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说的好坏 (评论 追风筝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小说的好坏(评论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一本好书。
酣畅淋漓地读完之后,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但是,仅仅停留在“好书”这样的形容词上,一是对不起小说的精彩,二
是对不起自己的喜爱。
所以决定写下这本书到底好在了哪里。
记得以前在豆瓣上看到某人给自己定的规矩就是,为每一部自己打五颗星的电影和书籍写评论。
很让我动容。
因为这是一种负责人的态度,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别人,让自己的意见和好恶更有说服力,同时也就更有价值。
现在这个时代,不缺乏观点和意见,而是缺乏思考之后的观点和有理有据的意见。
在我读的书当中,小说是一大短板。
以前总觉得,小说属于消遣,娱乐的成分更大一些,因此看的多是非虚幻类,杂文、观点、哲理方面的成了主要的涉猎方向。
就像父爱母爱之于孩子一样,虽然缺少了哪一样都不影响生存,但是所造成的影响则是在所难免的。
阅读小说奇缺的我,则是少了那么一种人性的关怀——这个世界,不是靠理性就能完全摆平的。
在我阅读的有限的小说当中,当然穷尽我所能,去找那些被奉之为经典的作品。
自己比较偏向于喜爱外国的小说。
《追风筝的人》以及前一段读的印度的一本《白老虎》都属于上乘之作。
其中在写作的方式上,则有不少共通之处。
他们的作者,都擅长在剧情的叙述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带出人物的心情,或是态度、意见。
“桌脚处有个铜球送了,我弯下腰,把它拧紧。
我希望我也能这般轻而易举地拧紧自己的生活。
”
这样的写法书中到处都是。
你可以把它硬生生地归结为“夹叙夹议”而神情冷漠,你也可以认为他写法矫情造作而心生厌恶,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在情节随着文字跌宕起伏的时候,突然间有了这么一句流露内心的话语,足以让我掩上书本,长长吸一口气。
就好像走进了主人公的心里,能够窥探到他的每一声叹息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瞬间所处的感情。
相对于这个效果,作者的那句话就显得轻描淡写了许多,放佛作者不知道这样的一句话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阅读体验
一般,放佛这是无意之举一样。
而中国的小说,在叙事和情绪上则分得比较开。
以《狼图腾》为例,基本上可以用自然段轻易地划分。
虽说深刻和震撼程度不分上下,但是阅读体验则却有高低。
一个来得太过猛烈,哪怕再美味,也可能引起抵触;一个则不温不火,
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一点一滴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无形,但却绵绵不绝,让人无力抵抗。
这可能和思维方式有些关系,中国人喜欢非黑即白,每个人都要在“好人”和“坏人”中选择其一作为标签,而很难接受混蛋也有其高尚一面,英雄也有其自私的动因。
而外国人在这方面则要好一些,什么东西绝不一棍子打死,再坏的人也有人声援,在好的事也有人质疑。
《追风筝的人》后被翻拍成电影。
按照我有些强迫症的做法,一般会先在脑子里面想一下,如果我拍我会怎么拍,之后再去欣赏人家的作品。
但是在想的过程中,则发现,这样的小说,由于涉及话题的面太广,太零碎,犹如万根线头一样,让人找不着头绪,不知何处发力才好。
这则又是一个好作品的特征——一个宏大的情节框架背景叙述之下,各种各样的话题层出不穷。
或者说,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出不一样的“中心思想”。
你无法用一句话就概括出它想要表达的东西,就像托尔斯泰说的那样,如果你要我写下我这部作品想要说的话,那我可以再写同样厚度的一本书。
这可能就是小说的魅力吧,复杂的就像生活一样。
虽然你的生活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对的主题词,但除了这个你一定还有更多可以说的。
小说也如此,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个意味,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份理解。
这种效果,除了小说,估计也没有那种文体能够达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