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导游词之荆州博物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代表旅游百事通欢迎各位的到来。我叫魏欢,大家可以叫我小魏或是魏导。在我身边的这位就是司机张师傅了。张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车技娴熟,大家一路上尽可放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由我们为大家服务了,如果大家途中有什么建议或要求请尽管提出来,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愿我的服务能够让你们度过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
曾侯乙墓是一座名字叫做“乙”的战国早期诸侯之墓,曾是曾国,侯即诸侯,乙为他的名字。他的墓葬里不仅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漆棺漆器,还有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种类繁多的兵器、车马器,以及光彩夺目的金玉料器和许多日常用品,如国宝级文物青铜尊盘、鹿角立鹤等。在我国考古史上,像曾侯乙墓这样,出土器物种类繁多,文物保存异常完好,且重要发现涉及中国先秦时期几乎所有科学领域的墓葬,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各位游客,这边请!
曾侯乙墓内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如此巨大的墓葬,如此众多的文物,它的下葬年代和墓主人的身分是如何确定的呢?大家不妨猜猜。好了不难为大家了,专家已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辨别判断。一是根据墓葬的形式和出土器物的特征做出判断。在我国古代,不同时代的墓葬形式、不同时代的器形、纹饰有着不同的特征。二是根据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件楚王镈钟做出判断的,上面记载了楚惠王熊章赠送镈钟给曾侯乙作为宗庙祭器一事。据考证,楚惠王五十六年,就是公元前433年。由此我们知道,此墓下葬年代的上限为公元前433年,距今约2400多年,表明曾侯乙墓是我国战国早期的一座古墓。三是根据曾侯乙墓随葬的青铜器上的铭文来确定的。曾侯乙墓随葬的许多青铜器上都有“曾侯乙乍(作)诗(持)”,“曾侯乙之用戟”的文字。特别是一件出土时置于主棺旁,上面刻有“曾侯乙之寝戈”的兵器,应当为曾侯乙寝宫侍卫使用之物。这些都表明,墓主应为“曾侯乙”。
这件庞然大物就是墓主人的主棺。主棺出土时置于东室。外棺以工字、厂字和t字形青铜为梁,铜柱和圆形铜础为框架,重3200多公斤。框架内嵌木板,周身髹漆并饰以卷曲勾连纹、圆涡纹、陶纹。这种形式的青铜构件彩绘漆棺是首次发现,它也是目前为止所出土的最大的一件先秦漆器。
这一件是墓主人的內棺。内棺出土时置于外棺内,用巨板榫接而成。周身髹漆并饰以人首、鸟首、双首、多首龙549条,蛇204条,鹿、鸟、怪兽等各种动物142只,守护墓主的人面神兽合体动物(武士)20个,另有窗格和门户纹样,其中大部分的怪异神兽,可与先秦古籍《山海经》上的描写相印证。在诸侯主棺上绘制神怪,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而是与葬仪的需要有关。棺材上护卫墓主的神灵和门窗纹样,说明人们相信死后灵魂可以自由出入墓地。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木器给大家带来的震撼不小吧!还有更精彩的内容在等着我们呢!下面我将带大家参观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玉料器。
中国古代即有“君子佩玉”的说法,故玉器是身份的象征。玉器的形式和纹样又多与仪式有关。曾侯乙墓中出土玉器320件,绝大多数出自主棺,均为墓主佩玉和葬玉,以佩玉为多,遍布墓主全身,其中龙形或龙凤形的玉佩形式多样,制作精美,是墓主组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最为精美和独特的玉器就是这件国宝级文物——十六节龙凤玉挂饰。它整体为一条大龙,全器用5块玉料、1个玉环和1根玉销钉雕成可以活动卷折的16节。采用了透雕、浮雕、阴刻等技法雕成37条龙、7只凤和10条蛇,并饰有谷纹、云纹、斜线纹。出土时这件玉饰置于墓主头部,可能为冠上的玉缨(帽带)。
全套编钟有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律如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的乐曲。它是当今世界上所仅见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特大型定乐古
乐器,同时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早具有十二半音的乐器。这套编钟以其造型美观,铸造精美,保存完好,配备齐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音频准确而成为我国古代编钟之最。面对这件上古时代的杰作,真叫人叹为观止,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大概也不为过吧?
好啦,编钟演奏的时间到了,请大家随我一起去聆听这时间长廊传来的乐声吧!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本馆陈列共分八个展室(厅),下面请依次参观。
(二)序言部分
三水湾里“开泰桥”,风水馆中见奥妙。瞧!这是一个led屏,在30秒内,可见到浩瀚宇宙间物体演化,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归于物类。一切一切的共存平台,万物万象的共同基因,这就是太极。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包含着阴和阳,表和里的两个方面。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这里是一幅“泰”卦图,它是《易经》64卦中的第11卦,《易经》在“象”中曰:“天地交,泰”。喻天地之交,阴阳参与,万物流通,生气勃勃。从古至今,“泰”卦都是吉祥的象征。“泰”的释义,为通畅、平安的意思,这就是泰卦的总体内涵和特征,它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水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泰卦不仅凸显了风水文化中的深刻哲理,而且还彰显了“否极泰来”的文化内涵。瞧!这天井里陈列着三类实物,这是一只古代辟邪,像一只长着翅膀的狮子,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是两只祥泰八仙风水缸,地面有12个不同的“泰”字,缸四周雕刻着“八仙过海”美丽的图案,在古代东为阳,西为阴,阴阳共生,阴阳平衡,这是风水文化中一条最基本的规律,寓意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法则。这是风水文化中的四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根据五行学说,青龙代表东方、左侧、春季;白虎代表西方、右侧、秋季;朱雀代表南方、前方、夏季;玄武代表北方、后方、冬季。
(三)风水文化常识厅
根据考古资料来看,我国距今六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就出土了与风水有关的“青龙”、“白虎”的图案,在我市东边的青墩新石器遗址也出土了两块骨角,上面也发现12个奇文异字,有学者认为这是与风水文化相关的文字符号。一般来说,风水文化起源于夏代,早在远古时期就有“龙马负图、伏羲画卦”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黄河边的河南孟津这个地方,曾从黄河里爬出一个巨大的怪物,马头龙身,还长出麒麟角,跑得飞快,嘴一张,就能吞下一个人。老百姓见此都吓得逃往外地,田地荒芜,民不聊生。这时村里有一位英勇强壮的年轻小伙,不远千里去找伏羲告状。伏羲听后,十分恼怒,迅速带着几名得力干将赶到孟津。伏羲见到怪物后,手举宝剑厉声说道:“龙马,你为何不在黄河里呆着,到处祸害百姓,该当何罪?”那怪物害怕伏羲,连忙向黄河里逃窜,伏羲见状,一手抓住它的麒麟角,一手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宝剑,龙马求饶说:“伏羲饶命,我保证以后不再祸害百姓。”说后,伏羲就把龙马放走了。过了几天,龙马又从黄河里爬上岸,背上负着一块玉版,献给伏羲。这就是传说中的“河图”,伏羲据此创造了先天八卦。商周时期,产生了专业性的“卜宅”和“相宅”活动。春秋战国时阴阳、五行学说也相继出现,并奠定了建筑风水文化的理论基础。汉代又产生了“图宅术”和“图墓术”,勘察建筑风水的专用工具——栻盘至此诞生,由此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筑风水文化就出现了。这是三国时期发明的指南车,是一个叫马钧的人发明创造的,他运用齿轮转动的机械原理,当车子改变方向时,车上的小木人始终指着南方。这是古代的司南,是一种识别方向的仪器,是利于磁性的原理制成的。到元代设有阴阳学。在古代建筑风水师又称堪舆家。但传统的风水师与民间的算命、打卦、相面是有本质区别的。风水理论既有科学的内容,也存在一些伪科学成分,还有待于去发现和研究。当然,这里也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