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课程群教学平台的建设
电子电工课程群教学平台应用研究
2 3 教 学考 核 方 式 与 手段 .
课 程 群 平 台 的应 用 改 革 了传 统 教 学 考 核 方 式 ,建 立 了
网络教 学平 台给技 校 师生提 供 了沟 通平 台 ,加 强 了技 校
师 生在 学 习过程 中的互 动与 沟通 ,与 电工 电子 课程 群联 系 密 多元 化考 试及 考 核制 度 ,对 学生 学 到 的知识 进行 全 方位 的考 切 的D S B 论坛 、 教学 资源 等 实现 了知识 资源 的共 享 ,提 高 了 查 。例如 可 以在 电路测 试 技 术 的实验 课程 的考 核 中将 考试 成 技校 教 学质量 ,促进 学生 素质 的发 展 。
一
1 电 子 电工 课 程 群 教 学 平 台 的 作 用
电子 电工 课程 群 教学平 台 ( 以下 简称 “ 程群 平 台 ” ) 课
2 2 教 学 模 式 .
课 程 群 平 台对 传 统 的 以课 程 教 学 为 中心 的教 学方 式 来
包 括 两 方面 : 1 )面 向教师 ,可 以进行 资料 的 搜集 、整 理 与 讲 ,彻 底 地 实现 教学 模 式 的创 新 。课 程群 平 台 的应用 ,实现 组 织 ,包括 教师 的备课 与授 课 等 ,可 以通过 课 程群 平 台对 教 技校 教师 与 学生 的 实时 互动 、教 学 与科研 的互动 、学生 与学 学 情况 进 行 分析 ,通 过平 台组 织 教学 各 项 考 核等 ;2 )面 向 生之 间 的互 动 。
澳 大利 亚 自2 世 纪 末就 开始 了教 育 国际化进 程 ,高等职 职 业 教 育 ,联 邦政 府 和 州 政 府 对职 业 教育 的投 资 占据 大部 0
业 教育 国 际化 为澳大 利亚 扩 大 了国 际教育 市场 ,促 进 了本 国 分 ,并 把 教 育 视作 产 业 。澳 大 利 亚 政 府 也 改革 教 育 收 费 制 度 ,取 消学 费 ,同 时建立 对职 业技 术教 育学 生 的资助 体系 。 教 育与经 济 的发展 。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或岗位方向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群平台课或岗位通用能力课)课程类别:□ A类: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课□C类:实验(践)课课程的作用: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对电路分析和排故有基本的了解,会使用常用仪器仪表进行测量,会进行元件参数的计算和选取,为以后的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机电和电气专业学生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电学基础,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工与电子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运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分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学生将了解电路分析和模拟电子技术的一些基本理论及基本应用技巧,能够对线性电路进行基本的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数字电路(组合、时序电路)的基本分析、设计方法;具备灵活应用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实现逻辑功能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常见仪器仪表进行测量,为以后的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1)能通过对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资料的阅读,了解数字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2)能根据工作要求,完成简单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3)能熟练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4)学生能分析和排除电路中出现的简单故障。
(5)会进行电流、电压、功率等电学量的计算。
3.素质目标:(1) 对从事电工技术和相关工作,充满热情。
(2) 有较强的求知欲,乐于、善于使用所学电工电子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战胜困难、实现目标、完善成果中体验喜悦。
课程思政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思政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摘要: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当前高职工科技能类专业普遍存在重技能、轻价值引领的问题;只有充分的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才能更好地把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充分地结合,文章通过对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梳理了每一部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之间的相匹配程度,融入本课程的全过程,实践证明,该方法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有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和严谨的职业素养,增强了学生在学习以及日后工作中的责任担当。
关键字: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电工电子技术引言“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只有在学校系统设计并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程中,秉承“航空报国、追求卓越”的航空精神,紧扣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原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并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生动的有效教学载体,将“安全文明操作规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慎细实的劳动精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达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征《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众多电类专业课程的基础课。
其任务是让学生熟练掌握电类专业所需要电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结构约束和元件约束两大类约束关系,能够用元件约束关系、基尔霍夫定律推导出常见电路的分析方法,具备分析问题并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根据需要搭建电路,能使用电子仪器仪表对信号进行测试和诊断并排除简单的故障。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求学欲不强,理想目标不清,这个群体受网络文化影响较大,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易受他人左右而转变,承受挫折能力不足,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在能力,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盲目性,缺乏理性思维。
进入大学新的环境以后,在学习方式、生活环境及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需要面临转变。
对接产业链,完善专业链,打造高水平专业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思路黄静萍
对接产业链,完善专业链,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思路黄静萍发布时间:2023-05-28T08:37:01.210Z 来源:《中国教师》2023年6期作者:黄静萍[导读] 在“双优”计划背景下,各职业学校专业群的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本文从地方产业、专业群组群的逻辑、人才培养的定位等分析,确定所需建的专业群,重点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讲述建群的内容及措施。
江苏省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扬州 225003摘要:在“双优”计划背景下,各职业学校专业群的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本文从地方产业、专业群组群的逻辑、人才培养的定位等分析,确定所需建的专业群,重点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讲述建群的内容及措施。
关键词:组群逻辑、课程体系、课程实施、特色创新引言《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5】38号中指出:“着力提高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特别是专业群集聚发展水平。
”江苏省各职业学校专业群的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如何对接产业链,完善专业链,打造高水平专业群,是各职业学校一直探讨的问题。
一、组群逻辑1、扬州产业分析电子信息是扬州六大主导产业之一。
在扬州“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将大力发展大数据、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加快布局和发展新型显示、物联网、区块链、网络信息安全等数字科技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链规上企业有扬杰科技、曙光光电、川奇光电、可瑞尔科技、晶新微电子等318家,企业急需电子信息制造与应用的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正是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服务。
2、组群逻辑本专业群由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光电技术应用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三个专业组成,均属于电子与信息大类,本着“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形成以“电子信息为核心、智能传感为基石、应用服务可延展”的面向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应用产业的现代化专业群。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在线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在线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方案一、课程情况(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汽车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是我校省高水平汽修专业群的核心专业课,是以汽车维修工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电工及电子检测能力要求为依据,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进行项目设计和课程建设,通过将电工电子知识与汽车故障案例进行有机整合,并与“1+X”证书制度融合,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
本课程为“基础课程互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服务,共同搭建专业群“底层共享”课程互通平台。
实现构建“课程融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并行及后续课程是: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等。
本课程对学生学习本专业有着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形成课程资源共建、人力资源共享、培训资源共用的特色课程。
依托企业,以企业典型岗位任务为驱动,实现项目化教学,设置课程拓展模块,实现知识点延伸。
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教学知识点,形成知识点模块化,采用虚拟仿资源体验真实任务情景。
通过职教云平台,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开放、共享。
2.课程设计思路:深化校企合作,构建职业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理念,按照“颗粒化资源”的建设原则,形成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按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设计学习项目,按岗位技能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合的规律,明确学习任务的技能点要求,形成本课程的设计思路。
(三)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突显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在工学结合的课程理念下,开设课程。
教学内容对原来经典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并融进实践技能训练内容,着重体现汽车专业特点,列举大量汽车电路实例,使电工电子与汽修专业紧密结合。
教学方式不是传统教学,而是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书”的形式开展学习。
关于“五个重构“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
关于"五个重构"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04-15T13:41:05.54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期作者:刘阳勇[导读] 《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对于电气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刘阳勇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江津 402247摘要:《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对于电气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奠定了电子技术的知识基础,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并且可以运用在一些实际操作中。
但在学校老师进行授课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问题出现,导致同学们不能完全理解讲授知识内容,课堂的授课效果也有提升的地方,所以对于这些现象推出五个重构来解决这些问题,系统的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一些改进与创新。
下面针对这五个重构来分析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五个重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创新;教学实践;引言:《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对于电工专业起着很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同学们系统的掌握电子技术的知识,为以后学习更深的知识打下基础,所以对于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要掌握的扎实,才能更好进行下面的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发现同学们实际掌握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教师需要进行一些创新改革来解决课程掌握程度不好的问题,推出了“五个重构”分别是“重构”课程体系、“重构”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实施、“重构”教学评价。
我们通过设置课程来达到培养目标的目的,为了在日后实践中可以真正有所应用,当出现课程和实际应用脱轨或者得到的学生反馈一般时就需要通过一些改革,创新来刺激、改变原来的现象,提高教学质量。
这些改革、创新存在一定的挑战,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来说算是这个专业的入门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们通常是以课本为主,重点在一些理论知识的传授,通过一些模型,讲述一些原理在结合一些题目进行分析。
但往往同学们的反馈效果很一般,不能完全的掌握这些知识或是单单理解了概念,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应用在一起,出现了脱节的现象。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机电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职业教育的教学现状迫切需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
一是课程体系的陈旧,造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与就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就业市场对中职学校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学生感觉学不到实用的东西;二是从学生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学习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基础,致使学生听不懂,学不会,大部分时间只好在课堂上睡觉,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要求。
以至于造成学生“学不懂,用不上,留不住”。
教师感觉“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劳动得不到认同。
”因此要结合实际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实用、够用”为依据的新型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规划纲要(2010—2020)》的具体要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加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原则,以建设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以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为前提,以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教材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为依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建设工作,构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学生技能一流”的课程教学体系。
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立足瑞安,服务机电行业,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育质量,为“瑞安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和目标意义:职业教育学和工业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工作经验是一线生产、服务人员最重要的知识。
他们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多通过工作实践获得。
这些实践包括操作与维护设备、熟悉生产工艺和业务程序、为顾客服务和与同行交流等。
高水平电子技术专业群建设阶段总结
高水平电子技术专业群建设阶段总结一、项目建设情况紧紧围绕“精准对接企业,精准育人”的根本要求,做好谋篇布局,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加强政校企联合,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库;校企共育,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组建技能兴趣小组和竞赛小组,校企”共享实训基地,共建实习基地”,校企共建双证书制度;党建引领,培养“四有”教师;传承工匠文化,改革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模式。
建设任务完成度100%o(一)谋篇布局,完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L成立第二届电子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3次研讨会议。
2.修订或编制电子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汇编、教科研工作制度汇编、专业建设制度汇编、推动课改和教改的文件汇编、教学管理实施的文件汇编、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制度。
3.编制《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调研报告》、《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开设可行性分析报告》等专业申报文件,成功开设新专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校企共育,编制人才培养方案,(二)政校企联合,改善专业教学条件1.利用政府专项资金、学校自筹资金、企业投入资金建设物联网智能实训基地,包含物联网基础实训室1个,物联网展示区、体验区一体化实训室1个,物联网教学区实训室1个。
2.修订或编制《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或开发7本校本教材、5门课程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完善电子专业群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已完成《智能家居工程技术》、《电子产品技术维修》等5门课程。
其中1门为微课程教学资源,2门为校级精品课程资源。
开展了校内教学设计比赛,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等活动。
3.校企共同参与,共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先后建立了“显示屏企业”校外实习基地、“电子企业”校外实习基地、“通讯企业”校外实习基地。
(三)校企共育,提升专业校企精准对接培养水平L校企共同编制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扩大电子专业群办学规模,招生人数从2019年的278人扩大到2021年的569人。
建设具有“大信息”特色的电工电子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
On Bul ig Elc r n e t nc Th e - me so a i n e t c a d Elc r i d i o r e Di n i n l E p r n a e c ig S s e Ba e n Bi n o ma in x ei me t l a hn y t m s d o g I f r t T o
C ENG Xi n Z NG Xu - n, Z h n h a L iw i H e g, HA ej HU Z e —u , IWe— e u
( lc i a dEet ncE p r na T ahn e t ,N nigU iesyo P s n Eet c n l r i xei tl ec igC ne r co me r aj nvri f 课件 +常规 实验 +综合 实验 +虚 拟 实验 +创 新 实验 +开放 实验 ” CI 的具体 实施 方 法 , 并提 出了
“ 色实验 ” 绿 的新 理念 。教 学实践表 明本方 案 先进 、 实用 。 关键 词 : 课程 群 建设 ; 电工 电子 ; 立体化 教 学体 系; 大信 息 ; 色 实验 绿
第2 7卷 第 1 1期
20 0 8年 1 1月
实
验
室
研
究
与
探
索
V0 . 7 NO 1 12 . l
RES EARCH AND EXPLORATI ON N I LABORATORY
NO .2 0 V 0 8
建 设具 有 “ 信 息 ’ 色 的 电工 电子 立体 化 实验 教 学体 系 大 ’ 特
电气自动化专业群建设方案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 董良新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主任 副教授项目组主要成员: 郭 兴 烟台东岳汽车有限公司 工程师周保源 烟台东岳汽车有限公司 工程师崔 强 烟台宝钢钢管有限公司 工程师孙仁静 烟台大学 讲师姜虎强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讲师杜俊贤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讲师刘道刚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讲师范长青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讲师(一)项目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在国家大力提高产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大背景下,山东省“十一五”期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建立现代制造业体系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及家电、机械设备等六大支柱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带动全省工业实现新的突破。
通过对烟台一些企业进行走访调查,烟台作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城市,其先进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会使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
大多数企业和毕业生认为电气类专业在未来若干年内仍是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并且有较大的需求量。
同时,新兴行业不断出现,对电气类专业毕业生也会有较大需求量,该专业的设立,较好地满足了本地区经济发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人才需求分析烟台在十二五建设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紧跟科技进步新趋势,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要突出高端化、品牌化和链条化发展方向,做强做优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发展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电脑、手机、新型铝材、核电装备等产品集群,形成竞争力强的产品集群方阵。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烟台富士康公司、上海东岳烟台汽车有限公司(与我院已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合作培养进入实施阶段)等公司在烟台落户,带来了先进理念和装备水平的极大更新和提升,必将引起新型工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
学校教学平台实施方案
学校教学平台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校教学平台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需求,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制定了学校教学平台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意义。
学校教学平台的建设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通过建设学校教学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三、实施方案。
1. 教学平台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学校需要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以支持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行。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环境,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地使用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和学习。
2. 教学平台软件建设。
其次,学校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软件,可以是已有的成熟产品,也可以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定制开发。
教学平台软件需要具备教学资源管理、课程管理、在线作业、考试测评、互动交流等功能,以满足教学需求。
3. 教学资源建设。
学校需要整合和建设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课件、教材、习题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
同时,需要建立教学资源管理体系,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有效利用。
4. 师生培训和支持。
为了保证教学平台的有效使用,学校需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教学平台的使用能力。
同时,学校需要建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及时解决教学平台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保障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行。
四、实施步骤。
1. 硬件设施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硬件设施的购置和布局方案,确保教学平台的稳定运行。
2. 软件建设和整合,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软件,进行定制开发或整合现有产品,确保软件功能满足学校教学需求。
3. 教学资源建设,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库,确保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质量。
4. 师生培训和支持,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平台的使用培训,建立技术支持团队,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五、实施效果评估。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说课稿设计
student Parent society1283.3 实践教学层次化本课程设计了“现场参观——基础实验——情景项目——技能实训——企业现场实习——顶岗”六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并将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3.4 实训内容职业化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校内实习实训内容最大限度地转移到校外实习基地中进行,不能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项目,也尽可能按企业生产的标准、工艺流程模拟进行,使学生在校内也能得到企业化的训练。
4 教法学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学习方法,能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要点。
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团队本着两个指导思想:一是注意思路清晰,使教材知识系统简洁化;二是使教学过程符合普遍认知规律,方便学生记忆。
因为,电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为了变抽象为具体, 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实验演示、多媒体动画演示和类比转换等直观教学法来授课.例如对于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我们运用爬山来类比,爬山者从起点出发,爬了一圈后回到起点,爬的这一圈就相当于走了一个回路,上山相当于电压升,下山相当于电压降,由于爬山者最后回到了出发点,说明上山的高度与下山的高度必须相等,由此类比得出结论:电路回路中电压升等于电压降,这个结论就是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内容。
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了人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学习认知规律。
同时, 为了使教学贴近生产,贴近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本课程还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而对于这些项目中的子项目则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辅以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法不是单独学习理论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建构理论知识,进而应用于实践,它的运用,体现了本课程“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思路,实现了学生对知识“感知——理解——掌握——应用——拓展”的深化过程。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教人以渔,终身受用。
学校教学平台实施方案
学校教学平台实施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教学平台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
了更好地实施学校教学平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建立统一的教学平台。
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统一规划
和整合学校各类资源,包括教学资源、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减少重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其次,我们将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
通过为教师提供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支持,鼓励教师利用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
同时,建立教师教学案例库,鼓励教师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和经验,促进教学相长。
另外,我们将加强学生信息化学习。
通过构建学生学习档案和学习轨迹,全面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服务。
同时,利用教学平台的在线学习资源和互动工具,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最后,我们将建立完善的教学平台管理体系。
通过建立教学平台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教学平台的管理权限和责任,规范教学平台的使用和维护,保障教学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
同时,建立教学平台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平台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平台。
总之,学校教学平台的实施方案旨在整合资源、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只
有不断完善教学平台,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积极配合,推动学校教学平台实施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浅谈如何提高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质量摘要在机电专业课程体系中,电工电子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主要是由于这门学科对学生的工作能力要求非常高,所以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是非常关键的。
电工电子实训课程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因此,本文对提升提高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引言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学生经常缺乏基本知识,很多学生不能主动学习的知识,缺乏良好的学习技巧。
电工电子课程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提升,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学习,并有效的解决问题,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自己专业的需要。
一、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任务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是机电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对专业技能进行提升,具备比较良好的工作态度。
同时,对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理论知识也需要予以肯定。
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要求学生掌握电子零件的基础知识、识别控制方法、安装调试方法、焊接方法、电子产品设计流程、电气设备操作说明书等,让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就业能力。
二、电工电子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现状1、硬件方面需要完善由于缺乏资金以及管理层的重视不足,许多学校的实训室设备很大满足相应的要求。
学校实训室设备短缺,学生在实训室实践课上操作设备时经常遇到困难,无法独立工作。
此外,由于学校实训室中陈旧的电子电气设备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在实训室中使用的设备与实际使用的设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硬件设备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2、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现阶段,很多学校都是以理论课为主,实训课程的难度比较大,实训课的时间较少。
虽然电子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学生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的调动。
3、统一教学方法由于部分大学师资力量不足,理论教育与实验指导同步进行。
此外,不少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训的基础上展示这些理念和方法,并不能为学生提供跟进教学。
电教平台方案
电教平台方案为了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我会按照电教平台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来撰写文章。
电教平台方案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教育平台逐渐成为学校和教师们教学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种全新的电教平台方案,该方案将在教学中起到促进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二、背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通过黑板和教科书进行教学,学生们容易出现迟钝或失去兴趣的情况。
而电教平台则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功能,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电教平台的特点1. 多媒体教学:电教平台使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2. 互动性强:电教平台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提供练习、测验和答疑等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资源丰富:电教平台通过互联网和教学资源库的结合,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为教师们的备课工作提供便利。
4. 灵活性高:电教平台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和课程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数据分析:电教平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电教平台的应用场景1. 学校:电教平台可以用作学校的在线课堂,让学生在家也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教育机构:电教平台可作为教育机构的在线辅导平台,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的辅导服务。
3. 在线学习平台:借助电教平台,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4. 职业培训:电教平台可以被应用到职业培训领域,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和教学实践。
五、电教平台方案的实施步骤1. 需求分析:通过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找出现有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 技术选型:选择适合学校或机构的电教平台软件和硬件,确保教学效果和使用体验的完美结合。
3. 资源建设: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课件、教案、习题等,为教师们的备课提供便利。
附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四川省工作委员会章程
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课程联盟四川省工作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性质1.“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课程联盟”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电路和信号系统教学与教材研究会、高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中国高等学校电工学研究会、中国电子教育学会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倡议并联合组建,由相关高校及高校教师自愿参加的基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电工电子领域教育共同体。
2.“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课程联盟四川省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委)是隶属于中国高校电工电子在线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的地区分支组织,是由本省高校自发组成、自愿参加的基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教育共同体,采用单位会员制。
第二条宗旨1.联盟的宗旨:团结和领导全体成员,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科教兴国战略,倡导和推进优秀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探索电工电子课程开放课程群的建设途径,推进优秀网络学习资源的共享,促进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的创新改革,激发教师在网络学习资源上的研究和投入,提高电工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工委在联盟的指导和协调下,积极倡导、引领和推进MOOC建设,充分利用联盟相关资源,促进高校的教学研究和创新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提升本省高校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地位与影响,为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三条领导与协调机构1.工委设置理事委员会,理事委员会设置领导与协调机构。
在协调机构下设置各项工作组,负责专门领域和专项职能的工作任务。
理事委员会每年召开1次会议。
每届理事委员会任期3年。
2.设置如下领导与协调机构。
设立主任1名,副主任若干名,负责全工委的总体规划、组织协调与相关指导性管理工作。
设立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2名,执行秘书长1名。
负责协助主任执行工委会的管理、组织协调与运作。
在秘书处下设工委办公室负责相关业务具体事务处理。
关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关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电工电子技术是自动化专业、计算机专业、电工专业等众多工科专业的基础性学科,课程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比较滞后,无法满足新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
本文从实际教学出发,在理论上和实验上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电工电子;教学改革;探索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在众多工科专业中有着广泛应用的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电工电子课程群作为技术基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1]。
传统的教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比较滞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本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教学实践,对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以下就此谈谈个人浅见。
一、改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内容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需要。
本课程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为用而学,学成有用,防止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多样化的新技术不断更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扩展,然而各专业电工电子的教学学士在不断减少,为解决教学学时不断减少与教学内容不断增加的矛盾,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内容的具体措施包括:(1)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进行适时的修订,以便于与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好的相适应;(2)根据高等学校学生的特点,参考优秀的教材,真正地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3)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适当的调整教学课时,将实验实践教学增加,加大整合课程的力度。
按照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适量的减少理论课时,以够用为标准,增加实践教学环节[2]。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一)讲解与练习相结合。
用心设计课程的基础内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对课程内容精心讲授,深入浅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工电子课程群教学平台的建设
摘要:电工电子课程群是工科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
为此,我校开展了基于创新能力教育的大学生电工电子课程群教学平台的建设。
在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和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电工电子课程群;教学平台;实践和创新能力
一、改革教学体系,重构实验教学培养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我校学生特点,研究我校电类和非电类“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包培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体系互为依托,相辅相成。
1.理论教学体系
电气与信息类专业的电工电子课程群理论教学体系以
高水平、有创新为目标。
其理论课程体系以“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为基础,扩展了“特种电机”、“控制电机”、“EDA技术与实践”、“VHDL与数字系统仿真”、“数字
逻辑设计与应用”等相关课程。
工科非电类专业的电工电子理论课程体系整合了“电路”、“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等课程,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电工学”。
知识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扩展,特别强
调课程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适应国家工业与信息化的需要,为培养非电类专业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实践教学体系
从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出发,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对组成“电工电子课程群”实践教学的各要素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了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该体系在纵向层次上分基本知识层、基础层、提高设计层、综合应用开发层和科技研究创新层;横向模块由不同难度的实验项目群组成,其中包含必修、选修、实验公选课和科技活动等,不同层次专业根据教学大纲形成专业实验课程体系。
在不同层次中,分课内实验和课外实践模块。
课内实验有非电类、基础型、基本型、加强型、扩展研究型等模块,每个模块由适应不同专业的实验项目群组成。
课外实践有学生自立实验、实验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科研训练等项目模块,每个模块由不同难度的实践项目群组成。
不同专业年级,根据计划,学生自主选择实践项目。
近三年来,开出
实验项目135个,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其中:基础实验占25%:虚拟实验占10%;综合设计实验占55%;创新开发实验占10%。
二、更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
树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突出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和通才与专才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始终坚持“夯实基础、注重实践、面向需求、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术报告”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实践和学术活动有机地结合。
1.理论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以课程教学为中心”的理论教学方式,提出并实行了“教学与科研互动”和“教与学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以及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具体措施为:科研项目进课堂、电子产品上讲台、优秀学生当“老师”,学生分组打擂台。
科研项目进课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所教课程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教导学生懂得该课程知识点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使其做到学有所用。
电子产品上讲台就是将科研中制作的电子系
统和生活生产中所接触到电子产品搬上讲台,结合课程知识点进行讲解。
优秀学生当“老师”,鼓励引导优秀学生参与教学,学生自己讲,自己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分组打擂台,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讨论意见,在讨论中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形成。
2.实践教学模式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形成了“立体化、交互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采用虚拟、仿真、硬件实验、设计、创新相结合,独立设课、课程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制作、学科竞赛活动相结合,内容向工程延伸。
形成了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实现了立体化、交互式的实验教学模式。
将综合设计性实验按课程设计的要求进行,确保学生得到系统的科研训练,如“电子线路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了10个题目供选择,每个学生任选一题,在规定时间完成。
新的实验模式,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采用拟定若干课题内容,让同学自由结合,自由选题,分组讨论的方法,既激发了学生们自主分析、自我学习的热情,又极大的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形成了教学――自学――反馈
这种有效的循环学习链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改革教学考核方式与手段
建立了多样化的考核制度及试题库,为全面、客观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的考核模式,深受学生欢迎。
采用自主操作、分析、报告和小论文等考核方法。
将考试与作品、总结报告、小论文相结合,平时成绩、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如“电路测试技术”和“电子技术实践”等实验课程的考试成绩采取4:2:4的模式,即平时成绩40%,笔试成绩20%,动手操作成绩(包括安装、调试、验收)为40%。
三、多种教学手段并重,拓宽教学沟通渠道
1.教学形式多样化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形成完美的课堂效应。
既不能放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也不盲目地应用新的教学手段。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分析、有比较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采用电机模型、学生制作的电路板等教具。
将学生制作电路板的整个过程录像引入课堂。
根据不同教学对象,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做到因“材”
和因“才”施教。
关注学生个性化特征,重视学生个性化需求,采用灵活的多元教学手段。
针对电类专业学生采用课件播放与板书相结合,到难点处采用粉笔书写推导,使学生深入理解定理的来龙去脉。
而对于非电类偏重应用的专业学生重点讲解物理概念和应用部分或者根本不讲定理的推导过程。
2.采用多种现代化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师生交流空间
积极利用网络式开放教育平台,综合采用电工电子课程公共电子信箱、电工电子课程BBS论坛、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资源ftp等教学形式。
这些方式不仅为学生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大大激发了同学课下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拓展师生交流渠道,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学习互动。
3.“厚基础、个性化、全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建立了“厚基础、个性化、全开放”的实践平台教学。
实验仪器设备是完成实验的基本硬件条件,没有先进的足够的实验仪器,教学新体系的落实,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不可能的。
为此,五年来学校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按照“品质精良、组合优化、数量充足,在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功能、效益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原则,投入950万元进行环境建设。
购买与自主研发相结
合,建成了16个开放实验室,其中6个“个性化”实验室,如自主设计与创新研究实验室、制版贴片实验室、智能汽车实验室等,提供了创新研究条件;建成能够完成“验证、设计、研究、创新等实验以及学生竞赛、科研活动等一条龙”的硬件平台;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实现网上互动、答疑、预约等,实现管理信息化,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
四、应用成效
自2005年开始电工电子课程群创新能力教育平台的建设以来,我校28个专业学生受到了创新教育。
所培养的学生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设计分析、研究开发和综合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学习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增强。
1.科技竞赛
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积极性明显提高,如2006年校级电子设计大赛就有154个队参赛。
学生在2006年河南省“挑战杯”中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全国二等奖1项,河南赛区一等奖8项,二等奖1项;在2008年第三届“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大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
项,三等奖1项;在2008年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全国铜奖2项,河南赛区特等奖2项,金奖2项,银奖4项,铜奖3项。
2.实践平台建设和专业发展
以电工电子课程群创新能力教育平台为主体的电工电
子实验中心于2006年获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本成果作为主要支撑条件,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8
年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
3.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催生和凝聚了一支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为带头人、以同一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核心,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知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该团队现有教师26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6名,讲师12名。
近三年来,共完成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和科研项目30余项。
其中10项已在高校和企业推广应用;成员获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20
余人次;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一、二等奖6项;发表教研论文21篇;出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上、下册)》等18本“十一五”规划教材和高质量教材。
其中《电路测试技术》、《电子技术实践》等4部“十
一五”规划系列实验教材,精选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基础实验、课程设计、各种科技活动提供指导和参考。
[责任编辑: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