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有“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涨价有“术”

2010-8-10 14:28|查看数: 11127|评论数: 0|原作者: 侯军伟

摘要: 每一类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都有不同的价格定位,超越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价格,消费者就会寻找替代品,因此每类产品的涨价幅度要根据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确定。

这年头,什么上涨最快?

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地回答:物价。近几年,大部分产品的价格一直都在上涨,尤其是涉及到百姓安居乐业的食品价格。

艰难抉择:涨或不涨?

从各大食品企业的价格控制体系来看,大部分企业的涨价,都是迫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采取的行为。

因为,在中国现有的市场环境下,价格是影响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价格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可将消费者分为三类:一是价格敏感类,这类消费者没有品牌忠诚度,只选择价格最低的产品。二是价格不敏感类,这类消费者只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价格只要适中,品牌忠诚度较高。三是冲动型消费者,此类人群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也有忠诚的消费品牌,但经常会发生消费漂移现象,这类消费者比较容易受到终端拦截的影响,本来想好是购买A类产品的,结果在终端被B类产品的导购给拦到,随着导购的介绍,而发生冲动型消费,进而发生消费转移。

正是因为消费者的多样性,企业才会在涨价与否中徘徊,或者犹豫,或者果断。企业的纠结在于,如果产品涨价,必然会丧失一部分消费者,这意味着市场会出现短期的波动,企业是需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并能够承担这样的波动。而丧失的消费者会跑到哪里去,必定是跑到两类产品那里:一是品牌影响力大的,消费者会认为花更多的钱可以获得更好的品牌消费;二是价格更低的品牌,这类消费者只对价格敏感,而没有品牌的忠诚度。

面对物价的不断上涨,不同食品企业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部分一线食品企业如茅台、五粮液等由于其自身品牌的影响力涨价来得更干脆些,会根据市场物价实时调整产品价格。但二线甚至三线的食品企业,面对不断高涨的涨价声,则没有那么理直气壮,由于担心产品涨价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进,多数二三线企业在市场与发展、涨价与不涨价之间进行着艰难的抉择。

对企业来说,成本已经增加,涨与不涨,则要考虑企业的产品与消费者的关系:如果企业的产品是消费者的日常用品,那就要看这些产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的重要程度,是必需品还是非必需品。

涨价考量:需经三重门

面对成本的增加,企业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提升竞争力。但是很明显,降低成本并不能使企业从根本上解决其生存发展问题。对于食品企业而言,只有通过合适的价格体系和成本控制,才能够做出来好的产品,消费者才能够因为优质的产品而选择并忠实于你的品牌,进而形成良性的循环。在涨价之前,必须要通盘考虑市场形势、竞争对手和自身的承受能力,并根据这些情况做出准确的涨价行为。

一是看市场发展趋势,企业通过对自己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的判断,暂时性的持观望态度。所谓的市场发展趋势受国家政策、金融政策、区域消费环境、消费者支出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国家有行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则可以通过获得国家的补贴而暂时不涨价,维持市场现状。比如三聚氰胺后,直接影响到国内各类奶粉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库存挤压严重,如果国家不通过政策调控,则可能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于是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政策,给予企业进行补贴,企业由于有国家的政策补贴,则获得了短期的喘息机会。

二是看竞争对手,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自由竞争,其过程就是打倒对手,在企业涨价与否这个问题上,还需要关注竞争对手的表现。观望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化,其实就是完成“知己知彼”的过程,为自己制定价格策略提供依据。

三是看成本的增加情况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能力之内。企业规模的大小决定着企业的边际效益的利用率。如果一个饮料企业的年生产规模是50万吨,则会比一个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企业在采购成本上具有更强的优势,因为采购量大,其相对采购成本就会低。如果企业的成本增加情况已经超过的企业的承受能力,则可以通过降低供应商的供应价格来达到成本降低的目的;如果不能够降低供应商的供应价格,则必须通过涨价的方法来达到企业经营系统的平衡。企业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则都是要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只有如此才能够达到长久发展的目的。

实施步骤:策略先行,方法随后

降低成本看似可以解决问题,但节源开流并不是短期内能够见成效的,企业唯有采取不同的涨价策略,来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达到利益最大化。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主要采取两类涨价的策略:

1.试探涨价

部分产品先行涨价。在成本无法降低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减少由于涨价而出现的不可预知的问题,为了稳妥,可以采取部分产品进行试探性涨价的策略。

首先企业要对产品线进行梳理,进而对这些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敏感型产品,一类是不敏感型产品。所谓的敏感型产品,是消费者日常消费的产品,同时也是企业的走量型产品,价格低,销量大,消费者特别关注价格,并且这类产品的消费者不够忠诚。所谓的不敏感型产品,在消费人群中是有较高消费能力的消费者组成的消费群体,他们对品牌忠诚度较高,同时,这类消费者所选择的产品必然是相对小众的产品,由于产品的高品质高价位的特点符合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目标消费群体不会因为价格的发生变化而改变消费习惯。当企业把这两类产品确定后,即可对不敏感的产品进行试探性提价。因为这些产品所面对的消费群体较小,即使涨价后消费者发生消费转移,也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现金流和整体的运营。

如果试探性涨价后,市场相对稳定,可以着手对其他产品提价。

2.跟随涨价

此策略虽然被动,但风险相对较小。当所有的企业都面临成本增加而涨价的时候,中小企业可以采取跟随的方法,融入到市场的变化中去。但跟随涨价也面临另一个问题,如果竞争对手的涨价策略是有备而来,则可能配合以相关的促销活动、广告宣传、渠道费用支持等营销要素,跟随企业如果没有进行全面的策划,只是在价格上进行跟随,则可能受到竞争对手的影响,甚至会因涨价而失败,丢了市场。

企业在确定涨价的决策后,可以实施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一步到位型

一步到位型,即全线涨价。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如果在行业内是数一数二类型的,具有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