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资企业百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资企业百强

篇一: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现状

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与发展历程及现状

国际金融廖子云32012110129 翁毅骏

台资企业的发展历程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首倡两岸“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试办经济特区的决定。在此吸引下,台商向大陆迈出试探性的第一步。

80年代初期,台商开始以外商名义或较为低调的方式进入大陆投资。但由于两岸关系尚处于对抗时期,台湾方面对两岸经贸往来限制严格,更未开放台商投资,因此台商对大陆还处于试探期,投资主要集中在以地缘与文化相近的福建沿海地区,投资数量有限。1987年7月,台湾当局解除外汇管制,允许企业对外投资,为台商间接赴大陆投资创造了条件。同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台商纷纷以探亲名义赴大陆考察或寻找投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于1988年6月及时公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为台商赴大陆投资提供了法律保障与政策条件。

据统计,1989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计540个,协议金额5. 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 5亿美元,相当于前几年之和。在台商对大陆投资热潮冲击下,台湾当局于1990年1正式公布,有条件开放台商间接对大陆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发

展。这一时期,台商对大陆

投资的主要特点是:多为“台湾接单、大陆加工生产、产品外销”的“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平均外销比率达85%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以及临近港澳的珠江三角洲,逐渐建成台湾传统产业的聚集地,因为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涨而面临生存危机的台湾传统企业在祖国大陆开始新一轮创业,同时也为大陆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根据台湾工业总会的统计,最多的时期,台商在粤、闽两省的投资已占其投资大陆总额的近一半。台资企业的现状

2001年,一家来自台湾彰化、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来到祖国大陆,在天津创立了顶新集团。如今,它以“康师傅”的品牌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商和茶饮料生产基地,在全国各地拥有55万个销售网点。

台商在大陆投资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数量在继续增多、规模在不断扩大、质量在稳步提高。台商企业在大陆创造了新的奇迹,许多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或知名企业。同时还应看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两岸经济环境出现许多新的重大变化,全球经济也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台商在大陆投资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台商对大陆投资必须进行新的策略调整与战略转移,以图在大陆的长期发展。首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按照时间表国内市场相继开放,国际大企业或跨国公司纷纷进入大陆,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大陆展开市场角逐。同时大陆本地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实力上升,国有企业

经过改制运行机制得到转变,竞争力增强。中外企业对台资企业形成“两面夹击”,台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其次,大陆各级政府对台商原有的特别优惠政策,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正在逐渐缩小或消失,原来主要依靠特别待遇而得到快速发展的台商必须调整经营策略,必须转向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方式来取得经营优势。第三,随着大陆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法制环境的不断完善,台商以前靠“走政法灰色地带”、“利用法律空白”、“逃税漏税”或“政商关系”等方式获得“额外利润”的时代将不复存在。台商必须面对法制环境完善、市场秩序规范的现实,从寻求利用政策和法律的缝隙转向公平竞争与合法经营。第四,大陆科技水平在迅速提高,科技人才不断增加,台商原有的技术与人才优势正在消失。台商要继续在大陆生存与发展,必须走本地化的道路,充分利用大陆的科技、人才、原料等本地资源优势,与大陆相关行业中的企业建立合作的平台,而不能再走“自成体系”,封闭式独立经营的路子。最后,台商在大陆的发展与壮大,还面临台湾当局的处处限制与打压,以及迟迟不开放“三通”所造成的优势流失与发展困境。

历经20余年的发展,台商在大陆投资作为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大陆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如今,台商在大陆投资与发展,虽面临诸多挑战,但仍充满着无限的希望与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台湾当局仍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限制,但台商在可能的情况下,仍会争先恐后地涌入大陆投资。如今,世界的经济形势,岛内的经济现状和政治需要,迫使台湾当局对台商到大陆投资的限制

有所松动。这为台商与前来大陆投资的其它商家竞争中,抢占未来商机,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台商投资大陆的新取向

台商在大陆的投资量大面广,呈现四大趋势:

一.台商加大对大陆的投资力度,大陆的生产基地成为台商站稳全球产业链的重要支柱。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6年底,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投资71847项,台商实际到资439.1亿美元。2006年大陆共批准台资项目3752项,合同资金113.4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1.4亿美元;台湾地区相关经济部门的统计显示,2006年上半

年,批准对大陆的投资额达35.5亿美元,较2005年同期增长35.2%,是近年来台商投资额少见的高增长,而且平均单项投资规模达到685万美元,创历史新高。

二.关注内地能源、资源丰富地区的市场潜力,台商开始向大陆中西部转移。截至2005年底,台商前1000大企业已分布内地24个省区,2006年更有多家知名台资企业将目光瞄向内陆地区。2006年5月,全球最大的圣诞灯泡供应商--惠州台商杨平和投资2亿元人民币在河南濮阳设立灯饰厂;在广东台山设厂生产铝合金大钢圈的富海公司将第二个生产基地设在包头;7月底,鸿海集团与印尼金光集团、山西兰花集团合资18亿美元,在山西发展煤化工产业,还将与山西省签署多个投资协议书,投资领域包括IT、汽车零部件等项目。

三.服务产业成为台商到大陆投资的热点。目前商贸物流、航空

运输、旅游观光等领域正成为台商积极争取的目标。台塑集团在厦门海沧以合资形式共同兴建了厦门长庚医院,该医院将于今年10月开业。

四.台资企业加快在大陆证券市场上市。成霖、海鸥、国祥、信隆、晋亿等都已成为在上海和深圳证交所发行(IPO)上市的台资企业。未来还有更多绩优大型的台资企业上市,大陆A股市场将形成台商企业板块。

台商投资大陆的特点

综观近几年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现状,不难看出其投资特点:

1.就投资地区而言,多数集中在闽、粤二省。目前来大陆投资的台商,分布地区相当广泛,已遍及福建、广东、海南、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天津、北京、辽宁、安徽、四川、湖南、湖北等10多个省市。

2.就投资行业来看,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生产项目。目前,台湾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是岛内产业发展重点,而那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正处于淘汰边缘,因而台商对大陆投资均以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要目标。

3.就投资规模而言,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台湾中小企业占岛内企业总数的95%以上,这种情况决定在大陆的台资企业规模不荟太大。目前,台资企业平均单项投资金韧在100万美元左右,而且其中90%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