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简介L2研究学习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循环简介(2)
体外循环的目的
•为手术提供一个安静、少血的手术环境•维持各器官的氧供需平衡
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深低温停循环
深低温体外循环
中低温体外循环
常温体外循环
浅低温体外循环
转流方法
•根据手术难易、时间长短、手术要求选择不同的转流方法、温度、血流量
•原则:温度-血流量相匹配,维持氧供氧耗平衡,防止机体缺氧
低温的生理意义
降温可降低机体的新陈代谢,减少氧耗,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保护机体重要脏器功能,特别是对脑的保护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低温可导致微循环关闭,引起器官缺血缺氧;可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炎性因子释放;可影响凝血功能,导致术后出血。
体外循环温度选择
•常温体外循环:35℃左右,心脏不停跳,主
要作辅助循环,如简单的房缺•一般低温体外循环:30-28℃,用于较简单的
心内直视手术
•深低温体外循环:25-20℃,用于较复杂
的长时间心内直视手术•深低温停循环:鼻咽温20℃以下,用于婴幼
儿及大血管手术
体外循环
内环境稳定
微循环
灌注应激
血压
流量
体外循环与生理循环的区别• 1.经过人工材料-----抗凝,抗炎,药物吸附
• 2.搏动性灌注与平流灌注----微循环变差
• 3.预充液增加循环血量----血液稀释,内环境改变• 4.心脏停跳及供血方式的改变
• 5.肺动脉,肺静脉无血流;肺无通气
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1.血液系统/内环境的影响:
携氧能力---最适HCT
血液的破坏与炎症反应
血液粘度与胶体渗透压
凝血功能---ACT监测,FFP等的使用
酸碱电解质平衡
2.温度的影响:平衡氧供与氧耗
3.微循环的影响:搏动性灌注与平流灌注
4.心脏的影响:供血的中断
5.肺的影响:血流量减少;无通气;免疫系统的激活;异常灌注—导管未闭;主动引流与被动引流
CPB相关并发症
–血液破坏
–内环境紊乱
–凝血功能改变
–心肌保护问题
–肺功能损害
内环境的管理•血液稀释:
首要目标:
合适HCT,
使血液有足
够的供氧能
力。
体外循环中HCT
•病种:一般患者转中HCT控制于0.2~0.25,紫绀型患者应控制于0.25~0.3,深低温低流量、停循环的手术HCT 可低至0.2,冠状血管病变患者需维持HCT 0.25~0.3。•患者年龄:青年和成年人HCT可稍低,而小儿代谢较旺盛,老年人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HCT应稍高。
•转流进程:转流初期和低温期HCT可稍低,转流后期尤其是复温时HCT应提高至0.24以上,紫绀型先心病应在
0.27以上。
•手术时间:外科术者操作熟练、转流时间较短,HCT应稍高,转流时间较长者稀释度可酌情降低。
预充和血液稀释的理论计算
血容量体重(kg)×k = ml
成人:k=60; 2岁-12岁:k=70; 6周-2岁:k=75; <6周: k=80
体外循环预充计
算预充总量=(氧合器+动脉微栓滤器+管道)预充量+最低液面+动态流量
预计库血用量=[预计HCT×(血容量+预充量)-术前HCT×血容量]/库血HCT
预充胶体量={[血容量+预充量-血容量×术前HCT-库血量×库血HCT)]/(1+晶/胶)}×(1-晶/胶)
参考公式放血量=[血容量×(1-术前HCT)-(血容量+预充量)×预计HCT]/术前HCT 预充总量=晶体总量+预充胶体量+库血HCT×库血量
预充胶体量=预充人工或天然胶体+预充血浆+(1-库血HCT)×库血量
胶体总量=预充胶体量+患者血容量(1-HCT)
晶/胶=晶体总量/胶体总量
凝血功能的管理
•凝血功能的监测及管理
监测指标:AC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80-150s(正常,肝素化前);
>480s(CPB期间);
80-150s(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肝素化人体按3mg/kg;
预充液1mg/100ml;
360秒插管,480秒转机
运转过程中ACT应保持在600秒左右。
中和肝素:最好根据血中肝素浓度决定
鱼精蛋白用量---滴定法;
或按1∶1的数量给鱼精蛋白中和体内
体内肝素。防止使用鱼精蛋白过量或不足。肝素
鱼精蛋白缓慢给药。给药后即需作凝血功能检查。对鱼过敏者慎用。
静注速度过快可致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灾难性肺动脉高压,爆发性/延迟性非心源性肺水肿
凝血功能的管理
肝素化:肝素通过结合抗凝血酶Ⅲ(AT Ⅲ) 起到抗凝作用
肝素耐药:如肝素用量>600U/kg,ACT<400s,给予FFP/新鲜全血/浓缩ATⅢ凝血功能的保护:肝素的应用---CPB中保持较高肝素浓度可保护ATⅢ、Ⅰ、Ⅴ和Ⅷ因子,抑制凝血酶,可减少65%纤维蛋白肽A,减少50%D—dimers
温度的控制
抗纤溶药物的使用:氨甲环酸
凝血功能的恢复:中和肝素---鱼精蛋白滴定法
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