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国情决策与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养老金支出额不断增加。
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已经有不少国家制定了退休年龄的调整方案,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为我国调整退休年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最近,有关延迟我国退休年龄的争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正是以此作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我国现行退休年龄制度与我国当前社会现状存在的矛盾,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标准是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寿命较短的情况下制定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水平。
延长退休年龄必然对相关利益主体产生不同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在劳动者内部,支持与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两方群体争论比较激烈,如何协调好这两大利益群体的利益直接关系到延长退休年龄这一政策望得到顺利的实施。
廉世华
我国今年对延迟退休年龄的消息刚刚发布,就听到了不同的社会声音,单单基于百姓的生活提高年龄的延长,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养老金亏空”也愈演愈烈,于是,人们普遍认为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增加劳动力供给,减轻养老保险基金支出。
但是,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却是不争的事实。
是人口的膨胀增长还是社会压力过大,真要与国际接轨才是真理吗?可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制定有序的进行验证,进行试点验证是唯一可行的方法,目前,摆在人们面前的是国家在那个方面就延迟退休年龄来做出的决策,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国情政府压力两者之间来判定,如果是后者的话,就现实的国情情况接受验证,我将就延迟退休年龄的国情决策与思考进行浅直观分析。
一、就业方面的影响
推迟退休年龄的影响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周期性理论,根据这一理论:青年人处于体力最佳期,易接受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
而老年人体力、耐力、承受力弱化,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的能力减弱,但经验丰富。
大批老年人技术熟练,专业基础扎实,在单位能做到独挡一面。
这些恰恰是青年人无法达到、企业却急需的;(二)则正好相反,认为劳动力成本主要是由工资和包括养老金在内的保险福利待遇组成,近年来我国国有、集体企业因其
要缴纳较高的保险费率而日益沉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退休金无论是工资的一部分还是利润的一部分,在经济过程中总是表现为劳动成本的一部分,其他条件不变,则退休年龄愈早,劳动力成本愈高。
我个人更加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假如抛开企业的社会责任,单纯从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说,企业肯定更加倾向于第二种观点,通常来说,老员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要高于年轻员工,而且老年员工的绩效产出相对于他们的报酬来说是偏低的,所以企业更加偏向于提前退休;而且目前很多企业都通过反聘退休老员工来降低企业的劳动力成本。
二、延迟退休年龄对我国养老制度的影响
1、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延长退休年龄不能只关注到政府眼前的财政压力,更要把由此政策产生的未来几十年的深远的影响考虑进去。
在计划生育政策出台之前,一个“光荣妈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天的人口结构,今后一段时间内老龄化会越来越严重,所以要吸取经验教训。
把经济发展作为考量是否延迟退休年龄的重要指标是正确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指标。
在退休年龄是否延迟,延迟多少的问题上,应当由客观经济规律来决定,要反映当前经济发展的状况,更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仓促出台政策可能会使大批年轻人失业。
要对中国未来的经济走向做出战略性的预测,增强经济发展与延迟退休年龄的协同效应。
2、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最好能探索和研究出如何建立弹性的退休制度,区别对待。
中国的退休制度过于刚性,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实行了一刀切,不符合岗位需求和客观实际,相关部门可以研究一种弹性退休制度,将退休条件和待遇分开来。
比如,在比较依赖人力资本的领域就应当比一般领域要延迟,这些领域的人员包括医生、公务员、科研工作者等;而在比较依赖体力的领域就应当比一般领域要适当提前,这些领域的人员包括车间工人,矿工,建筑工等,而往往这些领域的薪酬相对较低,有些处在个税征收点边缘,如果实在不得不延退,那么是否可考虑减少对其征税以起到照顾的作用。
当然这里面又牵涉到个税修正的问题,这也是现在的热点。
3、要统筹兼顾,全方位考虑现实问题。
考虑退休年龄问题,必须慎重、全面地处理现实矛盾,不仅要从城市社保出发,也要综合考虑三农问题,尤其是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考虑城市的就业及下岗人员问题,考虑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等等。
还必须谨慎地对待未来种种的不确定性,比如全球性经济的二次探底等。
4、要以人为本,政策应体现出对每个个体的尊重。
分为两方面:1.考虑退休年龄问题,涉及到不同职业群体的利益协调,其基本原则之一应是必须充分考虑低收入者是否受益。
中国现阶段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如果退休年龄延迟涉及乃至损害到大部分低收入者的利益,则应当立马停止。
2.是否要延迟退休年龄,我认为,还应当考虑职工本身的感受,听听他
们的心声。
如果喜欢享受退休后闲适怡然生活的职工,那么,就不应当强制让其不得不继续承受每日工作的压力,否则会对其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不能因为“65岁”界限影响到这些职工的福祉。
当然,针对某些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知识分子,本着双方自愿原则,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完全可以适用退休年龄延迟的政策。
5、要依法治国。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退休政策,把法定退休年龄和意定退休年龄的条件具体列式而不做概括性处理,这样可以提高退休政策的实施力度,并且使得退休年龄和待遇具有法律上的可操作性,让依法治国的精神在社会保障领域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像法国宪法那样赋予公民罢工游行的权利,因此,中国的职工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即使退休年龄延长,也无力反抗。
这样,政府就更应该做好职工福利的保障工作,比如注重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规范合理地进行养老金投资,同时加大法律力度加强相关人员的职业规范,严惩非法挪用社保基金的官员,保障养老金帐户的安全等。
总之,我国退休年龄的调整,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遵循适时、适势和适度的基本原则。
它是个综合性的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65岁”问题。
总体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科技较为发达,社会发展较为先进,人口总量较低,人均收入较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覆盖面较广,力度较大,因此,他们退休年龄普遍较晚,但调整频率和幅度却往往较小。
中国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工作条件、人口寿命还是人口结构,与发达国家都
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必须根据中国特殊国情,在考虑各种因素和可能性的情况下,采取切实可行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做法,把它看成是涉及全局的发展问题。
如果能够有利于发展,能为社会持续发展带来积极效应,就应该推行。
另外,不管建立什么样的退休制度,归根到底还应该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尤其要关注低收入者的利益问题,从源头上和体制上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强低收入者的幸福感,让其逐步跨入到中等收入行列。
同时,借鉴国外一切有利成果,充分发挥与各国在制度方面的交流和对话的影响与作用,使得退休政策的效果体现时代性、规律性以及创造性。
三、具体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法
1.“柔性”“弹性”
从2010年10月起上海实施的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虽并非能等同于延迟退休年龄。
但这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被用于对退休年龄政策制定上。
鉴于,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和诉求多元的社会,社会人群的结构复杂,而“柔性”“弹性”的做法符合了不同层次,不同状况人群的需求。
2.“男女平等”,“女干部与女职工平等”
男女退休的政策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历史上,对劳力要求较高,而目前阶段,这种趋势渐降,很多女性在老年时几乎可以有与男性相同的工作能力,再加之,“宪法的平等性原则”也要与女干部与女职工退休年龄的同等待遇。
可以采取先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使得男女退休年龄同步,再同时延迟男女退休年龄的方式,逐步缓慢地对退休年龄进行调整。
四、逐步的验证,可行的实施。
鉴于我国国情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不得仓促了事,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国家为数很多,2010年9月7日,法国工会爆发了为期一天的全国性大罢工,目的是抗议萨科齐政府计划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升到62岁。
政府太过刚性导致了社会强烈反应,1983年就要将退休年龄从65岁推迟到67岁的美国,但到2000年才真正验证实施。
对百姓对社会有了缓冲期,从大局出发让百姓更容易的接受。
对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决策,可根据国情用3、5年的时间逐步探索改进,相信唯有我们逐步推进,不断修正探索,退休养老问题一定会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邓继光,《我国实施弹性退休政策问题研究》,2010年6月版。
2、芦晓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欧盟劳动力政策的调整及启示》,吉林大学,2010年8月版。
3、王纯,《延长退休年龄与应对人口老龄化》,2010年17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