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英模型:该模型认为,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精 英和无权的多数民众,公共政策由那些占领统治 地位的精英们所持的信念、利益、价值观和偏好 所决定的。
多元模型:多元模型认为社会是多元的,存在着 多个权利中心,或者说存在多个权利集团,公共 政策是这些多元的权利中心之间相互竞争、相互 妥协、相互平衡的结果。
系统模型:系统模型认为公共政策存在于政治、 经济、社会与文化这个大环境系统之中,公共政 策是政治系统与环境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 反应。
中国公共政策学科的开创和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 代后)
进入90年代,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进入了繁荣和发 展阶段,而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政策实践领域也进 入了新阶段。
90年代,中国公共政策开始从政治学和公共行政 学中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标志:
第一,成立了公共政策研讨会和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 第二,公共政策教学体系基本形成。 第三,公共政策的理论框架基本确立。 第四,公共政策学科研究成绩斐然。
三、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
1、西方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于发展历程 诞生时间:20世纪50年代
诞生条件:一方面,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社会问题日 趋增多,客观上要求美国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建立起致力于 解决社会问题的学科政策。另一方面,20世纪20年代以 后,西方国家的政治理论及行政学理论发展十分迅速,为 公共政策学科的诞生创造了思想基础。
2、中国公共政策学科的产生于发展历程
古代的治国谋略思想:“以民为本,政在得民”, “民为邦本、政在得民”,“惠民”,“养民”,“富 民”,“无为而治”,“韬光养晦”。
古代的经典文献:《战国策》《孙子兵法》《道 德经》《资治通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重视继承马克思主 义的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 特色的政策思想。
对公共政策系统的研究也是公共政策学的主要研 究对象。
系统论认为,公共政策是一个系统,而政策系统
同时也与外部环境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
政策系统主要有几种分类:一是认为公共政策系 统包括公共政策的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 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3、公共政策过程
一般认为公共政策过程包括:政策议程— —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 —政策调整——政策终结。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科学发展历程及 研究方法
一、公共政策学的定义
公共政策学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 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分析公共政策系统 各要素及系统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或 相关性,探求公共政策的运动规律、原因和结 果的学科,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改善公共政策 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的学科。
90年代,美国的公共政策研究在原有的主题上加以深 化,并努力拓展出新的研究领域。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策研究领域得到大大的拓展。拓展到政策伦 理、政策价值、政策组织行为等。罗尔斯《正义论》
二是政策研究方法得到深化。将政策研究方法转向 注重政策调查研究上。
重视宏观政策研究,即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产业 发展战略、区域性经济联盟的发展等。
历史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研究的程序与方法
美国学者华莱士提出了科学环模式。如图,进 行科学研究有三个主要阶段:经验观察——经 验概括(经验研究、理论研究)——理论。
科学环模型
1
理论
理 形成概念、建立命题、
论
理论的方法
研
究
经验概括 经 验 研 究
量度、测定与分析的方法
逻辑推理方法 接受或拒绝假设
检查假设的方法 经验观察
政策科学的创立者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亚伯拉罕· 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 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或者不做某 件事的行为就是公共政策”。
后行为主义政治家戴维·伊斯顿从政治系统分析出 发,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 的分配”。
2、公共政策系统
中国公共政策学科的孕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主管教育工作,提出在学科建 设和发展上要赶快补课,重新恢复整治学、社会学、 法学和行政学,其中也包括公共政策的学科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中政治学、行政学等学科的恢复,一些 学者开始介绍和翻译台湾地区和国外的公共政策方面 的文章和书籍,同时也编写了有关政策科学的教材与 读物。
利益分析方法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社会 现象的分析,把握其本质和根源,透过各种社 会主体的言论和行为把握其动因的分析方法。 衡量一项政策优劣好坏,最重要的评估标准在 于这政策是否能真正符合各方利益需求,特别 是能否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制度分析方法的核心在于用制度的思维方式, 包括隐含的或习惯性的制度分析方法,明示的 或反思性的制度分析方法来分析政策现象的本 质、根源与发展趋势。
基本研究方法
逻辑实证方法是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 进行推理、并用概率论来修正结果的一种科学 研究方法。
经济分析方法是正常学科常用的研究分析方法, 其做法一般是运用成本收益和供求分析方法来 分析政策现象。
价值分析方法是考察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及价 值规范并确定价值准则的分析过程与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
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为公共政策,即 研究由国家及地方权威机构以及社会团体 为了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促进公共利益 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相关规定或公共指导 准则。
1、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
“行政学之父”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 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 行的法规。
公共政策学的创建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两次大的政策争论和一次学术讨论会
两次政策争议:一次是20世纪20—30年代“罗斯福新 政”的政策争论,凯恩斯提出积极干预政策。另一次 是奥本海姆在担任美国原子能顾问委员会主席后引发 的原子能政策争论。
一次学术会议是1951年斯坦福大学举办的“关于国际 关系论的革命性、发展性学术讨论会”。主要成果 《政策科学》被认为是现代政策科学诞生的标志,哈 罗德·拉斯韦尔因此被誉为现代政策科学的创立者。
70年代后,普雷斯曼和伟大夫斯基等政策家发起了政 策执行研究运动,把人们研究的注意力引向了政策执 行的研究上。同时,美国各主要的大学相继设立政策 学科或政策分析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各地研究 公共政策的机构也纷纷成立。
公共政策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80—90年代)
80年代,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趋向多元化,政策学家们 研究的中心的政策效率、政策信息化、政策学家与政 治学家关系。
四、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几个基本的理论模型
理性主义模型:以人的绝对理性为假设前提。 该模型认为,只要人都是理性的,而且其决策 过程的每一步骤都是出于理性的考虑,其最后 所决定的政策自然是合理的。
渐进主义模型:林德布洛姆认为,绝对理性的 决策是不存在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对以往 政策行为的不断修正的过程。它是在以往的政 策、惯例的基础上制定新政策,只对过去的政 策作局部的调整和修改,是过去政策的延伸和 发展。
1、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2、公共政策的功能 3、公共政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4、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逻辑演绎方法 假设
操作化方法
理论构建过程 (归纳法)
理论演绎过程 (演绎法)
具体的政策研究方法
美国学者帕顿和沙维奇进行了概括,将政策的初 步研究分析分为六个步骤: 一是确认政策问题。 二是建立评估标准。 三是提出备选方案。 四是评价备选方案。 五是真是备选方案进行分析。 六是监督政策执行。
重点梳理:
这个阶段受行为主义思潮的影响较大,过分看重自然科学 的方法,强调政策研究必须对行为进行量化处理,使公共 政策学脱离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
公共政策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
以色列学者叶海卡·德洛尔对公共政策的行为主义倾向 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代表著三部曲:《重新审查公共 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政策科学构 想》。叶海卡·德洛尔认为,公共政策必须构建政策模 型,创建了总体政策一元政策或“超政策”模型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