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知音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知音文化
11旅行社班程维
如果要在武汉寻找一处精巧雅致的古朴庭院,非古琴台莫属。
在汉阳区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白墙黑瓦的清代院墙内,有15亩地的山水、楼台、亭阁与城市的喧闹隔绝。
这里,曾是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鼓琴抒怀之所,这里,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年浪漫故事的发生地,这里更是全世界游客来汉之后的必到之处。
伯牙、钟子期与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展示了非凡的音乐意象和音乐境界,深蕴着重情、守信的人生哲理,几千年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元素之一,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也越来越显示出无穷的魅力。不少人仅将之当作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其实她有着翔实的历史考证,古琴台扬声海外,伯牙、钟子期确有其人,钟子期的墓碑也保留至今,而知音文化更是根植于汉阳以及武汉人的心中。
武汉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历史学家皮明庥先生主编的《简明武汉史》所述,最早记述伯牙钟子期知音佳话的是秦代呂不韦门徒所著的《呂氏春秋》。楚国郢都有好琴者名伯牙,琴技高超,在晋国做了大夫,出使楚国时,在一个风高浪急的中秋之夜,遇雨,在船头把琴,作高山流水之音,以抒大江明月之怀。一个叫钟子期的樵夫,识得瑶琴,听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的情怀,得伯牙赏识,结成知音。一年后,伯牙依约寻子期不遇,一曲《高山流水》成了千古绝响。
此外,其他如《列子·汤问》、《荀子》、《韩诗外传》、《淮南子》等都有记载,可谓史不绝书。特别是明代冯梦龙所编小说《警世通言》及后人所编的《今古奇观》,使“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故事更加大众化、民间化,以致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琴台是知音文化的主要载体。据说北宋年间,有人感于马鞍山附近琴台处地偏僻,于是在汉阳城北面筑台,命名为“琴台”。现在月湖边的古琴台是清嘉庆时湖广总督毕沅主持建造的。距今200年左右。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对古琴台进行全面修葺,使之成为武汉三大名胜之一。
现在,汉阳区有钟家村、琴台路、琴台村、知音路、知音东村、知音西村、琴断口等地名。有专家认为,在地名学上,“地以人传”的现象普遍,多数是用一个地名纪念一个人,而像这样围绕“牙期佚事”产生这么多的有关地名,在全国范围内也是罕见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知音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