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摘要】本文以小学数学教育为例,从何以课程主体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创新意识、以训练为手段培养创造性思维、以鼓励评价为驱动来提高创新积极性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创新能力培养的各种举措,希望对从事小学教育的工作者们有所启示。【关键词】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每一个小学生都具有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来激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以课堂为主体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行为,教师要善于激发他们潜在的积极因素,并加以关爱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使他们一进教室就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好奇心,集中精力进入学习。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授小学数学《商的变化规律》这一课时,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观察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变化?a、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有什么变化? b、除数不变,被除数发生变化时,商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多少倍,商反而缩小相同的倍数。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多少倍,商也扩大

相同的倍数。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使教育水到渠成。

同时,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人的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和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二、以教材为根本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教材为本,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多数教师很少对教材进行解读、科学处理与加工,更谈不上创新了。我们如何将现有教材进行合理加工处理,以适应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创新能力培养目的,精心组织授课内容。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很少,生活圈子也很小,但在他们较少的生活经验和较小的生活圈子里,处处都撒发着金子般的光芒,我们应深入他们的生活圈子,站在他们的角度,认真体会他们所获得的生活经验,然后将他们这些共同的生活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目标之中,让学生产生共鸣,形成兴奋点,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得到最大发挥。

然后是探索学生的思维模式,处理教材内容。儿童的思维模式不同于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在他们的思维里,充满着好奇、感性、冲动、单纯等特点。如果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结合教材,设计一波又一波的好奇事务,直观的图片和动画等来迎合学生的思维模式,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大有好处。

最后是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活动空间来合理调整教材。如,在执教“观察物体”一课中,教师将课本静态主题图教学,灵活处理为观察学生所喜爱的实物卡通喜羊羊玩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观察物体的方法,有的学生发现“观察小的物体时,可以把物体转动一圈进行观察”,有的学生还发现“观察较大的物体时,可以围着物体走一圈进行观察”。学生的这些发现,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需要教师细心呵护。

三、以训练为手段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思维。其特点是在人家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对人家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入思考,通过猜测﹑设想﹑验证,带着独创性的见解去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特别是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

1、逆向思维培养。逆向思维是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在小学数学中表现为逆用定义,逆运算等。逆向思维反映了思维过程的间断性、突变性和反联结性,它是摆脱思维定势、突破旧有的思维框架,产生新思路、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可以把具有互逆关系的知识联系起来。例如: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创设问题情境“春雨小学387名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租9辆车够吗?”并给予一辆标示“准乘45人”的大客车,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由于刚学习笔算除法,大部分学生采用387÷9=43(人)43<45,从而得出结论,

这时,有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用45×9=405(人)405>387,说明租9辆车够了。教师适时引导、分析、比较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敏捷。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获取新的知识,打破思维定势,更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

2、求异思维培养。求异思维又称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点外外围辐射想象,然后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更新的可能答案来解决问题。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以一贯十”就是求异思维的结果。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沿着不同的解题思路,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求异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重在新和异,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用不同的解法来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题多答类题目,让学生在解出不同结果时能总结出解题规律。如在教数的大小比较时,要求学生写出5个小于3的数。然后将学生写出的数画在数轴上,同时引导得出规律:这些数都在“+3”这个数的左边。

四、以鼓励评价为驱动提高创新积极性

评价教学效果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

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再想一想,既使是重复别人正确答案,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既负责评价、又负责指导,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引发自主创新的探索动力。

作者简介:邓阜(1977—),男,汉族,湖南益阳安化马路镇完小小学数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