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历史与文化校本课程纲要
武汉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武汉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武汉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城市之一,也在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以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施目标。
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 培养学生能力,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促进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声誉,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课程目标,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和学校特色,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目标,明确课程的核心素养和培养目标。
2. 确定课程内容,校本课程的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注重跨学科融合,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
3. 教师培训,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全面理解校本课程的理念和实施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4. 实施评估,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完善校本课程。
四、实施保障。
1. 资金保障,学校应合理配置资金,保障校本课程的实施经费,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
2. 管理保障,学校应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保障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3. 政策保障,学校应积极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争取政策倾斜,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政策保障。
五、总结。
校本课程的实施对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第19课辛亥革命说课稿—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5.现实意义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民主观念、法治精神等,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
1.提供详细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辛亥革命。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
3.通过现实意义的探讨,帮助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课后,我将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在知识掌握和思维能力方面的进步。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我计划布置以下作业:
1.复习课堂内容:要求学生复习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影响及其历史评价,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文献阅读:布置相关的历史文献或文章,要求学生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提升他们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3.讨论题目:以辛亥革命为背景,设计一个引发思考的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后与同学进行讨论,并撰写讨论报告。
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我会继续提问: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和意义?”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用逐步呈现知识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辛亥革命。
1.首先,我会以历史时间为线索,介绍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民族矛盾的加剧等。
2.其次,我会详细讲述辛亥革命的过程,包括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推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等关键事件。
武汉历史与文化校本课程纲要
(二)可行性:(1)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1、对周围新鲜事物或未知因素,充满了好奇心;2、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且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喜欢提出问题;3、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4、好胜,不服输;5、好玩,自我控制力不强。总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出发点。
课
程
目
标
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
1、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
2、动手制作、动口表达、协作、归纳总结。
3、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社会目标:了解武汉的历史与现在的发展,对武汉独特的文化有较全面的认识。
2、教育目标: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历史与文化知识的探究心理。使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获得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实践的快乐!
(三)综合性评价
这一课程涉及到多种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以赏识为核心。
3、学习目标:a、知识层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汉历史事实。
b、能力层面: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湖北高中历史说课稿
湖北高中历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湖北高中历史》。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湖北地区历史的深入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湖北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湖北地区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了解湖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本次说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古代湖北、近现代湖北和当代湖北。
1. 古代湖北- 湖北的地理环境及其对古代文明的影响。
- 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楚国的历史地位。
- 重要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等。
- 著名历史人物,如屈原、李白等。
2. 近现代湖北- 晚清时期湖北的社会变革。
- 辛亥革命中湖北的作用和意义。
-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的战略地位。
- 解放战争时期湖北的重要战役。
3. 当代湖北- 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的发展历程。
-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
- 湖北在现代中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历史知识。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重现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知。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或人物,深入分析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湖北风光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湖北历史的基本了解,为后续教学做铺垫。
2. 讲授新知- 按照时间顺序,逐一介绍湖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通过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3.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湖北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或人物,并进行汇报。
-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主查找与湖北历史相关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历史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历史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历史文化课程旨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培养其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历史文化,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发展和演变。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丰富历史知识和广阔历史视野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二、课程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文化特点- 秦汉、唐宋元等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明清两代的政治、社会变革及文化繁荣2. 世界历史-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 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 美洲大陆的探索和殖民3. 近现代历史- 中国晚清时期的改革与革命- 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对全球历史的影响-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与国际组织4. 文化传承与多元文化-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多元文化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三、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本课程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小组活动、研究项目等。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在评估方面,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还应重视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采用论文、研究报告等综合性评估方式。
四、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为了支持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图书馆、博物馆等实地考察,或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座谈。
参考书目应涵盖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相关著作,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并指导其运用多种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
五、课程评估与改进本课程的评估应定期进行,并及时跟进课程教学的改进与优化。
教师应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与教学团队进行讨论,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还应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以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发展。
六、其他事项本课程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教学计划应由各校根据本大纲制定,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和要求。
2024年高中历史文化探究课程大纲
2024年高中历史文化探究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2024年高中历史文化探究课程旨在通过对历史事件、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的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意识。
本课程将涵盖多个历史时期和地区的重要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对现实世界的影响,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分析历史并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
2. 提高学生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使其能够进行深入的历史文化探究。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以促进共同学习和互相理解。
三、课程内容1. 古代文明探究- 埃及文明:探究埃及法老王国的建立、宗教信仰和金字塔等文化遗产。
- 希腊罗马文明: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 中国古代文明:深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
2. 中世纪与近代历史研究- 文艺复兴运动: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和艺术的影响,并对伟大艺术家和作品进行研究。
- 启蒙运动:研究启蒙思想的诞生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探讨人权、自由主义和科学的发展。
- 工业革命:深度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深远影响。
3. 当代历史研究- 世界两次大战:研究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影响和教训。
- 冷战时期:探讨冷战时期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政治对抗和军备竞赛。
- 全球化与文化交流:了解全球化对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研究现代社会中的文化融合与冲突。
四、教学方法1. 视听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资源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历史文化材料。
2. 课堂讨论与分享: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分享,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3. 独立研究与写作: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写作,提高他们的批判思维和研究能力。
4. 小组项目与展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项目,鼓励他们合作完成研究任务并进行成果展示。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等因素,综合评价平时表现。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高中历史必修三:15-1新文化运动 学案 精品
导学提纲高二历史15.1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兴起;前期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导学流程】复习旧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过程和变化一、基础感知五三 p84页知识清单,在课本上看书划线做笔记二.深入学习1.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材料一:纺织工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工厂,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至475个工厂,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比1919年增加180%。
1919年厂丝出口额比1913年增加168%。
材料二:“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
……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
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材料三: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
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二.主要活动基地-北大材料四:蔡元培认为做大学校长不是做官,“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
我不去整顿谁去呢?”他抱定了整顿和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出任北大校长之职。
在他的就任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为此他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治校方针。
所以当时的北京大学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出现了身着各种服饰的教授,有着西装的,有蓄辨长袍的……思考: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主要意思是什么?其本质目的何在?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材料五:陈独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武汉市教育局关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2018—2019学年度执行课程计划有关问题的通知
武汉市教育局关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2018—2019学年度执行课程计划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教育局•【公布日期】2018.07.03•【字号】•【施行日期】2018.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教育局关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2018—2019学年度执行课程计划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区教育局,局直属中小学、幼儿园:根据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计划及调整意见和省教育厅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2018—2019学年度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执行课程计划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教学历安排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通中小学于2018年9月1日(星期六)开学,义务教育学校于2019年1月25日(星期五)、普通高中学校于2019年1月30日(星期三)开始放寒假。
第二学期,普通中小学于2019年2月20日(星期三)正式开学上课,7月5日(星期五)开始放暑假。
本学年教学历见附件4、5。
幼儿园第一学期于2018年9月1日(星期六)开学,第二学期于2019年2月20日(星期三)开学,寒暑假放假时间参照普通中小学执行。
二、教学时间安排(一)义务教育各年级教学时间39周(九年级教学时间37周)。
其中,上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远足等。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一至二年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每周26课时,每天课外活动时间1课时,在校周活动总量31课时;三至六年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每周30课时,每天课外活动时间1课时,在校周活动总量35课时;七至九年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每周34课时,每天课外活动时间1课时,在校周活动总量39课时。
边远山(湖、库)区的非寄宿制中小学,应根据实际适当减少学生在校周活动总量。
一至六年级每课时40分钟,七至九年级每课时45分钟。
武汉十一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武汉十一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背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学校办学特色,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开发原则:1.主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教师自主开发课程。
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体现学校特色;2.发展性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自选组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要注意充分发掘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服务于课程改革。
三、课程开发内容:(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
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组长::陶勇副组长王艳艳冯永盛组员:朱再娥、王磊、滕维生、程进军、晏仲生、朱丽琨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组长:王艳艳冯永盛副组长:朱再娥、王磊、滕维生、程进军、晏仲生、朱丽琨组员:各年级学科备课组长(二)、任务职责1、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职责:规划校本课程,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审批、实施、评价。
2、校本课程管理小组职责:根据学校办学理念,负责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3、教务处职责:(1)组织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成员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小学生中国历史文化教学大纲
小学生中国历史文化教学大纲概述中国历史文化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者,小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根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为了推动中国历史文化教育,教育部发布了小学生中国历史文化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化、规范化地教授相关知识。
为什么要有中国历史文化教学1.培养自豪感和共同认同: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帮助小学生建立对自己民族特色的自豪感,促进国民认同感的形成。
2.传承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教学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这些优秀传统的魅力。
3.培养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探索:历史是人类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小学生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并积极面向未来。
教学目标与要求根据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中国历史文化教学大纲提出了以下教学目标和要求: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国历史文化教学的基础。
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通过学习古代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源流和历史发展的脉络。
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教学大纲以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线,通过讲述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引导小学生感知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伟大。
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道德品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中国历史文化教学旨在培养小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化素养。
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和全球意识。
教学内容安排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和要求,中国历史文化教学大纲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特点进行内容安排。
以下是大纲的主要内容: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1.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等。
2.神话传说的道德教育意义:勇敢、善良、智慧等。
第二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夏、商、周三代的起源和发展。
校本课程纲要初稿
欢迎阅读汉阳区玫瑰园小学校本课程《礼仪文化》课程大纲课程名称:《礼仪文化》教课资料:自编校本课程文本课程种类:人文修养类讲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第一部分课程目标1、使学生懂得讲文明、懂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育学生从此刻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升自己的文明礼仪涵养,在学习礼仪知识的同时落实学校的育人目标——崇仁尚礼,礼艺双馨;礼是小细节,爱是大智慧2、使学生认识并掌握家庭惯例礼仪、校园惯例礼仪、社会惯例礼仪,享遇到温磬的家庭生活,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师生间交往自然和蔼,进而形成优异的校风校貌。
?3、使学生认识并掌握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到处遇到欢迎,获得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进而培育踊跃健康的人生态度。
4、培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质量,使学生学会尊敬老师、尊敬同学、尊敬家长、尊敬每个人。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建议课时数负责人欢迎阅读家1称号与祝愿上的讲究 1 课时徐茉莉庭2出入门时的礼仪 1 课时朱红骏篇3迎宾、待客的礼仪 1 课时靳艳4用餐时的礼仪 1 课时杜金胤校5升旗、集合时的礼仪 1 课时赵雅璇园6讲堂上的礼仪 1 课时周曼篇7课间歇息时的礼仪 1 课时夏音瑜8出入办公室时的礼仪 1 课时王欢9进餐时的礼仪 1 课时付寂静10长幼有序的礼仪 1 课时林小飞社11问路礼仪、 1 课时彭自春会12搭车礼仪 1 课时陈媛篇13购物礼仪 1 课时秦兰芳14影剧院礼仪 1 课时陶利军15街坊间的礼仪 . 1 课时徐小平16出门旅行礼仪 1 课时王奕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文本编写建议1、以基础教育课程大纲为指导,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部分——礼仪教育,进行礼仪教育就是进行热爱祖国优异文化传统、弘扬“礼仪之邦”精神遗产的爱国主义教育。
2、文本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吻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亲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道德自主力、更好地理解正面道德经验和进行道德反省。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史料研读》课程纲要(试行)
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综合研学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地理实践中增强地理思维,培 养地理实践力,形成人地协调发展观。
2. 构建以地理实践力为主导的选修课程。根据不 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围绕地理实验、野外考察、 社会调查、综合研学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五大方面, 精选有利于地理实践力形成的课程内容,突出学习过 程中的可设计、可参与、可实践的特征,促使学生形 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满足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28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
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S]. 北京 : 人民 教育出版社,2020. [2] 徐蓝,朱汉国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 解 读 [M]. 北 京: 高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2019. [3] 叶小兵 .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 [R].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2018. [4] 徐奉先 . 高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考查路径探究 [J]. 历史教学,2019(3). [5] 张 华 .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J]. 全球教育展望, 2016(4).
26
总第 377 期
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
JICHUJIAOYU LUNTAN
特色专题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表 1 课程结构
专题内容 史料及搜集、运用史料的原则与方法 文献史料研读 实物史料研读 口述史料研读 图像史料研读 现代音像史料研读 数字资源的利用 活动主题探究
特色专题
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
JICHUJIAOYU LUNTAN
2021 年第 5 期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 《史料研读》课程纲要(试行)
刘晓环(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了解武汉红色文化教案
了解武汉红色文化教案教案标题:了解武汉红色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武汉红色文化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意义;2. 掌握武汉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3. 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 武汉红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2. 武汉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武汉红色文化的重要意义;2. 如何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武汉红色文化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武汉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
Step 2:了解武汉红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武汉红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武汉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Step 3:探究武汉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2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核心价值观或精神内涵,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总结该价值观或内涵的含义和重要性。
Step 4:展示和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择的核心价值观或精神内涵,并解释其含义和重要性。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5:总结(5分钟)教师对武汉红色文化的起源、发展、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进行总结,并强调其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Step 6:拓展活动(10分钟)提供一些拓展活动的选项,例如参观武汉的红色文化遗址、撰写一篇关于武汉红色文化的短文等,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传承武汉红色文化。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2. 学生对武汉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总结能力。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地区的红色文化,比较不同地区红色文化的异同,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湖北省武汉市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明清的阶段特征
明清的思想没能完成转型的原因
考纲分析
明清的阶段特征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批判地继承,是儒学的新发展,是中国思想界的又一活跃时期。它上承宋明理学下启近代民主思想。
学情分析
明清是中国近代的转型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经济领域的近代化逐渐影响到思想领域。学生通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已经对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有所了解,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准确把握明清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问题1、2、3学生都能归纳出来
问题4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小组的讨论
议
教师巡视并指导
针对思为什么没能完成转型学生进行讨论
教会学生从时代背景出发去分析历史问题。
展
学生代表起来就讨论的问题进行回答。
评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学生听讲
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检
完成导学提纲的选择题
板书设计
1、明清的阶段特征
评价任务3: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导
展示李自成“均田免粮”的口号
学生分析口号的内涵
加深学生对社会转型的理解
思
1、明清阶段特征的归纳
2、明清学者是如何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的
3、明清进步思潮的影响
4、明清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能实现社会转型
学生结合教材和导学提纲回答。
③顾炎武反对道学空谈伦理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经世之学,提倡到实践中求得真知。
④王夫之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的规律。
3、明清思想的影响
配套K12湖北省武汉市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
课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鲁迅《祝福》的回顾,能够理解理学对人性的束缚2.学生结合教材和导学提纲,能够准确归纳出四位思想家的思想内容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能够理解四位思想家的思想内涵【重点难点】重点:明清四位思想家的主要内容难点:明清四位思想家的思想内涵【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导学流程】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归纳李贽的思想——归纳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一、基础感知二、阅读教材李贽的离经叛道材料1: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2: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材料3: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材料4:“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常”的天理。
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材料5:“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材料6: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看出李贽的什么样的“异端”思想?问题记录材料1:“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2: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材料3: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材料4:“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中国历史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文化、传统
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制定一份全
面系统的中国历史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一、教学目标
中国历史教学大纲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教学,学生应当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时间线、重要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背
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培养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自信心。
二、内容框架
中国历史教学大纲应当包括从史前时期到现代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以中国历史的主要朝代和重要历史事件为主线,穿插中国古代科技、
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能够全面了解中
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三、教学方法
教学大纲应当规定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包括但不限于讲述、讨论、
游戏、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
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标准
中国历史教学大纲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
评价标准应当具有针对性、
客观性和科学性,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对中国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五、教学资源
为了保证中国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学大纲还需要规定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方式。
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方面的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中国历史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中国历史教育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制定标准化、系统化的教学大纲,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历史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004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和接班人;为了改善学生学习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学校品牌发展战略;为了丰富学校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了执行湖北省、武汉市有关《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的文件精神,真正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类课程的开设落到实处,特制定本方案。
一、开设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1.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基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让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让学生了解世界发展趋势,增进对祖国发展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为光谷建设的尽心献策出力的责任感。
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我校实施具有光谷特色的校本课程,终极目的是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强烈愿望和培养学生行走未来的复合能力。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促使教师不断拓展和深化原有的专业水平,学习更富时代意义的新知识,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让教师的个人特长、业余爱好以教育资源的形式得以呈现并升华,从侧面折射出教师的个人魅力。
通过在校本课程中大胆尝试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得以提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受益,步入良性循环。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校本课程体系。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学校课程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结构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稿)》的规定与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将校本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任选课程两大类,以课堂教学、综合指导、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课程涉及到多种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以赏识为核心。
(二)可行性:(1)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1、对周围新鲜事物或未知因素,充满了好奇心;2、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且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喜欢提出问题;3、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4、好胜,不服输;5、好玩,自我控制力不强。总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出发点。
1、学习态度。
优秀:态度明确,积极参与,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良好:态度端正,主动参与,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合格:态度较端正,能参与活动,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2、实践作品。
优秀:主题明确有创意,材料详细。
良好:材料详细,能完成作品。
及格:能完成作品。
(二)反思性评价。
在期末,以“我对家乡的名胜古迹了解多少”为主题的反思性评价,主要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经历与体会,引导学生自觉反思过去的得与失。从而为今后不断完善、改进做准备。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反思性评价后,全班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
堤角中学武汉历史与文化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武汉历史与文化
单位
堤角中学
设计人
李细琴徐婷
适用年级
七八年级
总课时数
15
课程类型
选修课
课程
简介
我校“武汉历史与文化”校本课程共二个年级参加(即:七年级、八年级,课程开设,每周一节。教学形式以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创作实践及各种活动相结合。教学内容的设置:第一,认识武汉。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从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对武汉有大致的了解。第二,走进历史。这部分主要是以时间为线索,对武汉的历史进行梳理。第三,聚焦文化。主要是对武汉的特殊文化进行介绍。
3-4/2
名城今古
老武汉与新武汉的对比,展现武汉的变化。
5-6/2
名胜古迹
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武汉著名景点作介绍。
7-8/2
江城剪影
展示学生对江城的剪影
9-10/2
三镇风物
介绍武汉三镇的民俗、汗味、轶事。
11-12/2
人物述林
武汉名人介绍
13-14/2
大事回眸
梳理武汉从古至今的大事
15/1
课程总结
(一)分类评价。
课
程
目
标
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
1、利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
2、动手制作、动口表达、协作、归纳总结。
3、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社会目标:了解武汉的历史与现在的发展,对武汉独特的文化有较全面的认识。
2、教育目标: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历史与文化知识的探究心理。使学生体验活动的乐趣,获得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实践的快乐!
背
景
分
析
(一)必要性:武汉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据考古发掘和古籍记载,远在5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黄陂区境内的张西湾城址为武汉市迄今发现最早的城址,市北黄陂区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都邑,也是迄今为止在长江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座商代古城。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武汉地区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清初,“中俄茶叶之路”开辟,作为起点的汉口开始逐步成为世界茶叶贸易之都,被欧洲人誉为“茶叶港”。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更与上海并驾齐驱,成为“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我校基本上都是武汉本地人,学生对自己土生土长的环境比较熟悉,对家乡感情深厚,但又缺乏全面的了解,因此,开设本课程就显得十分必要。
3、学习目标:a、知识层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汉历史事实。
b、能力层面: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c、情感层面:通过亲身感受武汉历史文化气息,开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学
习
主
题
评
价
活
动
主题
周次∕课时
内容
实施要求
1-2/2
走进武汉
武汉整体概况介绍
(2)作为武汉人,首先,对家乡浓厚的历史与文化只是表面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了解,渴望对其全面的认识,提升家乡的自豪和荣誉感。其次,希望能走出校园,在学校及教师的指导下亲身感受自己生长的历史与文化,在实践中了解家乡特色文化,学习相关的材料,提升自身能力。最后,渴望学习方式别具特色,能在玩中学,学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