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科学导论考点整理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科学导论
第一章资源概念
资源的广义理解: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精神上所需求的物质、能量、信息、劳力、资金和技术等“初始投入”均可称为资源。
资源的狭义理解:“自然资源”-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料。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矿产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的场所(辞海)
指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前者包括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及其林木、草地、矿产和海洋等,后者则指太阳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机能、地球物理化学循环机能等(英国大百科全书)
自然资源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区别
自然资源是针对人类利用而言的;
自然环境属于环境的范畴,它是针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系统作为中心而言的外部自然要素的总和。
资源的属性:空间与时间属性、数量与质量的差别(绝对、相对)、权属与流转的特性
环境的属性:空间与时间属性、利与害的差别、公益与转移的特性
第二章资源科学发展简史
资源科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短缺;世界人口增长对地球资源产生的压力。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人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具有全球性。
世界人口增长对地球资源产生的压力:水分过少和土壤贫瘠成为影响农业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环境限制因素
生活水平提高对自然资源产生了更大的压力:资源的消耗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高收入国家对资源的人均消费量远远大于中、低收入水平的国家。汽车的发明显著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显著地增加了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与对环境的破坏。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矿产资源开发导致环境破坏;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植被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干旱区土地严重退化;化肥的广泛使用,在导致全球粮食产量显著增加的同时,其导致的污染也越严重;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
小结-资源科学产生背景
资源短缺、人口增长对资源需求压力、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导致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具有全球性、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与自然作用同等量级。
资源科学的发展简史与基本认识
(一)从20世纪初期,资源科学开始孕育
(二)二战后,中东相继发现了巨大油田;20世纪50 年代开始,资源科学开始建立
(三))1980年代开始,一系列涉及自然资源利用的国际研究计划起步,资源科学体系基本形成四个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世界气候计划(WCRP)●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SITAS)
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Future Earth”研究计划
--Dynamic Planet(科学基础) --Global Development(影响评价) --Transformations toward Sustainability (政策与管理)
资源学科属性
1.资源科学属性:
资源本身具有自然、社会与技术三重属性。据此,资源研究的学科定位就必须考虑其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技术科学的三重地位。
2. 资源科学
资源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是在传统的地学、生态学、经济学、法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3. 资源学科
借鉴美国CIP体系,把资源与环境研究,均归为“交叉学科”门类,并划分为资源学与环境学两个学科群(一级学科)
第三章资源科学原理
资源分类:广义上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生态系统服务
自然资源:指诸如矿产资源之类的地球资源、以及太阳辐射和地球系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以自然属性为主的
资源。
社会资源:是指人类劳动的产物,是通过人类劳动而产生的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各类资源。
人力资源-劳动力
人才知识资源-专利、商标、版权、专有权、人类遗产
固定资产(资源)-各种结构物(道路、房屋、厂矿、网络、通讯设备等)信息-数据库、图像、磁盘、光盘等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利用生态系统(环境与生物组成的系统)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提供给人类的服务功能
狭义——自然资源
可更新资源--气候、生物、淡水、土地、海洋、自然风景(旅游)资源
能重复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矿产资源
不能重新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能源资源
资源科学的基本原理
1.物质循环规律:包括物质不灭定律、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规律(水、碳、氢等)(植物-动物-微生物)、循环经济(开发-利用-生产-消费-废物利用)
2.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包括自然界能量运动定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Lindeman law: 1/1
定律)、生产系统的能流、生活系统的能流
3.地域分异规律:包括自然地带与非地带性(太阳能、海陆分布、地势差异等)、人类社会地带与非地带性(城市、道路、矿山、网络等)、政治地图(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体等)
4.资源价值与价格规律:依据有资源有效性与稀缺性、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人类劳动物化过程)、产品市场价格论-影子价格(高效能的稀缺资源在最优利用的条件下,其每单位能获得的超额利润)、生态效益论-循环经济原理
5.区位论原理:包括杜能环、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原料地-生产地-消费地)(原料、燃料费-劳动成本-运费)、苏联学者的地域综合体、区域增长极理论(区域增长中心,就是在区域内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较高增长率,并能促进和带动区域内其他地区增长的空间单位)
杜能环:
1.只有一个中心城市,城市周围是广阔的、自然条件均一的可耕平原;
2.均匀分布着具有相同技术素养的农民,他们追求最大利润,并有能力按市场要求调整其农业经营类型;
3.城市是农产品惟一的市场,马车是惟一的运输工具,农民承担农产品的运费,运费与距离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