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洪中学理化生课题组小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理化生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1、追求教学效率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倡导高效课堂,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2、新课程指出,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理、化、生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理化生实验教学方法迫切需要改革。
3、教师的观念存在偏差。由于过去考试的实验题不重视实验操作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指导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挖掘教材本身的价值。多媒体的使用夸大了多媒体显示实验的功能,大搞纸上谈兵,怕麻烦,学生不动手实验。轻视了对学生对理化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应被动地接收外在信息,而应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新问题、同化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即知识的生成环境与运用知识的环境尽可能相近,这样学习的知识才是适用的、有效的.有效的实验教学就是创造含有丰富的信息,使学习能在其中积极思考、探究和进行知识建构的真实的学习环境.2.认知精制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证明,如果要使信息保持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的已有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知重组或精制.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学生必须通过自身的思考建构知识,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种顺应认知心理的学习活动,是理所当然的高效学习活动.
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维度的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缺少任一维度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物理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物理的主要方式.教材中安排了许许多多的活动,其中就有许多的物理探究实验,物理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一系列的实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是实验教学有效的基本要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针对现行理、化、生实验教学中有效性缺失的问题,调查分析影响理、化、生实验教学中有效性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进一步树立起实验教学中的生本意识、目标意识、反馈矫正意识、情感意识,努力探索出提高理、化、生实验有效性教学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理、化、生实验有效性教学的实践经验,提高理、化、生课堂教学效益,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通过课题的研究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验水平,以及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我校理、化、生实验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实验能力,形成实验探究意识,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意义:促进我校理、化、生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高效性,特别是实验探究的高效性,提高教师工作效益,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我校理化生全体教师,七、八、九年级十二个教学班。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方法:
用一学期的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我校理、化、生教师处理教材和合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的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体验。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我校三个年级400名中学生理化生实验操作能力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调查数据,整理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2)组织学习法。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的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观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模式、实验设计与实验教学组织等。
(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听课、评课,同课异构,理化生科组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对小专题进行研究,及时反思,总结得失。
(4)比较研究法。小专题实施阶段过程中,通过对各阶层学生细致观察,根据学生整体实验操作能力的进步与否情况前后对比研究,取长补短,提高研究效率,促进学生整体实验操作能力的进步。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4年9月—2015年1月底,共分为四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9月10日—2014年9月20日)
(1)建立理化生课题组,召开理化生课题组会议,制定小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理论学习。
(3)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做好教师分工合作的安排,共同研究。
第二阶段:课题实践阶段(2014年9月20日—2014年11月30日)
(1)对本校400名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调查结论,完成调查分析报告。
(2)根据调查结论,组织课题组会议,让老师共同探讨当前无法高效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具体原因和改进策略,并确定实验教师,安排好研讨课。
(3)把理化生科组制定的新的多种有效培养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方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密切留意各层次学生的综合表现的变化。
(4)通过听课、评课、同课异构、小组讨论、调研取证以及理论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小专题进行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深化阶段(2014年12月1日—2014年12月30日)
(1)对小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归纳和提炼。
(2)召开课题组专题研讨会回顾与总结经验。
(3)组织理化生科组教师撰写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2015年1月20日—2015年1月20日)
分别进行课堂展示和研究成果资料展示。
九、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过程资料。(包括: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小课题研究报告单、学生调查问卷、调查分析报告、阶段总结、课题实验报告、结题报告等)
2、通过理、化、生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使我校理、化、生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新课程改革,主要表现在:
(1)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通过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使课堂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2)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