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特高含水期采油工程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特高含水期采油工程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摘要】我国最早的一批大型高产油田已经进入了特高含水期,出现了采储失衡、套损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采收率,降低了资源的开采效果,造成了石油资源的浪费,使采油工程面临着重大的技术难题。

本文指出了特高含水期油田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列举了我国在油田生产中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指出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目标是为了维持和提高含水期油田的产量,并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采油工程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我国的传统大型油田,如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等,经过从发现到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多数油田进入了高含水期,含水高的情况和高速开采同时出现,导致储采严重失衡,套损日益严重。

采用工程需要解决油田高含水期的一系列难题,提高最终的采收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在开采技术上不断做出调整。

1 采油工程对油田发展的重要作用
采油工程的工作目标是提高油田的产量和总体效益。

实践证明,采油工程与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地面工程构成了油田生产的完整
系统,又是建立在分层开采基础之上的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田系统。

这个系统要确保能够为解决油田生产上的矛盾提高技术支持,不断提升可采储量,保证提高采收率,保证完成各解决的目标产量。

同时还要控制生产成本,降低举升能耗和各项作业的费用,为油田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开发创作条件。

2 特高含水期采油工程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和解决办法
2.1 特高含水期采油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含水期的油田会才生产上面临诸多问题:
(1)新增储量减少,储采之间的矛盾加剧;
(2)油田各层品质差别大,难以提高采收率;
(3)老井产能下降,加密井递减率增加;
(4)水油比上升,导致控水困难加大;
(5)最早开采的油田增长苦难大;
(6)套管严重受损,套损井数量增多;
(7)设备老化和产能下降导致能耗上升,产油成本增加。

油田的开采开发过程,从技术层面来说就是不断平衡非均质油层间、平面和层内差异的探索。

要通过科学地划分开发层系、根据油藏的特性来完善相关技术,从而实现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整体效果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油层的开采程度和采收率。

在保持注采平衡的基础上,稳定油层驱油能量。

为了缓解储层的“三大矛盾”,需要进行分层注水。

为了让薄差油层的潜力被最大利用,需要尽量缩小分层卡距。

在注水技术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油井分层储水和水井化学调剂等配套技术的研究,继而提高了水驱动控制能力,防止了含水量的上升。

3.2 压裂工艺的研究和发展
压裂工艺技术的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善储层动用程度。

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采用的是滑套式分层压裂技术,到了八十年代发展成为了多裂缝选择性压裂和限流发压裂技术。

在油田逐渐进入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后,为了保持油田的生产能力,发展了保护薄隔层压裂和可取式桥塞压裂等技术,对改造隔层厚度薄的油层起到了显著作用,达到了目的层和高含水层相间分布的目的。

单是大庆油田就发展了以限流法压裂和薄隔层压裂为典型的14项压裂新技术,研制出了适合高含水油田作业的系列压裂液和支撑剂。

油井压裂可
以调整不同含水井层的产液剖面,低含水层的开发利益率被提高,油井压使平均含水量下降。

对于薄差油层使用了限流法和保护薄层法,提高了该种油层的动用程度。

3.3 用聚合物驱采油技术来提高采收率
聚合物驱实现批量生产后,油田生产所需要的聚驱量有了足够的供应,使油田产量得到了保障。

随着我国油田生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注入层段内渗透率差过高和注入不均的问题,一半以上的注聚井难以正常注入,聚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问题影响了聚驱的大范围使用,制约了采收率的提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聚驱效果,缩减无效循环注入量,有的油田推出了聚合物驱分层注入技术、聚驱层系调整封堵技术和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形成了整套的聚合物驱采油工艺。

3.4 研究套损井修复技术,提高油水井利用率
被长期开采的油田已经进入了套损的高峰,有的套井严重变形、错断,钻孔和标准层部位套损,并出现成片的套损区;有的套损严重错断,出现大段弯曲变形和吐砂。

套损给油水井的注采带来了严重破坏,使采收率下降。

对于套损井修复技术的发展,首先是从粘土膨胀、构造应力集中、浮托作用和高压注水层方面里研究其发生
的机理。

对于开采不同阶级中发生的套损,研究和使用了解卡打捞、小通径打通道、密封加固、深部取换套、侧斜等技术,由一开始的套损程度控制发展为综合治理修复。

现在,大型的传统油田修井能力,如大庆油田,年均可达到31×l04t的油量,年恢复注水量可达到435×20 m。

尽管套损情况变得越来越来严重而复杂,但是套损井的修复率已经接近了90%,达到了注采平衡,防止了成片套损的扩大,为完善注采关系和提高经济采收率创作了条件。

4 特高含水期采用工程的发展方向
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使得采油工程不断改进,重点要朝着一下几个方面发展:
(1)要以提高厚油层潜力的研究为重点,发展厚油层注入井深度调剖研究,探索在特高含水期内提高水平井、多分支井的采收率提高方法;
(2)发展聚驱后提高采收率的研究;
(3)对于外围油田,要以降低成本的技术探索为目标,提前对多分支水井技术进行研究,为未来提高油田产量提供技术储备;
(4)加强对油水井的维护和修理研究,改善注采关系,开展套损发生的预防技术研究;
(5)加强对螺杆泵采油的技术研究,发掘螺杆泵在生产上的节能的潜力。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采油工程越来越成为油田生产的关键,大部分的生产技术问题要靠采油工程技术的进步来解决。

特高含水期的油田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只有依靠技术力量,才能够既保证产量,又节约成本,还能将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好的开发和应用。

所以,在未来的生产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改进技术,发掘早期开发油田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李德民,油田分层开采[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2] 刘朝阳,大庆油田开发历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3] 董娜,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研究,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23(2): 30-34
[4] 陈飞,高含水期油田生产的问题分析,科技与创新,2008,14(9):21-22
[5] 刘合.大庆油田采油工程面临的难题和技术发展方向[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