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木雕史话_林建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 第4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132No 142009年08月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Aug.2009

收稿日期:2009204206

作者简介:林建斌(1971—

),男,福建莆田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油画艺术研究。莆田木雕史话

林建斌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厦门)

摘 要:莆田的木雕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在我国传统木雕工艺美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

位,具有极高的欣赏和收藏的价值。今天,莆田木雕产业已发展成莆田的支柱型产业,其影响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了解这一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为国内其他门类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莆田木雕;历史;民间工艺分类号:J 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09)04-0145-02一

莆田市,是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境域北连福州,南接泉州,西依戴云山脉,东南濒临台湾海峡,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莆田历来为闽中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昌盛、经济繁荣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古府新市[1]。莆田民间工艺产品包括木雕、玉雕、青石雕、铜雕、寿山石雕、宗教雕塑、金银首饰、漆器、编织、人造宝石、戏装等有十一大类上千个品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莆田木雕工艺,其雕艺精湛而闻名海内外,尤其立体圆雕、精微细雕和三重透雕的独特传统工艺久负盛名,众多优秀的传统民间工艺,以其做工细腻、风格典雅和造型逼真为特色而代代相传,是莆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莆田的木雕最早有记载的就始于唐初,随着战乱的结束和经济的日渐发展,加上佛教的盛行,各地都在兴佛法。大量的寺庙雕有简朴的木雕建筑装饰、佛像和经书等;据宋代出版的《仙溪志》记载,早

在唐代,佛教就已经开始在莆田的仙游传播并蔓延。当时仙游境内寺庙林立,各大寺院庙宇的栋梁、屋

檩、门楣及家具皆有木雕装饰,特别是木雕佛像刀法

娴熟、造型简练、线条流畅,风格独异,已有较高的艺

术水准[2]。坐落于莆田市区内北河兼济桥(观桥)北岸的三清殿,是唐代贞观二年(628年)创建的道教

庙观建筑群中遗存的主体建筑物之一,系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内部就运用了大量的木梁结构及简洁的云纹、卷草纹作装饰。五代及两宋时期,莆田的经济迅速发展并走向繁荣,吉了、白湖等港口的兴起,带动了各行业的形成,成为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在城区文峰宫内的一尊宋代木雕妈祖圣像,以

圆雕彩绘。端庄姣好的脸型,秀润挺拔的衣褶处理,整体端庄稳重而不乏亲切感,极富世俗人情味,典型的“南派”特征。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妈祖的形象,其木雕刀法洗练,成为目前最早木雕妈祖像保存最完整的一尊人物雕刻。不难看出,宋代莆田的木雕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宋代的刻书艺人陈振孙,刻有蔡襄《荔枝谱》、《开元天宝遗声》及《能考经籍》等多部刻字作品;以

及当时的雕刻名手运用平雕的方法雕刻绘画名家马远所绘的关羽像,至今尚存莆田城厢南门外的万寿庵内[3]。

宋末元初,莆仙民间雕刻艺人辈出,其中以林恢、

林奕为代表的黄杨木雕门派,影响极广。林氏所刻的梅妃江采萍、太师陈文龙抗战死难题材的圆雕,雕刻精致,惟妙惟肖。那时所刻的人物、花卉围屏、建筑栏杆等,都很精妙。元代,由于兵荒马乱,莆田人大量迁移,著名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月

雕版名匠俞良甫就在这一时期避乱移居日本,他遗下的“俞良甫版”(亦称“博多版”),至今仍被日本人所珍视。这时期,莆田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商业萧条,人口锐减。木雕作品的风格也趋向内敛、低调,存世的作品极少。

明代时,莆田擅长圆雕佛像、平雕建筑装饰的艺人很多。至今莆田、台湾和日本长崎、鹿耳岛等地天后宫尚存有一些明代木雕妈祖像以及匾额、围屏、祭器等文物。莆田黄石镇江东浦口宫省级保护文物—《透雕护栏》,可谓明代莆田精细木雕的代表作。莆田的荔城、城厢、涵江、黄石、吴埕,仙游的城关、度尾、榜头、赖店、枫亭等地,都有民间艺人手工雕刻佛像、菩萨桥、古代人物及家具装饰、花鸟山水等作品。

清代是莆田木雕的繁荣期,至民国期间(1912~1949年),莆田木雕多采用本地盛产的“龙眼”果木,雕成各种武将、仕女或神像,辅以老漆涂饰,使作品更显色泽深沉,龙眼木雕因材质美而得名。雍正年间(1723~1735年),有著名工匠游伯环,精于紫檀人物、花瓶底座雕刻,赋形苍古严谨。而莆田木雕真正形成风格,还是清朝中晚期有名的廖氏家族。当时的城厢有个名匠廖明山,善于用寸木雕镂人物、花草虫鱼等,其孙廖熙等五兄弟均为雕刻名手,1908年,一代名师廖熙在巴拿马赛会上以著名的《关公座像》赢得金奖,并由此奠定了莆田木雕以圆雕为主的华美、细腻风格样式。廖熙长于人物、刻花、工精刀挺,其《关公》、

《达摩》等雕刻取天然材料,化朽为奇,仪真神传。他善书画,融中国绘画于民间雕刻之中,木雕艺术境界达到很高的层次。他的作品被作为珍品晋贡朝廷,德宗皇帝亲笔写“巧夺天工”褒奖。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古董商争相购买他的作品。今天,故宫博物院尚存多件“廖氏”木座和清乾隆年间莆田后洋艺术家雕刻的贡品“贴金透雕花篮”、馔盒和浮雕花窗构件。莆田博物馆也存有数件“廖氏木座”和一件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清代木雕馔盒;

清代莆田古民居、府第的屋架、横梁、吊兰、云座等都存有大量精美的松梅、菊竹、花鸟、走兽之类的浮雕。涵江宫下茂盛林家四进七间厢大宅和长埕头徐姓、苏姓、林姓等四座四进五间厢、七厢的古府第建筑群内数不胜数的木雕作品,皆清代的上乘之作。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民间名匠朱榜首、陈仙阁等人配合著名画匠刘荣麟等,揉入国画大师李耕的人物画韵味,形成了以莆式武将造型为特色的圆雕人物风格。迄今在涵江区江口镇园下村关帝庙等处寺庙、民居留下了许多供后人观赏借鉴的人物及

建筑装饰圆、透、浮雕相结合的传世杰作。而涵江区梧塘镇九峰林的方氏九间厢等十多户平透雕装饰的民居,更是一道道经久弥新的风景线!

建国以来,莆田木雕业似枯木逢春,重焕生机。许多木雕艺人继承传统工艺,又大胆开拓创新,他们既植根于“精微细雕”的传统工艺,又放眼于瞬息万变的现代潮流;既善于迎合海内外工艺品市场的需求,又敢于开发引导潮流的原创新品,木雕工艺更趋完善,创作了不少精品杰作。1956年,莆田木雕艺人创制了一套乐器,其器缘、柄、肚、钮都装饰着用一寸见方的黄杨木片镂刻的《三国演义》人物及花果鸟兽等,细微精致,选送参加东欧捷克共和国展览会得到嘉奖;1959年,莆田木雕艺人创作了圆雕人物、桌屏等27件,代表莆田晋京向国庆十周年献礼;1979年以来,堪称莆田木雕第一代传承人的朱榜首、黄丹桂、佘文科等人先后创作了一大批精品。朱榜首和黄丹桂等创作的《三打祝家庄》、

《立柱龙凤灯》等作品堪称全国一流的木雕精品。佘文科创作的《渔港之春》、黄丹桂等创作的《十三朵金花》曾获选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闵国霖大师的天然木雕《达摩》、

《寿星》等系列作品是业界公认的一流杰作,他于20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黄扬木雕《洛神》首获全国工艺品质量评比优秀奖。在1999年以来十多次的京、沪、杭等地全国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莆田木雕精品总是技高一筹,令人称绝,获奖总数及金奖总数均名列全国所有地市级和多数省级参展参评单位前列。

改革开放以来,莆田木雕第二代传人方文桃、佘国平等大师级名人抓住机遇,创办木雕个体企业,并获得成功,从而吸引了一大批民间艺人纷纷重操旧业,先后走上办厂创业之路,促进了莆田木雕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一批外商、台商也到莆田创办木雕企业,使莆田成为台商在祖国大陆来料加工、设厂生产和设点贸易最多最集中的中心点。各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促进了莆田木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朱合浦.莆田风情[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2]仙游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仙游县志[M].北京:线装书局,2001.

[3]莆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莆田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4.

责任编辑胡号寰

6

4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