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经典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经典赏析

我一直将德国作曲家费里克斯·门德尔松(Mendelssohn,1809-1847)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当作自己对音乐的初恋,它是我听到的第一部完整的古典音乐作品。这首协奏曲并不深奥,但温柔纯净,也少有浓情,却铭心刻骨,它就像在洒满阳光的蓝色天空中缓缓掠过的白色云朵,明朗美丽而又带着淡淡愁绪。——这也恰似初恋的滋味。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有种

神奇的魅力,能令人对它一见钟情,并

永不厌倦。它是一部非常有创意的精美

之作,其结构安排巧夺天工,其真切情

感呼之欲出。协奏曲的首乐章没有像通

常的那样以乐队为序,而是让独奏小提

琴直接唱出轻柔但热情的主题,急速演

奏的旋律扶摇直上,乐队的加入引出感

情的激流;随着乐曲的展开,小提琴仿

佛自天边飘然而至,引入由长笛和单簧

管演奏的略含愁思的第二主题;炫技性

的小提琴华彩乐段非同寻常地出现在主

题再现之前,并天衣无缝地与再现的主题相衔接,音乐从柔和而挚诚,到炽热而急切,在高潮处直接进入到安详的慢板乐章,小提琴演奏出质朴而深邃的旋律,一个略显激动的中间段落表现出感情的起伏波动,当小提琴的演奏降至迷人的最弱音时,末乐章不间断地闯入,独奏小提琴演奏出舞蹈般的旋律,它轻盈回翔,并贯穿始终,欢乐和幸福的感觉萦绕在整个乐章之中。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经典版本:

/playlist_show/id_17072327.html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门德尔松最著名的作品,优美抒情的旋律使它与贝多芬的《春天》、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作曲》并列小提琴交响曲之首。此

曲问世的缘由要追溯到门德尔松与小提琴家大卫的友谊。1838年,门德尔松产

生创作此曲的念头,在写给大卫的信中写道:“灵感在我脑中一闪而过,乐曲的

开端使我生心不安。”乐曲一开始并没有出现长篇的管弦乐齐奏,没有前奏曲,

也没有独奏家炫耀技巧的表现,只有管弦乐团一个半小节纷扰不安的伴奏,然后

由小提琴拉出主要的主题――宛如心灵温柔的呼喊,这大概是门德尔松对大卫友谊的答谢。这种对话不用语言,最美妙的辞藻在心灵交流的瞬间也会黯然失色,音乐是另一中讲话方式,感受敏锐的小提琴家大卫领会到作曲家的旨意。波德莱尔在《大麻诗篇》中讲到“人变为上帝”时,其中有一节论音乐的对话功能:“音乐告诉你关于你自己的一切,向你复述你的诗歌。音乐深入你的全身,而你也会化在音乐中。音乐向你讲述你的激情——但音乐的讲述方式并不是模糊不清得,不是像它在漫不经心的娱乐晚会上那样,不是像它在你去看歌剧时那样,而是积极主动的,它用节奏韵律的每一个运动记录在案你心灵为人熟知的运动,并且使全部诗意进入你的头脑,宛如一部突然获得了的生命词典。”

音乐伊始仅仅采用单簧管和定音鼓用浅浅的低音配合,衬着第一、第二小提和中提琴隐隐约约的声音,几乎都来不及让人遐想些什么,独奏小提琴悠扬的的旋律便从第二小节流淌出来。这声响就好像清晨初升的太阳,轻柔美丽的光亮抚在村庄之上,又好像还笼罩着雾气似的有种湿漉漉的忧伤。作为音乐,这是一种田园化的浪漫序幕,如果作为生活,这是一个极其美丽而温柔的开场。

随着独奏小提的旋律一点点铺展开来,定音鼓淡淡的节奏不知在什么时候褪去,乐队的声效逐渐加进。第25小节和28小节出现整个乐队的和弦重音(00’33),仿佛让这个音乐的世界一下子亮堂起来,太阳跳了两跳跃出地平线,便可以看到开始忙碌的人们和逐渐热闹的世界。小提琴从温柔忧伤的序幕转入急速多变的演奏,乐队的配合则恰到好处地将情感一步步烘托出来,直到整个交响乐队再现音乐伊始时优美的旋律(01’04)。这时再听,心中会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激动,从略带忧伤变得坚强甚至恢宏。乐队在短暂再现开头的旋律之后,又将主角的位置交给独奏小提,短距离的重复和长距离的快速流动交织在一起,使得快速奔跑的乐句变得丰富多彩,聆听者的心情也随之跃动起来,与之一同感受这欢欣的一天。

然而作曲家笔锋一转,小提琴的音尾向高远处飘走,长笛和双簧管轻柔地走近听众(03’10),用少女般抒情的旋律向听众娓娓道来那或许有些不安和忧伤的心事。随后小提琴的音色也加入进来,在低吟轻诉中表现出第二主题。

似乎还没等到小提琴走出沉浸的哀伤,开头那淡淡的定音鼓又发挥了神奇的作用。(04’31)仅仅是很浅的长低音,加上第一第二小提、中提、贝司类似于开头时轻轻的音符跑动,使得独奏小提琴又欢快起来。作曲家仍然使用之前第一主题中出彩的长乐句三连音来表现欢乐跳跃的情绪,不同的是作者随后又加入了逐渐升高的一个个小乐句来烘托逐渐高涨的心情(04’56),不仅使得旋律富于生动的变化,也赋予了听者不同于之前的欢喜。接下来小提琴与整个乐队的声响交相辉映,互

相映衬着推动旋律的发展。这一阶段的独奏小提琴迅速变化着音乐和情绪,多次重复了之前的小段乐句及其变奏,同时又不断创新着完全不同的声响效果。乐队则不失时机地重复着最开始的半句旋律(06’16),但就是这欲言又止的四个音符,洋溢着崭新的思绪和惊喜,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与回味。

乐队的声响逐渐淡去,只留下独奏小提琴丝丝入扣的尾音。然而这不是结束,却是一个新的开始。

(08’16)小提琴带着一种全新的旋律出现,空气中一下子出现了紧张和不安的情绪。随后出现了高低音交替(09’05),仿佛两个人的交谈,谈话的速度逐渐加快,声音也逐渐增大。在这样不免让人暗暗担心的氛围中,第一主题优美的旋律突然再一次由整个乐队重现出来(09’39),心情便一下子从担忧化作了轻松。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回顾一天的劳顿,或许还夹杂着些许烦闷,此时却已不再在意。付出过后的回忆总是让人平静,一切都是那么安详。疲惫的农人与归巢的倦鸟都仿佛消融在这美丽的黄昏中,一切都染上了温暖的橙黄色。近了,近了,看到了村庄里的炊烟与家的灯光,脚步不由得加快,整个乐章也结束在匆匆归家的身影中(14’07)。

这样松紧有驰的乐章,就好像是作曲家信手拈来,随心而作的一样,将优美的主题旋律与华丽的技巧展示交融在一起,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的唐突和混乱。时而低低倾述,时而炽热激烈,时而欣喜张扬,时而不胜娇羞。有时觉得,这一乐章就好像是初恋的少女,带有着无限的憧憬和喜悦、却又时常伴随着点点忧伤和害怕的心情。有时又会出现乡下的清晨与黄昏,初升的太阳、湿润的露水、忙碌的农人、归巢的倦鸟……从最初安谧潮湿的自然之声,逐渐加入红尘间的熙熙攘攘,最终在一片温暖的橙黄色中寻找到回家的方向。

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在1838年开始写作,但一直到1844年才完成。1845年在莱比锡格万豪斯音乐厅首次演出。这是他最后几部最成熟的器乐作品之一,它集中了作者最典型的创作特征——如歌的抒情诗,对大自然的浪漫主义态度,幻想的形象,以及光采焕发的戏谑气氛等;其中所有细节的表达具有非凡的美和表现力,乐队色彩精细多姿,而所有这些又都汇合在古典协奏曲的严格的形式之中。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产生,是贝多芬之后的器乐创作的一件大事,它在丰富现代小提琴演奏的辉煌灿烂的技巧手段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一乐章是热情的快板,它的基本主题充满动力,其高昂激越的情绪在乐章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个主题的呈示有其繁复的变化和发展,它的曲调进行不时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