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市场发展趋势与战略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气市场发展趋势与战
略对策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趋势与战略对策
2010-12-22
摘要:分析并展望了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天然气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对策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清洁、高效的化石燃料,在所有化石能源中碳排放系数最低。
天然气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目前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约为24%。
2009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8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表观消费量为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与国内产量相比,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达40多亿立方米。
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天然气的普及率仍比较低。
由于天然气工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长期在3%左右。
但随着我国天然气管网、储气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逐步形成统一的全国天然气骨干管网,国内各大气田的天然气产能和产量将迅速增长,进口天然气渠道将不断拓宽,从而形成多元化的供气格局。
因此,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保持快速增长,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也将不断提高。
1 我国天然气市场现状分析
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
随着国内天然气工业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和发展,近年来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较快,天然气消费量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势头。
1996年以前,由于天然气工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天然气消费量增长缓慢,1996年以后,随着大型长输天然气管道的陆续建成,天然气消费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到2006年天然气消费量达561亿立方米,约为2000年的2倍。
最近10年是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期(见图1),年均增长近50亿立方米,年均增速超过%。
自2004年我国“西气东输”管道建成以来,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近100亿立方米。
2010年前4个月,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这也是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首次突破20%,与2009年同期相比,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从%升至%。
但从消费构成来看,多年来天然气在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例始终保持在2%-3%。
1996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为179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远远低于23%的世界平均水平。
2009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为875亿立方米,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为%,仍然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既说明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潜力很大,也表明实现“2020年将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10%”[3]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天然气产量不断递增,进口数量逐年增加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量逐年提高,2009年达830亿立方米(见图2),2000-2009年我国天然气年均增速为15%。
从我国天然气的气源来看,2006年以前我国天然气消费所有用气均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及个别地方公司供应的国产天然气。
2006年国内第一个进口LNG项目——广东深圳大鹏LNG项目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开始利用境外天然气。
2009年12月底,我国开始进口土库曼斯坦天然气,拉开了大规模利用境外管道气的序幕。
随着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我国实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战略,落实的进口天然气项目将越来越多,进口天然气占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比例将会越来越高。
2010年1-4月,我国生产天然气亿立方米,同比增长%,增速较平稳。
我国自2006年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进口数量逐年增加,预计2010年天然气进口量会超过150亿立方米。
我国天然气市场覆盖面更加广泛
在“九五”之前,我国尚未大规模修建天然气长输管道等基础设施,天然气消费基本上呈现“就近利用”的局面,主要集中在油气田周边,生产区基本上即消费区。
其中仅川渝气区周边消费量就占全国40%以上。
从地域分布上看,天然气消费主要集中在拥有大型油气田资源的四川、重庆、黑龙江、辽宁、新疆、山东、河南等省、市、自治区,用气基本上以油气田生产自用和油气田周边化肥、化工用气为主。
随着我国陕京线、陕京二线、西气东输、涩宁兰、忠武线、崖港线、南海东方气田输气管线等一系列长输天然气管道的陆续建成投产,截至2008年底,全国天然气管线总长度已达32000千米,国家天然气基干管网框架的雏形基本形成。
天然气消费开始从生产基地大规模地向中、东部地区拓展,覆盖区域日益广阔。
随着塔里木、青海、长庆、川渝等陆上四大气区天然气全面实现东输和海洋天然气上岸,及进口LNG项目的实施,我国天然气市场供应格局已呈现出“西气东输、海气上岸、北气南下”以及“就近外供”的局面。
尤其是大型长输天然气管道的建成投产,使得市场区域大面积扩展,新市场不断涌现,新的用户用气条件逐渐成熟。
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天然气干线沿线省区,随着支线的不断建设和完善,新的天然气气化城市不断增加,城市燃料结构得到持续改善。
据统计,目前我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除西藏自治区尚未利用天然气外,其余30个省级行政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天然气消费量超过10亿立方米的省级行政区达到20个。
其中,四川省天然气消费量仍居首位,2008年该省天然气消费量超过110亿立方米,江苏省和北京市紧随其后,分列第2和第3位,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61亿立方米和60亿立方米。
省会城市中,除拉萨外,已全部或多或少地使用上了天然气。
可以说,天然气市场已遍布全国。
尽管全国各地区基本都已使用上了天然气,但拥有气源优势的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依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用气规模目前仍居全国前列(见图3),其中西南地区由于天然气利用历史悠久,既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区之一,又是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区,2008年消费量大约占到全国的22%,拥有经济发达优势的长三角、东南沿海和环渤海地区气价承受能力高,发展空间大,天然气消费量逐年攀升,增长速度快于油气田周边地区,是未来天然气主要消费市场。
天然气价格相对较低
从成本来看,天然气终端价格一般由出厂价、管输价格以及城市的配气费用等3个环节构成。
而从市场终端来看,天然气终端用户的价格水平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石油、液化气、煤炭等能源的价格有很大的关系。
与石油、液化气、煤炭相比,天然气价格明显偏低,这已成为制约国内天然气市场发展的焦点问题。
按照等热值价格推算,近年来国内油价与相应的天然气价格之比大约为(1:)-(1:)左右。
2008年全国天然气平均门站价格水平在每立方米元左右。
正是由于气价长期大大低于油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天然气需求量的快速增长。
一方面,偏低的天然气价格降低了上游勘探、开采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天然气引进工作因国内天然气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而遭遇较大困难,从而制约我国利用境外的天然气资源;另一方面,偏低的天然气价格又加快了化工、化肥等气价承受能力较低用气项目的增长,从而不利于天然气消费结构优化。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与其他能源定价机制尚不完善。
2 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趋势展望
天然气产量增长快,发展潜力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天然气产业仅处于发展初期,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程度低,可采资源平均探明程度仅%,远低于6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天然气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十五”以来,我国天然气储量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高峰期。
2000-2007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万亿立方米,年均增加5199亿立方米。
截至2008年底,累计探明地质储量万亿立方米,剩余可采储量由1998年的9405亿立方米增至2008年的万亿立方米。
预计2001-2020年,可新增探明可采储量万亿立方米,2021-2030年,可新增万亿立方米。
除了常规天然气资源以外,我国还有包括致密砂岩气、煤层气和页岩气在内的大量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并且在东海海域、南海海域和青藏高原有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广阔前景。
天然气消费量持续增长,结构逐步优化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国内天然气长输管道、地下储气库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预计2010年全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超过1200亿立方米,考虑到供应限制的因素,实际消费量可能在1000亿立方米左右。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吉平曾预计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3000亿立方米。
未来10-20年,我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升至2020年的10%,天然气市场发育阶段由快速增长期步入成熟期。
预计2010-2030年,天然气需求量年均增长率将超过8%,年均增长量在100-150亿立方米。
同时,我国于2007年颁布了《天然气利用政策》,明确天然气优先用于城市燃气,鼓励天然气汽车、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用户;限制和禁止部分化工项目等。
随着国外管输气和LNG的进口,天然气发电将得到规模发展。
因此,天然气消费结构将逐步得到优化。
2008年,在我国天然气消费总量中,城市燃气〔包括居民、公共福利、CNG(压
缩天然气)汽车、采暖以及城市小工业〕消费量占%,工业燃料消费量占%,天然气化工消费量占消%,天然气发电消费量占%。
天然气消费市场的中心将继续“南下东移”,覆盖面遍及全国
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在市场启动期内,基本上就近消费,进入发展期后,我国天然气供应格局发生变化,呈现出“西气东输、海气上岸、北气南下”以及“就近外供”的局面。
在此格局下,今后我国天然气市场消费中心将由产气区周边向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持续转移。
预计2020年,东南沿海、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将占全国总消费量的50%以上,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地区。
进口以管输气为主,LNG居次
从我国大陆天然气资源分布来看,进口管道气将在我国引进国外天然气中占主要地位,LNG居次。
近期看,引进管道气潜在的来源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中亚地区、缅甸和俄罗斯。
近几年,我国开始引进LNG,目前已经政府批准的LNG项目有6个:广东深圳、福建莆田、上海洋山、辽宁大连、江苏如东、山东青岛;进入规划的有4个:河北唐山、浙江宁波、海南洋浦、广西。
我国引进LNG与资源国在建和规划中的项目大多数都已签订长期供货合同。
LNG项目建设到投产通常需要5年以上,因此,2015年以后,我国才可能大规模引进LNG。
天然气定价机制逐步理顺,市场对气价的承受能力不断提高
随着未来大量进口天然气的到来,预计国内天然气价格将逐渐与国际市场实现一定程度的接轨。
国内天然气价格定价机制将逐步理顺,与石油、液化气、煤炭等能源的价格之比更为合理。
随着国际石油、液化气、煤炭等能源价格的提高,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渐复苏,预计我国天然气市场对天然气价格的承受能力将逐步提高。
3 发展我国天然气市场的战略对策
立足国内,引进海外气源
对于国内天然气资源,可通过不断加强国内天然气勘探,提高新增天然气地质储量。
同时创新勘探开发技术和工艺,提高采收率,努力开发高产富气气田。
确保降低井口气价,增大单井产量。
在低品位天然气田开发中获得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尽管国内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增长较快,但需求增长更快,预计2010年国内天然气供应缺口为400亿立方米。
因此,我国应巩固和强化现有的海外气源渠道,保证气源和引进方式多元化,同时培育新的境外气源网络,力争形成系统安全的国际天然气资源格局。
由于LNG成本低、运输灵活,发展LNG是对国内供应的主要补充。
“西气东输”管道的铺设和广东LNG接收站等大型项目建设,为中国发展LNG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行性。
大力发展LNG项目是我国确保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的战略性选择。
推动天然气上、中、下游一体化建设
天然气工业快速协调发展是以上、中、下游一体化为前提的,而我国天然气工业基础薄弱且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所以必须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
要加大投资力度,经过周密的计划和有力实施,把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和市场开发作为一个整体,促进上、中、下游协调发展。
因此,在加大上游勘探开发的同时,必须积极推动管道建设,继续构建国内管道体系,勾画国际管道建设。
形成我国天然气气区供应网络,优化配置,提高整体效益。
更要开拓下游市场,才能带动天然气工业协调有效发展。
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
目前,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国内天然气生产、管输环节以及工业天然气市场。
要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与政府管制相结合的机制,加快形成竞争性的行业结构。
鼓励公平竞争,才能保障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对天然气中上游环节维持垄断,对下游市场逐步开放,会增强整个市场的活力,促进天然气市场化进程,有益于天然气行业发展和市场培育。
优化天然气定价体制
在天然气定价中,必须按照合理利用能源、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保持替代能源之间的合理比价,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
因此,需要进行天然气定价机制的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国际天然气价格适度接轨,与石油、液化气、煤炭等能源价格挂钩,同时兼顾国内用户承受能力的综合定价机制。
从2005年底开始,我国正式迈开了天然气价格体系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确保天然气价格更加合理,更能充分地发挥价格的杠杆和调节作用。
2010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将各油气田(含西气东输、忠武线、陕京线、川气东送)出厂(或首站)基准价格每立方米上调元。
同时,将大港、辽河和中原3个油气田天然气一、二档出厂基准价格加权并轨,取消价格双轨制。
国产陆上天然气一、二档气价并轨后,将出厂基准价格允许浮动的幅度统一改为上浮10%,下浮不限,即供需双方可以在不超过出厂基准价格10%的前提下,协商确定具体价格。
4 结语
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通过各级政府、供气企业以及下游用户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天然气市场将呈现出消费量持续快速增长、利用区域逐渐遍及全国、消费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定价机制不断完善的良好发展势头。
天然气必将在国家能源结构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进而为我国节能减排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录入《当代石油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