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好莱坞电影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电影《雨中曲》中歌舞的作用
14122407 吴学辉
我们已经在当今的电影银屏上看到了数量足够多的好莱坞歌舞片,这些歌舞片构成了好莱坞类型片的重要分支,带来了大量票房的同时也把音乐和舞蹈艺术推向了电影艺术的高峰《雨中曲》拍摄于 1952 年,当时的有声电影已经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相当成熟。
这部电影是好莱坞歌舞片的集大成之作,它既有“后台歌舞片”,又有“宫廷小歌舞片”和“仿百老汇歌舞片”等舞蹈元素和电影风格,在舞蹈与电影关系的研究中很有价值。
基于此,对影片中的歌舞片段进行解读,并分析了不同片段对整部电影起到的不同作用。
一、歌舞片《雨中曲》概述
歌舞片作为美国好莱坞类型片的一种,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认识电影》一书中写到,相比于其他的类型电影,“歌舞片的动作更风格化,在这种类型中,角色常用歌与舞来表达情感”《雨中曲》上映于1952年,其故事背景设置在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时期。
影片用大量歌舞片段展开剧情,在好莱坞电影的转型时期,对固定选角模式提出了批评和抗议《电影的类型——形式
与风格》一书在分析类型片中写到,“《雨中曲》是歌舞片中最典型的例子”影片中大量的歌舞片段都因其巧妙的编排和歌舞本身的独特魅力而广受好评,其中金·凯利扮演的男主角在雨中边舞边唱的《雨中曲》片段,更是成
为了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
二、《雨中曲》歌舞片段的叙事分析
全片一共有九段歌舞,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一次在视觉上,这九段美轮美奂的舞蹈表演既是电影的核心内容,也是电影的最大看点。
常识上讲,一部歌舞片能否成功,与它的舞蹈是否新颖、是否具有相当的规模息息相关。
下面将分析这九段舞蹈:
《雨中曲》的第一段歌舞是唐和卡斯摩少年时代在舞台上进行的滑稽表演和踢踏舞演出,它的作用是带出电影的情节。
凯西在参加好莱坞酒会时表演仿百老汇风格的群舞,这第二段舞蹈的作用是使得凯西用一种意外的方式与唐再次见面,营造电影喜剧性的氛围。
第三段表演是卡斯摩表演的单人滑稽舞蹈,是为了辅助他谈论喜剧演员时的抒情言志。
第四段歌舞规模比较大,是在表现有声电影的出现导致歌舞片的繁荣发展这一历史情景式,用一组百老汇风格的群舞剪辑组成,豪华壮观,而且舞台光效艳丽,很有独立审美价值,这段舞蹈有复杂的场面调度,营造出了欢快热烈的效果,拍摄时,导演也把摄影机从舞台正前方的地方脱离出来,让它在舞蹈队形中间自由移动,营造出流畅而动感的视觉特效,而舞台的升降也构成了一个个新颖精致的图案,当然,除了艺术价值外,这段歌舞还回顾了歌舞片发展的历程。
第五段舞蹈表演是凯西和唐在摄影棚中谈情时的浪漫舞蹈表演,起抒情效果。
第六段是唐和卡斯摩在发音课堂上表演的又一段滑稽诙谐的踢
踏舞,起搞笑和烘托气氛的作用。
第七段是唐、卡斯摩和凯西三人构思歌舞片时表演的三人舞蹈,起到交代故事和抒情的作用。
第八段是一个独舞,这也是《雨中曲》中的一个精彩舞蹈表演段落,来自唐的“雨中歌唱”,抒情而又诙谐。
第九段歌舞是一个再现歌舞段落,是唐向“不朽”电影公司老板对拍摄电影的描述,场面浩大,舞台奢华,舞蹈精美,这段舞蹈中出现的各个元素在后来的电影中都被“符号化”引用。
三、《雨中曲》歌舞片段的作用分析
1.歌舞交代人物背景,反映人物性格
电影从明星汇聚的电影首映会开始。
在红毯上,在唐纳叙述成名史的过程中,影片采用了回忆的方式插入了歌舞片段。
七分钟的回忆片段中,唐纳和卡斯朗表演的轻歌舞剧的片段采用叠化的技术手段,交叉剪辑观众的嘲笑画面,配合“尊严至上”的背景音,营造了一种黑色幽默的
氛围。
这一片段,不仅反映了男主角唐纳的出身、背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物的性格。
女主角凯西和男主角唐纳的第二次见面是在首映之后的宴会上。
一段娱乐性十足的群舞中,凯西夸张的表情、卖力的表演都体现了她作为椰林歌舞团普通舞蹈演员的“小人物”角色。
而她不顾唐纳的搭讪,继续完成演出也反映了她热爱表演、敬业的人物性格,通过歌舞的人物塑造,为影片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歌舞承载叙事功能,推动情节发展
在歌舞片中,歌舞时常作为叙事的一部分。
通过舞蹈和歌声叙事,能够使得故事的进程被压缩,故事节奏也更加紧凑。
在歌舞片中,承担叙事功能的歌舞展现,可以称为“歌舞表现下的叙事蒙太奇”。
歌舞片段也能够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雨中曲》里,在有声电影发明之后,好莱坞开始了一场大革命,电影公司纷纷开始拍摄有声片,而最能体现声画独特魅力的歌舞片也进入了繁盛时期。
影片用了近一分钟的歌舞片段、18个镜头来直观地体现这点。
在这个片段中,歌舞片段一方面承载着支撑事实的作用、反映了那个时代好莱坞电影的现实状况,又起到了从报纸内容成功转场到影片现实的作用,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影片的下半场,在《决斗骑士》的发布会上惨遭失败,凯西及男配角安慰、鼓励男主角,让他接受现实,并且提出了三个人一起创作新类型的电影,此时三人的表现形式是踢踏舞,通过舞蹈节奏大肆渲染了当时的气氛,并且体现了情节的缓和,同时通过掌握剧情节奏,有效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歌舞片在美国最早开始于 1927 年,《雨中曲》是无声影片向有声影片过渡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电影类型的诞生。
《雨中曲》不但是音乐歌舞电影的杰作,也是一部介绍好莱坞影坛从默片时代转变为有声片时代的佳作。
电影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舞蹈片段,带动了当时有声电影的发展。
《雨中曲》的出现为
有声电影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歌舞渲染气氛、强化情感,调节影片节奏
《雨中曲》里,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金·凯利扮演的男主角唐纳在告别黛比·雷诺斯扮演的女主角凯西之后,独自一人在雨中漫步起舞歌唱的《雨中曲》的片段了“《雨中曲》中,金·凯利就在倾盆大雨中表演了一场复杂的歌舞。
他陶醉在爱情中,绕着路灯、踏着水洼,飞舞得有如快乐的傻子——什么也淋不湿他的热情”歌曲“Sing⁃ing in The rain”作为影片的主打歌曲,再加上
男主角唐纳潇洒的舞姿和影片营造出来的浪漫氛围,使得这个片段成为了不朽的经典《雨中曲》中,男主角表现出的怡然神态、雨伞的道具使用和末尾警察出现的戏剧性都为这个片段加了分“这场舞蹈中,每种动作都象征不同的情绪,一会儿如痴如梦,傻气而任性,一会儿英姿勃发,心旌摇荡”毫无疑问,《雨中曲》是对于唐纳事业遇到转机、爱情走向光明时愉悦心情的一种强化,歌舞将情绪推向高潮,渲染了一种充满喜剧色彩的浪漫氛围。
4.歌舞奠定影片主基调,体现幽默感
《雨中曲》作为好莱坞的经典影片,其贯穿全片的幽默感,一方面是通过优秀的剪辑艺术实现的,另一方面是通过主角的人物性格和夸张表演塑造的。
影片中,两段与卡斯朗有关的表演,都是极具幽默色彩的。
第一段是卡斯朗的个人表演“Make ’Em Laugh”,第二段是卡斯朗和唐纳一同捉弄语音老师的“Moses”片段。
这两段表演的幽默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演员的个人表现力——夸张的表情、喜剧感的舞姿、大幅度的表演、戏剧化的演唱等。
但是可以说,正是歌舞的幽默彰显了影片的魅力,体现了电影的喜剧色彩。
歌舞片出现在好莱坞电影界距离现在已经有将近100 年的历史了,本文所讲的影片是于二战结束时上映的,通过舞蹈对现实的展现使得当年处于慌乱之中的人们有了些许的安慰,让他们暂时忘却了烦恼与忧愁,略带夸张和幽默手段的表演形式呈现了歌舞影片独有的幽默感和艺术性。
5.歌舞打破时空因素对影片叙事结构的限制
舞蹈是影片《雨中曲》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电影艺术的构成
元素,已经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得到展现,并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声音的出现使得演员可以更为细腻地展现其角色的内心,本文主要是对歌舞在作品中的应用以及表现形式进行简单的分析。
舞蹈其实是作为一种情感的传递而展现在影片中,仿佛世界上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不能和它平起平坐,舞蹈可以勇于表达任何一种感情,它不受空间以及时间的制约,它的展现是随意的、有创造性的,他完全成为一种纽带,连接影片中的各个环节。
也许是因为社会上存在着太多的冲突与不平,人们便到这些电影中寻求宽慰和安抚。
影片故事背景就放在这个年代,对好莱坞这种工作场所造成的弊病提出批评及抗议。
尽管是用批评的态度反映昔日好莱坞的面目,但却用轻松愉快的歌舞表达方式减低了尖锐性。
让观众欣赏到动听的歌曲、优美的舞蹈融合于一体的电影盛宴。
在影片前半部分,男主角在接受采访时回想以往的经历,最初在小酒吧里跳踢踏舞以及后来为了生计表演其丑无比的小丑,这个过程中均穿插了歌舞的形式,使得故事情节深入人心。
另外,在介绍主人公背景的时候也穿插了相当的舞蹈表演,使得观众对主人公当时的艰辛以及刻苦认真的态度感同身受。
观众可以通过演员的舞蹈及语言的展现对片中人物的心理进行更深一层的理解与认识。
从整部影片来看,情节跌宕起伏,冲突迭起,最后结果被揭开,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极具戏剧性的一幕,这些手段恰到好处地运用增添了很强的戏剧性,同时也调动了
观影者的情绪。
6.歌舞传递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
肢体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很多,其中,舞蹈是一种较常用而且易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形式,歌舞作为一种非常传统的表达形式,与人类社会同步产生,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丰富与发展起来,它已成为一种连接情感和抒发情感的桥梁和手段,演员们可以利用肢体语言来展现角色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导演将这种表现形式大胆地用于《雨中曲》中,使得角色的心理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影片的中间环节,有一个场景是男女主角讲出所有的不快而冰释前嫌之时,夕阳西下,两人配合默契地跳踢踏舞,通过舞蹈的表现形式,深刻细腻地刻画出当时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表演者夸张的语言和表情给观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类似的情景还有男主人公在送别凯西之后,冒着滂沱大雨在雨中舞蹈,男演员极具磁性的声音和高超的舞技向观众展现着一个热恋男子的热性与欢乐。
这两个片段中的舞蹈更加形象地展现出了故事男女主人公的情感。
四、以《雨中曲》为例分析舞蹈与电影的相互关系
1.舞蹈对电影的激活作用
电影是一项综合艺术,所以它包含了多种元素,如故事情节、人物塑造、音乐舞蹈等。
舞蹈在电影中的重要作用就是激活电影的叙事,使得电影表现力增强,情节更加活跃,增加电影的审美意境。
舞蹈在电影中出现得很早,不过早期只是片段地借鉴人物活动的肢体动作,比如卓别林的电影。
到了《雨中曲》的时代,电影已经十分丰富,纳入了更多的科技手段和艺术形式,出现了电影的飞跃。
舞蹈在电影中与在音乐剧中不同,音乐剧是简单的情节与舞蹈、歌曲的结合,但它没有更多的艺术元素,只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受到舞台的限制和约束。
而电影则具有立体型,它可以通过剪辑等后期技术手段,达到目标的艺术效果。
所以电影中的舞蹈更生动和活泼。
除了激活电影之外,舞蹈还可以丰富电影的内容,也就是本文所说的舞蹈对电影叙事的作用。
舞蹈可以在限定的时空内,通过表达一连串的肢体动作,并用定点的不同姿态和持续变化的队形,再加上适应的舞台包装、灯光、道具等来塑造一个个丰满的艺术形象。
舞蹈具有鲜明的生命性,也具有强烈的动态性,使得人们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创造出更丰富的情境。
《雨中曲》这样的歌舞片就很好地运用了舞蹈这样的优点。
在《雨中曲》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模式的舞蹈运用,一是直接运用舞蹈,如踢踏舞、双人舞等,第二个方法是采用队形的变换,把动作表现得生活化、韵律化,从而淋漓尽致地体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这些大量的歌舞电影不仅很养眼,而且能够衔接剧情,配合画面的构图、场景和结构,起到烘托气氛从而推动电影叙事发展的作用。
电影舞蹈借助其非凡的表现力,对影片的整体布局非常好。
2.电影对舞蹈的立体化构建
上文已经分析过,电影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不具有现场性,经常使用蒙太奇的方式,也就是平时所谓的剪辑。
蒙太奇是电影的叙事方法和语言,它把零散
的镜头拼合或者把完整的镜头剪接,由此构成完整的电影。
蒙太奇的客观效果十分明显,它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得观众对电影中所展现的事物有明确而又生动的印象。
电影中的舞蹈看似是一段普通的舞蹈,如果运用蒙太奇的方法破坏其原有秩序,重新剪辑组装起来后,就可以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这段舞蹈,一段普通的表演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美,进而欣赏到电影的魅力。
五、结语
《雨中曲》中的许多歌舞片段成为了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
这些歌舞片段在整本影片中,或起到人物刻画的作用,或承担着故事叙述者的重任,或用来调节气氛表达情绪,再或者塑造影片整体的风格特色。
可以说,每一段歌舞都充满活力和生命力,为整部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传递这样一种观念,不论是在何种场合表演的舞蹈,它具有传达情感的功能都是与舞蹈艺术本身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