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临床医学认证为核心的临床教学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思考
2 、教学方法改革
PBL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准备期:1999——2002 试点期:2002——2005 应用期:2005——
PBL教学程序:建立了PBL小组学习过程9步法。 (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幕后角色:教师幕后角色的关键是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主角”铺平道路。教师在不同的阶段或情景表现出不同的角色,如教案编写者、促进者、向导、教练、旁观者、评价者。 PBL教案编写规范:形成了PBL教案的编写原则、必备元素、基本格式、审核程序。 形成了PBL教案体系。
3、明确方向是专业认证的意义
更新教育思想,促进真正意义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观念的形成; 依据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学校医学教育进行全面客观地“诊断”; 认真查找与国际医学教育的差距,明确学校医学教育的改革方向,为更大力度的改革奠定基础; 促进我国医学教育进入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平台。
结束语: 专业认证对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认证更新了广大老师、学生的教育思想、观念; 专业认证明确了学校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坚定了医学教育国际化的信心。
临床医学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课程模式
器官系统模块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血液系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心血管系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呼吸系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泌尿系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消化系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神经精神系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内分泌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骨骼与运动系统 感染性疾病
诊断学 内科学 外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 临床医学导论模块
质量保障体系
PBL; 临床模拟教学; SP ;OSCE;OSPE 形成性评价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质量现况研究

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质量现况研究

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质量现况研究作者:杨启慧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第43期[摘要]为了评估某省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现况,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编制了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量表,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180名临床教师,调查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现况。

编制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量表信度和效度良好。

180位临床教师中,半数及以上的教师对实践教学师资、教育评价等相对不满意;院校需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育资源投入、规范教育评价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医学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基金项目] 2019年度青海大学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专业认证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研究”(qyjg-201904)[作者简介]杨启慧(1986—),女,青海湟中人,管理学硕士,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教学管理部讲师,主要从事临床医学教育质量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43-0097-04 [收稿日期] 2022-02-10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评判医学教育是否达到医学教育办学标准、促使院校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深化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和重要保障。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医学教育质量评估认证制度,加快推进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夯实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规范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教育教学内容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同步更新,提升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研究对象笔者于2019年至2021年选取了某省教学医院临床一线教师为研究对象,调研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质量现况。

临床一线教师纳入标准:(1)自愿参加该研究;(2)熟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知识;(3)本科学历及以上;(4)从事实践教学工作3年以上。

临床医学对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临床医学对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临床医学对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议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临床医学作为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的呼声。

本文旨在探讨临床医学对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临床实践教学临床医学的核心在于实践,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应当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内容的更新,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和解决各种实际临床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其临床技能。

二、强化临床科研教育临床医学作为应用科学,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持。

因此,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应当加强临床科研教育的培养和引导。

通过培养医学生从临床问题出发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使其在实践中能够提出科学可行的临床研究方案,并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三、推进医学教育与新技术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的进步,新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应当积极推进医学教育与新技术的融合。

通过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和远程教育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新技术对于临床医学的影响,并掌握其操作和应用技巧。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临床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离不开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优秀医学教师。

然而,目前医学教育中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数量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增加临床医学专业的专职教师数量,还要加强其培训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学需求。

五、注重医学伦理与人文教育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医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和人文关怀。

因此,在医学教育改革中,应当重视医学伦理与人文教育的融入。

通过注重医学伦理教育、人文关怀培养,使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道德和患者至上的理念,真正成为内外兼修、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临床医学作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不仅仅受限于国内的教学和研究环境,更需要与国际接轨。

探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中的协同创新与合作研究

探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中的协同创新与合作研究
探讨临床医学专业认 证自评报告中的协同 创新与合作研究
目 录
• 引言 •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概述 • 协同创新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的重要性 • 合作研究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作用 •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中协同创新与合作
研究案例分析 •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中合作研究价值
提升研究质量
通过合作研究,可以汇聚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提升 研究的创新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研究质量。
推动学科发展
合作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推动临床医学专业的综合 发展,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
加强人才培养
合作研究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学术 资源,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经验分享
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双方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包括建 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明确研究目标和分工、加强团队建设 和管理、注重成果转化和应用等。
案例三
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界 、跨领域协同创新与合作研究在 临床医学领域日益受到关注。一 些国际知名的医学中心和科研机 构积极探索跨国界、跨领域合作 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加强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与国际接轨,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的国际影响 力和竞争力。
对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持续改进期望
希望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能够更 加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鼓励和支持医 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开展具有前瞻性的研 究和探索。
希望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能够更加注 重跨学科合作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推动医 学教育与医疗实践的深度融合。
报告范围
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现状

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

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
进入临床打下 了坚实 的基础。
是摆在我们 面前 的一项新课题 。作为 医学专科学校 ,我校 临床 医学专业在教学 医院进行临床教学 已开展 了近 十年 ,多年来我 们在不断地改革创新 ,取得 了一定 的成绩 。
I 明确 培养 目标 。更新教学理念
教育部 < 关于进一 步加 强高 等学 校本 科教 学工 作 的若干 意见 ( 征求意见稿 ) >( 教 高 司函 ( 2 0 0 4]2 5 9号 ) 指 出。高
观念、价值取 向发生转变有关。现在高校 中很多学生是 独生子
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坚持 以社会需求为导 向。深化教 学改革 ,构建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的人才培养体 系。根 据教育部 的培养 目标 ,我校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 了人才培养
目标 ,“ 培养 能适应城 乡基层 医疗 工作及地 方经 济社会发 展要 求的技能型 、应用型高级医 药人才 ” 。同时更 新教学 理念 ,进
高・ 临床教 学质量的重要 途径 。
【 关键词】 医学教育;临床教学;改革
【 中图分类号】R - 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6 7 4 — 3 2 9 6( 2 0 1 3 )0 5 — 0 0 0 2 — 0 2
随着现代 医学 的迅 速发展 ,临 床教 学面 临新 的问题 和挑 战 ,在新形势下 ,如何适应 医疗市场 的变化 ,根据 医学专科生
2 . 1 模拟教学
在要求 学生 学好理论 知识 的同时 ,加 强实践
技能操作的训练 ,培养应用型人才 。我校成立 了临床技能培训 中心 ,购置 了大批模拟和仿真模型 ,多媒体教学设备 ,贴近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
学伦理学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模拟临床情境 。促使学生

“三融通”中医临床教学体系改革及实践研究

“三融通”中医临床教学体系改革及实践研究

“三融通”中医临床教学体系改革及实践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逐渐成为医学界的焦点。

然而,传统的中医临床教学体系逐渐显现出其弊端,使得中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中医临床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许多大学开始进行“三融通”中医临床教学体系的改革。

本文将探讨“三融通”中医临床教学体系的改革以及实践研究。

“三融通”中医临床教学体系的改革旨在将传统的中医临床教学与现代医学临床教学相融合,建立中西医融合的诊疗模式,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中医临床人才。

对于“三融通”中医临床教学体系的改革,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1.统一课程设置和教材传统的中医临床教学课程设置和教材多样化,存在课程重叠和教材浪费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改革中提出了统一课程设置和教材的方案。

通过精简课程和教材,减少课程重叠,缩短学习周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团队成员应包括传统中医专家、西医专家和中西医结合专家。

借助团队协作和交叉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促进中西医结合和综合诊疗的发展。

3.诊疗模式创新“三融通”中医临床教学体系的改革要求将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形成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

提高中医诊疗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科学化中医临床诊疗过程,拓展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空间。

“三融通”中医临床教学体系的改革需要不断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一些大学坚持不懈地探索“三融通”中医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和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推进改革。

下面列举一些实践案例。

1.北京大学中医药学院的“中医临床课程体系”改革北京大学中医药学院在中医临床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通过统一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精选课程内容,提高传统诊断方法和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行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建立偏向于慢性病的临床思维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为培养高水平的中医临床人才奠定了基础。

2024年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分析

2024年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分析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辅助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 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等进 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为个性化教 学和精准辅导提供支持。
多元化教育模式探索
问题导向学习(PBL)
推广问题导向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围绕真实病例和问题开展自主学 习和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融合教育
加强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融合教育,培养具有全面素质 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02
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导致地区间教育水平
差异明显。
实践教学不足
03
部分医学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临床技能和经验积累不
足。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医学知识更新迅速
教育国际化趋势
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临床医学 知识不断更新,要求教育工作者和学 生具备更高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
案例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
通过引入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 中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利用模拟技术创建真实的临床场景,让学 生在模拟实践中提高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 。
团队合作学习
实践教学加强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提供更多的临床实习 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临 床能力。
实践教学与临床实习
加强实践教学和临床实习环节,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医疗服务能 力,培养具备独立行医能力的合格医生。
05
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制定临床医学教育发展规划
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教育改革提供 政策引导。

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中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反思

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中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反思

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中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反思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整合课程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整合课程旨在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医学教育质量。

然而,在整合课程的教学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与反思。

首先,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

整合课程应该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单纯地重复基础医学或临床医学的内容。

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诊断和治疗能力。

其次,整合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

因此,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最后,整合课程的评价方式需要进行反思。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因此,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临床技能考核、综合病例分析等,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

总之,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中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反思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临床教学经验总结及临床教学改革探讨

临床教学经验总结及临床教学改革探讨
主 治以上职称 的医生 , 相对具有扎实 的基础知识、
收稿 日期 :20 —5 1 0 80— 9 作 者简介 :胡 明娅 (9 1) 18一 ,女 ,安徽合 肥人 ,大 学本 科 ,实 习研 究 员 ,主要从 事实 习生 、进 修生 管理 工作 。
4 99
技能及专科知识,在带教工作 中能够较 规范、全面的 4 1 考试 与讲解相结合 . 对学生实施教学。
带教教师必须是主治医师及 以上职称 的医生 ,因
习 生的带教 工作培 养成 为一种 习惯 或者成 为一 个 医 为住院医师本 身在 医院中就 处于学 习阶段 ,基础知识 院 的文 化和 传统 ,带教 负责人 和带 教教师 能够 得到 及操作 技能都有待进 一步 的锻炼和加强 ,同时住院医 更 多的赏识 和尊重 ,这样 即使 没有很 多 实在 的利益 师根据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的要求需要在 院内各科轮 因素 与临床 带教挂 钩 ,也能在 一定程 度上 增强 带教 转,具 有不稳 定性 ,因此他们并不能很好 的胜任带教 教师 的积 极性 。 1 2 将 教学职称与一定数量的带教工作挂钩 . 工作 ,只能和研究生一起进行辅助带教工作 。
第 2 卷第 6期 2 20 年 1 08 2月
卫 生 软 科 学
S f c e c f at o t in eo l S He h
V 1 2NO 6 b . . 2
D e . 08 c, 20
临 床 教 学 经 验 总 结 及 临 床 教 学 改 革 探 讨
胡明娅 ,徐 又佳 ,张振方 ,高晓 泸,李
临床 教学工作 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同时,在实 习 配合 ,才 能取得 良好 的教学效果 。
生方面 ,也存在着学习方式的改变 以及半社会化学 习 2 培养带教教师 队伍 ,提高带教教师素质 环境 的改变 ,一些学生的主动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面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3篇)

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临床医学人才。

实践教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临床思维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重要性及改革措施。

二、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大量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二是实践教学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临床技能培训的要求;三是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

2.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与临床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此外,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创新性,难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价标准单一,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评价;二是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笔试为主,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三、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临床实践,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分析病例、制定诊疗方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2.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各种临床操作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循临床伦理规范,尊重患者权益。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1. 优化实践教学资源(1)加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力度,增加实践教学基地数量,提高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率。

临床实践教学改革(3篇)

临床实践教学改革(3篇)

第1篇摘要: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实践环节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目标及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学教育对临床实践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实践环节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严重影响了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因此,开展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 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改革可以提升医学人才的临床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

2. 适应医学教育发展趋势:随着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是适应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3. 优化医学教育资源配置:通过改革,可以合理配置医学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益。

三、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1. 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效果:通过改革,使临床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 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我国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四、临床实践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1. 完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1)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临床实践教学学时,确保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充分的锻炼。

(2)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根据临床医学发展趋势,调整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改革临床实习模式:采用轮转制、模块化等实习模式,提高实习效果。

2. 改革教学方法(1)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2)采用模拟教学:利用模拟器、虚拟现实等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综合性大学院系教学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例

综合性大学院系教学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例

要想培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的医学人才,提高医学教育质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

综合性大学医学院系教学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系统性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21世纪以来,医学教育特别关注“怎样确保良好的医学教育质量”这一问题[1]。

医学教育专业认证是一种对医学院校进行审核与评估的外部质量评价机制,其参与机构由教育部医学教学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指定,评价标准和程序是既定的,其目的是依据确定的标准对所评估学校的医学教育现状进行诊断,查找不足,以明确改革方向。

专业认证工作最主要的价值是确保所评估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2]。

教育部推出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计划,全面促进了医学专业教育任务的推进,对完善临床医学教育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专业认证一方面规范了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确保了医学教育水平稳步提高,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在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有识之士的推动下,自2000年以来,中国引入医学教育标准和专业认证的概念,并开始了中国医学教育“以质量求发展”的阶段[1]。

我国以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切入点,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3]。

第一阶段(2002—2008年),是以研究为支撑的起步阶段。

在此阶段,组建了医学教育质量保证研究课题小组,初步拟定大学本科临床医学教育的基本方案,并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首次开展试点认证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2008—2012年),是以医学教育标准的颁布为标志的规范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确定了我国临床医学认证体系,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正式起航。

第三阶段(2012年—现在),是以构建实质等效的认证制度为目标的创新发展阶段。

随后,我国修订并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16版)》,开启了建立全新医学教育体系、完善医学教育质量评估和认证工作体系的新篇章。

该标准着眼于全球医疗事业的发展趋势和医学教育的进步,为医学专业建设和完善指明了新出路。

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一览

首都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一览
公卫学院
本专科教育
张杰
一般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络化管理模式研究
公卫学院
本专科教育
杨淑敏
一般
开设天然药物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探讨
药学院
本专科教育
吴建辉
一般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药学院
本专科教育
王玉记
一般
符合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药学实验教材建设
药学院
本专科教育
陈双玲
一般
有机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卫管学院
本专科教育
谢春晖
一般
基于计算机的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后效研究
卫管学院
本专科教育
万玲
一般
演讲法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整合的可行性研究与实践
卫管学院
本专科教育
周莉
一般
提高大学生锻炼身体主动性的实验研究
卫管学院
本专科教育
高玲娣
一般
二年级选项课不同专项的考核方法及评价标准的研究
卫管学院
本专科教育
刘兰秋
一般
起止时间
所在单位
备注
线福华付丽
重点
以医学教育标准为基础接受临床医学认证的实践研究
教务处
本专科教育
罗大力
重点
药学院本科毕业实习过程中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药学院
本专科教育
张旭
重点
医学院校实施假肢矫形工程专业国际教育资质认证的研究与实践
生工学院
本专科教育
王蕾
重点
基于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对师承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年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一览
一、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李伟扬 杨 可平
【 摘要 】 本文尝试 从教学 内容 、 教材建设 、 教学方法 、 教学考核 、 教学管理几个方面 , 当前 结合
医学 院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 对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进行初步探讨 。
【 关键词 】 临床 医学 ; 教学改革 ; 探讨 与实践 【 中图分类号 】 G 4 . R 62 ; 4 O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7-5920 ) —040 6 86 (08 1 11—2 1 0
有关 的 国内外最 新 科技 进 展 , 由于 疾病 谱 的变化 而
临床 医学教 学 不 同于 其 它 自然科 学 , 一方 面 它
相应 引起 的临床 基本 教学 内容 的更新 变化 。
是具体的 、 成型的知识 ; 另一方面它是人文的素质 、 自我 发展 的能力 、 创新 的能力 。其 中人 文 素质 、 自我
Ciia tahn n r c c f e r L iyn ,AN e pn. D p r eto l i l l cl ec ig a dp a t eo f m IWe- ag Y G K - i n i ro g eat n fCi c m na
Me in d ni gMe i ol e Mu aj n 5 0 ,hn dc ei Mu aj n dc C l g , dni g1 7 1 C ia i n a l a e a 1
前 教学改 革 的方 向。 1 2 世纪 的社会 对 医学提 出了新
Hale Waihona Puke 训练 , 即基 础 理 论 、 本 知 识 、 本技 能 和 严 格 、 基 基 严
肃、 严谨 , 更要 注重 创新求 新 能力 的培养 。 创 新对 于 培养 高 素 质 的人才 非 常重 要 。 目前 , 教 师授课 中创新 性 还是 不够 , 发 性还 是 缺 乏 。培 启

2024年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分析

2024年临床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分析

04
发展趋势预测及影响分析
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1 2
个性化学习体验
AI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提供定 制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智能辅助教学
AI可以协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课程管理和学生 评估,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3
虚拟仿真训练
利用AI和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模拟真实的临 床场景进行实践训练,提高临床技能和应对能力 。
完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医学教育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职称晋升、学术成果奖励等,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提 高医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 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06
总结与展望
2024年临床医学教 育改革与发展分析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引言 • 临床医学教育现状及挑战 • 改革方向与措施 • 发展趋势预测及影响分析 • 政策建议与保障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医学教育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主要途 径,对于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 平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全面、客 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质量标准制定
制定统一的临床医学教育质量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方面的要求,保证教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加强质量监控
建立定期的质量监控机制,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 施加以改进。

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促进医学教育改革

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促进医学教育改革

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促进医学教育改革摘要: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是目前医学院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解析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发展背景与现状、认证程序及重点考核内容,学习首家获得认证的汕头大学医学院在医学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功经验,阐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促进医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医学教育改革教育部、卫生部颁布教高[2008]9号文件“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标志我国医学专业认证的开始。

汕头大学医学院成为首家接受认证的学校。

[1]专业认证工作是医学院校目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背景与现状1.1背景1998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建立了“医学教育国际标准”项目。

2001年6月,wfme发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

2001年7月,who西太区办事处制订了《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证指南》,cmb的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随后制订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

1.2现状2002年,教育部召开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部署国际标准“本土化”的研究工作。

会后,教育部、卫生部设立专门项目,委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组建了“中国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

200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国内首家以wfme《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进行试点性认证的学校。

2008年2月,在全国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公布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

2008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教高厅函[2008]7号文件“关于成立教育部医学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的通知”。

2008年3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专家首次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试行)为依据,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专业(包括五年制、六年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专业)进行了试点认证。

对临床医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对临床医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记什么 , 考试要 考什 么学生就背什么 , 久 而久 之 , 学生养成 了只 听不思考 的习惯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 的独 立性 和 自主性 , 避
要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 顶 岗实 习是一个非 常可取的学习和 锻炼的途径 。只有让学生明确 自己的位置和责任 , 学生才会更
加集中精力去学 习, 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
参考 文献 :
仍 然习惯 于临床教师 的单 向、 简单说教 。
1 . 3 l l 盘 床 教 学 实践体 系的缺 乏
实践教 学的 目标体系应 以高素质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 充
分体现知识 、 能力 、 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 , 顺 利实现专 业人
才培养 目标 , 构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 系。建立 临床医学专业
实践教学体 系 , 应 根据专业知识结构 和能力结构 的要求 , 按 照 “ 增强能力 、 强化技 能面向临床 、 协调发展 ” 的思路 , 建立科 学合 理、 有效 的实践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方式 , 影响 了学员
式 已经 变成 了将 知识 和 技 能相 结 合 的 教 学模 式 。 同时 这 也 是 深
化和提 高医学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的重要 举措 。 根据我 国的基 本 国情 , 我 国的临床 医学教 学应理论 与 实践相结合 , 调动 学生
的课 堂 积 极 性 , 使 学 生 更 加 深入 地 了解 临 床 知 识 , 成 为 全 方 位
习 的病床数减少 , 学生的动手机会 、 与患者 的接触机会减少 , 造
成学生只有理论知识 , 而缺乏实践能力 。
1 . 2 课 堂枯 燥 , 教 学 方 式 太过 单 一
现 如今 , 大学 的教学模式太过单 一 , 学 生几乎丧失 了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临床医学认证为核心的临床教学改革研究
以临床医学认证为核心进行临床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多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旨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我校顺利通过专业认证,培养适应卫生改革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标签:临床医学认证;教学改革;学生为中心;综合考核
医学专业认证是指由专门机构采用既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医学教育机构或培训项目进行审核与评估的过程[1]。

医学专业认证作为医学院校质量保证和评价模式的一种,对促进专业发展、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衔接、学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2]。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是依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由教育部颁发,2006年试行,2008年正式施行。

目前已经有12所医学院校通过认证,还将有更多的医学院校加入到认证队伍,我校将在2017年进行临床专业认证。

临床医学认证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地位,提示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3]。

多学科整合:整合是评估医学教育计划创新程度的一个关键标准,课程整合要注重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要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

考核方法: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积极开展考试方法的研究,应用和借鉴多站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进行考核。

我们按照认证标准要求,以辽宁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为研究对象,围绕临床医学认证的核心内容,积极探讨临床教学改革。

1 以临床医学认证为核心,更新临床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运行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培养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对权威的尊重[5]。

这种“教”法无形中减弱了医学生的自信心,限制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让他们始终活在老师的界定的“框框”里,继承的都是传统的诊治方法,不利于医学的发展。

临床医学认证要求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學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6]。

以此为核心的临床教学理念贯穿于临床教、学、考的全过程,更具有方向性、实用性,目标更明确[4],有的放矢,效果更显著。

2 以临床医学认证为核心,改革临床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临床专业认证的要求为核心,使教师改变“三观”,不再强调自己
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要将所学知识横向的整合[7]。

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电子标准化患者、标准化患者(SP)、病案教学,“以问题为中心”(PBL)的综合教学方式,依托我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注重对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 以临床医学认证为核心,改变临床教学考核办法,建立客观有效的临床技能考核体系
3.1增加平时成绩(形成性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出勤、实践课表现、技能操作、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医患沟通、学生与医生、护士、临床各科室的沟通,病历书写质量等。

目前我校已经对考试成绩做了改革,注重平时能力的培养。

包括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核2部分,哪一部分不及格都视为最终不及格,让学生整个学期都处于紧张状态,改变以往平时悠闲,期末背几天就考试的模式。

3.2毕业考试技能考试与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模式及标准一致,增加一个文献综述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视野。

3.3发挥教学督导组的作用,对临床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判,使教师也在考核的链条上,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发掘教师的教学潜力。

综合路线图,见图1。

我们以临床专业认证为核心,将临床教学目标与认证标准紧密结合,注重对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8],加强教学与考核,并进行模拟认证的实际演练,采用多站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等。

以使毕业生达到认证标准要求。

在学校举行的技能大赛上,以往我们只是有个别的学生成绩突出,在2014年,采用以临床医学认证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后,我院学生取得了综合第一名的好成绩,对此方法我们还进行了教师及学生两方面的调查问卷,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事实证明以临床专业认证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显著。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即将开展临床医学认证的学校具有参考价值。

我校能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专业认证具有较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汪青.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体系的构建与未来发展[J].复旦教育论坛,2012,(5):92-96.
[2]郑少燕,杨棉华.以医学教育认证为契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37-38.
[3]曹德品,钟照华,赵士斌.医学教育认证与课程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3-34.
[4]赖亚宁,姚巡,卿平,等.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下临床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1):8-11.
[5]陈莹,刘丽江.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促进医学教育改革[J].考试周刊,2013,(89):7-8.
[6]刘丽娟,许劲松,王悦.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10,(1):37-38.
[7]漆艳春,刘仰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3,33(5):710-711.
[8]杨颖.关于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几点思考[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4):235-2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