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胚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光镜下最常用哪种的染色方法?何谓嗜酸性及嗜碱性?

答:最常用的方法是石蜡切片(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

H-E 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

苏木精将细胞核染成紫兰色,伊红将细胞质染成红色。

嗜碱性——结构与碱性苏木精有亲和力,被染成紫蓝色;

嗜酸性——结构与酸性伊红有亲和力,被染成粉红色;

中性——对碱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亲和力;

亲银性——与硝酸银反应后,组织被直接还原呈黑色;

嗜银性——加入还原剂后,再与硝酸银反应,组织还原呈黑色;

异染性——被碱性染料(甲苯胺蓝)染色,呈紫红色。

2.PAS反应的意义是什么?

答:过碘酸雪夫氏反应(PAS 反应)

过碘酸+多糖→氧化生成醛基+Schiff试剂→紫红色沉淀

显示组织和细胞内的多糖

第二章细胞

1.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

.答:生物膜的结构类脂、蛋白质和糖类

(1)膜脂

类脂分子以磷脂为主,极性分子,呈长杆状

头部(亲水端)尾部(疏水端)

双层排列,周围接触的均为水溶液环境

(2)膜蛋白大多属球状蛋白质。

根据膜蛋白与类膜双分子层结构的位置关系:

周边蛋白20%-30% 内在蛋白70%-80%

周边蛋白:主要附于膜内侧面,能收缩和伸展,与细胞的变形运动、吞噬和分裂功能有关)内在蛋白:转运膜内外物质的导体,接受激素及一些药物的受体,具有催化作用的酶具有个体特异性的抗原,能量的转换器

(3)膜糖突出于细胞膜外表面

糖类与膜脂及膜蛋白结合成糖脂和糖蛋白,其糖链外伸,这种外伸糖链所形成的结构又称为糖衣(细胞衣)。

是细胞膜的保护层,还与细胞粘连,细胞识别和物质交换有密切关系。

2.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的结构特点及功能

答:(1)线粒体——细胞的供能站,除成熟红细胞外,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中。

LM:呈线状或颗粒状,EM:长椭圆形,由内外两层单位膜构成,部分内膜内褶形成线粒体嵴。

功能: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能量,供给细胞各种生命活动。

(2)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基地。LM:颗粒状,嗜碱。

主要成分: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

游离核糖体——合成“内销性”结构蛋白质,供细胞本身的代谢、生长和增殖使用。

附着核糖体——合成“外销性”分泌性蛋白质,通过胞吐作用,向细胞外输出。

(3)内质网——多功能的膜性管状系统,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囊状或小管状结构。

根据其表面有无核糖体附着:RER、 SER

①RER:扁平囊状,表面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②SER:大多呈分支小管状,表面无核糖体

功能复杂:1在肝细胞中与合成脂类有关。 2在肌细胞中与肌肉收缩有关。

(4)高尔基体——对细胞分泌物加工、浓缩、加膜、运输。

小泡、扁平囊泡、大泡,内质网“出芽”形成小泡,与扁平囊泡融合形成大泡

脱离扁平囊泡,胞吐排出,生成面,成熟面

(5)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细胞内消化器。目前认为主要来自G0的扁平囊。

①初级溶酶体:未参与消化活动的溶酶体

②次级溶酶体:参与消化后的溶酶体,可在酸性溶液中分解蛋白质、核酸、类脂和糖类等。

③残余体(终末溶酶体): 次级溶酶体对被消化的底物进行消化分解后,常剩余一些不能消化的底物,这时的溶酶体称残余体。

3.染色质的组成

答:染色质是指细胞间期核内分布不均,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

主要成分:DNA和蛋白质,这两种成分组成颗粒状结构,称核小体,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核小体链以螺旋和折叠方式高度集缩时,光镜下可见,称异染色质;

核小体链低度集缩甚至完全舒展时,在光镜下不易观察,只有在电镜看到,称常染色质

第三章上皮组织

1.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答:1.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2.具有极性 a游离面: 朝向身体表面或有腔器官的腔面 b基底面: 相对的另一面,一般附着在基膜上,借此与结缔组织相连

3.上皮内大都无血管与淋巴管,由结缔组织中血管渗出的组织液透过基膜供给所需营养,但有丰富的N末梢。

4.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感觉。

2.被覆上皮的分类。

答: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上皮:复层扁平(鳞状)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

3.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质膜内褶)。

答:1微绒毛(1)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直径约0.1 µm

(2)组成: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微丝下端附着于终末网

(3)光镜下的纹状缘(小肠)和刷状缘(肾小管)(4)功能:增加细胞吸收面积

2.纤毛(1)上皮游离面细胞膜与细胞质伸出的能摆动的较长的突起(2)LM:可见

(4)功能:能作规律地运动,可排出异物,起保护作用。

3.紧密连接(闭锁小带),上皮细胞的顶端,相邻细胞胞膜网格状融合,细胞间隙消失。

功能:封闭细胞顶部间隙,阻止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常构成各种体内屏障结构的基础。

4.缝隙连接(通信连接)侧面连接深部

相邻细胞之间细胞膜呈斑状间断融合,融合处相邻两细胞的胞膜上有许多规则分布的柱状颗粒,称连接子。

每个连接子由6个亚单位组成,中央有小管,相邻两膜的连接子彼此相连,中央小管也互相通连,成为细胞间和小分子物质交换的通道,

功能:有助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协调细胞的活动。

5.桥粒(粘着斑)中间连接的深部,间隙中有低密度的丝状物和致密的中间线

两侧细胞膜内有致密的附着板,胞质中的张力微丝附着在板上,常折成袢状返回胞质。

功能:很牢固的细胞连接,复层扁平上皮多见。

6.基膜-是上皮基底面与深部CT之间的薄膜。LM:H-E染色呈均质粉红色薄,PAS(+),镀银法呈黑色。

基板――上皮细胞分泌的细丝状和细颗粒状物质。

网板――成纤维细胞产生基质和网状纤维。

功能:支持和连接作用。是半透膜,有利物质交换

7.质膜内褶

结构: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的内褶,内褶两侧的胞质内有纵向排列的线粒体(LM的纵纹)。

功能:扩大细胞基底面表面积,参与水和离子的转运。

4.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

答:外分泌腺(有管腺)――腺细胞的分泌物由导管输送到身体的一定部位,如汗腺、唾液腺

第四章结缔组织

1.疏松结缔组织由哪些成分构成?详述各组成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答:1.纤维(1)胶原纤维:数量多,新鲜时乳白色。又称白纤维。

HE:LM:粉红色,粗细不等,相互交织。

EM: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组成,有明暗相间的横纹。由胶原蛋白构成。——韧性大,抗拉力强。

(2)弹性纤维:新鲜时黄色,又称黄纤维。

HE不易着色,用醛复红染成紫红色。纤维细、有分支、末端卷曲,交织成网。

组成:弹性蛋白和微原纤维-----弹性好,随年龄增长弹性逐渐减弱。与胶原纤维交织,——既有弹性又有韧性。

(3)网状纤维:细短而分支较多,交织成网。

HE:不能显示,银染法染成棕黑色,又称嗜银纤维。

EM:胶原原纤维,有周期性横纹,胶原蛋白构成。表面有蛋白多糖和糖蛋白。

主要分布在上皮基膜的网板,构成骨髓、淋巴组织、淋巴器官以及内分泌腺的支架。

2.基质丰富,胶体状无定形,充满于纤维、细胞之间。

组成:水分蛋白多糖粘附糖蛋白

(1)蛋白多糖:蛋白质+多糖→大分子复合物

多糖类:总称为糖胺多糖,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硫酸乙酰肝素等。

透明质酸在基质中盘曲成大分子,其长链分子上连接蛋白质分子,借蛋白质分子与其它糖胺多糖分子相连,构成蛋白多糖聚合体,立体结构具有很多微细孔隙,称为分子筛

分子筛具有屏障作用:电解质、气体、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可通过细小孔隙扩散;细菌等大于分子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