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打开作文思路的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打开作文思路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19-06-25T14:22:39.33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6期作者:高晓娟
[导读] 巧妙地运用作文技法——化大为小,化小为大,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写出佳作。
陕西省岐山县第三初级中学722400
摘要:作文要写好,须打开学生思路。首先要分析材料、题目,恰当立意;然后调动已有素材储备,联系社会、人生,做到言之有据;最后因材而异,选好角度,巧妙地运用作文技法——化大为小,化小为大,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写出佳作。
关键词:浓缩材料联想社会人生小大之变虚实之化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错的,只要去思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笔者看来,却未必。
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背诵佳作,以增加语言和材料储备,但有些学生反映说,他们背的东西用不上。我与学生交谈了解,发现阻碍学生作文的瓶颈是思路不开阔,纵然瓶子很大,里面装的东西不少,但倒不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下面就以一则材料作文为例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浓缩材料,理清关系
这则材料作文提出的重点是“窗子→世界”、“镜子→自我”,然后分析这两组对象间的关系,即“窗子→耳闻目睹→世界”、“镜子→审视洞察→自我”。有时,材料作文中涉及的对象较多,不妨用图示法概括,直观而清楚。
二、联系社会、人生
文乃世情,文乃人性。任何作文必然会与社会、人生相联系。社会有纵、横之思。纵者为历史,为古今;横者为各种人,为各行各业,为中外,为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为城乡……
人生亦有纵、横之说,纵者为一瞬与一生,为童年、青年、壮年、老年,为早、午、晚。横者有个人与团体,有喜悲乐忧,有低俗高尚,有充实空虚……
社会、人生已囊括世界,但要恰当联想、妥当为是。
回到原材料,由窗子联想到的是视野,知识上的、文化上的、文学上的、人生的、人性的、自然界的、国际视野……
凡所发生的均是“视窗”所见,“心窗”所思,“窗”中有大千世界,有人世百态,有人性美丑,它是目之所及、耳之所闻、心之所思的景、物、事、情、理。
由镜子想到的是反观、是人性、是人情,不仅自己在照镜,他人也在照镜,镜中不仅有自己,亦有他人,亦有社会。镜中的人生、镜中的人性、镜中的人情、镜中的世态,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
镜子与窗子的区别仅是镀了一层银与否,而是能看到外面还是只看到镜前人,就是区别。能看到外面是开拓,是开放;只看到镜前人是封闭,是自锁。但只看到镜前人却有利于反省,有利于思考,有内涵、有哲理、有意蕴,不至于一览无余地看到外面而浮浅,而简单,而随意,而轻挑。
窗子镜子乃社会、人生!
如此思考,镜子、窗子的内涵就极其丰富,而不仅仅局限于实实在在的窗子、镜子,但要行之于文,却需要巧妙选择角度,巧妙构思,使主旨(论点)与叙事(论据)之间严密自然,融为一体。
三、精选材料,合理构思
思路稍稍打开后,事例、画面纷拥而至,但要使行文如清泉流动,还需巧选角度、取舍材料、合理构思。在诸多构思技巧中,笔者认为“小大之变”、“虚实之化”是最主要的。
1.小大之变。
小大之变是指化大为小,化小为大。大指涉及的范围广、内容泛、国内国外大事,政治色彩较浓。小指事件具体、微小,多是身边之事或具体的人物。化大为小能起到小中见大的效果。
比如中国的崛起,何其宏大、壮阔。对于眼界不广的学生来说,不易把握,尤其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不如化大为小,写衣食住行中的一点,透视中国的变化,能起到“见微知著”的效果。
再比如改革要勇于担当,不灰心、不退缩,猛力向前,终会成功。学生若能从小处入手,写改革中的小故事,内容会很充实。如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改革,企业用人改革等。
窗子视野极大,从小处落笔,却可以写窗外一幕——学子苦读、慈母送子、落叶奉献、月亮坚守,亦可仅从文学之窗、校园之窗、班级之窗来写。
镜子化大为小,镜中的白发,镜中的笑靥,镜中的深思,李世民的三镜,皇帝照新装的镜子……
2.虚实之化。
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结合,虚实相映,这是虚实之化的常见技法。眼前为实,想象为虚;此为实,彼为虚;现实为实,未来、过去为虚;具体可感为实,抽象为虚;物质为实,精神为虚;事例为实,情感为虚……凡入文者,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镜子”、“窗子”均为实物,化实为虚者,人是镜,历史是镜,认识自我是镜;心窗是窗,言行是窗,启迪是窗……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说读书学习的,只有不断汲取新知才能徜徉书中、益智逸怀。而学生要写出佳作,不妨将这句诗改为“问渠哪得清泉涌,为有思路豁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