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参考答案
2023年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全汇总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中文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醒 作业一:(波及绪论、第一章内容) 一、填空1、公元123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毕了《说文解字》,此书是中文学旳奠基之作,它旳面世,标志着中文学旳创立。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一样旳概念,一种是从文字产生旳时间次序上说旳,“字原”就是最初产生旳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旳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种是从文字构成旳逻辑次序说旳,“字原”就是构成整字旳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中文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此前旳文字,详细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旳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旳中文学分支。
4、中文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重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有关中文旳来源重要有如下说法中文神授说;中文西来说;中文自源说。
6、中文重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中文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23年至5523年前后,这个时期旳中文属于当时华夏文字旳一种。
一是中文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23年至4023年前后,这一时期旳文字是商代文字旳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旳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旳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旳重要特性是殷商文字旳形体保留着明显旳图画特性;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旳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旳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旳原则文字,它是在大篆旳基础上改善旳文字。
重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旳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旳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旳象形程度深入减少,符号性深入增强。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1、《说文解字》;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甲午战争之后;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原始绘画。
7、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8、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10、金文。
11、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14、字体的变化。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作业一:涉及绪论和第一章内容。
一、填空1、《说文解字》是汉字学的创建之作。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个是指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基础,又被称为“字母”、“母字”或“初文”。
另一个是指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被称为“字原”、“字素”或“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以及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___《一目了然初阶》、___《官话合声字母》、___《增订合声简字谱》和《重订合声简字谱》是甲午战争之后的重要汉字学著作。
5、汉字的起源有三种说法,分别是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和汉字自源说。
6、原始绘画是汉字形成的基础。
7、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创制期约在年至5500年前后,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5500年至4000年前后,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使用的文字有甲骨文、金文和___。
9、殷商文字保留了明显的图画特征,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
10、金文是在商代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字形式。
11、简牍和缣帛是古代常用的文字载体。
12、秦文字是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保留了大篆的“引书”基本特点,但笔画省减得多,象形程度降低,符号性增强,字形结构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形成了汉字的方块型特征。
13、符号表意文字的形体已经与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关系,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存在。
14、字体的变化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5、主要的字体有隶书和楷书,辅助性字体有草书和行书。
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特点是把篆书的圆形笔画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17、小篆和隶书是汉字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18、小篆以后,汉字的形体越来越方正,笔画更为匀称,增加了波势和挑法,使得某些笔画在收笔时呈向上挑起状。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1、《说文解字》;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甲午战争之后;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6、原始绘画。
7、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8、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10、金文.11、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字体的变化.15、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参考答案《汉语专题(2)》作业1(文字部分)一、填空(30分)1、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的。
8、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里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10、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1、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
12、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
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13、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14、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至是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笔画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
15、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字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

古代汉语(1)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一、名词解释1、许慎:东汉文字学家,汝南召陵人,字叔重。
著《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2、六书:是正式讨论汉字形体构造的学说,其名称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到了西汉末年,六书理论臻于成熟。
东汉许慎继承发展了前代六书理论,自著作《说文解字》将六书概括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
3、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的字典,也是最早的研究汉字的文字学专著。
全书十五卷,其中正文十四卷,《叙》一卷,正文收9353字,重文收1163字。
4、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5、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事物或者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6、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
7、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
8、假借: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用的同音字来寄托所写词的意义。
9、因形示义:汉字具有表意性,字形与意义有这密切的联系,因形示义、义寓形中,字形结构不同程度地表现所写词的意义。
10、随体诘诎:许慎用以表达对象形字的解释。
即字体随着物体形状曲折婉转即成。
诘诎:屈曲,曲折。
11、独体:指事字一种,用纯粹的抽象符号构成,不代表任何具体事物而表示抽象概念。
12、合体:指事字一种,以象形字为基础,于其上附加指示符号。
13、变体:指事字一种,是用改造某字的方向来表现词义的。
14、四体二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可以转注字的形体范围而称为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不能转变其形体范围,只是用字法,故称“四体二用”二、简答1、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汉字时记录传递汉语的社会性书写符号体系,是人们为克服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把语言信息传向远方和传给后世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汉字是记录汉语、表达汉语词义的。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答案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3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1、《说文解字》;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甲午战争之后;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原始绘画。
7、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10、金文。
11、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字体的变化。
15、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

2024最新国开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1-4答案形考任务一1.汉字学萌芽时期指的是()。
A.先秦B.东汉C.魏晋D.三国正确答案: A2.汉字学创建于()时期。
A.上古B.东汉C.十六国D.晚唐正确答案: B3.()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
A.《汉书》B.《诗经》C.《周礼》D.《三国志》正确答案: C4.汉代把研究汉字的学问叫做“()”。
A.太学B.大学C.中学D.小学正确答案: D5.“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出自扬雄()。
A.《博学篇》B.《说文解字》C.《易经》D.《扬子云集》正确答案: D6.著名学者许慎撰写的()是汉代汉字学取得的最大成就。
A.《系辞传》B.《说文解字》C.《山海经》D.《尚书序》正确答案: B7.提出“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等说法的是()。
A.《大禹谟》B.《尧典》C.《左传》D.《公羊传》正确答案: C8.提出“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等说法的是()。
A.《老子》B.《庄子》C.《尸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 D9.写出了汉字学经典著作《仓颉篇》的是()。
A.仓颉B.李斯C.胡毋敬D.赵高正确答案: B10.有史以来第一部汉字学专著指的是()。
A.《仓颉篇》B.《山海经》C.《说文解字》D.《大荒北经》正确答案: C11.唐()注《汉书》曰:“小学谓之文字之学也。
”A.颜师古B.李白C.胡亥D.赵构正确答案: A12.宋晁公武著有()是研究汉字学的重要著作。
A.《郡斋读书志》B.《汉书艺文志》C.《隋书经籍志》D.《魏书地理志》正确答案: A13.提出形音义互求方法的是()代著名学者段玉裁。
A.清代B.三国C.隋代D.唐代正确答案: A14.著名学者()认为研究汉字的学问、训诂等“小学”应改为“语言文字之学”。
A.葛洪B.陆法言C.梁启超D.章太炎正确答案: D15.陆法言关于文字学的代表著作是()。
A.《切韵》B.《广韵》C.《方言》D.《尔雅》正确答案: A16.古文字学是以()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古代汉语1课外作业(一) 及答案

古代汉语作业(一)一、填空1.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第一部以分析汉字字形、解释汉字本义为宗旨的字书。
2.“比類合誼(义),以見指撝(挥)”是许慎给(会意)造字法下的定义。
3.省形、省声和(亦声)是形声字的三种特殊结构。
古文字阶段的书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古文、大篆、小篆等。
4.甲骨文亦称“契文”、“殷墟文字”或(甲骨卜辞)。
5.商周青铜器以鐘和鼎为代表,故金文又叫作(钟鼎)文。
二、简答6. 汉人所谓“六书”指的是哪“六书”?请按顺序写出其各自的名称。
答:按照许慎的名目、班固的顺序,传统“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7. 简要说明“合体象形”与“会意”有什么不同。
答:(1)合体象形属独体字,会意属合体字。
如“果”中只含“木”一个字,“集”中含“隹”、“木”两个字。
(2)合体象形一般记写有形可象的名词;会意主要记写动词、形容词及较为抽象的名词。
前者如“眉”、“胃”、“瓜”、“果”;后者如“集”、“美”、“朝”、“莫(暮)”。
(3)合体象形直接显示“实物本体”,如“果”中有“田”,“瓜”中有“厶”。
会意则无“实物本体”,其通过若干字符组合,表示某种行为或性状。
如“集”通过“隹”和“木”的组合,表示“群鸟落下”之义;“美”通过“大”和“羊”的组合,表示滋味鲜美之义。
(4)合体象形两部分之间是陪衬和被陪衬的关系。
如“果”字以木(树)陪衬果体;“瓜”字以蔓以陪衬瓜体。
会意内部则无主辅之分,无陪衬与被陪衬关系。
如“集”字由“隹”、“木”相合而成,“令”字由“口”和“卩”互构而成,皆不分主、辅。
8. 举例说明什么是“省声字”,什么是“亦声字”。
答:(1)省声::形声字的一种特殊结构。
所谓“省声”,就是为使字形简化,并为声符留出空间,而将字形繁复的声符(声旁)省去某些笔划。
例如“夜”字,从月(或夕),亦省声;“炊”字,从火,吹省声。
“省声”的表述方式为“从×,×省声”。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平时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30分,错一处扣1分,不倒扣)1、(殷商后期的)甲骨文2、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3、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4、小篆5、《汉书·艺文志》6、三①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②从小篆变为隶书;③从隶书变为楷书7、1899 王懿荣8、河南安阳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成的遗址9、叙辞(占卜的日期和占卜的人)、命辞(占卜的事)、占辞(审视兆纹,作出吉凶的判断)、验辞(事后应验的情况)10、①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②字体不规范:有的字方位可以颠倒、一个字可有若干个不同的形体、偏旁可以不同11、对贞12、著录甲骨文的书考释甲骨文的书于省悟《甲骨文字诂林》郭沫若、互选后主编《甲骨文合集》《甲骨文编》徐中舒《殷墟卜辞综述》13、商代后期两周14、①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②从笔势上看,由于金文石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至是充实的团块;③形体不规范;④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较少。
15、①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知识。
②在字形以外,加花鸟虫之类的饰品。
16、古文字①草体或俗体流行;②文字异形。
17、西周文字18、春秋战国之交(秦悼公、厉公之世)秦王诅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文字惠文后元至武王之际19、秦隶(古隶)汉隶(今隶)战国末期秦国篆书西汉武帝、昭帝东汉20、正书真书汉隶草体东汉后期今隶21、《周礼》班固《汉书·艺文志》许慎22、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老考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3、戴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一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公元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地奠基之作,它地面世,标志着汉字学地创建.、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地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地时间顺序上说地,“字原”就是最初产生地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地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地逻辑顺序说地,“字原”就是构成整字地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b5E2R。
、古文字,指小篆以前地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地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地汉字学分支. p1Ean。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DXDiT。
、关于汉字地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年至年前后,这个时期地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地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年至年前后,这一时期地文字是商代文字地直接源头RTCrp。
8、商代文字指地是公元前前年间商代使用地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商代文字地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地形体保留着明显地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地文字.、秦文字,指秦统一后地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地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地基础上改进地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地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地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地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地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地外形呈长方形,汉字地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5PCzV。
电大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全讲解学习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
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1、《说文解字》;汉字学的创建。
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甲午战争之后;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原始绘画。
7、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
9、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
10、金文。
11、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字体的变化.15、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
古代汉语作业1答案与评分参考.

古代汉语作业1 答案与评分参考一、简答。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六书:古人认为的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
3、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分化前一字写数词的字称为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
4、通假字:就是本字的替代字,即借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5、通假与假借的主要区别。
有两点:(1)通假是“本无其字”,假借是“本有其字”;(2)通假是暂时借用,假借是长期甚至永久的占用。
6、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三个方面:词义程度的差异;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7、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几种情形?三种情形:(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
8、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2)词的引申义,是从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或用“繁衍派生”说)。
9、运用字形分析法推断本义时,要注意那些事项?要注意:参照甲骨文、金文;参证古代文献;进行综合考察。
10、引申义和假借义的主要区别。
引申义:与本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假借义:与本义没有意义联系。
二、解释句中加黑词语的意义。
20个词,每词1分,共20分。
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形容:形体、毛色。
2、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天机:天然的机理,指千里马具有的禀赋。
3、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国:国都。
4、多性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摔跟头,垮台。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兵:兵器。
6、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羹:带汁的肉食。
7、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
专利:垄断财货。
厌:满足。
8、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病:伤,受伤。
9、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险:难走的地方。
10、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兵:兵器。
古代汉语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基础汉字学教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提示作业一:(涉及绪论、第一章内容)一、填空1、《说文解字》;汉字学的创建.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
今人或称之为“初文"。
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甲午战争之后;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5、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
6、原始绘画。
7、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
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9、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象形表意。
10、金文。
11、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
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
13、符号表意文字;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
14、字体的变化。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1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作业1答案一、简答题1.古代汉语有何特点?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人民的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字音:古代汉语的字音与现代汉语存在区别,主要体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
例如,古代汉语的一些辅音在后来的发展中发生了变化,而且声调的使用也与现代汉语不同。
- 词汇:古代汉语的词汇比较繁琐,有很多古老的词汇,有些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
- 语法: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句式多为主谓宾的结构,没有现代汉语中的复杂的修饰成分。
- 文化影响:古代汉语中的许多词汇和表达方式都带有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化色彩。
2.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并简要介绍各个阶段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上古汉语(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3世纪):上古汉语是古代汉语的最早阶段,受到古代中国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影响。
其特点是字音较古老,词汇较繁琐,语法结构相对简单。
- 中古汉语(公元4世纪至公元14世纪):中古汉语是古代汉语的中期阶段,受到佛教经典翻译和外来语言的影响。
在中古汉语中,字音发生了一些变化,词汇增加了一些外来词,语法结构相对复杂。
- 近古汉语(公元15世纪至20世纪初):近古汉语是古代汉语的后期阶段,受到外来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近古汉语的字音和词汇已经比较接近现代汉语,语法结构也趋向于现代汉语。
3.古代汉语中的“四声”指的是什么?它们分别如何发音?古代汉语中的“四声”指的是声调,用来区分词义。
它们分别是平声(第一声)、上声(第二声)、去声(第三声)和入声(第四声)。
•平声:发音平坦,声调平稳。
例如,“父”、“山”。
•上声:发音上扬,声调上升。
例如,“母”、“上”。
•去声:发音下降,声调下降。
例如,“地”、“后”。
•入声:发音浊,声调降低。
例如,“穷”、“心”。
二、分析题1.根据以下句子,分析并解释古代汉语中的“按语法词类分类”的特点。
在古代汉语中,按语法词类分类是将词语按照其在句子中的功能和用法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专题(2)》作业1(文字部分)一、填空(30分)1、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
2、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秦书八体是: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的新莽时代的六书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
4、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采用的字体是小篆。
5、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6、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小篆;从小篆变为隶书;从隶书变为楷书。
7、甲骨文是在1899年被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的。
8、甲骨主要出现在河南安阳,那里是殷商王盘庚迁殷后的商王朝都城的遗址,称作殷墟。
9、完整的甲骨卜辞,大概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10、甲骨文形体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程度比较高,接近图画文字;字体不规范。
11、占卜时,对占卜的事,经常要从正反两方面设问,称为对贞。
12、刘锷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孙诒主的《契文举例》是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
考释方面集大成的著作有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资料方面最丰富的著作有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工具方面有孙海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文字典》,综合研究著作有陈梦家的《殷墟卜辞综述》。
13、在铜器上铸铭文,开始于商代后期,两周则大为流行14、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不同主要有:(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很高;(2)从笔势看,由于金文是范铸,多保存肥厚的笔法,甚至是充实的团块,而甲骨文是刀刻,一般将圆形笔画改为方形,团块则只勾勒轮廓;(3)与甲骨文比,金文的书写款式比较规整,或正或反、或斜或倒的情况比起甲骨文来少得多了,偏旁的位置也是如此,尽管金文还有变换偏旁的位置的,但比起甲骨文来显著地减少了。
15、春秋晚期以后金文美术字字体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故意将笔画拉长,甚或作曲折宛转之势;二是在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的装饰品。
16、战国时期六国文字又称古文。
六国文字的特点是:草体和俗体流行;文字异形。
17、秦国文字直接承袭西周的文字。
18、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有石鼓文和诅楚文等石刻文字。
据学者考证,这些石鼓约刻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即秦悼公、厉公之世。
诅楚文是秦王诅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文字。
这些刻石大约在惠文后元至武王之际所刻。
19、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
隶书产生于战国末期,它是在战国末期秦国篆书的基础上形成的。
隶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大约西汉武帝、昭帝之后,隶书已经成熟了。
这种发展,到东汉时期已经完成。
20、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
这种字体是在汉隶草体基础上形成的。
楷书的形成,大约在东汉后期。
魏晋时代是它与今隶并行的时期。
21、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
这时的六书大概是识字的科目。
首次说出六书内容的,是班固,对六书解释最详细的是许慎。
22、许慎对“六书”的说解是: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23、清代学者戴震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
他提出的“四体二用”说的意思是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
24、唐兰提出的三书产的意思是把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
25、假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一类是本有其字的假借。
26、陈梦家、刘又辛将文字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是象(表)形、假借、形声。
二、解释下列名词:(10分)1、图画文字:文字画进一步发展,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形成图画文字。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质的飞跃。
它是文字的雏形,或者称作原始文字。
它与有声语言有直接联系,它记录了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
2、籀文:后世所谓籀文,也就是指的大篆。
它是西周晚期的欲以统一全国文字的字体。
3、甲骨卜辞:我们所看到的甲骨文就是当时刻在甲骨文上的卜辞,所以又称甲骨文为甲骨卜辞。
4、钟鼎文:金文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所以又称作钟鼎文。
5、隶定:把用楷书的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称作“隶定”。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30分)1、如何判定汉字所属的类型?一种文字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这种文字属于何种类型,而文字的类型,是由构成这种文字的字符的特点来决定的。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字符的特点,以判定这种文字所属的类型。
一是从字符的表意、表音作用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二是从字符与语言中各要素的关系来划分,文字可以分为句意文字、表词文字、语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字母文字)。
2、为什么教材也认为“汉字也可以径称之为表意文字”,这和西洋学者所说的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什么不同教材所说的表意文字不同于西洋学者贬低汉字时所用的表意文字的概念,必须与他们划清界限。
他们认为的表意文字,是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的一种形态。
我们则认为表音、表意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
西洋学者的文字发展阶段论是以研究印欧语的文字体系为标准而得出的结论,不是一般文字的发展规律。
独立形成的文字体系如古代埃及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汉字,都是以表意为主的意音文字。
古埃及圣书文字和楔形文字,后来都消亡了。
腓尼基人曾借用古埃及圣书字,取其表音字符,扬弃其表意字符,向表音化的方向发展。
这种文字后来广泛地影响了印欧语各国的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拼音文字。
汉字不但没有消亡,而且一直沿着固有的方向发展,突出其表意功能。
这是文字发展的不同方向,不是不同阶段,不是西洋学者所说表音优于表意,表音、表意没有优劣之分。
当然,表意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正如表音文字有它自身的缺点一样。
有时这个缺点可能又正是它的长处。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的秦书八体是从什么角度划分的?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
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
后五种字体的基础都是篆书,只是在形体上加些艺术色彩而已。
4、汉字字体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
(1)甲骨文和金文变为小篆,前者更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而后者笔画圆珠笔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
(2)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
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
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
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
(3)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5、隶书是怎么产生的?隶书在汉字字体演变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隶书一般分为古隶和汉隶。
古隶是指早期的隶书,汉隶则指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
隶书当在战国末期就产生了,它是在秦国篆文草体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的形成是时代的产物,是广大民众适应时代需要共同创造的,并不是某个人的独力创造;是民众创造以后被官府采用,而不是官府制成施之于民众。
篆书变成隶书,是汉字发展中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变化。
这种变化称作隶变。
隶变的结果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的阶段。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
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6、没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有三种情况是什么?共有三种情况:(1)甲词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
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有为甲词另造字。
如“我”本是工具或武器,借用为第一人称,一直沿用至今。
(2)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如“戚”的本义是大斧之类的武器,假借为“忧愁”,后来在“戚”上加形旁“心”。
(3)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
“然”的本义是燃烧,借来表示连词,后来没有为连词造字,而是为本义造了“燃”字。
四、指出下列句中的假借字并说明是属于哪种情况的假借?(20分)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
2、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无本字的假借第一种:甲词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
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有为甲词另造字。
3、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属于无本字的假借第一种:甲词本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后来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有为甲词造字。
4、欲辟土地,朝秦楚。
(《孟子·梁惠王上》)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5、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孟子·梁惠王上》)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6、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庄子·大宗师》)无本字的假借第二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
7、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庄子·天运》)无本字的假借第三种: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
8、八月剥枣。
(《诗经·豳风·七月》)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
9、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孟子·离娄下》)有本字的假借第一种: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假借字。
10、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有本字的假借第二种:假借字代替了本字,本字废而不用。
五、写出下列加—的本义,如果属于分化字,则说明属于哪种情况的分化字?(10分)1、使民战栗。
(《论证明·八佾》)栗:本义是树名。
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2、终鲜兄弟。
(《诗经·郑风·扬之水》)鲜:本义是一种鱼名。
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3、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孟子·梁惠王上》)采:本义是“采摘”。
是分化字:属于假借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4、越竟乃免。
(《左传·宣公二年》)竟:本义是乐曲终了。
是分化字:属于引申使字义过多这一种。
5、夙夜匪解。
(《诗经·大雅·蒸民》)解;本义是“分解动物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