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读书笔记

数字化生存读书笔记
数字化生存读书笔记

数字化生存读书笔记

读完《数字化生存》,最直观的感受作者是一个很超前,很有思想和自己看法的人。很喜欢作者的笔风,在写的时候非常深入浅出,用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说明很深刻的道理以及现象,不愧大家之作。这本书是1996年出版的,而我到2013年才看完这本书,深感惭愧,自己以后真的要多看书,跟上时代的潮流,真的会让自己受益匪浅!

下面是在看书的过程中对作者的观点和文字的一些摘抄和自己的感想,第一部分是对本书的好的观点及表达的摘录以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想的记录,以书的章节为顺序;第二部分是读完整本书后的一个心得。

1摘录和感想

1.1前言:一本书的悖论

作者在前言里阐明了本书要回答的问题以及建议什么样的人阅读这本书:“善于运用电脑的新一代,将置身于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所有为数字化而焦虑、担心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步伐的人都不妨读一读这本书”。

同时作者提出“人类的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加数字化。在今天的数字化环境中,新的一代正脱颖而出,完全摆脱了许多传统的偏见。”的观点,表明数字化的生活方式正在快速的发展,未来人类将进入后信息时代,机器将会更加智能化。同时,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作者比较了原子和比特的不一样的地方。这方面作者在后文里还会再提到。

1.2第一部:比特的时代

在说明比特和原子的区别的时候,作者举了个生活中非常生动形象的例子:作者在开会的时候,展会主办方把即将发行的音乐作品、电影、电子游戏和摇滚乐录像带委托快递公司寄过去,但是却被海关扣下(原子的方式),但是作者却可以在宾馆用互联网轻易的把资料接收和传递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料。

在信息高速公路这一章节中,作者说在信息和娱乐业中,比特和原子常常被混为一谈,充分说明信息和娱乐业中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性,相当于物质世界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作者的观点是:“数字化的好处:数据压缩和纠正错误”,“第一(混合的比特):比特会毫不犹豫地混合,可以同时或分别地被重复使用。第二(关于比特的比特):一种新形态的比特诞生了——这种比特会告诉你关于其他比特的事情。

它通常是一种“信息标题”,听不见,看不到,却能告诉你,你的电脑或一台特别的娱乐设备一些与信号相关的事情。”这让我联想到上课老师讲的原始数据,第二种比特是不是就是数据的数据,即原始数据?

“把智慧从传播者那端移动到接收者那端。一种情况是将智慧藏身于传述者端,信息传输者会特别为你刷选出一组比特,经过过滤、处理后传送给你。另一种是接收者的电子设备根据你的兴趣、习惯或当天的计划从这攫取你想要的部分。未来是二者并存”作者深刻的阐述了未来的数字化发展的方向,将是个性化和通常化并存,一方面可以保证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传播速度和节约信道,既保证了信息传递的针对性,又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光纤有很大的传播速率,一根头发丝那样细的光纤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里。可以传送《华尔街日报》创办以来煤气的所有内容。”这里,作者用很生动形象的例子和比喻来说明技术性的东西,化抽象为生动形象,让读者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谈到如何高效利用以太时,作者提出:“空中传播的信息会走入地下,而在地下传输的信息则会升入天空----交换位置。地下管线的带宽是无限的,而以

太网的带宽是有限的以太是唯一的,但光纤的数目却是无穷无尽的。”

少就是多:坚持用单一字体反而更恰当,变换字号大小也只能偶一为之。“少”其实能反而意味着”多“。这是一种化难为易得做法,很值得在设计东西和做事的时候思考的一种方法。

“传输者和接收者有共同的知识基础,因此可以采用建立的方式沟通。”作者用他和太太使眼色的例子说明了将来如何使电脑和人更好的交互。当电脑和人建立了共同的知识基础后,电脑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人类的表情、眼神、动作等的变化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样的电脑将是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

“高清晰度电视是个笑话:在看电视的时候,很少的人会抱怨影响的分辨率、屏幕的形状或是活动画面的质量,一般是对节目满不满意。”--------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在卖自己产品时,想到客户真正感受到的东西是什么,客户是信宿端,买你的产品究竟是想得到什么,这是是公司在营销的时候应该思考的问题。就像松下和索尼当初买摄像机时一样,松下就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会大获全胜。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体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说明自己的观点时最好附上相应的数据,显得更加真实。

“今天的电视机能让你控制亮度、音量和频道,而明天却能让你改变电视节目中性与暴力的程度和政治倾向”-------作者对电视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设想。

1.3第二部:人性化界面

“按了电梯按钮后灯却不亮,你就能体会到告知、生效和反馈有多么重要了。由此可见,界面的设计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真的,在自己使用电脑的过程中也很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这个学期开始的时候,电脑硬盘坏了,打字的时候字出来的很慢,有时候字母都会被吞并掉。当时觉得特别烦躁,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一个劲的刷系统,但同样的问题还在,觉得电脑键盘的感知特别差而且反馈很慢,当时就想直接换电脑了。所以,我是非常同意作者的这句话的:界面的设计和功能是非常重要的。(116)

“把电脑和狗对比,狗在百码之外可以通过你的步态认出你来,然而电脑却甚至连你就在那儿都不知道。你生气的时候,几乎任何一只宠物都会察觉气氛不对,但是电脑却一片茫然,懵懂无知。”、“下个挑战应该是让电脑认识你、懂得你的需求、了解你的言词、表情和肢体语言。”------让电脑变得更加智能和个性化,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现在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是一个很热门的研究,在这方面人们也许可以多多思考怎么样让人们的电脑不再只是没有“感情”的东西,而是可以成为使用者的一个专属的东西。(118)

为什么设计电话的人全不明白,没有人爱拨电话,我们只想利用电话来和别人取得联系!------不单是产品的设计,生活的很多东西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很多事情做着做着就忘了做事的初衷和最根本的目的,最后是舍本逐末,走了一条自己原来并不想走的路。所以很多时候还是要从源头去想问题,注意自己最初的目的。(121)

“聪明的产品命名,能够帮助产品达发利市并给消费者带来完全不同的想像空间。”------消费者接触到产品的时候就是产品的界面,而一个好的产品命名可以让人更容易记住产品以及产品的功能,便于推广。

“让电脑看的见:怎样才能使电脑更容易与人相处?”(163)“事实上,你的脸就是你的现实设备,电脑应该能够读取它。因此,它必须能辨认你的脸以及你的独特的表情。”(161)

“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电脑就能看到你。”------觉得这会是技术以及现有设备的一个创新,但是同时也更要考虑到人的信息安全性和隐私性,怎样在你的信息可以被电脑只能识别的同时又能充分保护你的个人隐私,觉得这个也是人类在发展和更新现代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看和感觉”这一章节中,作者总结了手指没有流行起来的三个原因:同时作者的反驳和很有意思。觉得作者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同时,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会想得很深入,观点很有新意,看待问题会从多个角度去看,觉得很值得我去学习。(166)

a)当你用手指指一样东西时,你就盖住了那样东西。但是纸和笔的情况如

出一辙,我们却没有因此就不用笔写字,或是不用手指指着书上的内容。

b)手指的分辨率很低。在碰触屏幕表面后,只需要再采取一个步骤,轻轻

转动你的手指,精确地指出光标的位置就可以了。

c)手指会把屏幕弄脏:但是它也可以他屏幕擦干净。

电脑更智能化提出的观点:作者在对眼睛可以说话以及跟踪眼球的运动就可以得到信息这中技术运用到电脑里。(171)

“电脑在语音识别方面一直没有多大的进展,主要原因不在于缺乏技术,而在于缺乏眼光。”------作者对现在电脑语音识别方面没有进展提出了实质的原因,很多时候不是你不会做这个事情,而是没有想到或者是没有意愿去做这件事情。(173)

“当看到人们拿着麦克风说话时,我都很奇怪:难道他们真的忘了,说话最大的价值之一就在于能让双手空出来做别的事情吗?当我看到人们把脸贴近屏幕讲话时,我也很奇怪:难道他们忘了,能够遥控是使用声音的原因之一吗?而当我听到人们要求设计出能够识别出各个独立用户的语音系统时,我问自己:他们是不是忘了,我们是在和个人电脑说话,而不是在和公用电脑说话?为什么似乎每个人解决问题的着眼点都落在错误的方面呢?”

“并非所有的发音都需要有字面上的意义,在沟通中才有价值;第二,有些声音纯粹只是对话中的礼仪。”

“累赘是件好事。并行信道(手势、眼神和谈话)的使用是人类沟通的核心。”

“假如我要制造一部个人电脑,它一定要跟鹿内先生的秘书一样能干。它必须具有能细致入微地了解我和我身边环境的功能,能够自动引申或压缩信号,因此大多数场合,我反而成为多余的了。”------作者由生活中的事情,联想到未来电脑发展的方向。而且举的例子生动形象,让人和容易理解。觉得这种恰当的比喻和说明是贯彻整个文章的,真的写的很妙

“当你把这些工作交由别人执行时,并不表明你不喜欢烹饪、园艺或开车,而是表明你可以选择在你想做的时候做这些事情,并且,这是因为你想做,而不是不得不做。”------道出了人们使用其他工具来帮助自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自由,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能因为工具而束缚了自己。我们是现代化设备的主人,而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奴隶。

“一个结构内部相互沟通、权力分散的程度越高,它的适应力和存活力也就越强,也必然能更加持续地生存与发展。”------作者用一个礼堂观众鼓掌的例子来说明分权可以提高一个集体的适应力和存活力,是一个很生动形象的例子,很巧妙的说明了问题。

1.4第三部:数字化生存

“在后信息时代中,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所有商品都可以订购,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后信息时代,个性化将会是一个很大的特点。

“答案很简单,原始人根本谈不上受没受过教育,他们只是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在一个金木交织、互相扶持的社会结构中,把知识代代相传,而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则是结构松散,不相互扶持的现代社会的产物。”------作者用此来比较现在笨拙的电脑和以后智能化的电脑,很生动形象。

“未来的数字化媒体会更经常地采用论次计费的方式,而不只是建立在要么什么都有。要么什么也没有的基础上,它会更像报纸和杂志一样,由消费者和广告商一起分担成本。在某些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选择接收不含广告的材料,只是得掏更多的钱。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广告则变得非常个人化,以致于我们几乎分辨不清什么是新闻,什么是广告了。这时,我们可以说,广告就是新闻。”------未来的数字化会进入后信息时代,不管是广告还是内容都将是个性化的,与其说是广告不如说恰好的经过电脑分析后的你想要的东西。

“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数字化生存也不例外。”------觉得作者想的很深入。不管哪一种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肯定也存在不好的地方。数字化生存也是一样。知识产权被滥用,隐私权也受到侵犯、数字化生存造成的文化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存在我们每一个生存在数字化中的人。我们要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去看待这个事情,并且敢于在享受数字化生存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去解决它带来的问题。(291)

2读书心得小结

全书中作者用很生动形象的例子和比喻来说明技术性的东西,化抽象为生动形象,让读者很容易接受和理解。书中作者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和不一样的想法,比如少即是多、同样的比特,不同的身价等等还有很多。

下面对书中提出的从集权到分权章节中提出的观点:“一个结构内部相互沟通、权力分散的程度越高,它的适应力和存活力也就越强,也必然能更加持续地生存与发展。”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本书中作者引出这个观点是通过一个例子来证明的:在一个大约有1200的礼堂里,在完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不到2秒钟,整个礼堂中就充满了节奏一致的鼓掌声。

我觉得这个观点不全面。从管理学的角度讲,过分的将权利分散下去是很不利于管理者的管理的。对一件事情,如果过分分权,管理者就不会知道事情进展的具体过程,有时候连关键点的结果都不知道,将不利于对整体大局的把握。但

是如果当分权是建立在被管理者自身都有很强的能力,保证会让每件事情都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的时候,分权就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措施,让有能力的人自由的去发挥自己的实力,执行自己的任务。

对应到电脑,作者的集权到分权觉得就是很多事情不用通过CPU,直接由其他部件对使用者的行为作出反应,这样的电脑最后呈现给人的感觉可能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就像不用指挥,就可以让1200多人整齐的鼓掌一样。但是有认为作者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没有讲,就是“被管理者自身都有很强的能力”,即其他电脑器件也有很强的处理能力,目前来看,这一方面的条件是不符合的。所以觉得作者的这个观点不全面,还需要推敲一下。

编导班读书笔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课外阅读名著名片推荐目录 一年级阅读书目—— 《诗经》 《楚辞》 《论语》 《老子》 《庄子》 《史记》 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蘅塘退士、陈婉俊,《唐诗三百首》,中华书局 吕明涛、谷学彝,《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 爱森斯坦,《蒙太奇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 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波兹曼,《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约翰·菲斯克,《电视文化》,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沃尔特·麦克道尔、艾伦·巴滕,《塑造电视品牌:原则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周小普主编,《广电传统的缔造者 :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艾伦·B.阿尔巴朗,《电子媒介经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迈克尔·拉毕格,《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布莱恩·布朗,《影视照明技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电影电视专业杂志(11种) 《当代电影》、《电影艺术》、《世界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人大复印资料《影视艺术》、《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电视研究》、《当代电视》、《现代传播》、《南方电视学刊》 二年级阅读书目—— 《荷马史诗》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 《圣经》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雨果,《悲惨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 塞万提斯,《唐吉珂德》,人民文学出版社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人民文学出版社 雨果,《悲惨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人民文学出版社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1500字

年幼时,曾算过一年多少秒,算过工人挣钱的总量,算过该如何选择商品能得到最大的实惠,这是我在数字中的生活。可如今,生活中充满了伪装过的数字。若我们将电脑中的程序、文本还原,你回看到大量的由数字0、1组成的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就是一串比特、音乐光盘,你绝对想象不出来它也是由数字组成例如声波的波形可以被记录成不连贯的数字。这些数字将会替转成比特。照片也是如此,电子照相机可以看作是在一个影响上打出精密的格子,再记录每个格子中的色调就可以了。如今的宽带也就是一个数字传输的工具。可以说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字无处不在。 早晨,手机中预定的闹钟叫醒我,用无线电的遥控器打开电视纵览世间奇闻。然后用电磁炉或微波炉准备早餐。接着用手机发送信息、打电话,用电脑发电子邮件、下载数据。嗯,也许我会奔往超市等待店员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后付钱。当然,我会去学校上课,也许老师会使用PPT来讲解,但更多的是阅读由印刷厂生产出的信息集。下课后,我会用MP5听音乐、看视频。到家后,我会看电视、上网,然后结束这一天的生活。等到以后,我也许会拥有带天线的手表了,也许我的眼镜会变成微型电脑,也许我会穿着自动控温的衣服,购买的商品外包装上会有一个窗口来自动播放广告。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化的电子产品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个机器,而是具有人性化。到不远的将来电脑将会成为我们的朋友,能体贴地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一举一动来了解人的需求,并做出相应的指令。可能我们的学校将变成家,而电脑成了敬职的老师,我们通过玩游戏、浏览信息来学习,而不是仅仅死板的向大脑中灌输知识。我们在网上将结识更多的好友。我们不会相聚在某个地点,会在网上的某个地址相会。数字化生存就是让生命充满了科技的力量,让生活更美好。 当然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假如有一天世界各地都停电了,台式电脑,电视等无法配备的电器将无法使用,许多活动就无法进行。到了晚上,情况会更糟糕。人们将回到过去电灯稀少的年代,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我们太过依赖于这些便捷的工具了。在当代社会由于电脑手机的普遍运用在这些简单的操作下,我们似乎也在渐渐丧失一些能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披荆斩棘的本领。我们常常忘记一些常用字的写法,有常常见到老友却不知如何与其交流的尴尬,有过突然记不起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哪位诗人所著,甚至会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下很顺口地念到山穷水复疑无路,一枝红杏出墙来。 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数字化的世界里,人只是一个个维护节点的工程师。知识的进步变成了数据的增加、传播和复制。知识体系变成了网络数据库。可以使一个个从不愿读书的人们在瞬间能掌握一个个伟大的学者所有的研究成果。电脑网络成为人脑的直接延伸,变为虚拟的人脑,于是人们眨眼间成为饱学之士。他们拥有的知识足以令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们羞愧。然而,这种拥有具有多少内在化的成分?虚拟的人脑能产生新的智慧、美好情感和价值观吗?看来,在数字化时代,人越是拥有(拥有=检索+复制)知识,知识就越外在于他。人越来越不需要也无力对知识进行消化。我们重复的无数次的复制与粘贴,无数次的另存为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当阅读变成了匆匆一扫,我们实际拥有的知识越来越少了,当我们的记忆细胞不需要时,我们的脑容量将越来越小,知识只能作为比特的形式而存在,是不是命中注定要在人脑中慢慢消逝,失去原来最初的意义。着实可悲。

读书笔记科目

大学生应读人文科书目 A、文学类 1、《诗经选》余冠英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版 2、《唐诗选》(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 4、《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编岳麓书社 1983年版 5、《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6、《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版 7、《鲁迅选集》(上、下)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8、《四世同堂》老舍著北京出版社 1996年版 9、《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10、《笑傲江湖》金庸著三联书店 1994年版 11、《平凡的世界》路遥著华夏出版社 1998年版 12、《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13、《浮士德》(德)歌德著,郭沫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年版 14、《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陈敬容译三联书社 1950年版 15、《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郭宏安译译林出版社 1994年版 16、《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4年版 17、《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18、《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著,石真、谢冰心译人民文学出版1958年版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忒洛夫斯基著,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20、《百年孤独》(哥)加西亚·马尔科斯著,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B、历史类 1、《史记》司马迁著岳麓书社 1988年版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胡绳著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3、《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解放军出版社 1986年版 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三联书店 1997年版 5、《剑桥中国史》(英)费正清主编(多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1994年版 6、《历史研究》(上、中、下)(英)汤因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年版 7、《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编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C、哲学类 1、《论语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 1980年版 2、《孟子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 1980年版 3、《周易外传》(清)王夫之注中华书局 1976年版 4、《老子新译》任继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年版 5、《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中华书局 1961年版 6、《孙子兵法》郭化若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版 7、《坛经校释》(唐)慧能中华书局 1983年版

校长演讲稿范文

校长演讲稿范文 看着你们欢快地走入燕园,我常常想起我的“初入燕园”。尽管路途辛苦,但满怀憧憬,无比兴奋和激动。不同的是,你们大多不必像我那样光脚走路和站乘火车了。这种“不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4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进步。这种进步,源于党的正确领导和父辈们锲而不舍的艰苦奋斗!当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国家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这预示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作为新时代的主人,今后几年的北大生涯将奠定你走向未来的深厚根基。怎样打好根基,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主人”,我想给大家几点建议。 第一、学会“包容”,养成泰山不弃抔土、河海不择细流的胸怀。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首先在于她的包容之大。今年暑期,杜维明先生给我写了一封长信。杜先生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哈佛燕京学社的前任社长,我校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他在信中说:“中华文明是学习的文明、对话的文明、包容的文明”。我对杜先生的这些理念是非常认同的。上个世纪初,我们的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成就了北大的辉煌。100多年来,包容始终都是北大人所坚守的传统。对同学们来说,包容是眼界、是胸怀、是气度,但也是修行。你们非常优秀,但我还是特别希望你们努力放下身段,要谦虚谨慎,善于学习,甚至要善于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我校前辈教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主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就是要求我们不仅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认识并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人类的理想社会就能实现。 第二、学会“生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倡导绿色环保生活。 相比“绿色生存”,同学们可能更擅长“数字化生存”,网络上虽然可以“种菜”、“偷菜”,但网络上没有鲜活、多样的生命,更没有融会北大精神的美丽燕园。燕园的美不仅在于其古朴典雅,更在于和谐自然。为了使校园更加美丽,我们提倡“低碳”生活;为了支持我国政府关于“减排”的国际承诺,北大和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的其他9所世界一流大学一起,提出并展开了绿色校园和可持续发展校园的建设。这一行动得到了北大师生的热烈响应。希望各位新同学,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绿色、低碳、环保的学习、生活方式。 第三、学会“专注”,要静得下心、沉得住气,坐得了冷板凳,努力从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校园有形的围墙不可能带给你内心的宁静和专注,海量的信息会带来很多新的诱惑,很容易把你们的注意力从学习上带走,使你们忙着追热闹赶风潮。但是,要成就大学问、大事业,就必须保持平静的心态、练就专注的本领。我希望同学们能珍惜好利用好学校为你们提供的优质资源。我还向同学们特别强调,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更要培养

中国官僚政治的读书笔记

中国官僚政治的读书笔记 在读一本书时,我很喜欢对这本书成书的背景进行研究,并且对作者写作时的因源和 学术背景、以至于个人感情和身世也倍感兴趣,我觉得这对于书可以产生更加设身处地的 理解,也颇有自己写作的意淫感觉。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成书于1948年10月,作者将刊于《时与文》杂志的17篇专 论汇集成书,由上海时代文化出版社刊行。,王亚南是一位财经学者,因为李约瑟的关系,“误入”官僚政治的研究之中,作者最大的特色就是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加于阐述,同时 也比较分析了西方从领主经济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对与官僚制的需求,从作者引 述资料可以发现——作者总体上还是一个社会经济史的专家,在分析西欧的官僚制度的发 展中——作者着重强调了商业流通经济的需要必然迫使打开政治上相互割据的局面,类似 于德国统一前一条通往法国的铁路在德意志境内就要换好些次货币和付好多次关税,经济 的独立就要求各官员是“各事其主”。但是国家统一的建立就要求,中央集权的发展,各 种官职是服从一种统一的规制。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 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 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 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 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 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 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书中作者竭力克制着情绪,不希望他对官僚主义的痛恨影响到客观的写作,可无意中 流露的言语深感作者的切肤之痛。王亚南对马克思思想的认识深度,超过了中国很多官方 学者,可以和王亚南相提并论的马克思思想的学者,应该还有彭迪先和沈志远,可惜他们 在1949年后,官方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时代,并没有可称道的著述,反倒是的1949年前, 有着惊人深刻的论述。我在阅读此书时率先看了后面的《王亚南先生学术年表》和胡培兆 先生的《铲除官僚政治的理论利器》,我看出了一些问题,作者从1927年担任政治教员,当时所谓的政治教员中有70%时共产党员,这在我同时阅读的美国·陶涵先生《蒋介石与 现代中国》中有详细的介绍,此后大革命失败,作者逃亡日本,后接触《资本论》,此后20年的时间用于翻译《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济专著,显然在当时中国环境中,难免对于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僚政治存在很深的芥蒂。 散文有着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传统,散文的开始,始于文字记事。春秋时期的散文 代表作应为孔子依鲁史而修订的《春秋》,以及孔门子弟们编纂的《论语》等,此时的散 文仍有说教的文字,不过大多为先贤们的教诲之言。此时文字也极富文采。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一) 年幼时,曾算过一年多少秒,算过工人挣钱的总量,算过该如何选择商品能得到最大的实惠,这是我在数字中的生活。可如今,生活中充满了伪装过的数字。若我们将电脑中的程序、文本还原,你回看到大量的由数字0、1组成的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就是一串比特、音乐光年幼时,曾算过一年多少秒,算过工人挣钱的总量,算过该如何选择商品能得到最大的实惠,这是我在数字中的生活。可如今,生活中充满了伪装过的数字。若我们将电脑中的程序、文本还原,你回看到大量的由数字0、1组成的“信息”,这些数字信息就是一串比特、音乐光盘,你绝对想象不出来它也是由数字组成例如声波的波形可以被记录成不连贯的数字。这些数字将会替转成比特。照片也是如此,电子照相机可以看作是在一个影响上打出精密的格子,再记录每个格子中的色调就可以了。如今的宽带也就是一个数字传输的工具。可以说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字无处不在。 早晨,手机中预定的闹钟叫醒我,用无线电的遥控器打开电视纵览世间奇闻。然后用电磁炉或微波炉准备早餐。接着用手机发送信息、打电话,用电脑发电子邮件、下载数据。嗯,也许我会奔往超市等待店员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后付钱。当然,我会去学校上课,也许老师会使用PPT来讲解,但更多的是阅读由印刷厂生产出的信息集。下课后,我会用MP5听音乐、看视频。到家后,我会看电视、上网,然后结束这一天的生活。等到以后,我也许会拥有带天线的手表了,也许我的眼镜会变成微型电脑,也许我会穿着自动控温的衣服,购买的商品外包装上会有一个窗口来自动播放广告。更重要的是这些数字化的电子产品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个机器,而是具有人性化。到不远的将来电脑将会成为我们的朋友,能体贴地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一举一动来了解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第15讲 统计的思想方法

第十五讲 统计的思想方法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写过一本畅销全球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工作离不开数据,要做到心中有数、用数据说话是信息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推断的科学. 随机抽样与统计推断是统计中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的方法之一.即用样本的某种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用样本的平均水平、波动情况、分布规律等特征估计总体的平均水平、波动情况和分布规律. 【例题求解】 【例1】 现有A ,B 两个班级,每个班级各有45名学生参加一次测验.每名参加者可获得0,1,2,3,4,5,6,7,8,9分这几种不同的分值中的一种.测试结果A 班的成绩如下表所示,B 班的成绩如图所示. (1)由观察所得, 班的标准差较大; (2)若两班合计共有60人及格,问参加者最少获 分才可以及格. 思路点拨 对于(2),数一数两班在某一分数以上的人数即可,凭直觉与估计得出答案. 注: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是它们描述集中趋势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1)平均数易受数据中少数异常值的影响,有时难以真正反映“平均”; (2)若一组数据有数据多次重复出现,则常用众数来刻画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例2】 已知数据1x 、2x 、3x 的平均数为a ,1y 、2y 、3y 的平均数为b ,则数据1132y x +、2232y x +、3332y x +的平均数为( ) A .2a+3b B .b a +3 2 C .6a+9b D .2a+b 思路点拨 运用平均数计算公式并结合已知条件导出新数据的平均数.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篇一:《公共管理学》读书笔记参考书】 年版 2.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美]B.盖伊.彼得斯著,吴爱明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1年版 3. 《公共选择理论》,缪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罗森布鲁姆,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著,谭功荣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版 7.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美]珍妮特?v?登哈特, [美]罗伯特?b? 登哈特著,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 《公共服务的制度建构》,[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帕克斯和 惠特克著,宋安喜、 任睿译,三联书店2000年版。 格莱德著,刘启君等译,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 《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美]卖克尔.巴泽雷著,孔宪遂等译,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 《组织行为与公共管理(第三版)》,[美]迈克尔.L.瓦休等著,刘铮等译,经 济科学出版社2004 出版社2002年版 【篇二:《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教学大纲】 公共行政学经典著作研读 上课时间:周六下午8-10节,地点:艺术中心402室 任课教师: 陈瑞莲教授、84036693 倪星教授、84038593 郭小聪教授、84034978 蔡立辉教授、34251601 对象: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 教学目的: 自从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产生了许多具有代 表性的论著和学说,它们拓宽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视野,并直接奠 定了当代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知识基础。本课程将对公共行政学发展 史中的经典著作进行系统介绍,通过剖析经典著作的方法来学习和 研究各种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流派,并对之进行批判性的选择和拓展,从而为本学科的知识增长做出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博士研究生阅读文献和课堂研讨等方法, 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各种理论流派和经典著作中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基本方法,能够弄清各种理论流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学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在读完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之后,我不得不对作者那卓越的眼见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在书中,他生动而又幽默地为我们描绘了未来数字化的生存方式。他对数字科技的发展所做的一些预测,尽管有的在今天并未完全实现,但我仍然难以想象,在18年前的作者是有着怎样的智慧,而当时的我不过还是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而给我感触最深的便是第三部分:数字化生存。作者描述了“后信息时代我就是我”、“黄金时段就是我们的时段供出租的比特”、“便捷的联系仅仅数字化是不够的”、“从游戏中学习学习的乐趣”、“无所不在的万事通机器的哀求便捷的联系”以及“新电子表现主义穿过时空隧道的医生和教师”六个小节,充分表现出了他对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到来所持有的态度及观点。这六个小节的内容中,最使我感兴趣的便是第四小节:从游戏中学习学习的乐趣。在这一小节中,作者通过介绍几个例子生动而又极具讽刺意味的表达了对直接在青少年的头脑中灌输各种知识这一行为的看法。例如:在汉尼根小学LEGO/Logo 实验班上,一个6岁的男孩通过游戏造出了一堆会动的积木,而这一成就使这个孩子充分体会到了从游戏中学习的乐趣。由此可见,游戏在某种程度上能更好地让我们学习探索新的知识,作者在书中提到:“病人豪膏的年轻人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可能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多,倒是有障碍的教学环境之多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电脑能令这一切改观,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和认知类型截然不同的孩子。”对于这一观点,我并不是完全认同,诚然,电脑的确改变了教学环境,使得孩子们的学习变的更为方便有利,但它并没有改变一切,就像书中提到的“法国、韩国和日本这些国家不断在青少年的头脑中灌输各种知识,它们付出的高昂代价就是,当这些年轻人升入大学的时候,他们已经跟死人差不多了。之后的4年,他们觉得自己就好像刚刚跑完马拉松只剩下一口气时却还被逼着参加攀岩一样。”虽然这是作者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不得不承认,在看到作者说的这句话时,这句话恰恰引起了我的共鸣,我觉得这描绘的就是我们的现在,电脑固然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手段,但在中国,要想实现作者所说的“我们现在几乎可以用电脑来模拟任何事物,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青蛙,创造出一种行为类似青蛙的动物,修正它的行为,模拟它的肌肉,在这只模拟青蛙身上玩不同的游戏”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还有很长并且艰难的一段路要走,作者把电脑在学习中的应用想象的太过简单而美好。一个国家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很难被改变的,我想这是作者并未考虑到的。 纵观整本书,十多年前的作者对于未来数字化的生存的描绘不可不谓见解独到,尽管他的一些观点在我看来未必如此,但是这毕竟是当时的作者对未来生活的大胆畅想,这样的精神和勇气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对数字变革所采取的乐观积极的态度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会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读书笔记要求与书目

附件2: 课外阅读参考书目 A.文学类 1、《诗经选》余冠英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2、《唐诗选》(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4、《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编岳麓书社1983年版 5、《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6、《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7、《鲁迅选集》(上、下)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8、《四世同堂》老舍著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9、《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0、《笑傲江湖》金庸著三联书店1994年版 11、《平凡的世界》路遥著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 12、《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1978年版 13、《浮士德》(德)歌德著,郭沫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14、《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陈敬容译三联书社1950年版 15、《红与黑》(法)司汤达著,郭宏安译译林出版社1994年版 16、《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17、《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18、《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著,石真、谢冰心译人民文学出版1958年版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忒洛夫斯基著,梅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20、《百年孤独》(哥)加西亚·马尔科斯著,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B.历史类 1、《史记》司马迁著岳麓书社1988年版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胡绳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长征:前所未有的故事》(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 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 5、《剑桥中国史》(英)费正清主编(多卷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4年版 6、《历史研究》(上、中、下)(英)汤因比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中国的现代化》(美)吉尔伯特·罗兹曼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C.哲学类 1、《论语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孟子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周易外传》(清)王夫之注中华书局1976年版 4、《老子新译》任继愈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庄子集释》(清)郭庆藩辑中华书局1961年版 6、《孙子兵法》郭化若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7、《坛经校释》(唐)慧能中华书局1983年版 8、《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9、《传习录》吴光,钱明等编校(见《王阳明全集》上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数字化管理

数字化管理 2017年10月15日,陈春花老师应邀参加“2017第七届中国管理全球论坛暨金蝶用户大会”,并做了《数字化生存与管理重构》的主题演讲,以下是精彩内容。 本文首发自陈春花教授官方微信公众号“春暖花开”,经授权转载。 首先,让我们恭喜金蝶有一个新的全新开启,刚才在看金蝶新品牌发布的时候,脑海里就会想像出一个金蝴蝶,飞向了更大的领域、更宽广的空间和更美好的未来,祝贺金蝶! 真正的数字经济和知识时代,是淘汰人! 作为管理研究学者,我们一方面觉得很幸运,因为中国有非常多优秀的企业今天走在了时代的前端、行业领先的位置上;另一方面我们拥有非常大的责任,其实是更大的一种危机感。刚才我自

己在下边倾听嘉宾演讲时,在笔记本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不跟上企业实践的步伐,我们学者有可能是第一批被淘汰的人。我想这就是今天数字化生存最大的挑战。 在知识时代中,我最深的感受就是知识这一次真正的不同。以往所有的技术都是淘汰工具,而这一轮其实是淘汰人。这是一个分水岭,也就是之前所有的技术革命都是淘汰工具、转换流程、更新管理模式,创造更大的新需求和市场新的生存逻辑。但这一轮不是,这一轮技术、数字和知识带来的巨大变化是把人淘汰掉,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的一个挑战,最大的一次危机,但也是我们拥有的最好的机遇。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数字化生存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确定今年“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遴选主题时,少春主席和我与理事会的专家们,确定“数字化生存与管理重构”这样一个主题,就是因为我们有很强的危机意识和对未来更大的期待。我们认为数字化本身带来的是革命,这一革命给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生意,就是生活的意义

突破官僚制读书笔记

突破官僚制 第一周读书笔记: 第一章官僚范式之外 什么是官僚范式:官僚制改革运动遗留下了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习惯(一些制度上的设计包括等级制行政部门、人事机构即组织惯例)和它们所构成的思想体系在本书中被称为官僚范式。 对官僚范式的挑战:以用户为驱动并且是服务性的,把公共部门转变成更贴近客户,方便客户,有活力,有价值具有竞争力的服务提供者。 另一种理论的形成:关注客户与服务有助于公共部门主管为某些注意的特定问题提供与在官僚模式下得到有很大区别的其他解决方法。(官僚机构与以用户为驱动的机构在人事部门、业务部门和主管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看法的对比有很大差异)。 后官僚制是什么:后官僚制时代是一个新的组织时代,它意味着在组织内部和组织周围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组织内部,组织模型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搜索在组织外部,新技术时代——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正在日益改变和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百度)在行政组织中的行政人员对后官僚制的观点认识会影响其改革与发展。 第二章战略革新的必要性 行政/业务部门之间的日常问题:比如采购不能真正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节约)却适得其反的效果(劳民伤财);主机构与各分支机构不能很好的协调工作;按计划花钱(预算)本是为了节约却无形中鼓励了浪费的作为等等。 事件要点: 各分支机构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政府服务的价格索要过高。 对管理程序和公众服务的不满日益扩散。 一再出现的麻烦是问题还是现实:

一件事件若被判定成一种现实的话,为解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很可能是徒劳无功的。如被当作是问题来对待的话,就会引起足够的重视,事情就终究能得到解决。 现实,而不是问题 官僚制被广泛接受肯定了官僚制的合法性。 政府内部在推行一些好点子是困难的。(政治原因以及组织文化的稳定性都会阻碍) 问题,而不是现实 中央采购部门终将改变其运作方式。 主机构同各分支机构之间频频出现的麻烦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同时还是一种在将来的某一时期可以得到修正的问题。 可能主义论者的贡献 可能主义论者认为主机构同各分支机构之间频频出现的麻烦是一个问题而并非是现实,并且通过社会现实生活中找到证据来予以证实。 第二周读书笔记 第三章创造策略 1.确定基调:STEP计划(朝着更好的工作努力) 州长的改变:没有直接命令下属官员如何去减少政府开支,而是鼓励他们去改善政府管理。 委员状:首先它主要工作是提高政府的工作质量及效率,而不是仅仅是减少开支;其次,进行改革的主动权主要在雇员而不是外界;再次,成员具有代表性;最后,说服拨款委员会同意节省下来的钱用于统一计划而不是重新分配。 2.导入市场原动力: 双向交流; 资金基础(将服务推销给相应的机构,并创造出高于成本的价值)。

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新生代企业

你雅虎吗—— 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新生代企业 1998年7月17日,在洛杉矶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办公室里,华纳兄弟在线公司的大头头们聚拢在巨幅电视屏幕周围,然而这一次看的不是兔宝宝、达菲鸭,或是其他什么有名的华纳卡通片,他们被内部幻灯片中出现的一个黄色的庞然大物“屹豆先生”惊呆了。它的名字确实是:雅虎。它的目标:几乎什么都不放过。 迷惑不解的公司高级经理们眼看着雅虎从互联网蕴涵的最佳商机中吃出一条血路。它先一口吞下CNN和路透社控股公司这些新闻巨头的网上新闻公布权;接着它转向电子商务,独吞了和书商亚马逊公司及音乐制品公司CDnow等零售商达成的交易;那个贪欲的小东西一路狂吃不止,吃下互联网的传统项目电子邮件和谈天室,最后停在了娱乐业的跟前。华纳兄弟在线公司高级副总裁詹姆斯·莫罗绍克讲:“雅虎正日益壮大,钞票也越赚越多。”然而不能听任它再如此下去了,他告诉部下:华纳是会反击的。 华纳兄弟在线公司是媒体巨擎——时代华纳公司的下属部

门,雅虎那个小小的暴发户怎会进入它的雷达网呢?在短短的3年里,雅虎由一家一般的网上搜索服务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网络的全才全能,提供一系列令人目眩的服务和信息。需要每日关注新闻、股价、天气和电子邮件吗?访问雅虎吧。想找房子,制订退休打算或是研究埃博拉病毒?对——依旧找雅虎。它甚至依旧一些网虫的聚会地,他们在那个地点整日玩联机21点游戏,购买高级手工制作 的雪茄,或是进入英雄公司的游戏天地。 一、牛气冲天 多元化的选择使雅虎一跃而成为互联网第一站点,每月登录4000万人——多过每周收看NBC最受欢迎的电视剧ER的3000万人。至于雅虎的股票,目前正是牛气冲天,涨到它1996年首次公开上市(IPO)价格的23倍:这使公司1998年8月25日这一天的资本市值达到了91亿美元。当天雅虎97.5美元的股价是它1998年预期每股32美分收益的305倍——这确实令人吃惊,因为与之相比,作为电脑行业先驱的微软公司,其股价也只为每股收益的52倍。雅虎总裁蒂莫西·库格对此一点也不担心:“我专门难讲股价有点离谱,因为我们一开始就要让雅虎成为唯一任何人都能够连接到任何地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读书笔记官僚政治的朝代特色、官僚本身及文化、制度的本质挖掘 姓名吴俊 指导老师华翔 专业名称外交学 学号xxxxxxxxxx 时间 2016年10月23日

本月阅读的是吴宗国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这本书是有很高的含金量的,对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了解与感悟是有很大帮助的,开始的时候读起来有很多的专业的词汇,读起来是有些吃力,但是随着不断深入,这本书会给你带来不断的惊喜,一种突然觉悟的欣喜。另外这本书是由不同的学者写的,他们的笔锋都有着自己的特点,有的深入且高度凝练,有的简洁且深入生活及人物性格,对本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丰富。总的来说,这本书始终围绕着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分析来展开的,在官僚政治的具体描述中有所取舍,并没有所有的构成因素进行阐述分析,主要是对于前后朝代的继承关系、制度变化与创新、突出的政治问题和特色的政治体制的深入分析,从前期的萌芽到后期的发展成熟以及变化淘汰都有很细致的描写,对于古代政治重要方面的整体把握是很大丰富作用。另外在具体阐述时还有总结性的语言出现,上下承接、史论结合,论述逻辑思路非常清晰。以及加入各朝的对比、制度沿革,能够让你快速领略古代官僚政治的起伏变化和发展趋势。这便是我读这本主观的一些感受。 在读完整本书之后,首先对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基本构成有了些了解,虽然书名是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但是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是在相互交叉影响发展的,所以本书是官僚政治制度、官僚机构以及运行机制和官僚本身统一的一个整体。因此了解了基本构成是对官僚政治进行深入思考的基础。之后在本书思路的指引下有了些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整体发展变化趋势的认识,现在我对其做一简单的整理,叙述一下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发展的一些现象及本质问题。 在政治制度和官僚机构方面出现了这些现象:政治体制发展愈加完善和成熟,官制机构更加精细更加繁杂,行政理性化大大提高,分工更加明确;由临时设立的管制,随着使职体制的发展,使职化的趋势下促进了新的常规机构的出现,丰富了行政机构,为国家政治制度的创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央与地方的实力彼消此长,两者之间的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国家政权只到县一级成为常态,各朝遵守的规则,是由于统治者一直维护着乡社传统,用宗族、家族、血缘去自我团结维护基层社会,用社会的士族去控制基层平民,另外对于地方的高度控制,常常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再增设机构去控制地方,而增设机构往往演变成地方一级行政单位,还会出现重内轻外的现象,重京官轻地方官;唐宋以后体制重大变化是行政权的扩大和分化,中央决策、立法群体的扩大和决策立法的外廷化、制度化,国家对行政的监察也逐步加强,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古时代帝国官僚政治体制逐渐由以皇帝个人为中心到以整个朝廷转变。在官僚机构运行机制方面:皇帝家务逐渐从国家政治行政事务中分离出来,并且走向制度化;国家行政和决策开始在一起,最后逐渐分离,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各司其职,制度化合理化运行;在行政与决策的分离想象下,政治中心从行政走向决策;在制度方面的成熟完善下,机构的运行之间发展向以分权制衡为原则;在官僚机构和机制运行中可以发现国家对地方和编户的控制,对国家机器的运转以及实行中央集权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会发现在国家政治的运转当中,非理性政治和变态政治,往往是由于皇权次生以及官僚之间的主属性和附属性所造成的。那么在最后看官僚本身:在官僚主体首

数字化生存读后感

“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数字化生存·引言》 这句话在如今,大家都不足为奇,但在20年前,有这个思想,那是挺了不起的。 假如有一天,当你一觉醒来发现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变成了两个数字:0和1。你会感到奇怪吗?当然。虽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但我们的社会确实每天都在潜移默化地进行这这样的转变,而我们本身也逐渐适应了这种变化的趋势,并且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依赖这种变革。这便是尼葛洛庞帝于20年前,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数字世界前景素描以及建立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这份远见卓识是相当令人佩服的。 “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尼葛洛庞帝向我们展示出这一变化的巨大影响。电视机与计算机屏幕的差别变得只是大小不同而已。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演变成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消费者,相反,人们或他们的数字勤务员将把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拿过来”并参与到创造它们的活动中。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能够与之交谈,与之一道旅行,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戴的对象。这些发展将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方式。 按照他的解释,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这便是数字化生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字化生存是一种社会生存状态,即以数字化形式显现的存在状态;又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即应用数字技术,在数字空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全新生存方式,是数字化环境中所发生的行为的总和及其体验和感受。 该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特的时代,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描述数字时代的到来,为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第二部分:人性化的世界,人们交往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比特化”。最后一部分:数字化生存。在前两部分的铺垫下,这一部分引出了整个书要讨论的主要议题:数字化环境下,我们的生存观。 作者通过对后信息时代,便捷的联系,从游戏中学习,无所不在的万事通,以及新电子保护主义等小节的描述,充分表现出作者所持的观点,他在对数字化的生存方式的悄然到来是有所预料以及乐观积极应对的态度的同时,也相信“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数字化生存也不例外”。 坦白说,对于书中的很多技术,我都一知半解,然而读完之后,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感触。 首先,数字化生存对人类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1、提供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的时间。数字、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它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效率普遍提高, 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这意味着人们将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从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可以看出,人们正在用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开发着时间资源, 从多方面发展自己。 2、满足自身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的需求。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建立跨地域、跨文化、跨社会制度的新型社会网络空间关系,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将以更快捷、更普遍的方式联系, 各种资源将以更加高效的形式重新配置, 人们将以更低的成本在网络空间获取用于自身全面发展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能更快捷地满足人的基本需要, 还可以丰富人的需要, 并使人产生新的需要。 3、培养人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更新观念。数字化创造了一个虚拟空间, 它将时间转换成人类发展的空间, 形成一种创造性的时空结构。在虚拟时空中人的发展立足于主体自身的现有条件和数字化平台, 立足于全球性的对现实性与虚拟性相互作用认识的深度与广度, 一方面以现实实践为前提和基础依存于现实世界, 另一方面又使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互动发展, 使人

数字化生存全讲

数字化生存 概论 什么是数字化时代的社会形态?特征? 1、互联网、信息时代、多媒体 2、虚拟的世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被跨越(赛博空间)背后的含义就是与真实世界不一样的 3、大数据时代 4、信息全球共享的时代 5、开放兼容的时代趋向平等 6、文化多元化 7、更加依赖移动移动终端 概念:信息化时代、后工业社会(信息产业)、网络社会、知识社会、 概念: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 共同点:当今数字化时代的社会环境 议题: 1、技术层面 2、经济层面 3、职业层面 4、时代层面 5、文化层面 技术层面: 什么技术导致人类社会发生转变? 计算机、电脑为基础、芯片、终端 数字方式存储(二进制) 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台电脑:ENIAC 美国 计算机重要:能够把所有的一切(信息、报纸、广播、电视)转换成为二进制的代码进行储存,打破很多的界限,二进制 原子vs.比特 Bit 很小、一点点 Bit=Binary digit BI是二进制digit是数字 信息的基本单位、最小单位 互联网的56KB =1000Bit 计算机的出现时社会的基本要素发生变化 以前真实世界所有的物体是原子 真实世界、物质世界都是原子 数字化来临后、计算机发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由原子变成Bit 技术决定VS.社会需求 技术革新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技术决定论:technologital determinism 媒介决定论 我们的社会形态是由一个新的技术所决定的 电脑出来——数字化时代、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知识社会 网络——美国国防部内部网络,用物理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共享研究成果、共享数据叫ARPANET 最初是由UCLA UCSB 需要共享数据、共享科研成果、需要合作来解决共同问题才有网络 扩散到大学和科研机构、扩散到日常生活——中国教育科研网 社会需求出现对人类影响涉及限于一个领域除经济层面还有社会层面需求 经济层面: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读书笔记(last)

读《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有感 作者简介: B·盖伊·彼得斯(B.GuyPeters)是美国匹茨堡大学政治科学系主任、教授。曾任加拿大管理发展中心高级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名誉教授。他是国际著名的研究政府治理与改革问题的专家,公共管理大师,其理论创新能力在美国公共行政学界享有盛誉。他的主要著作有:《公共政策的病态》、《官僚政治》、《比较政治学》、《政策动力学》、《政府会消亡吗?》等。 内容简介及感想: 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这本书读完了,有很大的感触,我对关于政府改革和创新的著作怀有极大的阅读热情,迫切想知道作者提出的很多可资借鉴的政府改革模式,发现了许多创新点和闪光点。但总或多或少的欠缺可行性,很多都是理论上可行,但到实践中就会碰壁,有些甚至根本就是空想,现今的政府改革研究应该在理论模型的操作化上下功夫,至于到底是什么模型倒不是当务之急了,因为很多模型都不错,反映了政府改革的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发展要求,能解决很多存在的问题,尽管不能够绝对的解决所有问题。我想这本书也不例外,严格的说本书不是提出作者自己关于政府创新的模式,而是作者对理论或实践中已经存在的四种政府创新模式进行的比较分析,这四种模型分别是:市场式政府、参与式政府、弹性化政府、解制型政府。 该书从分析传统行政模式出发,阐明了各国政府竭力构建新治理

模式的原因,并从各国政府的革新主张和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改革实践中,梳理归纳出四种未来政府的治理模式:市场式政府,参与式政府,弹性化政府,解制型政府。这四种政府治理模式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适用于不同的政府体制。对每一种政府治理模式,作者都从问题,结构,管理,政策制定和公共利益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政府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且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政府存在,这一过程就永远不会停止。就某种程度而言,实际工作者和学者们不断寻求促使政府更好运作的新方法本身就证明了人们期望改善政府行为的愿望。这种不断寻求更好实现政府职能的方法的努力也反映了在什么是好政府这个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一些人希望有一个效率高、成本低的政府,而另一些人可能会接受一个成本高的政府,因为这样的政府能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还有一些人可能会更多地根据政府行为的过程而不是行为的本质来评价政府。 作者在交代了政府改革的背景知识以及传统公共行政的特点(包括政治中立的公务员制度、层级制和规则、永久性和稳定性、制度化的公务员制度、内部管制、平等)之后,分别从理念、结构、管理、政策制定、公共利益等五个方面对这四种模型展开了分析。市场式政府针对传统型政府的垄断性特点,认为应该用市场化的治理模式来实现政府治理的高效率。结构层面上强调分权,包括部门间的和中央与地方间的。运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技术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与企业家型政府或许有很多共同之处。另外一个特色在于提出政府内部的市场问题,根据市场刺激因素来进行政策制定工作。不过这里有个缺点,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