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海盐县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中小学倡导并实施素质教育已有多年时间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几年的教学实践,广大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得以确立,教学行为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变。

然而,毋庸讳言的是,由于教育改革系统工程的庞大、繁复,社会等多方面对学校、人材评价取向的相对滞后,教师把学生局限在学校课堂的单一空间,习惯于灌输接受的“高效”学习方式等教学现象仍触目可见,这种重文化知识学习,重学生眼前考得好而忽视学生整个人生发展的教学行为,抑制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剥夺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性,造成了学生知识掌握多,解题能力强,而态度、价值取向,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相对薄弱。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实飞猛进,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特别是新世纪知识经济端倪初现,给每个社会成员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这一全新的社会背景,中小学教育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成为了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对这一战略问题的思考在世纪之交引发了一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全球性教育改革运动。

在改革的深入推进中,一类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教学范式在中小学课程改革领域异军突起,引起广泛关注,并越来越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

我国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浙江省单列),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新课程确立的“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一价值取向反映了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潮流,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教育实现自身变革的必然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与以往学科课程相比,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主题、项目生成性的特点,它要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注意体现地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有鉴于此,我们考虑:我县是一个农业县,85%的小学在农村,近80%的小
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他们熟悉农业生产与劳动生活,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有较深厚的感情,从地理位置看,我县地处杭州湾畔,地貌集江、山、湖、海、田于一体,资源丰富,境内有地貌资源、林木资源和鸟类资源丰富的南北湖风景区,有闻名遐迩的钱江湖夕。

随着近年来“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现代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发展迅猛,渔业、种植业、养殖业发达,境内有多个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实验基地,农业科技含量高,因此,研究如何开发和利用这独特而又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环境资源,探索我县农村小学基于“资源包”活动基础上的综合实践活动途径和策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科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科学兴趣形成的最佳年龄段,也是孩子与生俱来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求知欲最旺盛、最突出的时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确立本课题实验,试图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依据,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活动为基础,面向学生现实生活世界,开发利用本地实践活动资源,实现活动主题、项目的问题化和生活化,关注农村小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他们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实践。

使农村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等得到良好的训练和培养,最大限度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价值。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面对时代的挑战,中小学基础教育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已成为了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美国各州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设计学习(Proje ct or design learning)”、“应用学习(applied learning)”;法国中小学设计和实施了“动手做(hands—on)”;日本1999年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学习时间”,要求实施“基于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

我国台湾省也规定了要开设“综合学习活动”课……,综合这些名称名异、结构、内容不尽相同的实践活动教育,基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宗旨却有共同之处,即注重学生创新和科学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实践,强调学习和生活的密切结合。

其活动领域涉及自然现象与问题、社会问题等方面的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社会服务、社会考察和社会公益活动方面的社会实践学习;生活技能训练和生活科技与创造的生活学习等。

国内外“综合学习”先行者的实践启示我们: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实质上是对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重组的过程,国家或州、地方或学区只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大的活动领域或活动项目。

如日本初中“综合学习时间”纲要仅仅规定了“课题研究学习”和“社会体验性学习”,而各个学校具体设计和实施
何种活动项目或活动领域,则应视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定。

我国地域辽阔,地方差异、城乡差异极大,因而,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必须要研究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另外,从考察英国、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台湾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来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和活动领域的设计,应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向课堂以外,学校以外延伸,切实体现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基本特征。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伴随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其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鉴于这样的背景,此次由县教研室具体组织,多所学校协作参与的本“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与研究”课题,计划通过2年的时间,达到下述几方面的研究目标:
1、学生发展方面:
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总目标,着眼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预计在学生发展方面达到下述几项具体目标:
①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积极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简单的操作实践,品尝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获得问题探究的初步经验,激发对自然与社会问题探究的兴趣,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倾向。

②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发展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

具体说:学生能对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探究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采集基本的信息、数据,对问题做出简单但合理的解释或回答。

③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在研究性项目、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认真完成分工的自觉性,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④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初步形成尊重客观规律的意识,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认真实践、尝试、探究;不怕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探究;进行初步的自我反思与评价。

⑤形成初步的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初步形成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初步形成关注社会进步的意识,懂得社会发展人人有责的道理。

2、教师提高目标:
通过组织、实施本课题的实验研究,让课题研究的参与学校,参与教师提前介入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与研究中,摸索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积累初步的经验,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实验研究中,首先,加深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遵循课程特点,超越教师中心、知识本位的学科化教学倾向,最大限度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其次,切实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要由以往扮演的主导者、支配者、主宰者转向指导者、支持者、参与者、欣赏者、合作者的方向,由台前退向幕后,由显性的中心地位退向一个隐性的指导地位,实现指导方式的转变,发挥指导作用,具体说,在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的确定阶段,要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其兴趣和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的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主题、项目或课题。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研究方法指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要拓宽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合作的方式与技巧,要指导学生对原始材料的保存和积累,并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资料的筛选和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确定合适的成果呈现方式,并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总结与评价。

教师在上述一系列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中,也通过对自我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总法、提高活动指导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3、课题实践目标:
我国地域辽阔、地方差异、城乡差异大,课程资源也千差万别。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开放性的课程,其活动的组织实施,必须考虑地方差异、社区资源和学校传统等基本因素,因而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和活动领域的过程中,必须研究、开发、重组和利用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本实验研究中,我们将以中央教科所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为基本依托,面向本县农村小学实际,而向学生的个体现突生活,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实施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或项目,并编制相应的地方性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系列文字材料,总结典型活动案例等,为区域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启示和经验。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策略:
本课题研究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实践活动领域,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编写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为活动的基本依托,在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主导性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方法初步了解、掌握的基础上,遵循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选择的一些基本原则,结合本地学校、学生、资源实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在“研究性学习方面”。

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我关系等领域,落实研究主题或项目,组织探究、实践活动。

具体说,在人与自然关系领域,围绕与人的存在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问题,可从水资源及其状况,土壤资源及其状况,空气状况,绿化问题,垃圾、噪声污染与处理,鸟类保护等组织研究学习活动;在人与社会关系领域,可从考虑家乡的变迁与发展,现代效益农业的发展,农村交通问题,农村养老问题,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问题等组织实践活动,它与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成为有见识的公民直接相关。

人和自我关系领域的问题,是学生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亲身感受到的问题,可从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饮食与营养问题,学校周边环境问题,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家长,理想调查,休闲生活调查,消费观念、行为研究等组织活动。

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方面。

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反映学校和社区特色,让学生在实际的社区或社会情境中开展实践性学习活动。

如围绕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共同问题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增长,围绕社区群众共同关心的话题耕地减少、交通事故、迷信抬头等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参观、考察、调查等综合实践活动。

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方面。

选择源于现实生活,体现学校地方特色和我县区域特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水平且感兴趣的内容,如组织学生参与我县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的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以上三方面所列选择内容或活动参考主题、项目,我们是本着与学生关系密切,是学生需要并乐于探究,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具有探究意义,并切合本地农村实际等的考虑选择的。

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将把学生生活中具有一定经验的重大问题,体现地方、学校不同特点的新鲜内容,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主题内容等随时纳入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体系。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要处理好各方面的相互关系,通过实施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中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个领域之间内容的适度整合。

研究同时,还将就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问题;组织实施问题;活动保障问题;活动评价问题等方面展开相应研究工作。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学习、实践、研究、提高,循环交替,螺旋上升,努力实现研究设计的预定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时二年,自2002年9月至2004年8月。

(一)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研究的准备(2002年9月——2002年10月)
确定和论证研究选题;确定实验的参与学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校)教师的学习、培训、重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论,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制订课题研究计划,梳理、收集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

2、第二阶段:研究的实施阶段(2002年10月——2004年6月)
进入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组各成员学校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教学,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等特点,侧重在研究性学习领域,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领域,基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发、重组和利用本地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探索出一条切合我县农村小学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课题组定期举办课题研究实施情况的研讨交流活动,进行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努力取得研究的预期效果。

3、第三阶段:研究的深化总结(2004年7月——2004年8月)
课题组成员学校、县课题组对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材料、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课题成果。

撰写主体研究报告。

(二)人员分工:
1、沈雪明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和调控,统筹课题实施工作,组织教师培训和课题研讨活动,撰写主体报告。

2、杜伟明县教科所专职教科员,县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参与课题的研究,担任课题研究指导。

3、项贤良、金宏章、顾志能、周新生、王金培各成员学校分课题负责人,负责各分课题的组织与实施,以及阶段和结题成果的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我县是参与中央教科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试教县(市、区)之一,也是全省最早进入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县(市、区)。

参与了中央教科所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资源包的开发,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上得到中央教科所和嘉兴市教研室的双重指导,信息资源足。

2、研究采用教研员主持、教科所专家参与并担任课题指导,选择部分学校参与实施的方式。

这些协作学校,在前几年开展的活动课教学上都有较好的实践基础,有的在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些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有的学校校长、教导主任直接担任了校分课题负责人。

全体课题组成员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实践,善于创新,力争使课题实验取得圆满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