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设计》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课程负责人:田岭
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所属院系:影视动画学院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三、教学内容与组织……………………………………
四、教学条件……………………………………………
五、教学资源……………………………………………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七、教学评价……………………………………………
八、课程特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平面设计;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课程总学时,周学时;
、前承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后续课程:动画制作;
、教学对象:影视动画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一年级学生;
、编制人员:
学校:田岭、詹永东、张丽华、李佩佩
企业:张洪、陈胜珍
、编制时间:年月
二、课程目标
通过案例型的课程单元设计,使学生逐步了解图像处理软件的操作界面,学会使用中的各种图像处理工具,能够完成典型的图像处理工作任务,为今后的人物、场景、动画的无纸化设计制作打下很好的数码绘画基础。
同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养成善于和客户沟通、与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并形成良好的操作安全的意识。
、知识目标
()学会软件中图像文件的创建和保存;
()学会软件中常用命令及工具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
()学会软件中图象色彩及色调调整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学会软件中常用滤镜的功能和使用滤镜制作各种特效的技巧;
()学会软件中图层、通道、路径、蒙版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软件对简单和较复杂的物品进行绘制;
()能够利用软件对常见宣传印刷品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
()能够利用软件对特定形式印刷品进行简单的设计和制作;
()能够利用软件对数码照片进行简单和较复杂的修饰和美化;
()能够利用软件对线条图案进行简单和较复杂的上色处理;
()能够利用软件对网络图像进行简单的批量化处理。
、素质目标
()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
()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养成善于和客户沟通和与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
()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及操作安全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组织
、教学模式设计
本课程将采用“案例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依据从事动漫设计与制作工作所必须的数码绘画基础知识和可能遇到的典型工作任务,通过筛选和提炼,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个教学案例,将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目标糅合在这些案例的教学中,提供符合“教学做一体化”要求的课程内容、教学环境和实施方案,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重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设计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是在教学团队进行较为广泛客观的企业调研过程中产生,为教学案例的设计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来源依据。
课程内容以常见数码图像处理职业能力要求为主线,设计了个典型教学案例,涵盖软件常规操作方法和应用技巧,以教学案例所包含的工作过程重构软件操作知识体系,并结合阶段性的通关测试和总结性的课程答辩,完成职业能力培养。
表《平面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及学时安排
、教学组织
遵循本课程所采用的“案例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单元,教学场所全部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训室,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充分利用投影、音箱、话筒、极域电子教学系统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重自主、重交流、重实践,充分调
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方案,按照“案例回顾→案例讲解→案例示范→自主操作→分析纠错→举一反三→回顾总结”的过程组织单元教学活动。
四、教学条件
、教学团队
、实训条件
本专业目前拥有符合该课程教学要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室个,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及实训要求,同时与多家校外企业联系密切,为学生的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室设备状况
()校外合作企业
校外实训基地个:荆州飞越明天动漫有限公司、武汉江通动画有限公司、沈阳河马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江苏天一动画、台湾宏广动画(苏州)有限公司、台湾鸿鹰世界(南京)动画有限公司、香港安利动画有限公司、苏州舞之数码、苏州良子动画、上海华宇动画有限公司。
五、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标准修订
按照课程改革设计思路修订了原有的课程教学标准,采用“案例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课程要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组织实施、方法与手段、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均给出了详尽描述。
、教学案例库建设
教学案例的设计是在教学团队进行较为广泛客观的企业调研过程中产生,为教学案例的设计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来源依据,对应可能遇到的典型工作任务,涵盖从事动漫设计与制作工作所必须的数码绘画基础知识。
除了精心设计的个案例,每个案例都有配套的供学生训练的辅助案例,同时为了检验阶段性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个难度稍高的通关测试案例,并在课程最后安排有答辩案例,也就是说“教学案例辅助案例通关测试案例答辩案例”共同构成了本课程的教学案例库,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配套教材及其建设规划
本课程目前采用的配套教材是高职高专“十二五”艺术设计专业规划教材《计算机辅助设计艺术篇》,依托“基础项目实训课程设计”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组织内容,紧贴行业应用,精心组织典型案例,便于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工作。
但与本课程所采用的“案例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差别,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设计思想,本课程组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发出新的配套教材用于教学实践,教材名暂定为《案例教程》。
、教案及教学课件的开发
针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编写出与之对应的教案,贯彻“案例回顾→案例讲解→案例示范→自主操作→分析纠错→举一反三→回顾总结”的过程组织思路,并制作与之紧密配合、形式丰富的教学课件,在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预习、复习资料。
、课程网站的建设
为了学生能在课前课后快速有效地了解课程信息、获取课程资源,本课程组计划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建立本课程的学习网站,整合包括“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教学案例库、教案、课件、教学视频、学习指南等”在内的各类教学资源,也为校内校外的同行交流课程建设及改革经验提供便利的网络平台。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根据《平面设计》课程“案例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结合高职学生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纯理论知识学习效率较低的特点,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分析讨论法、分组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教学手段
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不宜采用传统的板书讲授方式,而应使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室,充分利用投影仪、话筒、音响、电子教学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够直接表现各种事物现象和变化过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偏差加以校正,从而大大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还能大幅降低教学成本,快速
更新学习资料,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七、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由教学内容所包含的“典型案例()通关测试()课程答辩()”以及“考勤情况及课堂表现()”四部分共同构成,由于《平面设计》课程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主要靠教学案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积累和训练,对于“通关测试”和“课程答辩”两部分,采用“过程性评价()案例完成性评价()”考核机制,强调学生在案例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最终案例完成效果,使得考核结果更加完整客观,更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
、总体评价设计
、教学单元评价设计
()典型案例考核评分标准
()通关测试考核评分标准
()课程答辩考核评分标准
八、课程特色
、“案例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从事动漫设计与制作工作所必须的数码绘画基础知识和可能遇到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学单元,将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素质目标糅合在这些案例的教学中,同时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路,教学场所全部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训室,保证学生一人一机,利用局域网络、多媒体手段和电子教学系统分发教学资源、监控学生操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尽最大可能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以学生为主体的“七步走”教学过程组织
按照重自主、重交流、重实践的教学原则,设计出“七步走”的课堂教学活动方案,即在每个教学单元内通过“案例回顾→案例讲解→案例示范→自主操作→分析纠错→举一反三→回顾总结”七个步骤开展教学活动,并为每个教学步骤制定出明确的教师活动规范和学生活动规范,避免了教学活动的随意性,保障了教学效果的稳定性。
、注重“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机制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主要靠教学案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积累和训练,对于课程内容所包含“通关测试课程答辩”部分,均采用“过程性评价()
案例完成性评价()”考核机制,并设计出评价点丰富的评分标准细则,强调学生在案例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最终案例完成效果,使得考核结果更加完整客观,更符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
《平面设计》课程组
二〇一三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