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中小学机器人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究
中小学机器人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究中小学机器人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究石淑晓常利亚王淑娟摘要:近年来,伴随着科技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教学逐渐走入了中小学的课堂之中,机器人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模式的一大创新,同时也是国家进行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
基于此,本文将就中小学机器人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进行探究和讨论。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机器人;课程开发当前,推进机器人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普及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下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利用机器人这一新型科技产物,可以更好地为国家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除此之外,做好机器人教学的开发与研究还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课程性质中小学阶段的机器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和大学阶段的机器人教育有所不同。
这种不同具体表现在大学阶段的机器人教育被包含在了自动化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专业课程之中。
在大学阶段,机器人学被当做是一门设计内容广泛的学科,包括机器人学概况、运动学、动力学、数理基础、程序设计、高层规划、传感器等诸多内容[1]。
而中小学阶段的机器人教育课程则是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其外延通常涉及到机械制造、生物仿真以及电子通讯等技术。
就信息技术而言,主要包含了程序设计以及传感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中小学阶段的机器人教育,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同学们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以一种综合的、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
除此之外,在中小学阶段的机器人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们认识和学习机器人的兴趣,从而使其能够做到以机器人为载体来更好地学习各种信息技术以及通用技术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进而认识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人类科技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巨大影响作用。
还要通过机器人教育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并且帮助其培养交流协作以及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中小学阶段的机器人教育主要是针对对机器人的制作具有浓厚兴趣的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和初中生。
小学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精品教育文档
小学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一、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的背景与理念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教育走入中小学学生课堂即将成为可能和必然趋势。
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研究现状: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非常看好智能机器人教育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尤其对年轻一代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他们在中小学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知识的教育。
在国内,智能机器人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渗透已有呈加速度发展的趋势,智能机器人事业和教育事业同时面临跨越式发展的极好机遇。
现在,我市的许多学校也都开展了机器人的活动,但是这些学校智能机器人活动都以校内机器人社团、或者是以竞赛小组的方式出现,也有学校以研究性课程、选修课程的形式进入了中小学课堂,这些都没有进入学校课程体系,没有真正对全体学生进行机器人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
我们学校从2006年就开设了机器人社团活动,在历年各级各类的机器人竞赛中获奖无数,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机器人教育经验。
为了使机器人教学不偏离教育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校确立了“普及+提高”的原则,根据实践经验、师资水平和学生发展需求等因素开设了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决定开展把智能机器人课程引入课堂的实践研究。
机器人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普及型课程,不强调课程的系统与全面,不追求课程建设的专业性,旨在充分利用机器人教学的特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力争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平台。
机器人校本课程的理念是通过机器人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初步建立系统的观点和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1、教学内容我们将课程的内容分为三个主要的版块:认识基础构件;图形程序学习;创作作品。
在这三个版块的基础上还有第三方的传感器和控制器的学习作为教学补充。
学校将机器人NXT技术基本定位在研究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上,为了能保证教学的课时,所以对课程的课时设置数量基数降低,而可以给教师一个比较大的变通空间,增加操作性。
《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智能机器人活动在中小学的存在方式已不仅仅是“兴趣活动”,智能机器人活动的主要目标也不仅仅是“竞赛夺冠”,而是开始走向课程定位,提升课程意义。
机器人教学是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载体,机器人教育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技术的核心价值。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教育走进课堂已成为必然趋势,必将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新的活力。
[关键词]机器人教学校本课程信息技术科学教育科学素养2006年在高中课程改革推动下,结全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我校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物理等多学科资源整合,开设了《走近机器人》校本课程,把机器人教学活动由原来单一的课外活动推向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科技平台,以此推动学校的科学教育。
下面我就谈谈我校基于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展科学教育的一些认识与实践。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机器人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机器人课程不仅具有实践性、跨学科性,更重要的是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从机器人的搭建到项目方案的解决,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团结协作能力。
同时,机器人本身具有好玩的特点,使机器人教学很容易吸引学生进入这个科学的前沿领域,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又是人的综合素质中较为重要的核心部分。
因而开展机器人教学将会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
我校结合实际,着力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将《走近机器人》校本课程列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为我校机器人课程的正常、高效开展提供了课时保障和良好的条件。
二、研究的目标1、智能机器人教育如何切实有效的发挥创新教育功能的研究计划就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个相互独立又密切的教育形式,研究如何将现行教育的训导模式向自主动手做、做中学模式转化,如何将考试现有的单一考察记忆功能向综合素质考察功能转化;整合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将校本资源与“新课程”相得益彰的结合,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课程模式与机制。
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谢瀚飞
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谢瀚飞发布时间:2022-12-25T17:31:11.79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2月3期作者:谢瀚飞[导读] 随着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技术也在逐渐向更有利于人们的方面发展,并且会让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变化。
除此之外,在国家的教育领域中,智能机器人教育走入中小学的课堂中也成为了可能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对此,国家在不断的鼓励在小学教育领域中,设置机器人课程。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器人还是处于一种刚起步的阶段中,只有少部分的优秀生才可以接触到机器人课程中,并且极少数学校会将机器人课程设置到正常的常规课教学中去。
所以,本文从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来进行一系列的探究。
谢瀚飞四川省内江市第十小学校【摘要】随着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技术也在逐渐向更有利于人们的方面发展,并且会让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变化。
除此之外,在国家的教育领域中,智能机器人教育走入中小学的课堂中也成为了可能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对此,国家在不断的鼓励在小学教育领域中,设置机器人课程。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机器人还是处于一种刚起步的阶段中,只有少部分的优秀生才可以接触到机器人课程中,并且极少数学校会将机器人课程设置到正常的常规课教学中去。
所以,本文从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实践来进行一系列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机器人;课程;开发与实施;探究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2-030-01引言: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待机器人课程,是比较具有教育价值所在的,因为机器人教育是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的,这非常的符合现在科技的发展,并且也可以很高效的来提升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有利于以后发展的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凸显出学校的特色以及促进老师的专业水平能力,增强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
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探讨(信息技术论文)2
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探讨摘要: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深入,智能机器人的教育走入中、小学校的课堂已经成为可能和必然趋势,本文拟就机器人教育进入课堂教学作一次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机器人教育智能机器人引言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深入,智能机器人的教育走入中、小学校的课堂已经成为可能和必然趋势。
机器人的教育也必将给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活力。
智能机器人会成为青少年能力、素质培养的智能平台。
一、为什么要开设智能机器人课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特别强调注重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
智能机器人教学非常有利于贯彻这一理念。
国外机器人教学实验证明,机器人竞赛不仅活动主题有趣,更重要的是其问题解决方案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同一个目标,因而智能机器人活动能激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在机器人教学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取知识。
他们就像真正的工程师一样,针对项目主题进行研究、策划、设计、组装和测试。
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使用积木、传感器、马达与齿轮等组件设计自己的机器人,并为机器人编写程序,让它完成自己想让它做的事情。
孩子们通过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抽象的理论如何变成了触手可与的答案,享受成功的兴奋。
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有关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知识,还可以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如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合理分配、利用时间的能力,对他人尊重、毅力与自信心的树立……二、如何处理智能机器人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之间的关系智能机器人课程的内容决定了它与信息技术课程的关系是比较紧密的。
当前我们的课程设置中没有智能机器人课程计划,怎么办?可以把智能机器人课程包含在信息技术课程计划中,通过压缩信息技术课程课时,适当删减和调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来完成一定量的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
小学机器人教育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机器人教育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小学机器人教育实践课题研究方案太古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与实践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崭新的内容,教育部从二○○三年起,把中小学机器人比赛纳入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
同时普通高中新课程已将人工智能技术及简易机器人制作列入选修内容。
目前,发达国家已把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必修课。
在我国的上海、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已开展了中小学机器人教育教学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近年以来,宁波市开展机器人教育比较好的有镇海应久小学、鄞州区宋诏桥小学及余姚的实验小学,我区已在李惠利小学、太古小学等学校开展了机器人的创新与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教育教学经验。
我校自2006年初开展机器人教学,已在市、省、全国取得了多项好成绩,已经处在了全区甚至全市的领先地位。
因此,在我校设立“小学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开展机器人教育与实践的研究,符合我校实际,对于推动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概念的界定:机器人教育是指学习、利用机器人,优化教育效果及师生劳动方式的理论与实践。
该定义的英文表述为:Robot-Based Education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tudying and utilizing robots to optimize the effe ct of education and the wa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work. (Peng Shaodong, March. 2002)该定义的理解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机器人教育有理论和实践两大领域理论方面,机器人教育有自身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能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
实践方面,机器人教育是指以机器人为主要教学内容或教学工具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这些活动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已经逐渐走入了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
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为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和机遇。
它能够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对于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教师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几个方面阐述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对科技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其次是要通过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包括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最后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
二、教学内容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机器人的基本知识、编程基础、传感器应用、机器人控制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机器人的基本原理、编程的基本技能和机器人的应用方法,从而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创新性的项目和活动来拓展教学内容,比如开展机器人大赛、编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升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让学生对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一些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分享一些关于机器人的趣闻趣事,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机器人视频,或者邀请一些机器人专家来校做一些科普讲座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性教学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强调实践性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案例、项目、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深入理解机器人的原理、编程的技术和机器人的应用方法。
3. 合作学习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强调团队协作,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学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
《小学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选题1.选题的意义:科技推动教育,知识改变命运,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智能机器人飞速发展的时代。
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教育走入中小学学生课堂即将成为可能和必然趋势。
此外,这项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与前沿研究相结合的生动形式,而且内容本身也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和综合性,易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2.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非常看好智能机器人教育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尤其对年轻一代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他们在中小学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知识的教育。
例如,介绍机器人的由来,要求学生搜集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小说或录像等资料。
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关机器人的功用和局限性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这些内容主要穿插在科学概论、社会研究和计算机概论等课程教学中进行。
在国内,智能机器人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渗透已有呈加速度发展的趋势,智能机器人事业和教育事业同时面临跨越式发展的极好机遇。
如果说上世纪末我国“863”高科技发展计划把“普及机器人文化”作为我国发展机器人事业的一项战略措施,那么到了新世纪,普及机器人文化也将越来越成为促进教育创新的一个战略性手段。
我市的许多学校也都开展了机器人的活动,但是这些学校智能机器人活动都以校内科技活动小组或者竞赛小组的方式出现,并没有真正进入课堂教学。
我校在2004—2007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将大力开展科技特色教育,机器人教育是其中一部分,根据实践经验、师资水平和学生发展需求等因素,决定将它作为独立的课程纳入小学日常教育教学中,开展把智能机器人引入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给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新的舞台。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总目标:以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浅谈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探索与实施
浅谈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探索与实施作者:刘君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年第09期学校长期以来以“生长教育”为办学理念,打造适宜儿童生长的教育生态体系。
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协作等能力,使学生具备人工智能思维,也是落实“生长教育”的需要。
首先,学校从保障师资队伍、合理分配课时、确定教学内容、配置必要装备等方面,为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保驾护航。
学校历来重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发展,现有市、区级骨干教师3人,为顺利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提供了保障。
学校以西马各莊校区作为试点,率先在低年级利用每周一节校本课程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在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在其他5个校区进行推广,由教师把人工智能课程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补充带入课堂。
学校将目标定为:带领学生充分体验人工智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怎样与人工智能共同发展。
目标的确定为先后形成“走近人工智能”“机器能思考吗”等课程打下基础。
学校人工智能课程的顺利开展得益于教育装备专家的有效指导。
此外,课程开展所需的必要装备也得到了相关机构的支持与帮助。
其次,人工智能课程开展以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任务情境中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思维、口语表达等能力都得到提升。
每一节课,教师都认真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在“神奇的计算机”一课中,教师利用视频,展示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到我国自发研制天河一号计算机的历史,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人工智能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在实际体验中才能更好地获取知识。
在“识文断字的人工智能”一课中,教师让学生们体验机器识字的过程,随后又引导学生用软件进行“文字识别”的编程体验,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任务,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在“走近人工智能”教学中,教师设计主题发言内容:你期待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样?学生结合课上的体验活动与生活中的实际经历发表意见。
小学技术课程中的机器人教育实践
小学技术课程中的机器人教育实践机器人教育实践在小学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很多学校开始将机器人教育引入小学技术课程中。
机器人教育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体验科技并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机器人教育在小学技术课程中的实践,以及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一、机器人教育实践的意义机器人教育实践的引入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
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的行为和思维,通过编程和操作机器人,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技的魅力。
这样的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机器人教育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机器人教育活动中,学生通常需要分组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学会了合作解决问题,并培养了有效沟通的能力。
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团队合作,还能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机器人教育实践的具体应用1. 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编程是机器人教育实践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编写代码,学生可以控制机器人执行各种动作和任务。
小学技术课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简单的编程软件,如Scratch或Blockly,让学生通过拖拽和组合积木式的编程块来操作机器人。
这种简单易行的编程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机器人比赛机器人比赛是机器人教育实践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可以在比赛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与其他团队的竞争激发学习兴趣。
常见的机器人比赛项目有迷宫寻宝、足球比赛等。
通过参与这些比赛,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能够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机器人课题研究机器人教育实践也可以在课题研究方面发挥作用。
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机器人的原理和构造,研究机器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医疗、工业等。
中小学机器人教学课程实践研究
中小学机器人教学课程实践研究摘要:机器人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而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逐渐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中。
在教育行业应用机器人教学仍属于新鲜事物,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教学;在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机器人教学活动的存在方式已不仅仅是少数人的兴趣活动,机器人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除了普及机器人科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升信息素养。
机器人教学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载体,机器人教育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技术的核心价值,也必将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新的活力。
1.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机器人教学的现状在机器人教育这股浪潮中,不同地域的学校,开展教学的课程项目受到硬件资源配置、教学资料缺乏和师资配置等问题限制,没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一直是零散杂乱状态,课程内容缺乏层次性、衔接性和科学性。
但是在部分小学中很多教师还是在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机器人教学的有效策略。
就目前的机器人教学现状分析,部分小学学校在主流教材的选择上还存在缺陷,教材中关于机器人教学的单元和内容不够详尽和完善,对教学活动的安排和实施是有影响的。
机器人教学需要有专业的教师队伍支持,但是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机器人教学技巧以及核心要求的把握上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学校层面来看,没有完善的信息技术培训机制,并且在各种教学资源的配置上也跟不上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些都让机器人教学的开展和落实阻碍重重。
2. 小学信息技术应用机器人教学的内容选择根据机器人活动小组或社团里学生的不同认知能力和知识层次,以最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导向,有针对性地设计从科普到竞赛完整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里的每一个阶段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并具有可实践性。
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阶段:(一)启蒙阶段:机器人力学结构本阶段课程主要内容针对于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
通过分析、讨论和搭建生活中常见的不同机械装置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观察力,重点培养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做好铺垫。
“变形金刚”走进科学课堂——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探索
对 小学生群体进行 创造教 育 , 可 以加  ̄J l J \ 他们大胆猜想、 发挥 想象、 锻炼意志 、 培养 使 理论 充分 结合 实际。实践证 明 , 我们 的
学 生 创造 力发 展 。 这 其 中 必 然依 赖科 学 教 坚强品质, 逐步提高科技创新意识。 师 的正 确 引导 , 逐 步 提 高 学 生 的 创新 和 实 践 能 力 。通 常 , 处 于 小 学 阶 段 的学 生 都 具 有 极 强 的好 奇 心 , 喜欢 动手 , 这 时 开 展 丰 3 .小 学 机 器人 校 本 课 程 建 设 有 利 于
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必须摆在首位 , 本文 激烈竞争的、 具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
主 要 通 过 研 究 小 学 机 器 人 课 程 建 设 的 重 1 .小 学机 器 人 校 本 课 程 建 设 有 利 于
要性及意义 ,再结合我班科学课 实例 , 试
图 摸 索 出一 套 科 学 合 理 的 、 适 用 性 强 的机
1 . 将 本班学生分成六个 小组 , 设定 1 米无障碍 的路 程,学生计算得出机器人通 过此路程需要行走 的步数, 轮流进行编程 ;
二、 小 学机 器人校本课程建设 的意义
一
致好评。 摆在现阶段的 问题是 由于机器人 教育的刚刚起步 , 小学机 器人校本 课程还
个 民族 的进步取 决于创新 , 它是 国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机 器人课 程的特 色在于 变学 生客 体 为主体 , 被 动为主 动 , 每 项任 务全程 由学 的独立思考能力 、 解决问题能力。学生通 运 用不同的算法进行编程 , 逐步养成爱思
考、 爱 动手 、 爱设疑 、 爱 解 疑 的 良好 学பைடு நூலகம்习 习
小学技术课程中的机器人教育实践
小学技术课程中的机器人教育实践现代教育领域中,机器人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机器人教育不仅能帮助他们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在小学技术课程中引入机器人教育实践,能够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机器人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小学技术课程中,学生通常会接触到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如手工模型和电子小装置等。
而机器人教育则将动手制作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
学生们需要亲自动手组装机器人,调试程序,并通过实际操作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其次,机器人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机器人教育实践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并通过自主思考和创新解决方法。
他们需要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同时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这种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知识学习,而是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机器人教育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机器人教育实践中,学生通常需要组队合作完成任务。
每个队员都会分担不同的责任,比如设计机器人外观、编写程序、组装机器人等等。
通过合作,学生们需要相互交流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他们通过合作实现更大的成功,并学会与他人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最后,机器人教育实践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机器人教育中,学生面对的问题往往是开放性问题,需要他们进行调研,分析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思维。
这些能力不仅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上有帮助,而且对于他们将来面对更加复杂的问题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分析及研究-文档资料
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分析及研究小学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机器人教材主要以科技信息、物理等各个学科为依托,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程特点为前提,旨在提升本校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协作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科逐渐由单一的形式转变为复杂的形式,学生、教师、学校三者不断互动,实现创新教育。
1小学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方法1.1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
这里所说的理论学习主要是针对教师,因为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学校购买了相关的机器人理论书籍,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玩具机器人制作》《机器人制作编程》等,还有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活动资料,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教师对于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找到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为以后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小学机器人教育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将其与社团活动相结合。
一般来说,每周需要有一节机器人课程的必修课,同时每周一节选修课,再加上每周一到两次的机器人社团活动。
为了给机器人教育研究项目一定的研究空间,研究人员可以成立工作室,形成统一的领导,统一的资金支持。
硬件的配置由专门的机构来提供,将机器人教室与机器人工作室相结合。
另外,公开课也是一种提升研究效率的重要方式。
在机器人课堂当中,教师通过说课将自己的讲课方式以及重点难点传递给学习者。
听课教师之间可以开展讨论,由专家和学者进行点评,为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展现平台。
社团是理论付诸实践的重要方式,在社团活?拥敝校?研究人员可以充分论证研究成果,并且及时地改进和完善。
1.2教材与学校文化相结合校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适应当地教育方式,培养本校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了实现机器人教育功能的优化,提升学校机器人教育的建设水平,研究人员可以结合学校的文化特征与校本教材的编写,深入实践,不断探索,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其应用也已经涉及到了中小学教育领域。
智能机器人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教育领域大放异彩,为中小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何利用智能机器人进行中小学教学,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对中小学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策略1. 结合教学内容与机器人功能设计课程内容智能机器人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机器人的多媒体功能,让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智能机器人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掌握程度进行个性化辅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智能机器人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智能调整,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 制定智能机器人与教师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中,智能机器人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该制定智能机器人与教师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合理的引导智能机器人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与智能机器人合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智能机器人可以与各种教育软件进行配合使用,通过与教育软件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育软件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材,而智能机器人可以利用互动的方式更好地传达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制定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场景在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制定多样化的教学场景,通过多种场景的设计,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2. 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智能机器人可以利用其强大的互动功能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智能机器人模拟生物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智能机器人可以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大概念视角下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AI)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许多学校开始探索如何在教育中融入AI元素。
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好奇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开发基于大概念的AI校本课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大概念视角下开发并实施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
二、大概念与人工智能教育大概念是指学科领域中具有核心地位,对学科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思想或原理。
在人工智能教育中,大概念主要包括算法、数据、人工智能系统的基本原理等。
通过聚焦这些核心概念,学生能够深入理解AI的本质,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策略课程目标设定:明确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AI素养,激发他们对AI的兴趣,以及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选择:围绕大概念选择课程内容,如算法、数据、机器学习等。
同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创新:采用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设计:设计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AI小项目、编程挑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AI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评价与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过程表现和成果产出。
同时,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论综上所述,大概念视角下的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聚焦核心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设计实践活动等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AI素养和综合能力。
然而,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以确保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课程设计、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为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的背景与理念
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的教育走入中小学学生课堂即将成为可能和必然趋势。
同时,也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研究现状: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非常看好智能机器人教育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作用和影响,尤其对年轻一代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他们在中小学教育中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进行智能机器人知识的
教育。
在国内,智能机器人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渗透已有呈加速度发展的趋势,智能机器人事业和教育事业同时面临跨越式发展的极好机遇。
现在,我市的许多学校也都开展了机器人的活动,但是这些学校智能机器人活动都以校内机器人社团、或者是以竞赛小组的方式出现,也有学校以研究性课程、选修课程的形式进入了中小学课堂,这些都没有进入学校课程体系,没有真正对全体学生进行机器人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
我们学校从2006年就开设了机器人社团活动,在历年各级各类的机器人竞赛中获奖无数,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机器人教育经验。
为了使机器人教学不偏离教育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让每一个
学生都得到发展,学校确立了“普及+提高”的原则,根据实践经验、师资水平和学生发展需求等因素开设了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
决定开展把智能机器人课程引入课堂的实践研究。
机器人校本课程作为一种普及型课程,不强调课程的系统与全面,不追求课程建设的专业性,旨在充分利用机器人教学的特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力争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平台。
机器人校本课程的理念是通过机器人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初步建立系统的观点和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
1、教学内容
我们将课程的内容分为三个主要的版块:认识基础构件;图形程序学习;创作作品。
在这三个版块的基础上还有第三方的传感器和控制器的学习作为教学补充。
学校将机器人nxt技术基本定位在研究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上,为了能保证教学的课时,所以对课程的课时设置数量基数降低,而可以给教师一个比较大的变通空间,增加操作性。
①总课时:学校基本将lego的课程定位在三、四两个年级,两个年级的总课时数为32个课时/学期。
②按年级细分课时:三年级课程可以用研究型和拓展型课程的时间。
四年级课程主要以拓展型课程为主。
2、教学形式:
教师授课型:在课程的初期阶段需要提供学生各种lego器材的
零件实物并介绍几个具体的个案,让学生对lego的器材和lego的相关软硬件操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学生活动型:在课程的后期阶段应该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
组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创作,参加各种教学测试和比赛。
3、课程评价
为了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课程设置相应的教学反馈方式即教学评价。
机器人课程的评价,我们一直在探索,我们觉得智能机器人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包括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及教师评价。
但是机器人的教学是一个实践的活动,因此,总体评价应该采用过程评价。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的就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取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要求授课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做一个详细而细致的记录。
并将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②学生作品:将模仿类型、创新类型作为两种不同的作品形式进行评价。
并保留学生作品的实物图像和具体完成的动作说明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
③论文:对于已经参加过提高型课程的学生要求其对一个主题进行研究并撰写有质量的论文或案例报告作为结果评价中的重要
指标。
教师做好案例的收集整理工作以充实学校的课程。
要求一个小组至少完成一篇论文。
④测试:针对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制定阶段学习后命题形式(专题形式)的能力测试,也考察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结果。
测试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和实际操作情况适当安排课时进行,一个年级的课程安排中每个学期的测试不少于3次。
三、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推进的后续保障
1、课题引领
本校机器人课题组领衔的《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这一课题,申报了常州市十二五规则市级课题,并与今年年初顺利开题。
在此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师资建设
机器人课堂教学的有效推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机器人课堂实践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所以我们在整个机器人课堂教学实践推进研究过程中,是整个团队一起来完成的,专门成立了机器人课题研究小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交流经验相互学习。
当遇到大型比赛的时候,互帮互助,互相推荐分配代表参赛,整体的教学研讨、比赛参与都比较融洽。
3、以赛促学
比赛的真正目的:推进机器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基于这样的比赛理念,学校可以在每年的科技节上开设学生机器人
竞赛项目,例如:轨迹常规比赛:“竞赛+上机考试”;创意比赛:“现场设计+解说”。
在每年的青年教师素质赛中,进行机器人课堂教学展示评比:“设计+上课+说课+评课”;机器人课堂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教师机器人比赛:现场命题现场比赛。
一年多来的机器人课堂教学实验成果坚定了我们继续进行机器人校本课程开发的信心,我们计划在下一阶段除了继续在三、四年级开设lego基础知识课程外,还要在五年级开设仿真机器人方面的校本课程。
我们的机器人校本课程的建设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策略是我们不断研究的重点课题,让机器人校本课程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从而真正体现机器人这个特殊平台的价值。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花园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