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合集下载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与实践

容。其次是需要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 课程设置 是高等医学教
表1 2 6所独立设置地方 医学院校课 程设置情况简表
12 主要课程 .
各 院校 主要 课程基本 相 同, 包括 教育部颁
设置并开展教 学 . 即基 础课 、 专业 课 、 床毕业 实 习三 个 阶 临 段 。各院校公 共基 础课包 括 “ 课”( 两 现称 “ 想 政治 理论 思
为 了解独 立设置地方 医学 院校临床 医学本科 专业课程 设置情 况 , 取 了 收录 在 《 国高 等 医药 教 育 课 程 指南 》 选 中 (04年版) 20 中相关院校 的资料进行研 究 , 主要 采用 了 20 01
办五 年制临床 医学教 育的独立设置 医学院校共有 4 7所 , 其 中2 2所分布在经济 欠发达 的中西部地 区, 且多为 教学 型地 方医学院校。地 方医学 院校 应依据地 方政府举 办高等 教育 的 目的, 培养适应 区域 经济社会 发展 , 特别是 医药卫生 事业 发展需要 的应用 型专 门人才 。尤其是要 坚 持宽 口径 , 基 厚 础, 重实践, 求创新的教学理 念 , 培养面 向基层 , 服务基层 , 学
平均 3 8 ; 中理 论 课 学 时 数在 1 1 39 其 9 5~2 9 5 1之 问, 均 平 22 ; 2 2 实验( 讨论) 学时最 多 13 , 50 最少 7 9 平均 16 , 占 0, 15 其 总学时的 比例在 2 . % 一 24 32 4 . %之问 , 平均 3 . %。实习一 42
月, 全国举办本科 临床医学教 育 的院校共有 13所 , 中有 3 其 5 所在综合性大学 中设 置 ,5所 为 独立设置 医学 院校。举 8 7
育的核心 , 课程设置合 理与否 , 课程质 量的高低 , 其实施是否 有效 , 都直接关系到医学人 才培养质量 。

促进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

促进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

促进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1课程设置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是:①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地方院校应立足为地方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医学人才;②符合医学模式的转变与全球及中国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要适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基础,基础课和临床课关联程度低。

应转变为以系统器官模块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减少部分基础课程,在临床课中讲授相关基础理论,比如解剖、病理和病生等,增加趣味性和实效性。

英语教学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学生的英语水平直接反映培养水平,如何实现双语教学,进而选择性开展英语教学课程是临床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可以考虑选择1-2门课程进行整合,开展双语教学。

但众所周知,临床教师工作繁忙,开设新课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了提高教师积极性,必须在学校层面出台激励措施,比如设立新课程教改示范项目,对开设新课程的教师给予资金资助和奖励,并在职称晋升和评优表现中得到体现。

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是适应医学新模式的要求,单纯讲授空洞的理论知识效果肯定不佳。

笔者建议开设《前辈的足迹,名医成长之路》以及《光辉的历程,重点学科发展史》等选修课程,通过系列讲座、学校的名医事迹报告及学科数十年艰苦创业的发展历程让医学生充分感受临床医学的特点和艰辛,了解人生成才之路,帮助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终身学习的观念。

对哈医大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反馈报告中提到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①临床医学专业学时数偏多,学生没有足够的自我发展时间和空间;②早期接触临床不够深入,时间较晚,影响学生临床思维和职业道德的养成;③门诊和社区医疗实习机会少,不利于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对基层医疗现状的了解。

因而,我校在课程整合、减少学时数方面下足功夫外,还要避免哈医大的问题,设法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笔者认为在医学生入学初期就应该以多样的形式接触临床。

比如入学后进行临床工作展示,通过参观门诊、病房和手术室等形成对临床的初步印象。

地方医学院校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

地方医学院校形态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讨
务 , 学 生设 计 和 组 织 去 长 江滩 涂 地 现 场 开 设 “ 让 血
实物标本 80余 件。这三大形态馆 ( ) 0 室 均配备专
人 管理 , 对学 生 全 天候 开 放 。 陈列 的标 本 和模 型 为
学生提供了一本立体 的彩色 图谱 , 便于学生课后复
习。特别 是 一 些 可 分 拆 组 装 模 型 和 电动 模 型 的 演 示 , 大 地调 动 了学生学 习积极性 和 主动性 , 极 弥补 了
情。
吸虫 虫卵 收集 与 鉴 别 ”的 相关 实 验 , 教 学 班 方 案 各 提 出后 , 由带教 老师 指导 完善 和具 体实施 , 样 的实 这
验教学极大地提高 了学生兴趣 , 收到非常好 的教学
效果。
6 构建 科学 严格 的形 态 实验教 学质量 监控 体 系 教 学质量 是学 校 的生 命 线 , 教 学一 贯 追 求 的 是
的课 程 , 过 1至 2年 的培育 , 经 多方 筹措 与创 造条 件
逐 步 达到 。根 据培 养 方 案 , 由专业 负 责人 和 专 家 共 同制 定教 学大 纲 , 既要 避 免 重 复 又要 兼 顾 各 课 程 之 间 的 内在 相互 联 系 。例 如 , 先 只要 涉及 使 用 显 微 原 镜 的课程 , 各学 科实 验 课 中都 安排 了一 课 讲 解 显 微 镜 的使用 , 现在形 态 实验 中心 只需安排 一 次课 程 。 而 这样 既提 高 了效 率 , 节 约 了 教学 资 源 。结 合 我 校 又
革 , 得 了较 好 的教 学 效 果 。 取
关键词 : 医学形态学 ; 实验教学 ; 教学 改革
中 图分 类 号 : P 0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2 9 0 5—15 ( 0 1 0 4 0 2 1 )7—0 6 0 D I1 .9 9 JIS 2 9 6 6— 3 O :0 3 6/ .SN.0 5—15 .0 10 .9 4 0 2 1 .7 2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的探讨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的探讨
旨 的教 育 必 然 随 着 时 代 对 人 才 需 求 的 变 化 而 做 出 相
心 发 展 的特 点 来 进 行 培 养 , 别 是 以 是 否 有 利 于 学 特 生 的 身 心 培 养 和 发 展 作 为 教 育 教 学 之 根 本 ; 是 人 三
才 培 养 应 坚 持 工 具 理 性 和 价 值 理 性 的 统 一 。 人 才 培 养 应 该 以应 用 性 为 导 向 , 是 并 不 是 要 以 应 用 性 为 但 惟 一 , 必 须 注 重 人 才 培 养 的 价 值 , 价 值 培 养 作 为 还 以
机 制 。人 才 培 养 的 科 学 性 至 少 包 含 这 么 几 层 含 义 :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修 订 的 必 要 性 和 紧 迫 性
是 人 才 培 养 是 与 时 俱 进 的 。 与 时 培 养 应 该 以 社 会 发 展 为 基 本 导 人 向 , 服务 社会 、 务 国家 发展 大局 为基 本 出发 点 ; 以 服 二 是 人 才 培 养 是 顺 应 人 才 发 展 规 律 的 。 因 此 , 科 以 学 发 展 统 领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学 生 为 本 , 照 学 生 身 以 按
医 学 院 校 临 床 医 学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修 订 过 程 中 应 该 坚 持 的 几 个 基 本 原 则 以 及 各 自的 准 确 内涵 。

方 案社 会调 研 、 案论证 、 定 方 案初 稿 、 案试行 、 方 拟 方
反 馈 到 不 断 调 整 完 善 , 应 该 体 现 科 学 、 主 的 决 策 都 民
人 才 素 养 的 基 本 要 求 。科 学 性 对 人 才 培 养 提 出 了 新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现状及改革策略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现状及改革策略

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起点和重要价 段 , 医学 基础教 育改革 的成 功与否将直接影 响 医学 院校能否 培养 出面 向二 十一世 纪 的高 质量的医学人才 。因而作为 地方 高等 医学 院校 的基 础 医学 院 也面临着一个课 题 , 即 如何优 化医学 基础课 程设 置 和结 构 , 改 革 教学 内容 , 紧密结 合 地方高 等医学 院校 功能定 位设 置课 程 。 为此, 本文试 图在分析我 国省属 高等医学 院校 临床专业 医学基 础课程存 在的主要问题 , 提 出地方 医学院校 临床专业 医学基础 课程改革 的策略 。力 求为推 动地 方医学 院校 的发 展提 供一定 的参考 , 从而为 区域 医药卫生事业发 展培养适 用型 医学人才提 供支持 。
四川生理 科学 杂 志 2 0 1 4 ; 3 6 ( 2 )
9 9
地 方高等 医学院校临床 专业医学基础 课程现 状及 改革策略
汤 军 许希 燕 李佳 凌 邬 于川 龙 汉安△ ( 泸州 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务科, 四川 泸州 6 4 6 0 0 0 ) C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r e f o r m s t r a t e g y o f c l i ni c a l
视 了人的整体性及 人社 会性 , 不 能解决 心理 、 社 会 因素对 疾病 的影响 , 导致在 临床实 践 中, 医生 看病 时只 能从生 物 医学 观点 对 待疾病的发生发展 , 往往 只注重病人 的症状 、 体征 、 诊 断及药 物治疗 , 忽视 了社会 。为 了适应 医学模式从 生物 医学模 式 向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的转变 , 就需要改变 目前 我国 的医学教育 课程, 在新 的生 物心 理社 会医学模式下思 考我 国医学教 育课程 的 目标 、 课程 内容。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近年来,我国的医疗事业不断发展,但在临床医学专业教育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医学教育的质量和医生的培养。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问题分析1. 教学方法落后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对于实际操作和临床实践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缺陷。

学生们在学习期间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无法灵活应对,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

2. 缺乏临床实践机会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地方的医院条件有限,学生的临床实践机会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一些医学院校甚至存在临床实践机会不足的情况,这导致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充分的锻炼,对于某些疾病的诊疗以及急救处理能力有所欠缺。

3. 专业认证标准不统一我国的医学院校众多,但各个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却各有不同,导致了医学教育水平的不均衡。

一些地方的医学院校在教学水平和设施设备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学生受教育的质量不高。

4. 学生压力大医学专业是一个需要高强度学习和较大心理压力的专业,学生们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还要进行长期的实习和专业技能的练习。

这些都使得医学专业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而一些医学院校并没有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导致学生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增加。

二、解决办法1. 更新教学方法要解决医学教育中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我们需要引入更为灵活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以案例教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讨论、实验等。

增加学生们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机会,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2. 加强实践环节针对临床实践机会不足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与医院合作,增加学生们的实践机会。

尤其是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实践机会,可以提供给学生们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加他们对临床工作的实际经验。

4. 规范学生管理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对地方医学院校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思考

对地方医学院校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思考

对地方医学院校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思考[摘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彰显的质量意识和内涵发展经过多年的推动和实施已深入人心。

地方医学院校通过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找准学校办学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从而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多样化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促进地方医学院校的区域化、特色化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本科教学工程对策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面向全国700多所普通本科高校,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

它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教育部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需求,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也纷纷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逐步构建并形成国家、省、学校多层面立体化的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庆祝大会上明确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国家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引导高等学校进一步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大教学投入,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年7月印发”本科教学工程”实施意见,标志着“本科教学工程”的正式启动。

“本科教学工程”以质量标准建设为基础,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国家标准,整合各项改革成果,加强项目集成与创新,是“质量工程”的延续和提高。

关于推进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推进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2 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保 障 高校教学 管理制度创新是 当前教学改革深入 发展的需要。
随着形 势的变化 , 教学改革 已朝 着综合性 方 向发展 , 高校管理 制度也应顺应教学改革发展 的要求 不断创 新 , 建立起 自我发展 与 自我约束 相统一 的教学 运行机制 , 合理 配置教学资源 , 使其 更加符合新 时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的需要嘲 。
3 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是教学改革 的核 心内容
V0 l _ 3 1 2 0 1 3 No . 5
关于推进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
谭 会 恒
( 右江民族医学院, 广西 百色 5 3 3 0 0 0 )

要: 在 高等教 育快速发展的今天 , 地方性 高等 医学院校 面 临着激烈 的竞争 , 而取胜的 关键在 于教 学质量。推进教学改
心 内容 。当前 , 虽然很多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 与整合 , 但多数局 限于简单 的内容删 减或合并 , 并没有 打破 学
科、 课 程之间 的界 限 , 难 以真正实现不 同专 业之间课程 内容的
确立科学 、 开放的教学理念是 地方 性高等医学 院校教学改
革的思想基础 。医学 院校教学改革是一项 以临床医学专业 特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 我 国高等教 育进 入大众化和跨 越式发展 阶段 , 高等医学教育 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挑战。特别是 近年来 , 随着 《 中国医学教育标准 》 的出台和《 中 国医学教 育认
证办法》 的逐步实施 , 必将大力推动 医学教育 的改革与发展 , 地
与互动过程 的教学本 质 , 通 过教师积极 的引导与支持 , 使课 堂 教学成为一个知识生成和师生共同探索经验 的过 程口 】 。这一过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模拟教学改革探索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模拟教学改革探索

教学 内容 的模 拟 教学模 型 , 如实物 模拟 系统 、 视屏 模
幅度 地改 善 临床实 践教 学条 件 ,为学 生创 造 出一 个 有 医疗环 境而 无 医疗 风 险 的学 习环境 。 医学仿 真模 拟教 学模 式 让学 生有机 会在 早期 接 触专 业 、 期接 触 临床 , 早 系统地 熟悉 和掌 握规 范 早 较 的 医疗活 动 的全过程 ,对 于全 面提 高 医学生 的临 床 基本 技能 、 岗位 素质 和综 合能力 , 高 临床 医学教育 提
【 文献标识码 】 A
Lu h u Me wd o l , z o 4 o 0, h n z o d C l Lu h u 6 6 o C i a e
【 bta t Me i ls uao d ct ni advl igt n rep n igcnclec ig A s c】 r dc i l i e u ao ee pn edf x adn l i ahn . a m tn i s o r o i at
临床模 拟教学 改革 提供 了可 能 。我 院围绕 医学模 拟
中心的建立 , 在临床教学理念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等方 面积极 进行 探 索和尝 试 , 得 了一定 的效果 。 取
1 医学仿 真模 拟教 育 的发展趋 势
断发展 , 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才 培养的需要 , 现代医学仿真模拟技术 的迅猛发展为
新 ,0 9 6 5 :3 2 0 , ( ) 1
( 收稿 日 :09 1—2 期 20 —2 1)
医学 教育探索 2 1 0 0年 6月第 9卷 第 6期 R sace dcl d ct nJn 0 0 V 1 , o eerh snMeiaE u ao , e2 1 , o. N . i i u 9 6

地方院校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地方院校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探讨

地方 院校 是在 我国 区域 经济和 高 等教育 大众化 的 推动下 ,地市 以调整 、合 并 、扩展 或 “ 专升 本”等 方 式形成 的具有地 方特性 的普 通本科 高等 院校 。地 方 新 建院校一 般为 区域性 的本科 院校 ,其生源 质量 及办 学 的区域特 点决 定 了其人 才培养 目标 主要 是培养 应用 型 人才,为地方服务 。德州学 院医学 系是 2 0 年在原有 07 德 州卫校 的基础 上建立 起来 的 ,办 学时 间短 ,办学 经
基金项 目:山东省教育科学 “ 十一五”规 划课题 (0 8 2 0 GG1 3 ) 1 作者简介 :刘 洪玲 (9 5 ,女 ,德州学院医学 系教授 ,研究方 向:临床医学教学研究 。 1 5 一)
定 的教学 目标和 功能 。专业方 向课程 要与 职业 资格证 就 是在充 分 了解 学生 需求 的基础上 ,根 据学 生的需 要 书接轨 ,可作为 限定选 修课 ,学生 可 以根 据 自己特 点 而开发 的可供学 生选 择 的多样化 的课程 。每 个学 生可 选 择不 同的专业 。一个 专业 的培养 目标应 对应若 干个 以根 据 自己的兴趣爱 好选 择适合 自己的课程 ,使 自己 职业 岗位 ,要提 炼各职业 中只有共性 的 ,并 以其 为基 的个 性特 长得 到充分 发展 ,也有 利于 发挥学 生的独 立 础构 建专业 核心 技术课程 。即它是 以培养 某个 专业核 性和 创造性 。中职学 校的 校本课程 开 发可帮 助学生 培 心职 业能 力为 目标的课程 ,这 些课程 要 以不 同专业之 养动 手动 脑能力 ;校 本课程 的开 发能体 现 出鲜 明 的专 间的共 同职 业 能力为基 础来设 计 。 业 特色 ,为学 生的就 业 、择业和 创业 服务 ;校本 课程 校本 课程 的价值在 于 ,有 助于 更好地 实现 教育 目 的开 发可 为每一 个学 生的 未来职 业生 活和后 天发展 作 标 和办 出特 色 ,有 助于学 校课 程的 实施与 改进 ,有助 准备 ;职 业学校 开设 校本 课程 ,增 强 了课程对 学生 的 于课程 对劳 动力市 场的变 化及 时做 出反映 ,有助 于教 适应性 ,有 利于 达成职 业学 校的培 养 目标 。

地方性医学院校“早期临床教学”实施与探索

地方性医学院校“早期临床教学”实施与探索

360 ) 300
摘 要 :针 对地 方 医学 院校 自身特 点 ,对 大 一、 大二 医学生 开展 地 方 特 色的早 期 接 触 临床 活
动 ,引导 医学生早 期 对 医院、诊 疗、病 人 、职 业的 认 识 ;结 果 显 示 ,此 活动 使 学生 对 医生及 医
院、病 人及 病情 、 医生职 业 等有 了更 深的 了解 与认 识 ,激发 出更 大的 学 习热情 , 医学基 础 学 习 目
诊疗 程序 ,接触病 人 ,获得 良好 医德 医风和基本 医 疗 操作 的感 性认识 。
2 2 3 考核 办法 .. 学 生就 对 医 院 、医护 人 员 、病
任感 和荣誉 使命感 ,从而激 发学 习的积极 主动性 。 结合地 方性 医学 院校 的办学条 件 ,尤 其是教 学
分 有 利 于学 生 对 医学 知 识 的 掌 握 ,但 存 在 的 不 足 是 :学科 与学 科 间相对 独立 ,知 识联 系松 散 ,基 础
课培训。但地方性医学院校存在 自身特点即学校办 学条件差,教学附属医院的教学资源紧张 ,生源主 要来源于地方和农村 ,学生就业主要是面向地方和 基 层 ,而基 层 医院专 业 分科 不 强 、常 见 病 多 发 等 。
因、症状 、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的知识。教学 方式 主要 采取 大课讲 授 、参 观医 院 、观 看 录像 、医
护 劳动等 形式 。
的能力 ,激 发 学 习兴趣 ,培养 学生 主动 获取 临床 技 能 的学 习欲 望 J 国 内外 医 学 院 校 都 在 积 极 研 究 。
和 探索 此项 课题 。地 方性 医学 院校 为 了适应 医学 教
第3卷 1
第 4期
宜春学 院学报

新时期地方医科院校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新时期地方医科院校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源 的相 对 不 足 , 满 足 了学 生 人 数 增 加 的 需 要 。 又
2 明确 培 养 标 准 , . 完善 教 学 内容 。 随 着 国 际 医 学 教 育 相 关 标 准 相 继 出 台 , 校 密 切 关 注 和 我 借 鉴 《 科 医学 教 育 国 际 标 准 》《 球 医学 教 育 最 基 本 要 求 本 、全 ( ME ) 等 医学 教 育 国 际 标 准 , 合 地 方 实 际 情 况 调 整 我 G R》 结 校 临床 医学 人 才 临 床 实 践 技 能 的培 养 标 准 : 保 证 基 本 技 能 在 培 养 的 同时 , 化 综 合 技 能 的 培 养 ; 强 调 动 手 能 力 培 养 的 强 在 同时 , 意 加 强 学 生 临 床 综 合 能 力 的 培 养 ; 巩 固 第 一 课 堂 注 在 教学效果 的同时 , 力拓展 第二 课 堂提 高学 生综 合 素质 , 努 达 到 培 养 厚 基 础 、 实 践 的 高素 质 临 床 医 学 人 才 的 目的 。 根 据 重 词 整 后 的培 养标 准 , 时 完 善 教 学 内 容 , 过 增 加 开 设 循 证 及 通
进入 新世 纪 以来 , 随着 科学 技 术 的快 速 发 展 和 全 球 一 体 化 的进 程 , 医学教 育 的 国际 、 国内形 势 发 生 了 巨大 的变 化 。 国际 上
通 过 引 进 现 代 化 的 模 拟 教 学 设 备 , 设 基 本 临 床 技 能 模 拟 教 开 学 实验 室 、 合 临 床 技 能 模 拟 教 学 实 验 室 、 科 技 能 模 拟 教 综 专
“ 早” 三 医学 教 育 框 架 , 入 循 证 医 学 的 理 念 , 力 探 索 地 方 引 努 医科 院校 医学 人 才 培 养 与 全 球 医 学 教 育 相 关 标 准 对 接 的 有

“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精品文档6页

“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精品文档6页

“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 [2012]7号)的精神,遵循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和全科医生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从我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出发,以提高农村全科医学人才临床技能水平为核心,深化助理全科医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体制,培养适应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助理全科医生,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水平。

2.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的服务内容,通过系统学习培训,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高水平全科医疗服务,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合格的助理全科医学人才。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加强专科阶段教学改革,按照全科医学教育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在校3年专科阶段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进行调整,适当增加全科医学相关基础和临床教学内容,在完成3年临床医学专科培养的基础上,继续进行2年全科医师的培养和提高。

具体措施如下:3.1按六位一体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接轨基层医疗卫生全科服务主要包括“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内容,按照服务内容制定培养方案,使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接轨,在提高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开展基层全科医疗卫生服务,为基层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开展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

3.2开放招生,拓宽招生就业渠道3.2.1 单独考试,择优录取从全省临床医学专业应届专科毕业生中招生,再进行2年全科医学培养。

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与职业岗位相一致。

能够提高学生从事基层全科医学服务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2.2 订单招生,定向培养根据基层单位的人员需求,由卫生、教育等相关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制定分区域的单独“3+2”招生计划,并给予适当政策支持。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咸 宁 学 院 临床 医学 院 , 北 湖 咸宁 4 70 3 10
【 摘要 】针 对 地方 医学 院校 临床 实践教 学的状 况 , : 分析 其 临床教 学存 在 的 实 际 问题 , 并根 据 目 前 国 内外 医学教 育的 发展 趋 势 , 20 以 0 7年 本科 教 学工作 水平 评估 为 契机 , 索 出“ 探 一平 台、 培 养 、 二
Go a
,Ba u ig,Jn Y na iY t n i a ' n,Z a g 耽 n,Hu n up n hn a g C iig,
Yn h n ig o g
S h o C iia dcn Xin ig C l g 。Xin ig 4 7 0 c o l f l c lMe iie。 a nn ol e o n e a nn 3 0,C ia 1 n
三优 化 ” 的适 合地 方 医学院校 临床 实践教 学新 体 系。
【 关键词】 地方 医学院校 ; : 临床 实践教 学; 新体系 【 中图分类号 】G 4 . 【 : 62 0 文献标志码】 A 【 : 文章编号】 10 - 8 (0 10 - 3 - : 45 7 2 1 )30 3 3 0 2 3 0
【 ywod 】lcl dcl oeeaduiesy cncl rci ahn ; e s m Ke rs : a mei l g n nvri ; l ia patet cig nws t o ac l t i c e ye 地方 医学 院校 是我 国高等 医学 教育 体 系 中 的一
从 心 电 图教 学改 革 即可 看 出 , 程 内容 系统 整 课
合后 , 学生 早期 即可接触 丰 富 的临 床知识 , 培养 临床 能力 ; 此外 , 电 图教学 从早 期 心血 管模 块教 学 开始 心 打下基 础 , 继而 在技 能模 块 教学 中加 以完善 , 后在 最 临床核 心模 块 教学 中进 一 步 深 入 , 以看 出 临床 能 可 力 的培 养贯 穿 教学 始 终 , 种 持 续 的 临床 能力 培 养 这 过 程使 学生 不 断获 得能 力提 升 。

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黄晓;贺莉萍;李军;周勇;刘庆武;周少平;何军山【期刊名称】《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立足于地方本科院校,顺应医疗模式转变和基层社区临床医学专业岗位的需求,我系对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成绩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学校定位,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总页数】2页(P69-70)【作者】黄晓;贺莉萍;李军;周勇;刘庆武;周少平;何军山【作者单位】湘南学院预防医学与医学检验系,湖南郴州 423000;湘南学院预防医学与医学检验系,湖南郴州 423000;湘南学院预防医学与医学检验系,湖南郴州 423000;湘南学院预防医学与医学检验系,湖南郴州 423000;湘南学院预防医学与医学检验系,湖南郴州 423000;湘南学院预防医学与医学检验系,湖南郴州423000;湘南学院预防医学与医学检验系,湖南郴州 4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2.423【相关文献】1.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 李研2.面向基层的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 刘庆武;贺莉萍;周少平;梁翔;周勇;黄晓;李军;周一平;关章顺3.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J], 李海玲;方鑫;李乌云塔娜;高玉敏4.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开展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索 [J], 刘移民;张文经5.以社区为导向的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索 [J], 肖焕波;赵玉玲;鲁杨;纪颖;裴金晶;张洪伟;唐玉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王国利;韩松;尚德志;除翠;李继;孟玉玲;赵俊
【期刊名称】《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针对目前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现状和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临床类)”考试的内容及要求对临床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并连续5年对在沈阳考点参加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临床类)”考试的我校及省内其他三所医学院校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深化教学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总页数】3页(P21-22,66)
【作者】王国利;韩松;尚德志;除翠;李继;孟玉玲;赵俊
【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34;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34;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34;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34;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34;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34;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医学院校口腔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J], 毛玉龙;张伟伟
2.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J], 高卉;白育庭;金延安;张文;黄翠萍;余英宏
3.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J], 高建辉
4.提高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和体会 [J], 赵志英;张春杰;周立社;白钢
5.医学院校口腔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J], 毛玉龙; 张伟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教学改革要点探讨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教学改革要点探讨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教学改革要点探讨摘要:为了促进医学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所有教学人员都要分析临床药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现状,以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同时还要借鉴国内外临床药学教育的经验,从多个方面对医学院校的临床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方向展开探索。

本文就医学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教学改革要点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医学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教学;改革要点开展医学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临床药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只有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确保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才能让这一专业的教学变得更具有综合性,更具有应用性。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临床药学专业起步较晚,所以很多工作都处于摸索阶段,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医学院校临床药学专业的教学改革要点。

一、目前临床药学的社会需求状况目前的社会药学部门做应用的药学管理模式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所有临床药学工作都要以用药的合理为核心,各项服务也是以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和药学技术的提供为主,因此医疗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临床药师数量上社会规定的原则是三级医院不少于五名,二级医院不少于两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新药的研制和开发速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国外进口药的种类的大幅度增加,所以社会急需那些懂药又懂医的临床药师。

由此可知,社会对临床药学人才的需求很大,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临床药师缺乏的问题,必须要依靠医学院校人才的培养。

二、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些资料表明,在高等的医学院校中,尽管有不少青年教师获得了较高的学位,但是他们的教学效果和能力并不匹配,与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是因为教学是一门艺术,利用到的理论和方法是一个整体,具有的规律和原理是特定的。

其次,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忙于记笔记,课后并没有回顾,反而是在考试之前疯狂的背诵笔记,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们能够应付考试,但是在临床工作后,面对患者总是束手无策。

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也能够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也是以书本为主,他们融会贯通的能力并不强,也不能整合与之有关的所有知识[1]。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家评教 、 同行互评 等形式 , 对实践教学 效果进行 监控 , 并通过
多 种 方 式将 评 价 结 果 及 时 向 教 师 反 馈 。
层 , 务大众” 服 的办学定位 , 强化具有 创新精 神 的实 用型 医学 人才培养 , 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 求。
2更 新 教 育 观 念 , 立 注 重 临 床 思 维 能 力 和 实 践 能 力 的 . 建

程, 培养学 生进行正确 的诊 断和治疗能力 ; 据 国家 “ 根 医师 资
格 实践 技能 ( 临床类 ) 考试 大 纲调 整教 学计 划及 教学 内容 , ”
将“ 临床基本 技能培训 ” 独立开课 , 并结合 地方 医学院校人 才
培养需 要 , 突出常见病 、 多发病基本知 识及基 本技能 的训练 。 模 拟临床诊疗全 过程教学 , 使用标准化病 人和学 生之 间模 拟
( ) 计 学方法。 三 统
考 试 结 果 及 考 试 成 绩 等 相 关 数 据 采 用 S S 3 0统 计 软 P S1 .
方式 , 将模拟教学 与临床 “ 床旁 教学 ” 机结合 , 有 培养 学生 “ 以 病人为 中心 ” 的服务 理念 和职 业道 德 , 掌握 医 患沟通 技 巧和 临床基本技 能。
问题 的 能 力 ; 善 教 学 效 果 的监 控 及 反 馈 , 过 学 生 评 教 、 完 通 专
1明确办学定位 , . 注重高素质应 用型 人才培养 。 以培 养 “ 适应 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 培养 理论基 础扎实 , 实践 能
力 强 的 高 素 质 应 用 型 人 才 ” 办 学 指 导 思 想 , 确 “ 向 基 为 明 面
( ) 象。 一 对
自20 06年始对我校 临床医学 ( 科 ) 本 专业 学生 进行 临床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改革发展与探索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改革发展与探索
革 发展 方 向进 行 了探 索。
【 关键词】临床药学教 育
培养 目标
课程体 系 药学 实践方案
教 学改革
临床 药学是 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 为 目的 , 以药物与机体相 互作用 为核 实需 求, 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实用型人 才的宗 旨。 心, 重 点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学科。我校于 2 0 0 9 年开始招 生临床 药学方向 的学 生, 由于起 步较晚 , 目前工作 仍处 于摸索阶 2 . 立足实际 , 借鉴先进经验 , 优化课程体系 ( 1 ) 围绕培养 目标 , 进行课时调整

( 2 ) 合 理 重 组 课 程
根据学科 的性质和 内在联 系, 把相 关性 的课 程编 制成一个 系统 、 紧密 名合格的临床药师必须具有 医学、 药 学双重背 景 , 可能 真正融 入临 的知识模块。国外许 多医学院校已在 这样 的课 程改革 中收获 了 良好 的教
药学的科学基础 、 治疗 学的药剂学与药理学 方法, 药物开发 、 细胞与分 子生 物学、 实践课 程、 药学实践 。这些大课 程将几 门相关 性强的课程有机 组合 ,
床, 参与诊疗过程。结合临床实际 , 对 临床药 学方 向对 学生进 行科学 的专 学效果 , 英国 L o n d o n大学每个学期只设一门大课程 , 依次是 医药科学原理 、 业教育 , 是临床药学教育取得成功对保证。 1 . 结合临床实际需 求。 发挥 自身优势 , 准确定位人 才培养 目标
教学改革这几个 方面对我校的临床药学教育改革发展方 向进行了探索。

我校临床 药学方 向的学生就课 程设置进行调查 问卷的结果表 明。 有6 7 % 的
同学认为这样 的比例让他们在后续的临床课程 中感到吃力 。此外 , 有8 0 % 2 0 0 2 年, 卫生部 、 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 颁布《 医疗机 构药事 管理 暂行 规 的同学认 为本专业缺乏医药融 合的课程 , 有6 8 . 2 %的人 认为学校应该 开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院校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探讨
临床医学是一门以研究人体诸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为了加强和改进医学生的教学工作,有利于高质量、高层次、高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在临床医学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层次,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发挥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标签:临床医学教学方法高质量高技术高创新
21世纪是医学与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世纪,专业性院校越来越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未来必然成为趋势。

医学院校基础课程改革虽已取得一些成绩,但从总体来看,较多改革措施流于形式,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医学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然而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却非常紧缺,学科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改革医学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将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临床医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好本门课程为日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所以对每一个医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临床医学的教学现状
我们的临床医学教学目前存在一个尴尬的局面!授课大部分是由专任教师承担,教师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这就使得教师备课任务繁重,查阅大量临床资料的同时还需往返于临床科室进行咨询!因此,经过努力我们争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选派授课教师到医院进修实践,同时聘请大量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带教,开设名医讲座,增强了教师对临床专业知识的领会和了解,使教学与临床有了很好地沟通和配合,并时刻关注学科的发展和动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传授最先进的医学理念,为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改革方法
1.因材施教
学生的程度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方法。

因此,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程度并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进校之初,就已经基本明白未来的工作岗位,有学习动机,但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对于内容枯燥的传授式教学学习效率较低。

根据以上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传授知识时注意结合岗位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教学重点内容,以选择教学方法
根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际岗位的需求,划分知识点。

重点内容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适应岗位的需要,突出实用性,力求学生掌握
该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3.充分发挥教学设施的作用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良好的实验设备、实训基地条件也不可缺少。

本人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借助标本、模型、挂图、多媒体课件,配合使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既简单直观、深入浅出的完成教学任务,又使我们的学生早期接触工作环境,促进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了显著提高,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是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设计及课堂讨论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这对授课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同时是一种提高。

例如,我们在讲预防医学时,把学生分成几组,然后给每组学生一个案例,学生自己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在网上调查,去图书馆翻阅资料,向附属教学医院相关专业医生咨询,对案例进行判断和整理,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对比,老师最后对案例进行点评与总结。

学生通过这种方法,更容易理解抽象的临床知识,同时对知识点掌握的比较牢固,印象深刻。

5.以赛促学、促教
近两年,学校每年组织校级、省级及国家级的比赛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内比赛选拨一批优秀学生后,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对其集中培训,再优中选优,参加省级或者全国性比赛。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日后求职简历增光添彩,而且也促使专业教师在与各教育界碰撞的过程中更新自己的知识存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6.结合技能考核进行模拟锻炼
作为医学生,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是非常重要。

其中技能考核又是考生最为头疼的部分。

为此我们以执业医师实践操作为指导,在实验室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教学,同时在毕业前进行模拟考核,使学生掌握临床技能的同时,熟悉技能考试的流程,对今后的上岗和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改革是一场教学模式的革命,而不仅仅是局部或形式上的修正。

它引领的是学生学习态度上的本质的改变,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保持独立的长久的学习兴趣,在课程学习中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至关重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综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
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晓齐,郑延芳.案例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2):2334-2335.
[2]趙永生,郑魁敬,姚建涛.主动体验型互动教学模式探讨[J]. 教学研究2010 33(4):47-49
[3]陈厚德,基础教育新概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2
[4]周政,徐江.口腔材料学教学的探索和思考[J].中国医疗前沿,2009,16(4):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