之处。
但有钱人总是少数,于是大款成为稀缺资源,许多姑娘在不能明媒正娶的情况下,也甘愿屈为“二奶”。
据资料统计显示,在珠江三角洲“包二奶”的港台人士约有十万。
并且当地法院频频受理此类案件。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曾对媒体表示﹐广东省因毗邻港澳,因此“二奶”现象最严重,往往会有香港元配结队来深圳起诉丈夫。
“二奶”开始进入法律的语境,如何调整“二奶”引发的社会关系,成为法学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形势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多少。
多的是梦想着住大屋、穿名牌、享受人生的女人,而大款始终是婚姻市场中的稀缺资源。
激烈甚至惨烈的竞争在所难免,但这个时候,在大款之外,人们其实比以往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传统演变的“香饽饽”是高层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