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政治选择题解题攻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考政治选择题解题攻略
一、【题型特点】
选择题是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目的是检验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

题干在情境设计和设问上形式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就会选错。

高考政治选择题从类型上看“一材多用型”、“事例材料型”、“引文材料型”、“图表材料型”、“漫画寓意型”;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题肢;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构成:立意、情景、问题设置。

试题构成:
1.答题指导语: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指导语中“只有一项”表明是单项选择,“最符合题意”表明是最佳选择。

2.组成成分:单项选择由题干和题肢两部分组成,题干有内容和要求两种成分;题肢有四种情况:(1)本身错误不合题意;(2)本身正确符合题意;(3)本身正确不符合题意;(4)本身错误符合题意。

二、【解题要求】
(1)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

因此在复习中必须全面、准确地掌握高考知识要点。

(2)仔细阅读与分析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是进行选择的出发点。

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养成认真分析题干的习惯,反复阅读题干材料,吃透题干精神。

(3)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则。

即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脱钩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才能做到准确无误的选择。

通过分析寻找题干和题肢之间的联系,即题肢与题干规定性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干肢相连。

对于选择题,一般说来我们应当先审题干,后审题肢。

在审完题干材料后,不宜立刻审题肢,否则,题肢中的选项会对我们分析题干产生干扰。

使人们难以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一点在哲学常识选择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在审完题干后能根据题干先作出自己的大致设想(即设想正确的选项应该是什么),然后把自己的设想和题肢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重合之处,选择的准确率就可相对提高了。

有些考生在看完题干材料后立刻转入对题肢的分析,常常感觉不少题肢似乎都可以选,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题肢干扰的结果。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当对题干的含义一时难以准确把握时,可以通过先分析选项来进行排除,特别是一道题中表述错误的选项较多时。

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排除后,往往正确答案就出来了。

三、【解题思路】
解答政治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

肢干相连、以干求肢的原则。

所谓审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弄懂题目的含义,找出题目的意向性
的过程。

这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审题干和审题肢两个方面的内容。

要做到三审
(一)审题干(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
读懂题干。

这是前提,也是常识,但有的同学最容易被忽略这一步。

通常表现在对题干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选项拿不准时,再回头看题干。

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

1、在审题干过程中,要明确以下三点:
(1)题干的选择方向,是正向还是反向选择;
(2)题干的命题类型,是概念、原理(或观点)的理解、判断型,还是比较、事实的分析、综合型;
(3)题干的规定性,包括要求选择的范围、角度、层次等。

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表现不同题干时侧重点不同。

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干的主题词、中心词和限制词,因为它们是不定项选择题的决定因素,即题干的规定性,体现命题的意图。

明确立意。

每道选择题都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

要把握这一中心,对长题干要短读,概括大意;对短题干要长读,理解其深刻寓意。

抓住材料中心的基本方法是浓缩。

对复杂单句,主谓宾即为材料中心;对复句或是段落,第一层逻辑关系即为中心意思。

这些都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抓关键词。

关键词语是题目的“题眼”,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选择题肢才有目标。

扣引导语。

引导语作为材料与题肢的联结词,规定了选择的方向。

不同的引导语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和要求。

如表示思维方向的引导语:正确的、不正确的;表示知识范围的引导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哲学生活道理、政治生活道理。

文化生活道理等;表示内容的引导语:措施、制度等;表示程度的引导语:根本、主要等。

①审题型。

要确定题型是单项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是正向选择题还是逆向选择题。

②审题意(抓住立意。

全面理解题意,材料中心,注意:抓住中心词和中心句,长题干要读短,短题材要读长,除了题目设问时有明确的指向性,其他的都必须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不可断章取义)。

抓住材料中心的基本方法是浓缩。

对复杂单句,主谓宾即为材料中心;对复句或是段落,第一层逻辑关系即为中心意思。

③审范围(即审角度,题干的限定性、指向性。

要着重弄清题干在时空、内容、逻辑三方面的规定性,以便确定题干规定性的知识范围。

如时空范围的规定性是“现阶段”,还是“历史上”;是“社会主义民主”,还是“资本主义民主”。

又如内容范围的规定性是“经济生活”,还是“政治生活”或“哲学生活”;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人生观、价值观;是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内容,还是有关“国家制度
方面的知识”内容。

再如逻辑方面的规定性是以果寻因还是以因求果是找区别点还是要找共同点等。


④审题眼(即关键词,它确定了题干的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选择题肢才有目标)
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

“内容关键词”:措施是……、制度是……等。

“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

“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

立意和关键词相结合,对做难度稍大的题目有较大的帮助。

⑤审导语(联结词,所谓“导语”就是题中决定和影响对题意理解和决定答题方向的词语,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部分。

主要存在于题干的设问中:如“这说明”、“由此可见”、“根本原因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下列说法不符合题意的是”等。

根据联结词得不同,选择题可分为内涵型(是、指等)、外延型(属于、包括、体现等)因果型、说明型、推理型、转述型、引文型、组合型等等。

这些词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在答题时,如何判断题干和题肢的关系是内涵型、外延型、说明型还是因果型等等;决定了题肢对题干的依存关系,只有抓住了引导词才能实现题干和题肢有机结合。


导语作为材料与选肢的联结词,规定了选择的方向,须做到“四明”。

一明正向还是逆向,即明晰题目要求是选符合题意的项,还是选不符题意的项。

二明知识取向,即明晰题目要求解答的知识范围。

三明逻辑取向,
即明晰题目是要求选原因还是选结果,是选现象还是选本质等。

四明回答问题的指向性,材料里可能出现几个活动的主体,而题目设问时只要求分析其中的某一个。

题目列出了一大段材料,而题目在设问时只指向其中的某一点。

导语“这一事实从哲学上说明”告诉我们,本题是一个需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正向选择,需从哲学角度作答。

2、应着重注意以下几对词语
(1)表明与说明。

表明和说明最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辨别能力。

这种题也是高考中出现最多的试题。

表明往往是说现象、非本质的东西。

说明往往是本质的东西。

(2)表现与体现。

该组词语与表明和说明相同。

(表现同表明,体现同说明)
(3)根本与本质。

根本是最终的、本源的。

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联系,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征或性质。

根本区别指一事物根源性的最终的区别。

本质区别指一事物本质特征的区别。

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

其本质区别除了上述区别外,另有在分配形式上的不同,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不同,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不同等。

指导二者区别开来是做此类题的基础,否则是易选择失败的。

(4)是与指。

“是”可以引导下文,可以地对上文的说明、解释。

“指”是引导下文对上文的定义和总结概括。

例如,民族平等是:A.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最基本观点;B.实现民族团结的基础;C.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一律平等;D.建立在消灭民族差异基础上的真实平等.答案是A、B、C。

如果把本题题干改为“民族平等是指”,题肢不变,答案只能选C。

(5)“决定”的双重含义。

“决定”在政治学科是较重要的词语,但一般都是从哲学上理解其含义的,一事物对它事物构成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

例如,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

主观都是由客观决定的。

“决定”有其另一种含义,即对如何行动下主张。

如果分不清决定的不同含义就会造成对选项的错选。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A.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B.纸币的面额是由国家决定的;C.每种面额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本题中的决定是后一种含义,我们在教材中学习的“纸币的发行量是由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量决定的”。

凡“决定”是第一层的含义也就是哲学含义。

如果混淆其双重性,本题就很难选对。

(二)审题肢(审查题肢,明确选项本身正误)
所谓审题肢,就是判断题本身的正误,排除误肢(反向选择除外),确定题肢的角度和层次的过程。

判定正项题肢和误项题肢多彩“排除求证肯定”的公式去进行。

“排除”,就是排除本身错误的选项和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选项。

“肯定”,就是肯定本身无误并与题干要求
相关的选项,“排除”和“肯定”均是初步的,只有经过“求证”方能作最后结论。

“求证”,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说明正、误之理由,以防止随意性,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千万不能单凭主观感觉,更不能凭想当然去选题肢。

当遇到难度较大的不定项选择题时不要心慌,不要瞎猜,要冷静地多审几遍题干以弄准其规定性。

第一、确定哪些是正确的题肢,即符合题干规定性要求的题肢。

第二、确定哪些是错误题肢,即存在明显知识性错误的题肢。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说法是错误的,可先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排除误项。

认真准确的理解每一个题肢,把握题肢的基本含义,判断每一个题肢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说法是错误的,可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题、评论分析选择题除外)
排除异项。

审题干与题肢的内在联系,把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的内在联系,即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规定性。

一般说来,题肢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和规定性的,则入选;反之不入选。

(三)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审查题肢是否与题干存在必然联系)从语文基础知识的角度来看,题干与题肢之间的知识结构是陈述句结构,题干是主谓结构,题肢则是宾语。

这一结构形式就决定了在解选择题时,只能做到以干求肢。

通过分析寻找题干与题肢之间的最佳联系,即题肢与题干规定性的一致性。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肢干相连,上下结构相通。

把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间的内在必然的直接联系,即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性。

以干求肢时要注意:
第一、确定哪些是干扰性题肢,即题肢本身的知识内容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

第二、确定哪些是一级引申题肢(有直接联系的),哪些是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

做到:正确题肢或一级引申题肢入选;错误题肢、干扰题肢、二级引申或多级引申题肢不选。

答非所问,一般地讲,题肢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和规定性的,则不能入选。

题肢与题干之间存在某种内在、本质联系的就选,如果某个题肢与应选题肢之间是直接联系,而与题干之间是间接联系,则这个题肢不能入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一级联系选,二级联系不选。

以错对错,即逆向选择题。

题干本身是错误的或荒谬的,题肢的设计符合题干中某个荒谬的观点,但本身是错误的,这个题肢也应选。

这一类题虽不多,但也应引起重视。

偷梁换柱。

对已有的原理用于题干或题肢时改变一些条件,主要是通过“添枝加叶”即增加条件或限制语;或者是“缺斤短两”即减少条件或限制语,以考察学生对概念或原理把握的是否准确。

四、解题的基本方法
1、方法
方法一:直接选法。

试用于相当容易而且有准确把握。

方法二:排除法
步骤一:抓住题肢的关键词,排除错误。

步骤二: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排除无关。

第一,排谬法:排除题肢本身表述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但逆向选择题除外。

第二,排异法: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须予以排除。

第三,排重法:题肢的观点不是回答题干规定性的要求,而是对题干的变相重复,这样的题肢须排除。

第四,排倒法:如果题干与题肢属因果关系,要弄清谁为因,谁为果,有无因果。

无因果者排除,因果关系颠倒者排除,同义反复排除。

其中因果关系颠倒者居多,故可称排倒法。

第五,排乱法:排除题肢的共性与个性同题干的共性与个性逻辑混乱的题肢。

第六,排外法:题肢中概念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的规定性,则予以排除。

方法三:比较法。

步骤一与方法二相同。

步骤二:第一、比较余下题肢、抓住关键词找出区别。

第二、比较题干与题肢,抓住题干关键,比较题肢优劣(有:最直接原因、最根本原因、最全面、最具体等方面判断题肢优劣。


2、采取排除法解组合选择题
(1)排误法
正向排误法,就是直接从题目中提供的组合肢中进行排除,只要确定一个错误题肢,就可以把凡是有该组合肢的备选答案排除,往往一步就能直接得出正确答案。

逆向排误法,就是在组成备选答案的组合肢中,首先确定一个正确答案必须具备的组合肢,凡是没有这个组合肢的就可以排除。

(2)排异法:即排除内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无关的题肢。

小结:①审清题干、题肢,抓关键词语。

②一眼看下去就知错误的选项,首先要排除(逆向选择除外)
③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亦排除。

④相信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⑤背景材料----提取中心层次。

设问----明确主体、范围、角度。

答案----减法与加法。

3、类型:题组=大场景+分场景。

构成:题干(情景+设问)+题肢----立意
步骤:一抓二排三优。

①抓住立意:即中心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出来②排查误项:缩小范围③比较谁最根本、最直接、最有针对性
注:十种情况题肢不选
(1)表述有错者不选(2)肢干不符者不选(3)肢干双重者不选(4)因果相悖者不选(5)正误相混者不选(6)题干矛盾者不选(7)间接联系者不选(8)范围不符者不选(9)要求单一者不选(10)反向选择者不正选
回顾:
回顾是保证。

锁定目标后,还需将目标选项与材料用导语联结起来进行检查,验证其正确性。

如因果型,用“因为……所以……”联结,以检验有没有因果关系;“说明”型,看材料能不能说明目标选项等。

对于一些有疑问,但又拿不准的题目,可以采取“代入法”进行。

即将题肢和题干用设问中的引导连接为一体,形成一句话。

看一看这句话是不是语句通顺。

相信第一选择(即第一感觉),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要注意与我们曾经练过的题目的区别:注意材料的区别,特别要注意运用知识的限定性的区别,回答问题指向性的区别。

遇到没把握的问题时,首先要回课本,回忆课文中关于这一问题的有关知识,以及时政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审题干,审题枝,审题干与题枝的关系,回顾.以上四步相互渗透。

在审题的过程中就有排除,在排除时又要求再审题,在回顾时又有审题与排除。

所以针对变化多端的习题,我们在把握一般解法的基础上,还应灵活应变,不可生搬硬套。

如有些简单题可用直选法,组合型单选题可重点攻破组合频率最高或最低的项等。

五.高考政治选择题典型错误及启示
(一)思维定势
例:21世纪初,我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创建了发展和深化合作的“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与“论坛”参与国确定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

回答。

三年来,中非贸易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下列关于中非贸易增长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中非经济的互补性,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增长
B、中非贸易增长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C、中非贸易发展中,我国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顺差
D、发展中非贸易符合中非双方利益
【解析】此题是典型的逆向选择题,也叫反向选择题,其条件是所选的选项必须不符合中非贸易增长的实际情况。

学生在答这类题时最常儿的错误就是忽视题干中的“不”字,造成审题错误。

答案应选C项。

(二)基础知识不扎实
例:奥运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组织的国际体育赛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是
A、区域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专业性的、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专业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D、世界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属于国际组织中哪一种类型,很多学生不知道它是政府间的还是非政府间的,不能明确政府间与非政府间有什么区别和不同,结果造成误选。

(三)不能进行正确地逻辑推理
具体分为以下三类。

1.混淆因果。

例: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期间,有总值1.37亿元的近20个医药高新成果参加了竞拍角逐。

医药高新成果参加竞拍是因为
A、只有进行竞拍的物品才有价值
B、竞拍是商品价值得以实现的唯一形式
C、医药高新成果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
D、竞拍能增加竞拍物品的使用价值
【解析】在这里面,A选项“只有进行竞拍的物品才有价值”与题干中“医药高新成果参加竞拍是因为”因果关系颠倒,一个物品不是因为参加竞拍才有价值,而是因为有价值才参加竞拍。

所以,A选项可以首先排除。

启示:谁因谁果要分清,要找因来就找因,让找果来就找果,做起题来永不错。

2.混淆主次:
例: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解析】ABCD都经济增长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A。

但抽卷调查显示,很多同学都没有选A。

说明,同学们都忽视了“根本”二字才导致的错误。

启示:抓矛盾要抓主要矛盾,要分清主次,分清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
3.以偏概全:
例:某地农民刊登广告,聘请城里下岗职工到农村去就业,得到一些下岗职工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到农村承包土地,种果树,开鱼塘,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这表明
A、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B、农村比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途径
C、实现再就业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D、城乡差别已不复存在
【解析】正确答案是AC肢,BD肢就是以偏概全、片面地看问题。

诚然,农村某地方确实需要劳动力,有不少就业的机会,但这并不能表明农村就业机会比城市还多,更不能得出因为有少数城市下岗职工到农村就业,城乡差别就不复存在,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启示: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能片面,否则就要出错。

(四)不能把握材料的主旨即中心意思
例:具有效率的企业家市场不可能是人为建立出来的。

合格的企业家,只有在激励约束制度完善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而在一个缺少合格企业的社会里,还会产生真正称职的企业家
A、企业家只能靠国家培养,社会造就
B、企业家本身内在因素是决定他能否成为合格企业家的关键
C、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不可能产生称职的企业家
D、企业家的成长是由国家的用人制度决定的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它要求必须从材料出发,把握它的中心意思。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材料的中心强调的是合格的企业家只有在完善的制度下才能产生,而在不完善的制度则不可能产生,因此本题强调是企业家成长的外在因素即制度。

因此,答案应该选C但是,可能是受学哲学的影响,学生都知道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因此,很多同学都误选了B。

启示:做材料型选择题一定从材料本身出发,尤其要把握它的中心意思,否则就会造会误选
(五)不能正确把握题肢与题干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同义反复。

例: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品种。

但是由于种植沙柳费钱费力,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难以有效实施。

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某地政府支持建立了以沙柳为原料的制板、造纸加工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大家争相承包荒地,种植沙柳蔚然成风。

从哲学上看,上述事例中,种植沙柳固沙防风从难以实施到有效实施,其成功之处在于
A、发现了沙柳具有固沙防风的性质
B、掌握了植树造林的规律
C、发现了事物之间更深刻的联系
D、掌握了用沙柳制板造纸的技术
【解析】在这里面,A选项“发现了沙柳具有固沙防风的性质”,与题干的第一句话“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品种”的意思明显重复,所以可首先直接排除。

启示:要弄清题肢于题干的关系,对于只是简单重复题干的选择要排除。

2.误将“二级延伸”当作“一级延伸”
例: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包括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④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答案(D)所谓“一级延伸”,是指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不需要任何中介就能成立。

所谓“二级延伸”是指题干和题肢之间的联系,需要借助一个或多个中介条件才能成立。

显然,本题的材料是说明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钟声的原因,既然还没有认识,谈何“认识的发展”、“认识的检验”问题?因此,选项①和选项③只有在对某一事物作出了认识的条件下才能成立。

启示:在解答选择题时,必须注意考虑题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