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团队教研

网络团队教研
网络团队教研

网络团队教研

一、竞赛目的和意义

1.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发展态势,选择当前主流的应用项目,基于网络环境,组织教师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的提升。

2.通过初始作品设计、评价、反思和完善设计等比赛环节,让教师体验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策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的作业流程,倡导教师运用这种策略去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创新和实践活动。

3.引领学校开展学习(研究)共同体建设,为学校的学习(研究)共同体提供展示教学研究能力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二、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3人/团队。每个参赛团队由3名教师组成。

(三)每人限参加一个赛项,限提交一件作品。

(四)竞赛学科:

每个组别均设“同校类”和“跨校类”两个类别。

小学组设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8门学科;初中组与高中组均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10门学科。

三、作品提交

(一)网站报送:选手须通过NOC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311531589.html,)竞赛平台在线提交作品。

(二)提交内容:电子报名表、微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微视频。

(三)作品要求:

本次比赛以微课程设计、开发和应用为主要内容。微课程的使用对象为学生,实施途径为课堂教学或课外自主学习。比赛作品由“微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微视频”两个部分组成。由地方组委会自选课题(无地方组委会的地区,由参赛团队自选课题),参赛团队合作完成并提交作品电子稿。

比赛作品每个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微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

微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由“微课程设计方案”和“微课程实施方案”两项内容组成。“微课程设计方案”是参赛选手在具体开展微课程制作前对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媒体表现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整体规划的文字说明(文字数量限定在800字以内)。“微课程实施方案”是参赛选手为学生设计的如何运用微视频进行学习和开展学习评价的文字材料(文字数量限定在500字以内)。为了方便选手撰写微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全国组委会提供“微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参考模板”(详见附件一),供参赛选手参考。

2.微视频

微视频是微课程实施过程中,供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使用的学习

内容材料。比赛作品中的微视频时长限定在8分钟以内。微视频的片头5秒应显示课题,片尾5秒应显示团队编号和日期,除此之外,不得出现其他任何信息(此10秒时间不计入8分钟内)。微视频的文件大小在100M以内,文件格式为WMV或MP4。

(四)截止日期:作品提交至全国组委会的截止日期为2017年5月10日。提交作品须同时提交作品评审费,评审费标准详见NOC 网站。

四、竞赛流程

(一)报名:参赛选手须通过NOC网站竞赛平台在线报名和提交作品。(有地方组委会的地区,由当地组委会统一组织报名)(二)初评:由地方组委会负责组织,确定地方奖项后报送全国组委会。(无地方组委会的地区,作品由全国组委会负责评审)(三)复评:由全国组委会负责组织,对地方报送的初评获奖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全国决赛入围作品。

(四)全国决赛:入围选手现场决赛,确定一、二、三等奖。一等奖选手将获得参评“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的资格,并有义务参加决赛期间的交流活动。入围但未能到达决赛现场参赛的选手,视为弃权,不予评奖。

决赛形式:

决赛采取现场比赛的方法进行。全国组委会提供网络环境,现场公布课题,参赛选手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初始设计和制作、评价和完善、陈述与答辩三个环节。比赛各环节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初始设计和制作

参赛团队根据组委会公布的课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微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的设计与微视频的制作。

②作品评价和完善

采用循环评价的方式进行,参赛团队对兄弟团队的初始作品进行评价;根据兄弟团队对本团队初始作品的评价和本团队的反思进行修改与完善。如有团队放弃比赛,则顺延跳过继续循环评价。

③作品陈述和答辩

采用PPT展示的方式,由参赛团队中的一名选手向评委介绍参赛作品(设计意图、修改过程和实施要点等),时长为8分钟。作品介绍完毕,参赛团队根据评委提出的两个问题经协商讨论(时长2分钟)后,由介绍作品之外的两位选手分别回答问题。两位选手回答问题的时间合计不得超过5分钟。

五、评审标准

网络团队教研比赛评审标准详见“2017年NOC网络团队教研比赛作品评审要点”(附件二)。

六、相关说明

(一)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选手原创,选手在上传作品前须确认拥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作品内容要健康向上,不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不得剽窃、抄袭他人作品,如因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其法律责任由参赛选手本人承担,并取消选手的参赛资格。

(二)所有作品一经参赛,即视为参赛选手同意全国组委会拥有对其作品的使用权,同意组委会以任何形式对参赛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三)本赛项产生“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

附件一

微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参考模板

微课程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教材版本X教版《XX》第X册X X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实施途径□课前自主学习□课内自主学习□课后辅导□其他(请说明)教学特点□概念讲解□问题解决□作品欣赏□操作□其他(请说明)制作方式□屏幕录像□拍摄□PPT+配音□动画□其他(请说明)

时长控制8分钟以内(不包括片头、片尾)

微视频制作要点

情境导入

内容主体

归纳小结

(含评价)

相关说明

微课程实施(学生微课程学习)方案

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准备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学习

时间

起始

时间

结束

时间

学习所花时间重复

学习

内容1 重复学习频率

内容2 重复学习频率学习

帮助

求助

问题

求助

方式

解决

情况

学习结果知识

技能

形成性测验题测验结果评估

情感

体验

体验内容体验结果

存在

问题

建议

附件二

2017年NOC网络团队教研比赛作品评审要点

一、初始作品

评审内容评审要点分值相关说明

微课程设计微视频制作科学性:目标定位和过程合理30

评委根据微课

程设计及微视

频作综合评判技术性:画面清晰和播放流畅20

艺术性:布局合理和吸引学生10

微课程实施针对性:任务与视频内容吻合20

评委对照微视

频作综合评判有效性: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20

二、评价和修改

评审内容评审要点分值相关说明

兄弟团队初始作品评价肯定优点:全面、客观和公正20

评委根据选手

提供的评价文

字稿进行评判指出不足:存在问题和产生原因20

合理建议: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20

自身团队初始作品完善提高程度:作品完善和反思深度40

评委结合初始

作品作评判

三、陈述和答辩

评审内容评审要点分值相关说明

作品介绍预期效果:通过学习能实现目标25

评委根据选手

陈述和PPT演示

作综合评判

创作收获:参赛过程的主要收获25

语言表述:语言清晰、语态自然10

问题回答问题一:针对性、合理性、语言清晰20

评委据选手回

答情况作评判问题二:针对性、合理性、语言清晰20

网络教研工作具体实施具体预案模板.docx

网络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育科研、教学研究、课程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延伸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从本期起,在全县中小学整体铺开网络教研工作。 二、工作目标 网络教研是一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校本教研模式, 是常规教研的一种有效载体,能促进教研跨时空交流和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目标是: (一)通过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搭建网络互动平台, 促进共同发展; (二)通过网络教研,促进教师学科研究意识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 (三)通过网络教研,加强各学科建设,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此项工作教研室牵头主抓,各职能科室协同配合,具体工作职责是:办公室综合协调,计财股负责经费落实,仪器电教站负责网络平台的搭建、维护和指导,教研室负责活动开展,督导股负责考核评估。 (二)保障经费投入 各级要保证用于网络教研所需的经费,根据相关政策,在公用经 费项目下专项列支,同时要与运营商开展全方位合作,拓宽网络教研经费筹措渠道。 (三)加强制度建设 教育局要健全信息发布和审核等平台的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以制 度推进工作。各单位、各学校也要建立和完善网络教研的各项制度, 保证工作有序进行。 (四)加强平台管理

我县现在开通的网络教研平台有:通城县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 公共服务平台对接)、高中教师淘师湾、通城县教育__ 、教育局qq 群、通城教研 qq 群、各学科 qq 群、各学校校园网等。仪器电教站要加强对 这些平台的管理,进一步探索网络教研的新途径,使这些平台成为开 展教学研究广阔领地。 (五)强化学习培训 1.加强学习,转变教研观念。各级教育管理干部和全体教师要加 强学习,转变传统的教研理念,树立新的资源观、教研观和共建合作 观,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做到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能在网上 收集、整合、发布各种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不断提高网络教研的能 力和实效。 2.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对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培训内 容包括基本网络知识、电脑文字处理、学会在网上收集各种教育信息和。通过通城县公共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鼓励教师拥有个人的网络 学习空间,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 6.有序开展活动 (1)开展联动式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总结六篇

网络教研总结六篇 【篇一】 经过历时一个月的网络教研,全体语文教师对于“新课改环境下,如何有效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对于创建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在本次网络教研活动中我们收获良多: 一、资源共享,凝聚集体智慧。 过去的“闭门造车”和“孤军奋战”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组成教师团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发挥了每位教师的能动性,令教师们通过网络教研这一平台产生思维的碰撞,开拓新思路,创新好方法。 二、集思广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的精力有限,人的知识有限,人的能力有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集 体网络教研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大家都有了收获,共同成长。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也在探索实践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疑难杂症”,以一己之力解决起来很是迷茫。可有了网络教研团队,遇到问题可及时抛出,自然有“高人支招”,或“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一起研究突破的方案,总让人得豁然开朗之感。 三、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瓶颈”,若教师独立思考,花的时间多,任务重,压力大。而使用网络教研可以大大缩短时间,减轻教师忙于备课的压力,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上课,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去修改。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具有不同见解合理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

四、积极实践,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每一次探讨教研问题,教师们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自然会翻阅大量的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将自己的真知灼见与大家分享。网络教研让教师们都积极地参与,学习新课标,研读课本,分析学生,寻求创新。在网络教研期间,**老师等先后就“小组合作学习”上了研讨课。围绕几位教师的课例,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段时间通过理论的学习、实践的探究,网络教研每一位教师业务水平、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篇二】 今天有幸参加了五年级数学的网络教研。首先,由**的**主任为我区数学老师进步了教学目标和教材培训。王老师的讲座条理非常清晰,重点突出。简单记录如下: 今天的培训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课程标准总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二、学段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三、五年级数学教材整本书的目标是什么;四、每一单元目标;五、每一课目标如何设立。 课标中以下内容需要铭记:第一、记住两个核心理念:一是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二是不同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第二,记住四种能力,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第三,四种能力。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第四,四个关系。第五、四件大事。最后,记住十大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运算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 关于活动经验,有四方面:一是直接的活动经验。二是间接的活动经验,三是设计的活动经验。四是思考的活动经验。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网络教研团队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意义和目的 ◇发挥时代网络主体大众化的优势和网络跨越时空的优势,提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从事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可视化表达的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感悟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工作方式的优越性,养成网络环境下同侪互助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现代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服务的能力。 ◇创建教学反思与网络研讨相结合的新型教研方式,促进大众教研与精英教研并行发展,实现教师生命质量的新跃迁,推广通过网络实现自我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更新教育资源观念,提升资源感悟能力,发挥网络积淀教育资源的优势,构建基于网络工作坊的头脑风暴的动态优化的网络教学资源新体系。 网络教学团队赛项细则说明 一、赛项内容与要求 1.赛项内容概述: 通过网络环境下基于协作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基于同伴互助的评价与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基于协作与反思的可视化陈述与答辩等三个阶段(历时三天),分别评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的各学科优秀网络教学团队。 图一:网络教研团队竞赛结构图解 小学组设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信息技术五个学科;中学组(含职业学校)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信息技术五个学科。

小学、初中、高中组的各个学科分别设“学校类”与“跨校类”两个类别。“学校类”参赛团队的三名选手应来自同一所学校;“跨校类”参赛团队的三名选手可以由来自同一地区的三名选手组成,而不必来自同一所学校。 2.赛项细分与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赛场提供的环境下完成。分为个人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团队信息化教学设计(含课件的设计制作)两个阶段。具体如下: a.第一天上午,根据赛场公布的课题从事个人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参赛团队每位成员各自独立完成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文案(含资源和媒体运用的设计,但不需要完成课件)。信息化教学设计应阐明设计思路和设计亮点。比赛结束,按照赛场工作人员的要求把个人教学设计上传到规定的网络平台上。 赛场关闭外网。要求参赛选手在吃透教材与优化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下功夫,做到以最优化的方式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为团队协作阶段完成理想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打下基础。 信息化教学设计采取的方式不限,可依据教材特点正确选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整合”方式(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符合施教者个性特点的任何“整合”方式,如:互动电子白板教学、Moodle教学、概念图与BLOG教学、思维导图教学、农远“三种模式”教学、新创的教学方式等)。 b.第一天下午,在个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同伴互助、协作完成本团队信息化教学设计(包含课件的制作)。赛场开通外网。团队教学设计完成之后,按照赛场工作人员的要求上传到规定的网络平台上。

网络教研平台方案(简介)[优质文档]

网络教研培训材料 淑村中心学校 2017年

一、网络教研平台设计理念与整体规划 1. 网络教研平台设计理念 1) 一个宗旨:从资源环境、课程环境、协作教研环境三个层面为区域教研业务开展、教师专 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在资源环境层面,构建一个动态生成的区域特色教育资源库,积淀本地优质教育资源;在课程环境层面,打造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搭建各级教师网课展示交流的舞台;在协作教研环境层面,形成纵横交织的信息交流网络,搭建跨学科、跨地区、多角度的协作研修平台。 2) 两种机制:提供协作交流机制与知识管理机制 平台提供了协作交流机制以及知识管理机制。通过同伴合作、专业引领、组织协调、社会支持的协作交流机制,能够形成协同教研的良好环境;引入知识管理机制,汇聚区域众多教师 多年积累的教研经验和心得,将蕴藏在教学实践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见的教育教学能量! 3) 三个立足点:立足于以教师为本、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教师专业成长主要包括以下途径:教师个体自我反思、研修团队的同伴互助、专家梯队的专业引领、学生家长社会支持以及企业社区合作与交流等。网络教研平台立足于以教师为本、提供针对教师个体研修的服务;立足于同伴互助,提供针对教师团队的协作式学习服务;立足于专业引领,为梯队专家提供跨学校、跨学科、跨区域交流的服务平台。 2. 网络教研平台整体规划 网络教研平台的服务对象包括从教师个体到教师群体,从学校个体到学校群体(区域)的多层次的用户团队,教师业务空间为各层次用户提供相应的资源、工具、环境的支持和服务。 实施基于网络教研平台的区 域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编织出一张突破时空的教研 网,形成“人人、天天、点点” 都可网络教研的生动局面 开展跨校区的学科资源建 设,以点带面促进教师参与 本地化教材资源体系建设

谈谈网络教研团队如何进行整合点分析

谈谈网络教研团队如何进行整合点分析 一、整合点的选择及其优势 1、利用视听技术,创设情境。 《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因此通过《西游记》的视频的欣赏的方式,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视听功能,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从而使学生对于课文的学习有了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网络平台,沟通课堂内外。 (1)课前充分布置预习作业,搜集关于《西游记》的有关背景、人物、历史的资料,并充分利用学校的论坛,让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上传到上面,实现资源共享。 (2)课堂凸显学生主体,师生、生生互动。在课堂上利用校园论坛,能够更加快捷、直观地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关于《西游记》的资料,同学们可以共同浏览,并就某一知识点进行思想的碰撞、交流、质疑。并且利用网络的保存、记忆功能,学生可以对于《西游记》的人物、其余的小故事进行及时的复习、巩固。 另外,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功能,抓住重点问题,出示:这是一个()的石猴。让学生能够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学习环境,结合出示的问题,利用课件的超链接功能,把学生自我反馈信息、学生群体间的交流信息,与师生间的反馈、交流及时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的立体信息交流网络。通过生生、师生互动,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的碰撞和认知、情感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入,从而达到“品位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的教学目的。这个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协同合作的精神得到培养,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3)开放平台,拓宽学生视野。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的搜索引擎,及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展示《西游记》目录,感悟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学记》里讲“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网络的开放平台,把课内外结合,把生活之泉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使学生视野拓展,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整合方式的选择 学习过程中利用学校论坛、多媒体课件等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促进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 三、整合方式的优势 1、以生为本,实现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猴王出世》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使学生共享网络资源,可以根据老师提出的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学习水平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空间中,自主探究、合作共享,真正实现主体参与,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保证每个学生向最优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互动方式的变革。

网络教研总结范文4篇

网络教研总结范文4篇 【篇一】经过历时一个月的网络教研,全体语文教师对于“新课改环境下,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对于创建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在本次网络教研活动中我们收获良多: 一、资源共享,凝聚集体智慧。 过去的“闭门造车”和“孤军奋战”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组成教师团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发挥了每位教师的能动性,令教师们通过网络教研这一平台产生思维的碰撞,开拓新思路,创新好方法。 二、集思广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的精力有限,人的知识有限,人的能力有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集体网络教研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大家都有了收获,共同成长。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们也在探索实践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疑难杂症”,以一己之力解决起来很是迷茫。可有了网络教研团队,遇到问题可及时抛出,自然有“高人支招”,或“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大家一起研究突破的方案,总让人得豁然开朗之感。

三、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瓶颈”,若教师独立思考,花的时间多,任务重,压力大。而使用网络教研可以大大缩短时间,减轻教师忙于备课的压力,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上课,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去修改。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具有不同见解合理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 四、积极实践,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每一次探讨教研问题,教师们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自然会翻阅大量的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将自己的真知灼见与大家分享。网络教研让教师们都积极地参与,学习新课标,研读课本,分析学生,寻求创新。在网络教研期间, xx 老师等先后就“小组合作学习”上了研讨课。围绕几位教师的课例,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段时间通过理论的学习、实践的探究,网络教研每一位教师业务水平、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篇二】今天有幸参加了五年级数学的网络教研。首先,由 xx的 xx 主任为我区数学老师进步了教学目标和教材培训。王老师的讲座条理非常清晰,重点突出。简单记录如下:

{团队建设}网络教研团队竞赛

(团队建设)网络教研团队 竞赛

网络教研团队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意义和目的 ◇发挥Web2.0时代网络主体大众化的优势和网络跨越时空的优势,提升教师于网络环境下从事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可视化表达的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感悟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工作方式的优越性,养成网络环境下同侪互助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现代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为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服务的能力。 ◇创建教学反思和网络研讨相结合的新型教研方式,促进大众教研和精英教研并行发展,实现教师生命质量的新跃迁,推广通过网络实现自我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更新教育资源观念,提升资源感悟能力,发挥网络积淀教育资源的优势,构建基于网络工作坊的头脑风暴的动态优化的网络教学资源新体系。 网络教学团队赛项细则说明 壹、赛项内容和要求 1.赛项内容概述: 通过网络环境下基于协作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基于同伴互助的评价和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基于协作和反思的可视化陈述和答辩等三个阶段(历时三天),分别评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的各学科优秀网络教学团队。 图壹:网络教研团队竞赛结构图解 小学组设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信息技术五个学科;中学组

(含职业学校)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信息技术五个学科。 表壹: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分组分科壹览表 小学、初中、高中组的各个学科分别设“学校类”和“跨校类”俩个类别。“学校类”参赛团队的三名选手应来自同壹所学校;“跨校类”参赛团队的三名选手能够由来自同壹地区的三名选手组成,而不必来自同壹所学校。 表二: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参赛类别对照表 2.赛项细分和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 于赛场提供的环境下完成。分为个人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团队信息化教学设计(含课件的设计制作)俩个阶段。具体如下:

教研团队建设策略

教研团队建设策略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区域薄弱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策略 ——以嘉善县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团队建设为例 嘉善县惠民小学谢小立 【摘要】营造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应对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但目前薄弱学科教研员单兵化教研、校本教研有形低质等问题,局限了教育转型的速度。因此,从“团队构建”“主题架构”“形式活化”等角度入手,建立“高质教研团队”运行模式,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提升薄弱学科教研水平有效方法。 【关键词】教研团队;区域共同体;薄弱学科 一、当前教研机制存在的问题 营造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是应对教育变革挑战的必然方向。在此过程中,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等新型教师培养方式也日益发挥出重要价值。但大量信息表明,当前上述教研机制依然没能完全发挥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作用,相对传统语数强势学科之外,英语、科学、体育等薄弱学科现象更加明显。以我们以小学科学为例,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区域教研员单兵教研现象局限了优质资源的共享 当前,区域教研中教研员单兵化行动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教研主题源于教研员个人的主观判断,教研形式也深受教研员个人观念和习惯的左右。这种教研员主导下的教研方法,虽然具有较强的统摄力,但是也容易出现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脱节现象,更不利于区域内优质教师资源的发挥,与课程改革发展需要不相吻合。而强化教研团队建设,可以淡化自上而下的教研管理方式,强化由骨干、普通教师共同参与的教研机制建设,努力发现、培养并形成能够在本地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的专业团队。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区域教研组织的规划、协调、保障、监控管理作用,拓宽区域合作的经验,实现区级与片校级教研团队的双向“伙伴合作”,促进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二)校本教研组织不能满足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虽然校本教研方兴未已,但是小学科学等薄弱学科,专职教师人数少、层次差异大,致使校本教研校际发展不平衡,“强者恒强”与“弱者恒弱”现象交织并存。弱势学校教研方式依然单一、质低,“新人走老路”、“高大上”等现象导致教师成长走了弯路,浪费了时间和物力,而强势学校又缺乏辐射教研价值的通道。加强区域教研团队建设,可以更好地整合人力和经验资源,实现校际优势互补和同伴互助,解决教研组织建设和教师发展困顿。 (三)校本教研主题不能满足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科研是化解矛盾探索教育教学解困之路最有力工具。但是调查表明,不少学校在借助校本研修的科研之路上遭遇了方向不清晰,主题不明确的困境。而小学科学等薄弱学科校本教研有形低质,活动“表面化、碎片化、盆景化”导致特征不明、成果不成的现象更加明显。加强区域教研团队建设,可以促进教研一体化目标的建立,凝聚起不同学校间共同愿景,在“方向”与“主题”上形成研究合力。 为此,嘉善县围绕“建设高质小学科学区域教研团队”这个大目标,在充分调查和分析县域小学科学老师队伍和科学教研现状及教师专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基础上,从“教研团队组织”、“教研主题架构”、“教研形式活化”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提出了“分类+互

网络团队教研

网络团队教研 一、竞赛目的和意义 1.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发展态势,选择当前主流的应用项目,基于网络环境,组织教师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应用研究,促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的提升。 2.通过初始作品设计、评价、反思和完善设计等比赛环节,让教师体验运用“基于设计的研究”的策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的作业流程,倡导教师运用这种策略去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创新和实践活动。 3.引领学校开展学习(研究)共同体建设,为学校的学习(研究)共同体提供展示教学研究能力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二、参赛范围 (一)参赛组别: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含中职)。 (二)参赛人数:3人/团队。每个参赛团队由3名教师组成。 (三)每人限参加一个赛项,限提交一件作品。 (四)竞赛学科: 每个组别均设“同校类”和“跨校类”两个类别。 小学组设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8门学科;初中组与高中组均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10门学科。

三、作品提交 (一)网站报送:选手须通过NOC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311531589.html,)竞赛平台在线提交作品。 (二)提交内容:电子报名表、微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微视频。 (三)作品要求: 本次比赛以微课程设计、开发和应用为主要内容。微课程的使用对象为学生,实施途径为课堂教学或课外自主学习。比赛作品由“微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微视频”两个部分组成。由地方组委会自选课题(无地方组委会的地区,由参赛团队自选课题),参赛团队合作完成并提交作品电子稿。 比赛作品每个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微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 微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由“微课程设计方案”和“微课程实施方案”两项内容组成。“微课程设计方案”是参赛选手在具体开展微课程制作前对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媒体表现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整体规划的文字说明(文字数量限定在800字以内)。“微课程实施方案”是参赛选手为学生设计的如何运用微视频进行学习和开展学习评价的文字材料(文字数量限定在500字以内)。为了方便选手撰写微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全国组委会提供“微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参考模板”(详见附件一),供参赛选手参考。 2.微视频 微视频是微课程实施过程中,供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使用的学习

{团队建设}全国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团队建设)全国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XXSX106团队(湖北潜江市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7页例1、第48页“试壹试”“练壹练”及第50页练习八中的关联练习。 课件分析: 课件呈现的内容有三个部分:壹是“买文具”这壹生活情境,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所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是很有必要的;二是通过“算壹算”让学生直接进行竖式计算,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壹般计算方法,且 学会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最后的计算结果化简。三是对比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异同,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本课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发现且 理解:小数加减法计算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之后的计算和整数的计算是壹样的。学生理解了这点,就能够把整数计算的关联知识迁移到小数的计算中,掌握小数的计算就比较容易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意义,掌握了小数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壹位小数加减法,会笔算整数加减法,且 且通过近五年的学习,数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且 积淀了较好的数学学习素养,有壹定的数学思想和壹定

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熟练进行俩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且 能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生观察、探究、合作、表达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且 能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交互白板、方格图9张/生。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和学科整合的特点,通过发挥电子交互白板的诸多优势,直观演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计算中的相同点和区别,使学生充分理解

网络教学团队简介

计算机网络教学团队简介 【教研室简介】 网络教研室隶属于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是一个具有不同职称结构和学历层次,以中青年为主的教学与研究梯队。主要职责是承担全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关课程以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管理。本教研室自成立以来,逐步形成了一支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教学与研究工作,具有严谨治学工作态度以及良好团队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学与科研】 本教研室的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上,力求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让学生学有所用,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教师们积极参于教学改革工作,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注重素质教育,将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采取“无纸”考试和实践动手操作考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对课程实行统一细化管理,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课程标准,统一命题考试。开设主要课程有:网站建设与维护、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页制作、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综合布线、平面设计、数据库与网络编程、模板设计、CAD、网络操作系统等。主干实训课程有:网页制作实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网站建设与维护实训、动画制作实训、局域网组网技术实训。 本教研室科研能力较强,研究方向为:高性能网络、下一代网络、网络安全、网站建设、图象处理及智能系统等。 【教师队伍】 现有教师12名,其中副教授4名,高级讲师2名,中级讲师3名,助理讲师3名。

网络教研室教师简介如下: 【主要业绩】 网络教研室是一支整体实力较强、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队伍。本教研室发表学术论文19篇,承担、参与省级科研项目9项,院级科研项目21项,主编教材8部,多次获得省、市级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以及校内奖励。

网络教研团队比赛培训讲稿

网络教研团队比赛培训讲稿 一、比赛的基本流程 1、初赛流程 (1).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预案)。 各参赛团队根据自选的课题,自行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编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案),并作设计说明。设计说明要简要阐明设计的思路、亮点和特点。 (2)、课堂实录 根据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用文字实录教学过程。 (3)、教学反思 (4)、教学评价 评价包括教学设计有何特点与亮点、有何不足之处以及提出改进建议。 (5)、教学再设计 根据团队的反思性评价,修改原有的教学设计方案,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媒体与资源的运用等技术成果。 2、决赛流程 决赛由三个环节组成:网络环境下基于协作的教学设计与信息化备课;基于同伴互助的评价、反思与完善教学方案;基于协作与反思的陈述与答辩(虽然只有10钟左右,但最为关键)。 下面我将我们沿小团队去年参加苏州的全国决赛时的过程作一个简要介绍:第一天上午,个人独立备课。 前一个小时,网络断开,进行个人独立教学设计。我们仔细研读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紧张的情绪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找到了平时备课的感觉,不时地为自己想到的新点子而感到兴奋和自得。一个小时后,网络开放,我们在网上搜了几个比较好的教案,准备利用它们来修改和充实自己的教学设计。总的来说,借鉴网络资源来备课时,我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和大的框架是不会改变的,这与我平时的备课经验相同。 第一天下午,我们在个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互助,协作完成本团队信息化总的教学设计,包括课件的设计。 第二天上午,同一主题下的各团队针对团队信息化教学设计进行互评;下午,团队内针对其他团队的评价进行反思,并完善设计方案。这天,我的两个伙伴张和程两人按赛会要求进行互评和反思,我则专门对我们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理论提升,设计相关的陈述课件,为第三天的陈述做准备。 按照我写作的习惯,上午我用了两个多小时用笔随手将所想到的东西在本子上乱涂乱画,直到旁人觉得我在本子上画了一个布满芝麻的“港饼”时,我的思路却清晰起来,于是真正写的时候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了陈述稿。尽管如此,这天晚上又是快十二点才上床睡觉。听说,其他几个团队每天凌晨3点左右才睡觉。 第三天上午,陈述。从以前参加过此项比赛的兄弟团队口中得知,陈述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准备室里,大家都在默念着陈述稿,一种紧张气氛扑面而来,由于我是本团队的陈述代表,比他们两位更紧张一些。 但真正到了陈述的时候,我不仅没有紧张,反而找到了一种倾诉的快感,整个陈述一气呵成——这得益于前几天的努力,因为是自己的真实体会所以才不会紧张。

网络教研团队

网络教研团队 一、竞赛目标 (一)倡导网络环境教学研究新方式,提升教学评价水平,促进大众教研与精英教研并行发展,实现教师生命质量的新跃迁。 (二)发挥网络主体大众化集聚教育智慧的优势,提升教师从事教学设计的能力和可视化表达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三)更新教育资源观念,提升资源感悟能力,发挥网络积淀教育资源的优势,构建基于网络头脑风暴的动态优化的教学资源新体系。 (四)感悟网络环境下同侪互助、自我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养成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习惯。 二、竞赛内容和要求 (一)赛项内容 网络教学团队赛项分为初赛与决赛两个阶段。分别设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三个组别。小学组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美术、信息技术六门学科,初中组与高中组均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信息技术六门学科,参见下表。各组别均设“学校类”和“跨校类”两个类别。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分组分科一览表 学科组别语 文 数 学 英 语 信息 技术 物 理 地 理 科 学 美 术 小学组●●●●●●

初中组●●●●●●高中组●●●●●● 备注⑴●为赛项各组别分别开设的学科。 ⑵各组别、各学科分别设“学校类”与“跨校类”两个类别。“学校类”参赛团队的三名选手应来自同一所学校;“跨校类”参赛团队的三名选手由不同学校选手组成。评审分类开展,参赛团队报名时需注明“学校类”或“跨校类”。 ⑶建议:大学科报“学校类”,小学科报“跨校类”。 1.初赛 参赛团队自选课题,协作完成并提交信息化教学设计电子稿,包含:①教学设计;②教学课件(或软件、网站等);③“整合点”分析;④教学流程图。打包在一个文件夹中,上传到组委会指定地址。 全国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决赛的团队名单,并在NOC官网公布。 提示:“整合点”分析包括“整合点”选择(所选择的“整合点”在该主题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整合方式选择(选择的教学环境、技术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及其运用的“整合”方式较之于常规教学的优势)等两个方面。 2.决赛 (1)教学设计与“整合点”分析(网络上远程完成,即现场决赛之前)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审批稿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网络教研团队 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意义和目的 ◇发挥时代网络主体大众化的优势和网络跨越时空的优势,提升教师在网络环境下从事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可视化表达的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感悟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工作方式的优越性,养成网络环境下同侪互助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现代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服务的能力。 ◇创建教学反思与网络研讨相结合的新型教研方式,促进大众教研与精英教研并行发展,实现教师生命质量的新跃迁,推广通过网络实现自我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更新教育资源观念,提升资源感悟能力,发挥网络积淀教育资源的优势,构建基于网络工作坊的头脑风暴的动态优化的网络教学资源新体系。 网络教学团队赛项细则说明 一、赛项内容与要求 1.赛项内容概述: 通过网络环境下基于协作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基于同伴互助的评价与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基于协作与反思的可视化陈述与答辩等三个阶段(历时三天),分别评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的各学科优秀网络教学团队。 图一:网络教研团队竞赛结构图解 小学组设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信息技术五个学科;中学组(含职业学校)设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信息技术五个学科。 小学、初中、高中组的各个学科分别设“学校类”与“跨校类”两个类别。“学校类”参赛团队的三名选手应来自同一所学校;“跨校类”参赛团队的三名选手可以由来自同一地区的三名选手组成,而不必来自同一所学校。

2.赛项细分与要求: (1)信息化教学设计。 在赛场提供的环境下完成。分为个人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团队信息化教学设计(含课件的设计制作)两个阶段。具体如下: a.第一天上午,根据赛场公布的课题从事个人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参赛团队每位成员各自独立完成一份信息化教学设计文案(含资源和媒体运用的设计,但不需要完成课件)。信息化教学设计应阐明设计思路和设计亮点。比赛结束,按照赛场工作人员的要求把个人教学设计上传到规定的网络平台上。 赛场关闭外网。要求参赛选手在吃透教材与优化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下功夫,做到以最优化的方式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为团队协作阶段完成理想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打下基础。 信息化教学设计采取的方式不限,可依据教材特点正确选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整合”方式(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符合施教者个性特点的任何“整合”方式,如:互动电子白板教学、Moodle教学、概念图与BLOG教学、思维导图教学、农远“三种模式”教学、新创的教学方式等)。 b.第一天下午,在个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同伴互助、协作完成本团队信息化教学设计(包含课件的制作)。赛场开通外网。团队教学设计完成之后,按照赛场工作人员的要求上传到规定的网络平台上。 团队教学设计应该努力体现“为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整合”指导思想,避免为用技术而用技术的偏向。在团队成员充分协商研讨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拿出最佳设计方案。设计必须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关注学生在学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尽可能在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如:分析、综合、比较、评价、创造性思维等)方面有创新设计。 (2)评价、反思与完善信息化教学设计。

网络教研平台方案(简介)

网络教研平台方案(简 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网络教研培训材料 淑村中心学校 2017年

一、网络教研平台设计理念与整体规划 1.网络教研平台设计理念 1)一个宗旨:从资源环境、课程环境、协作教研环境三个层面为区域教研业务开展、教师 专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在资源环境层面,构建一个动态生成的区域特色教育资源库,积淀本地优质教育资源;在课程环境层面,打造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搭建各级教师网课展示交流的舞台;在协作教研环境层面,形成纵横交织的信息交流网络,搭建跨学科、跨地区、多角度的协作研修平台。 编织出一张突破时空的 教研网,形成“人人、天 天、点点”都可网络教研 的生动局面 实施基于网络教研平台 的区域集体备课,凝聚 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专 业发展 开展跨校区的学科资源 建设,以点带面促进教 师参与本地化教材资源 体系建设 2)两种机制:提供协作交流机制与知识管理机制 平台提供了协作交流机制以及知识管理机制。通过同伴合作、专业引领、组织协调、社会支持的协作交流机制,能够形成协同教研的良好环境;引入知识管理机制,汇聚区域众多教师多年积累的教研经验和心得,将蕴藏在教学实践中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见的教育教学能量! 3)三个立足点:立足于以教师为本、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教师专业成长主要包括以下途径:教师个体自我反思、研修团队的同伴互助、专家梯队的专业引领、学生家长社会支持以及企业社区合作与交流等。网络教研平台立足于以教师为本、提供针对教师个体研修的服务;立足于同伴互助,提供针对教师团队的协作式学习服务;立足于专业引领,为梯队专家提供跨学校、跨学科、跨区域交流的服务平台。

网络教研方案

白桑小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网络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网络教研的实施方案安排,我校将结合学校实际,依托阳城县教研网网络,结合我校校本教研工作深化网络教研方式与策略;借助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加强横向交流研讨,拓宽教研工作空间,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我校将利用博客、论坛、阳城教育网、阳城在线网等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参与教研提供更为便捷的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二、实施步骤 网络教研是一项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校本教研模式,是学校常规教研的一种有效载体,能促进教研跨时空交流和资源共建共享,放大教研功能。为促使网络教研工作在我校顺利开展和深入进行,学校将分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9月)宣传学习,成立组织机构。 1、组织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成立学校网络教研团队。研究制定学校网络教研制度及制定学校网络教研实施方案。 组长:程忠义 副组长:李晋龙郭育平 成员:张文平、崔菊玲、崔扩胜、侯剑平、张晓莉、郭莹、孙育波、琚晋芳、高牡丹。

技术指导:郭育平 2、召开全校教师会,传达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网络教研的实施方案,开展“网络教研”的有关通知精神。宣传网络教研的优势,发动全体教师参加网络教研。 3、完善“白桑小学教研室”博客和教师个人博客。 第二阶段:(10月)培训学习、落实任务。 1、组织网络教研组长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学会使用并发表博文,提高教师从事网络教研的能力; 2、组织全体教师在“阳城教研网”中深入学会讨论、共享经验成果等。 3、开展自荐特色培训活动,引导和培养教师积极学习、乐于参与网络教研的习惯。 4、制定我校网络教研考核办法,来促使我校网络教研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完善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并传达给每一位教师。 第三阶段:(11、12月)全面实施阶段。 学校及网络教研团队全面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1、根据学校的安排进行教研活动,全体教师上传资源、发表博文、回帖或者评论、讨论。 2、组织“高效课堂研究”活动,每位教师以评论形式研讨。 第五阶段:(2013年1月)总结阶段。 1、学校统计各组以及每名教师参加教研情况,打出每位教师的

教研团队建设策略

教研团队建设策略Company number: [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区域薄弱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策略 ——以嘉善县小学科学学科教研团队建设为例 嘉善县惠民小学谢小立 【摘要】营造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应对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但目前薄弱学科教研员单兵化教研、校本教研有形低质等问题,局限了教育转型的速度。因此,从"团队构建” “主题架构”"形式活化”等角度入手,建立"高质教研团队”运行模式,组建''区域教研共同体”,是提升薄弱学科教研水平有效方法。 【关键词】教研团队:区域共同体;薄弱学科 一、当前教研机制存在的问题 营造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是应对教育变革挑战的必然方向。在此过程中,区域教 研、校本教研等新型教师培养方式也日益发挥出重要价值。但大量信息表明,当前上述教研机制依然没能完全发挥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作用,相对传统语数强势学科之外,英语、科学、体育等薄弱学科现象更加明显。以我们以小学科学为例,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区域教研员单兵教研现象局限了优质资源的共享 当前,区域教研中教研员单兵化行动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教研主题源于教研员个人的主观判断,教研形式也深受教研员个人观念和习惯的左右。这种教研员主导下的教研方法,虽然具有较强的统摄力,但是也容易出现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脱节现象,更不利于区域内优质教师资源的发挥,与课程改革发展需要不相吻合。而强化教研团队建设,可以淡化自上而下的教研管理方式,强化山骨干、普通教师共同参与的教研机制建设,努力发现、培养并形成能够在本地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的专业团队。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区域教研组织的规划、协调、保障、监控管理作用,拓宽区域合作的经验,实现区级与片校级教研团队的双向“伙伴合作”,促进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二)校本教研组织不能满足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虽然校本教研方兴未已,但是小学科学等薄弱学科,专职教师人数少、层次差异大,致使校本教研校际发展不平衡,“强者恒强”与“弱者恒弱”现象交织并存。弱势学校教研方式依然单一、质低,“新人走老路”、“高大上”等现象导致教师成长走了弯路,浪费了时间和物力,而强势学校乂缺乏辐射教研价值的通道。加强区域教研团队建设,可以更好地整合人力和经验资源,实现校际优势互补和同伴互助,解决教研组织建设和教师发展困顿。 (三)校本教研主题不能满足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科研是化解矛盾探索教育教学解困之路最有力工具。但是调查表明,不少学校在借助校本研修的科研之路上遭遇了方向不清晰,主题不明确的困境。而小学科学等薄弱学科校本教研有形低质,活动“表面化、碎片化、盆景化”导致特征不明、成果不成的现象更加明显。加强区域教研团队建设,可以促进教研一体化U标的建立,凝聚起不同学校间共同愿景,在“方向”与“主题”上形成研究合力。 为此,嘉善县围绕“建设高质小学科学区域教研团队”这个大U标,在充分调查和分析县域小学科学老师队伍和科学教研现状及教师专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基础上,从“教研团队组织”、“教研主题架构”、“教研形式活化”等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提出了“分类+互助”、“结构+特需、“定向+自主”的薄弱学科“区域教研团队建设”策略,初步组建起 “组织交融”、“主题合研”、“活动互参”、“资源共享”的“区域教研共同体”。

教研组介绍

教研组介绍 我校数学教研组随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不断进取,求实创新。近年来,伴随着我校的快速发展,数学教研组汇聚了一批教学骨干。他们以校为家,忠于职守,始终坚持服务学生、严谨治学、团结进取、精益求精的方向,认真抓好备教改导考各教学环节,体现了高标准、严要求、重思维的教学特色,为我校各类成绩的稳步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照片2 ) 我校数学教研组根据学校整体改革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以年级备课组为基础的教学研究模式,集中开展了对思维与数学教学的研究,高考与中学数学教学关系的研究,数学竞赛与中学数学培训的研究以及如何培养数学能力的研究等。教研组所承担的课题,不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照片3,4 ) 近十多年来,数学教研组针对我校学生求知欲较强、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实际,教学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增补数学知识和方法,打好基础宽、厚、实,攀登高峰不封顶;开展学法指导,布置作业落在实处,控制作业量,避免题海战术和滥发资料;常年坚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试验等,提高了教学质量,数学课堂教学初步形成了特色。(照片5,6 ) 目前,学校数学教研组有教师10人,年龄梯队结构合理。在组长张坤老师的带领下,教师们积极参加国家及省、市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积极投入到学校的课程改革,积极承担与组织大型教学观摩课。数学组教师积极外出学习,参与学校资源建设,强化教师集体备课,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数学组教师紧紧围绕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过程撰写了几十篇有较高质量的论文,获得了多次数学大奖,并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学生在高考中数学成绩逐年提高,取得了令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