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知音文化”的知音——《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伯牙绝弦及点评9篇伯牙绝弦及点评 1一、说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说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自制课件五、说教学方法1、注意朗读和默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

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功夫;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每句话的意思,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组织相应的汇报交流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

这篇课文虽篇幅短小,但毕竟是文言文,因此开课伊始要求学生首先将课文读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然后要结合已有经验,参照注释,参看插图,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句意,把握主要内容;之后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拓展阅读,想象当时的情景,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课文。

品文言味 悟知音情——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

品文言味 悟知音情——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
河 ! )
流 水 。 子 期 日 :善 哉 , 洋 兮 若 江 河 ! ) 钟 “ 洋 ”
2研 读 文 本 , 受相 遇 之 喜 . 感 () 1 轻读 句 子 , 验 思考 。 体
师 : 从 中体 会 到什 么? 文 中做 笔 记 。 你 在
师 ( 喜 )善哉 , 我 者 , 你 子 期也 { 日 , 琴 惊 : 知 惟 今 我 兴 大 发 , 再 次 抚 琴 , 在 清风 。 钟 子 期 日— — ( 要 志 你 生 :
师 : 鼓 的伯 牙 , 的琴 声 里 肯 定 不 只 有 高 山 、 善 他 流
水 。现 在 我 就 是 伯 牙 ,抚 琴 ,志 在 高 山 。你 钟 子 期 日— — ( : 哉 , 峨 兮 若 泰 山 !让 我 再 为 你 抚 琴 一 生 善 峨 ) 曲 , 在 流 水 。 钟 子 期 日— — ( : 哉 , 洋兮 若 江 志 你 生 善 洋
实 有 效 的 初 读 。 环 节 的 教 学 中 , 教 者 首 先 要 求 学 本 执
生 读 准 字音 , 把课 文 读 通 、 顺 。 次 引 导 学 生 结 合 课 读 其
文 注 释 , 本 弄 清 句 意 , 结 合 停 顿 , 会 文 言 文 的 节 基 并 体 奏 美 , 试着读 出文言文 的味道。 个 过程 既遵循 了 并 这
个 意 思 带 进 句 子 , 一 说 。 学 生说 。 说 ( ) 师 : 言 文 的 用 词 真 的 很 有 意 思 , 样 的 词 可 以 文 同 表 达 不 同 的 意 思 。 们 一 起 把 课 文连 起 来 读 一 遍 。 教 我 (
师 指 名 读 。 生 齐读 。 学 )
师( 引读 ) 站 在 这 样 的泰 山前 , 能 不 让 人 从 心 : 怎 底 发 出 这 样 的 感 叹— — ( 生 : 善 哉 ,峨 峨 兮 若 泰 男 “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伯牙绝弦》,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古代音乐家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感受友谊的可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感受友谊的可贵,培养珍惜友谊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伯牙绝弦》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意境。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学会关爱他人。

(2)学生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感悟友谊的真谛。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伯牙绝弦》。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友谊的小作文。

2. 拓展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伯牙和子期的故事。

(2)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3)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何改进空间。

2. 学生反馈(1)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3. 家长意见(1)家长对课堂教学的评价。

《伯牙绝弦》的教案及反思

《伯牙绝弦》的教案及反思

《伯牙绝弦》的教案及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背景;(2)感受友情与音乐的力量;(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4)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教学内容(1)故事背景介绍:描述伯牙和子期的友情及伯牙弹琴而失去摇棒的故事;(2)歌曲欣赏:让学生听取《伯牙绝弦》的乐曲,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美感;(3)文学鉴赏:通过阅读《伯牙绝弦》的相关文学作品,理解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价值观。

3.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音乐欣赏或故事片段的播放引入话题;(2)讲解故事:讲述《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主要人物和事件;(3)讨论交流: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友情和音乐的理解;(4)总结反思:对故事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4.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收集学生的作业和讨论内容;(3)依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现给予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指导。

二、反思总结在教授《伯牙绝弦》这一主题时,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点:1.文化传承2.友情与音乐《伯牙绝弦》通过描绘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友情,以及伯牙用音乐表达情感的方式,展现了友情和音乐的力量。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真谛和音乐的情感表达,并将这些思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3.跨学科融合在教授《伯牙绝弦》时,可以将音乐、文学、历史等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鉴赏。

通过听音乐、读文字、看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4.教学方法在教学时要注重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人阅读、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伯牙绝弦》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美学价值的作品,通过教学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和价值观塑造。

(六年级语文教案)《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六年级语文教案)《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六年级语文教案一、引入师:对于关系最好的朋友,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述?生:知音。

生:密友。

生:亲密无间。

生:心有灵犀。

师:你们的知识面很宽。

有一个词我不理解,两个最好的朋友应当是“知心”,彼此知道对方的心灵,可为什么不称“知心”而叫“知音”呢?有没有谁知道“知音”这个词的来历?如果知道,请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生:古时候,有个叫伯牙的人,特别会弹琴。

有一天,他在深山里正弹得入迷,忽然来了一个樵夫,他说,弹得真好呀!我好像看见了高高的山峰。

伯牙又弹了一曲,樵夫赞叹道:好哇,我好像看到了浩大的海洋。

这个樵夫叫做钟子期。

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了。

伯牙对别人说,这个世界上他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于是,挑断了自己的琴弦,摔破了那把琴,一辈子再也没有弹过琴了。

师:非常不错,我们给他一点掌声。

如果让你刚才讲的这个故事取个标题,你觉得取什么好?生:《伯牙绝弦》。

师:呵呵,就用了课文的标题,是吗?难道只能用这个标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生:就叫《知音的故事》生:《知音的来历》生:《伯牙与钟子期》师:都很好,可见答案永远是丰富多彩的。

其实,“知音”这个词到现今已有快三千年的历史了。

刚才,这位同学用今天的话讲述了这个故事,你们想不起知道将近三千前的古人是怎样记载这个故事的?生(齐):想。

二、自读师:我数了一下,如果不计标点的话,这个关于知音的故事,我们的先祖只用了77个字就记下了,并且记得极为生动而曲折。

这里面一定藏着很多很多的奥秘,一定有许多表达的密码。

让我们一起来探秘。

请大家翻开书,每人先将文章自读一遍。

我提两个要求:第一,用小三角形标记难读的字词;第二,对照注释,用小圈圈标记难以理解的字词。

指名学生朗读,正音。

(多媒体展示)弦(xian)哉(zai)峨(e)兮(xi)曰(yue)三、导读师:我们一起看看课文的标题,叫《伯牙绝弦》。

这里,“绝”是什么意思?生:断绝。

师:对,“绝”就是“断”,绝断绝断,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

三品知音──《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三品知音──《伯牙绝弦》课堂实录

三品知音──《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引言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讲述了两个音乐家伯牙和子期的故事。

他们以音乐为媒介,表达了真挚的友谊和对美的追求。

本文将通过记录一堂《伯牙绝弦》课堂实录,介绍传说故事的背景、故事情节以及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传说背景伯牙绝弦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伯牙是一个精通琴艺的音乐家,他曾经仕途坎坷、孤独终老,但他一直保有对音乐的热爱。

子期是另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有着卓越的琴技。

故事情节伯牙和子期在成为朋友后,相互欣赏对方的琴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子期突然去世后,伯牙深感失落,他决定绝弦,并且移居到黄山附近,守着自己思念的音乐伙伴。

在黄山上,伯牙拉起琴,对着空空如也的琴弓弹奏,却发出了微弱悲伤的声音。

一位路人感到好奇,问他为何如此。

伯牙道:“我失去了我的知音,天地间再无侣伴。

”路人听后感慨万分,因为伯牙的琴音深深打动了他的心灵。

人生哲理《伯牙绝弦》这个故事传递了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命中的友谊是宝贵而珍贵的。

伯牙和子期之间的友谊是纯真和真挚的,他们通过音乐相互表达情感,建立了真正的默契。

正是因为这份友谊的存在,故事才能够如此感人动人。

其次,故事中的伯牙表示了对美的追求和热爱之情。

他为了追求完美的音乐,在失去了知音之后,选择了孤独并继续弹奏。

这显示了对音乐艺术的献身和对美的执着。

伯牙通过音乐,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凭借着优美的琴音打动了路人的心灵。

另外,故事中的“绝弦”意象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失去后的痛苦。

绝弦意味着琴弓和琴弦分离,象征着伯牙和子期的分离。

这种绝弦不仅是琴弦的绝弦,也是两个知音的绝弦。

这种痛苦的表达体现了在友情中遭受的痛苦和孤独,给读者带来共鸣。

结论通过这堂《伯牙绝弦》的课堂实录,我们了解到了这个古老的传说,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故事从友谊、美与痛苦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友情的珍贵、对美的追求以及失去所带来的痛苦。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点评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点评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点评教师:为什么六年级有那么多班,独独选择你们班,我憋了很久。

学生:这不简单吗,因为我们班是最优秀的。

教师:这么自信的话,为什么不自信的说。

你们平时喜欢听歌吗?戴眼镜的喜欢周杰伦的,你们呢?学生:不喜欢,因为听不清楚。

教师:我特别喜欢,这里有首曲子,听一听,闭上眼睛,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教师放音乐。

)学生:流水潺潺。

学生:听见了树林里鸟叫。

学生:青蛙叫。

生:欢乐的心情。

生:蝴蝶翩翩起舞。

生:所有动物在起舞,天籁之音。

教师:真是一群会听的孩子。

只要用心听,就会与它心心相印,今天我们就学一首与音乐有关的文章。

(出示课题)这是发生在2000多年前,初秋时候的一个故事,谁来读题。

生读生评:不够自信。

教师:清晰响亮,字正腔圆。

另一生读,师评:头一次学就把最难度的字音读这么正确。

(点评:当听钱峰老师说要上古文,觉得吃惊:小学生能理解古文吗?古文如此难懂,该怎么上?一上课,钱峰老师幽默的言语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而且钱老师叫学生读课题时,能及时灌输进古文的朗读方法:字正腔圆,为学生下面整读全首古文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但我个人认为,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有古文的学习方法,钱老师在点评完后,我认为可以再次点拨:我们学古文还要注意什么?一个帮助学生收集积累经验,而且可以为下文学习古文提供有效的方法。

)生朗读整首古文。

第一次读感觉如何?生:这些词语读起来不顺口。

生:难读。

师:短短的五句话但不好读,不好懂,跟老师一句一句读。

(师读生跟读,自由读,指生读)怎么没有掌声呢?真是让我叹为观止,第一次读就这么正确通顺。

(一生读停顿读得好)了不起,第一读正确不算,还读出古文的味道来。

同学们,我们也来读读,除了读正确,我们也要读出古文的节奏来。

(点评:如果说钱老师上课的幽默与大气吸引了学生和在座的老师,我觉得此时钱老师能采用这么简单的教学方法更让我感动。

如果是家常课,我一定也会让学生跟我读几个来回,但要在这么一种赛课中,让学生连续跟自己朗读两遍,需要多大的气魄和勇气。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优秀3篇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优秀3篇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优秀3篇品知音──《伯牙绝弦》课堂实录篇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传颂至今。

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

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除了这些,我还充分利用了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尽情享受联想的美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很多拓展想象的环节,比如:他们是如何相见的?他们又是如何分别的?分别以后,他们又是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思?想念对方吗?伯牙怎么找到钟子期的?来到他的墓前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情景?请你充分运用想象的力量,用你自己流畅、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课前我就出示了一些词语,比如: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我先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词语,你会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这为我后面想象的环节埋下了伏笔。

教学中,不忘结合课文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我和学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课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觉进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

结尾时吟诵俞伯牙在钟子期墓前留下的诗文,激发学生课后进一步拓展阅读的积极性。

与学生真诚对话是我在这堂课中的另一个收获。

因为课前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使我能真正走进学生当中,课上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诵读、体验、对话、联想中,这也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伯牙绝弦》教学反思《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唯一的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

2023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5篇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教材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重点:是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丰富意象和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学习本文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其次,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有助于培养学生借助注释,自主读懂课文的意思教学时主要采取以下步骤:(一)、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可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读好两个表示感叹的语气词哉、兮,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二)、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三)、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四)、作业中拓展交流古今中外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五)、注重自读自悟读得充分,读得入情,读出文章的韵味(注:教材分析主要来源于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师教学用书》根据实际情况有改动)二.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本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高山流水》录音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把握节奏结合课下注释、课后资料袋,想一想是否读懂了这个故事,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三)教学过程:1.课前谈话、揭题导入:给出词语高山流水,师生共同读词引入课文板书课题伯牙绝弦,生读指导生读准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指导读懂文言句子的方法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谈话设计,从词语快速过渡到学文中来,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同时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2.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解题:课题伯牙绝弦,怎么理解?围绕课题,学生质疑?(如伯牙为什么而绝弦?为谁而绝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学生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活动指读,合作读,齐读,教师范读达到能顺畅地读课文[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3、联系注释,读懂文意最喜欢读哪一句,为什么?师生共同交流,理解句意(1)引导学生发现:善,一字多义(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你就是善听的子期,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山?当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你有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指导朗读(3)欣赏音乐,拓展语言:引入语言拓展训练:俞伯牙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止表现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伯牙的琴声也许还会表现很多景象,钟子期会如何赞叹?听音乐,用ABCC的形式说出画面深入理解无论伯牙志在,志在,志在,子期都一定能得之而赞之,这真是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此时的伯牙心情如何?带着理解读出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欢乐(4)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目的是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感悟人物之间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同时通过进行拓展练习,自然而然理解了伯牙与钟子期是人生知己]4、深入体会,品味文情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伯牙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默读背景故事回顾重点句子,体会知音难得(相识满天下,知音有几人?到底有没有知音?谁是伯牙的知音?当他志在高山时,钟子期会赞曰,当他志在流水时,钟子期会赞曰,正是闻弦歌而知雅意,钟子期听的是琴声,懂的是志向,是胸怀,他们不是一般的朋友,是知音)可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子期因病而亡,伯牙痛失知音拓展延伸: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师生感情朗读《短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伯牙此时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有谁听?伯牙此时还有什么心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齐读最后一句,理解伯牙为什么而绝弦以及知音离散的痛苦和悲愤[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5、升华文心,熟读成诵短短的77个字,却带着我们领略了人生的喜悦和悲凉,无论是琴艺高超的伯牙,还是聪慧敏感的钟子期,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文言的魅力用简练的文字塑造丰富的形象,抒发真挚的情感,让我们的心灵永驻芳华千百年来,伯牙子期,高山流水,成为真挚友情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曲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让我们伴着这一曲动听的《高山流水》,背背这篇课文[设计意图:结合古文特点的渗透,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最后熟读成诵,达到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6、布置作业:想一想,反思伯牙子期的故事,你赞同伯牙的选择吗?写一写,你想对伯牙说点什么?做一做,搜集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宣布下课板书:伯牙绝弦伯牙所念(知音)钟子期必得之伯牙绝弦教学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及评析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及评析

《伯牙绝弦》课例评析刘术晨今天上午,我通过《空中课堂》频道收看了人教版第十一册25课《伯牙绝弦》课堂教学,现将课堂实录及本人看完后的一些想法记录如下:师: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学过一篇文言文,谁还记得题目叫什么?生:《杨氏之子》。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师板:伯牙绝弦)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这是一个千古传奇的故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故事讲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师:文言文跟现代文不一样,朗读的时候也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听听老师是什么读的。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读一遍课文?(一生读)师: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一生:他读对了,但还不够流利。

师:请你再来读一读“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这两句话好吗?一生读:“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师:现在你理解课题的意思了吗?“绝“是什么意思呢?“伯牙绝弦”呢?生:绝是断绝的意思。

伯牙绝弦的意思是伯牙摔破琴,扯断琴弦,不再弹琴。

师:请同学们看看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伯牙绝弦”的意思?生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一句中字词的意思你们都懂了吗?谁来说说?一生:谓:觉得;世:世上;破:摔破;绝:断绝;复:再。

师:伯牙不再弹琴,是因为钟子期这知音死去,从文中哪可看出他们是知音呢?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善是什么意思?生:善于。

师:伯牙弹得好,钟子期会欣赏,你们能不能从中找到依据呢?一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这句是什么意思呢?生: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师:谁来再读一下这句话?师:这里的“善“又怎么理解呢?生:这里的善是语气助词。

最新-《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1篇)

最新-《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1篇)

《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1篇)《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以下是人美心善的演员帮大家收集的11篇《伯牙绝弦》课堂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品知音──《伯牙绝弦》课堂实录篇一《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下面是由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伯牙绝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您!《伯牙绝弦》教学反思一《伯牙绝弦》选自《列子汤问》,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

尽管这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但是就这篇文章而言,字词的理解不算很难,文章比较浅显,因此我通过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对于这篇文章,我觉得让学生体会到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知音情谊是本文的难点。

一节课下来,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音乐渲染,营造氛围。

课伊始,我便以音乐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时,也以惨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最后,让学生在音乐高山流水的伴奏下,再次诵读课文,感受伯牙和钟子期那种知音情谊。

二、反复朗读,感受文言文之美。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读,而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从刚开始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到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每次的朗读并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

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反复地品味语言,不断加深对伯牙与钟子期知音情怀的体会,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在朗读的指导过程中,我注意把朗读与想象及理解进行有机地结合。

比如文章的前四句,指导学生要读出高兴、激动、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优秀9篇)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优秀9篇)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优秀9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争取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到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到知音难觅。

三、教学难点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练习导入1、(课件出示)填空练习(照样子在下列括号内填入一个叠词):巍巍的高山滔滔的江河()的清风()的流水的明月()的白雪()的春雨2、全班同学交流,然后一起朗读一遍上述练习。

3、教师深情描述,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奇妙:巍巍高山直插云天,滔滔江水汹涌澎湃,徐徐清风吹面不寒,淙淙流水叮咚歌唱,皎皎明月洒满清辉,皑皑白雪纯洁无瑕,绵绵春雨润物无声。

这些文字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其实,不止是文字,音乐也会为我们展示这样奇妙的景象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所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音乐的千古传诵的感人故事。

4、齐读课题,正音:弦xián(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两遍。

2、指名试读,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文言文要读出节奏。

3、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根据教师的朗读画下节奏。

4、全班齐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5、教师指导:文言文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韵味,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朗读的韵味。

6、全班再次齐读一遍,尝试读出韵味。

(三)理解文意1、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不同,往往运用比较少的语言蕴含比较丰富的意思,我们怎么才能够读懂文言文的意思呢?2、学生谈谈应该怎样理解文意。

(提示: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请教老师或同学;查找工具书等等。

)3、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学习课文,理解文意。

4、与自己的同桌说说课文的意思。

5、指名说说意思,教师相机进行引导:(1)文中出现了四个“善”字,它们的用法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善鼓琴、善听)(2)“哉”和“兮”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文言文有一个特点,语气词多)这两个语气词分别表达怎样的语气?怎样读好这种语气?(引导学生朗读好这两种语气。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及点评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及点评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点评(罗才军)在全国第八届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罗才军老师执教的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伯牙绝弦》一课,以其独到适切的文本解读,大气精巧的教学设计、从容智慧的现场理答、扎实灵动的课堂过程和精彩高效的课堂生成,轰动全场。

40分钟的课堂赢得了宁夏体育馆内4000多名观摩教师近10次的掌声,也赢得了由全国小语会专家及各省教研员共20多人组成的评委团的高度评价,最终获得“特等奖(会场第一名)”的好成绩。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全文共77字,5句话。

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伯牙和子期的相交正是如此的自然恬淡,顺理成章。

它所折射的艺术美感——那种含蓄深沉、清雅自然的风骨,直达“大音希声”、“大璞不雕”、“大美无言”的境界,满足了我们对于这个千古绝唱在感官和心理上的所有期待。

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诗人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在这里,伯牙子期又该经过前世多少次的回眸呢?教学本文,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5篇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5篇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5篇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伯牙绝弦》教学实录,供大家参考,阅读。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1第一课时一、欣赏图片,找出要求,明确单元主题展示图片,学生欣赏并说出感受。

师:其实生活中不论是一首歌一幅画,还是一篇文章一部电影,都是美的艺术,都能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在第二单元中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艺术的殿堂,感受艺术的魅力。

打开第二单元导读,快速读读,看导读为我们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学生读导读,划出学习要求。

师:明确了学习内容和要求,我们一起学习本组第一篇课文《伯牙绝弦》。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生齐读课题,师强调“弦”字读法。

并投影出示没有标点的古文。

师:这是一篇什么文?生:文言文。

师:大屏幕上的文章没有标点,这就是古时候的文章,它需要你凭借自己的理解来断句读,自己试试。

生练读。

师:有什么感受?生:不知道在哪停顿。

生:很难读。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

师:现在老师降低难度,加上标点,你再来试着读一读,注意这次要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生练读师指名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句子也很通顺。

有几个生字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

师板生字,并让学生跟读书空。

师:知道峨字的意思吗?生:高。

生:巍峨。

师:怎么知道的?生:课文下面的注释有。

师:课文的后面有一些生词或者生字的解释,这就是注释,看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那若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想想。

生:像,好像。

师:谁能联系这两个生字的意思,说出“峨峨兮若泰山”的意思。

生:高高的像泰山一样。

师:你的理解能力很强,认识了生字我们一起读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很不错,有一句大家节奏把握得很准,注意了兮和若之间的停顿。

投影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

师:知道兮字的意思吗?生:语气词相当于啊。

师:它是和峨峨连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读到这时要稍作停顿。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语言之美。

(3)了解中国古代乐器——弦乐的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体会故事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真谛,学会珍惜友谊。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情感。

(3)掌握弦乐的相关知识。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体会故事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古代弦乐乐器,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弦乐的历史和发展。

(3)提问:同学们听说过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语言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小组内讨论解决。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弦乐的特点和演奏方式。

(3)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意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友谊最重要的是什么?(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真谛。

5.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

(2)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鼓励学生背诵课文,进行展示。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加强记忆。

2. 调查家人或朋友之间的友谊故事,下节课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1)课堂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掌握弦乐知识?(2)合作探讨环节,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友谊的真谛?(3)朗读与背诵环节,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表现出对课文的热爱?2. 反思教学方法:(1)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3)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3.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掌握弦乐知识的情况,可以增加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弦乐的魅力。

品文言味 悟知音情——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

品文言味 悟知音情——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

品文言味悟知音情——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
实录及评析
郑玮瑜(执教);陈小莺(评析)
【期刊名称】《福建教育:小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一、揭题导入,初解“绝”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看老师板书,请一位同学读课题。

【总页数】3页(P91-93)
【作者】郑玮瑜(执教);陈小莺(评析)
【作者单位】福清市元洪师范附属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高山流水觅知音——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片段赏析 [J], 马静静;
2.嘈语言美、音乐美、意境美、人情美于一炉——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教学片段与评析 [J], 张珊珊(执教);郭新榜(评析)
3.高山流水传绝响一对知音千古情——《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J], 李鹏
4.细细品读感知音步步深入悟魅力——谈文言文《伯牙绝弦》教学 [J], 吴丽玉
5.对知音千古情——《伯牙绝弦》教学实录 [J], 李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及反思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子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友情,珍惜知音的品质。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复述《伯牙绝弦》的故事。

(2)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1.3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播放《高山流水》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出本文的主人公——伯牙和子期。

Step 2:自主学习,了解故事大意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回答问题:“伯牙和子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伯牙会绝弦?”Step 3:合作探讨,深入理解故事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原因,探讨友谊的真谛。

Step 4:课堂练习,巩固知识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Step 5:总结反思,提高认识让学生谈谈对友谊的认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和呵护友谊。

二、教学反思:2.1 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音乐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效果良好。

2.2 不足之处:在课堂练习环节,由于时间有限,未能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个别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仍有所欠缺。

2.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延长课堂练习时间,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六、教案设计:6.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伯牙绝弦》故事的文化背景,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故事背景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及评析

《伯牙绝弦》课堂实录及评析
(PPrr播 放 荆 州 有 代 表 性 的 自然 风 光 和 旅 游 景 点 。 )
师 :同学 们 ,你 们 知道 这 是 什 么地 方 的 风景 吗? 生 :荆 州 九 龙 渊 、关 公 义 园 、明月 公 园 、张居 正 故 居 … … 师 :你 真是 个 荆 州通 !这 些 地方 大家 都 游 玩过 吧 ! 老 师再 来 一 组 风 景 图 片 ,看 看 同 学 们 还 知不 知 道 是 哪 儿 的景 色 ?
教 学素例 I 语 文教 学与研 宄·下半 月刊 201 8年 04月 1 31
注 释 的 时候 我 们还 可 以借助 工 具 书 。
师 :这 种一 字 多 义 的现 象 在 古 文里 很 常 见 。这 里
1 30 l教 学 素 例
《伯 牙绝 弦》课 堂 实录及 评 析
◎周艳 莲
【执 教 者 :周 艳莲 ,湖 北 荆 州 市 江 陵县 实 验 中学 小 学 部 ;评 析者 :万 成权 ,湖 北 荆 州 市 江 陵 县 中小 学 教 学 研 究室 】
一 、 激 趣 导 入 引知 音 师 :同 学 们 ,我 们 来 欣 赏 一 组 风 景 图 片 ,请 欣 赏 ppt画 面 。
师 :读 准 了题 目,你知 道 这 个题 目是 什 么 意思 ? 生 1:伯 牙摔 断 了琴 弦 6 师 :一读就能 明白!真棒 !课文讲述的是谁的故 事 ? 生 2:伯 牙 和子 期 。 生 2:伯 牙 因为 子 期 死 了 ,就 把 琴 摔 碎 ,再 也 不 弹

师 :“绝 ”是 什 么 意思 ? 生 :断 绝 。 师 :你 怎 么 知道 的? 生 :我 看 了课文 下 的 注 释 。 师 :看 注释 是 我 们 理 解文 言文 的一 种 方 法 之 一 。 (板 书 :学 习文 言 文 的方 法 1、借 助注 释 ) 师 :伯 牙 是 谁 ? 生 :他 是 春 秋 时期 琴 技 高 超 的 琴 师 ,人 们 称 他 为 琴 仙 。 师 :你 是 怎 么知 道 的 ? 生 :我 在 课 前查 了资 料 。 师 :你真 是 个 善 于 学 习 的 孩子 !查 阅资 料 帮 助 理 解 ,也 是 我们 学 习 文 言 文 的方 法 之一 。 (板 书 :2、查 阅资 料 ) 师 :琴技 如此 高 超 的 人 ,为什 么 把 琴 摔 碎 ,从 此再 也 不 弹琴 呢?你 能在 文 中 找到 答 案 吗 ? 师 :请 同学 们 自由 读 ,大 声 读 ,按 照 自 己 的节 奏 , 有 生 字 的 地 方或 者 读 不 通 的 地 方 多读 几 遍 。 (学 生 自 由读课 文 ,教 师巡 视 。 ) 师 :文 言 文 的 朗读 跟 现 代 白话 文 的 朗 读 不 一 样 , 不 仅 要 读 通 顺读 流 利 ,还要 读 出文 言 文 特 有 的 节 奏 和 韵 味 。再 读 ,注意 感 受 文 言文 的 节 奏和 韵 味 。(学 生 再 读 课 文 ,并 指 名读 。 ) 师 :伯牙 为 什 么 破琴 绝 弦 ,为 谁 破 琴绝 弦?刚 才 同 学 们 反 复读 了课 文 ,那 么 文 章 中还 有 哪 些 地 方 也 提 到 了伯 牙 绝 弦 ? 生 :“子 期死 ,伯 牙谓 世 再 无 知 音 ,乃破 琴 绝 弦 ,终 身 不 复 鼓 。”这 里 也 提 到 了伯 牙 绝 弦 ,并说 清 了他 破琴 绝 弦 的 原 因 。 生 2:钟 子 期 去世 了 ,伯 牙 认 为 这个 世 界 上 再 没 有 他 的 知 音 了 ,所 以就 把 琴摔 了 ,把 琴 弦 也 剪 了 ,这 一 生 再 也 不 弹琴 。 师 :那 么这 里 伯 牙 “谓 世 ”的 “谓 ”是 什 么 意 思 呀 ? 生 2:想 。 师 :古 文 中的 有 些 字 眼 确 实有 些 不 太 好 懂 ,没 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音文化”勺知音——《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六年级语文教案
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念得真准,一板一眼,尤其是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

(生齐读课题)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绝弦”是弹完这一曲,这一生就再也不弹琴了。

师:那么伯牙绝弦”呢?
生:伯牙是个人,他把琴弦割断,从此再也不弹了。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37页,按照自己的感觉至
少读三遍,努力把它读正确。

(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师: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
生:伯牙和子期
师: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

毕竟是古文啊,你们
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
点评: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情。

初读的标准是什么?正确。

毕竟是古文啊”一句,是对学习起点的自觉尊重,也是对初读标准的坚定捍卫。

生本理念”,既非一厢情愿的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非一意孤行的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 而是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与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的融为一体。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有些语言,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出示)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了。

师:这里的谓”是什么意思?
生:想。

师: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不太好懂,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

(出示)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谓:①称为;②认为,以为;③评论
生:认为、以为
师:那么乃”呢?
生: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师:理解了之后,我相信能读得更好。

(生朗读此句,读得准确而且有韵味。


点评:预设”越是精细,生成”越是精彩。

这是我一贯的看法和课堂经验。

问题在于,我们预设”什么?预设目标、预设重点、预设流程、预设语言、预设练习、预设提问、预设板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唯一不足的,却是对学情”的预设。

学情还能预设?如果说前述的种种预设”是某种预先设定的话,那么,学情显然是无法预先设定的。

但是,学情却可以设想,也必须先做某种设想,这不正是生本理念在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教案
师:真有古文的味道。

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
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要在字和字之间分开,尤其是这个兮”字后边要做一下停顿。

师:你知道了怎么断句。

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断句?
生:因为注释里说兮”是个语气词
师:你看,借助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

这个兮” 和前边的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mdash”,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不信我们来找个同学读读。

(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朗读,读得很有韵味。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好哉”和兮”后边的停顿。

(生齐读)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
(生朗读全文,很有韵味。

全场掌声。


师:没读几遍就能把一篇古文读成这样,我真想说一句:善哉。

(笑声)老师
也想来读一读。

(师范读,全场掌声。


(生齐读,朗读明显有进步。


高山流水明知音
师: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
生: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squo;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squo;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rsquc中体会到。

师:怎么理解?
生:伯牙鼓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犹如泰山一样。

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

师:这两个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当中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怎么个不一样,你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生:这里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第一句当中的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

师:你会联系上下文学,真好。

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

这里
的善哉”是子期听了伯牙琴声后一种由衷的称赞。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
&m dash;—
生:好啊!
师:在古代就说成——
生:善哉!
师:谁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得很有韵味)
师:善哉!哉”字后边一延长,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

我觉得你不仅善哉”读得好!你这个峨峨兮”洋洋兮”也读得真好啊!当你读着这个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