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行政史历年试题简答题部分的答案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简述隋唐时,尚书六部与九寺五监的关系。
P122
九寺五监与尚书六部在职级上基本处于平行地位(六部尚书为正三品,寺监长官为从三品),与六部无法定隶属关系,但职权与六部重叠之处甚多,现按六部职权将九寺五监分列如下:
与户部职掌相关的有太府寺(主管钱币收支和保管)和司农寺(主管粮食收支和保管)。
与礼部职掌相关的有宗正寺(主管皇族事务)、太常寺(主管祭祀礼仪)、光禄寺(主管膳食供设)、鸿胪寺(主管外交事务)和国子监(主管文教事务)。
与兵部职掌相关的有卫尉寺(主管兵器储备)、太仆寺(主管马政)和军器监(主管军器制作)。
与刑部职掌相关的有大理寺(主管司法审判)。
与工部职掌相关的有少府监(主管手工业事务)、将作监(主管建筑工程事务)和都水监(主管水利事务)。
九寺五监虽是独立的中央职能部门,但与尚书六部之间有着分工和制约的负责关系。
六部主管政令,九寺五监则是分别负责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
37.辽代行政决策中存在氏族制度残余的表现有哪些?153
1、各部落酋长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朝廷在决策时,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2、母权制的遗留。
38.简述抗战后国民党中政会在行政体制中的地位。
39.简述抗战后国民党中政会在行政体制中的地位。
P307
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通过决议,撤销国防最高委员会,恢复中央政治委员会。
1947年4月17日组成以蒋介石为委员长的新的中央政治委员会。
4月24日国防最高委员会撤销。
4月28日中央政治委员会正式办公。
中央政治委员会是国民党“对于政治最高指导机关”,掌理政纲政策的实施计划、重要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针及重要干部的决定等事宜。
为加强对地方行政事务的控制,中政会在地方各级设有秘密性的政治委员会。
40.抗战期间行政监督的新形式有哪些?P303
4.简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新形式。
一、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监督;二、国民党对行政活动的控制;三、国民参政会的监督;四、巡回督导团的监督;
五、法律监督和新闻监督。
40.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监督的基本方式。
P336
一、共产党的监督;二、参议会的监督;三、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四、群众民主监督。
39.简述明代乡村的自治管理形式。
P173
明朝对乡村的管理采取乡老人制和里甲制并行的统治方法。
州县地方官吏在每一乡挑选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老人”。
“老人”是乡里村落基层组织中的非正式公职人员,协助地方官吏管理广大乡村,负责教化乡民和处理乡民的诉讼事务,只有重大案件才诉诸官府。
和老人制度并行于乡里村落的是里甲制度。
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每里社里长十人,轮流为首,十年一轮,剩下一百户分为十甲,设甲首一人。
里长的主要职责是督促生产、征收钱粮、摊派徭役。
里长和“老人”在乡间处于同等地位。
由上可见,乡里村民除纳税应役和严重违法犯罪外,和官府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相对“自治”状态,明朝就是利用里甲制度和老人制度这两个系统来实现这种自治的。
37.简述元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建树及其弊端。
P164
元朝监察体系的弊端也十分突出。
首先,主要监察职务被蒙古贵族垄断,严重影响了监察机构作用的发挥。
其次,蒙古贵族享有特权,不受监察法规的制约,监察机构无权对一些特权机构,如宣政院、太宗正府、皇宫事务机构等机构进行监察。
这些都无疑影响了监察机构正常功能的发挥。
36.简述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
P75
中国封建国家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即所谓“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原则。
简单说就是皇帝对国家行政有控制和决策之权,中枢机关人员对皇帝的决策有审议之权,谏官和执行官对不恰当的决策有封驳之权。
二是为防止皇权的滥用,还有一些约束之法,如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从汉朝开始即有儒生给皇帝和太子讲授经典的做法;通过神权来制约、抑制君权,大臣可以利用灾变等向失道的君主提出意见;大臣还可以利用皇帝生前的“尊号”,死后的“谥号”或“庙号”的尊褒贬抑来促使皇帝革新政治;开国皇帝所制定的制度及训示也可作为制止后世皇帝越轨行为的工具。
40.简述中书门下政事堂与唐初政事堂的主要不同之处。
P120
首先,唐初设宰相多为兼职,除三省长官外,还以他官居宰相位,加“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之事,以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利,共同充任兼职宰相。
其次,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使宰相的办事机构逐渐完备,政事堂逐渐从单纯的会议场所演变为重要的办事机构。
第三,中书门下体制存在着宰相权力的分散和集中两种倾向。
36.简述西周分封制度与宗法、礼乐制度之间的关系。
P82
西周时期分封制度达到成熟和完善。
一方面是分封制度本身趋于成熟和完善,即对分封的范围、仪式、依据和原则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则是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等配套制度的成熟和完善,分封制度所表现出来的是以周天子为首的等级名分制度,宗法制度从血缘关系、思想上去维护这种制度,礼乐制度则从行为上去维护这种制度。
36.宋代科举考试的规模和范围有哪些扩大?P146
宋朝科举考试的规模和范围都有所扩大,录取人数较唐朝大大增加,且殿试及第后不再经过吏部考试直接可以做官。
宋朝科举的门第限制较少,士商杂类,甚至僧道均可应试,广泛吸收了各阶层读书人,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37.简述汉代“三公宰相制”的基本内容与作用。
P95
汉成帝时,从宰相制度本身入手,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即改丞相制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从宰相制度上讲,三公宰相制与丞相制不同,中央政务被一分为三,由三个地位相等的宰相共同承担,并分别对皇帝负责,于是独相制为集体宰相制所取代,这起到了加强皇权、分散相权的作用。
37.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P239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府,它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按照西方民主共和国的模式改革中国政体的一次大胆尝试。
在政体上,南京临时政府基本上是依据“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起来的总统制政府。
临时政府的行政系统是由临时大总统、行政各部和直属机构组成。
39.简述明六部构成及其主要职权。
P169
明朝六部职权分明,各有专司,并可对外发号施令,其具体职掌和组织情况如下:
吏部执掌全国人事大权,负责核定各级机构的编制,选拔、任免、考核各级官吏;户部执掌财权,掌管全国户口、土地和赋税事宜,同时也负责管理遭运、茶马、赈济和盐政等财政有关的事务;礼部掌礼仪、祭祀、宴飨、科举、外交和官印制造诸事务,同时还兼管皇族事务;兵部主管武官人事、军用物资的管理和供给;刑部为司法机关,专主审判,其职能和唐宋刑部不同;工部主管营造制作、农田水利诸事务。
39.简述北洋政府文官保障的具体内容。
P276
1、文官非受刑法的宣告、惩戒法的处分不得免职。
2、文官非经本人同意,不得转任同等以下职位。
3、文官的免职或休职须得上一级长官执行。
36.简述汉代官员的主要选拔制度。
P105
任子:高级官员子弟备选为官的制度;赀选:依据财产补官的制度,凡资产达到一定数量的非商人者可以候选为郎;察举:在考察的基础上予以举荐,是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举荐:是各级官员在没有诏令的情况下主动向君主举荐人才,是对察举制的一种补充;除以上选官方式外,还有博士弟子。
37.简述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
P129
科举制;门荫;行伍;流外入流;入幕制
2.隋朝确立科举制有何意义?P129
隋炀帝大业年间正式开科取士,从此确立科举制度,并成为以后整个封建社会中晚期选官制度最主要的方式。
在科举制度下,士人可不必经举荐而直接报名参加考试,由国家择优录用,这改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状况,既有利于网络治国安邦所需要的人才,也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需要。
38.简述解放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主要特点。
P350
解放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主要特点有哪些?40.简述人民民主政权在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的主要特点。
39.人民民主政权在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2.试析人民民主政权在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的特点。
一、把对敌斗争的表现作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主要条件。
二、重视司法干部的考核和奖惩。
三、严厉惩治干部的贪污行为。
40.简述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五院的构成及性质。
P279
1、行政院。
是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
2、立法院。
是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
3、司法院。
是国民政府的最高司法机关。
4、考试院。
是国民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
5、监察院。
是国民政府的最高监察机关。
39.简述抗日民主政权在行政执行方面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
40.简述抗日民主政权在行政执行方面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
5.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执行的主要经验。
5.(1)设立政务会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保证各项行政决策的正确执行。
(2)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力,将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起来。
(3)适当扩大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行逐级负责制。
(4)实施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
40.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执行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有哪些?
答:①设立政务会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保证各项行政决策的正确执行;②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力,将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起来;③适当扩大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行逐级负责制;④实施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
39.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主要特点。
37.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主要特点。
42.试析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
40.分析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
答:①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的并存及双向演化。
首先,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方法日趋半殖民地化。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领土主权的不完整性;二、行政管理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其次,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阻碍了中国行政管理近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又充当了中国行政管理近代化“不自觉的工具”。
②民主的形式和专制的实质。
如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等。
③以党治国,党政关系复杂多变。
如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共产党等。
④军政合一,以军干政相当普遍。
“有军则有权,战争解决一切”
是其生动写照。
⑤法律条文与实际情况相异。
其实质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⑥行政效率与社会效益的反差极大。
37.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39.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演变的历程。
答:近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经历了由清末君主专制体制到南京临时政府的民主共和体制,再到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正府名为共和实为专制的体制,最后终于按照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体制的正确轨道。
38.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37.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42.试析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1.试析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1.(1)旧的管理体制已崩坏,改革成为时代潮流;
(2)新的社会因素逐步壮大,行政管理日趋民主化和科学化(在体制方面,传统行政机构从名称到职能都发生
了变化;在施政过程方面,委员会合议制替代了“联即国家”寡头决策体制;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在人事行政方面,废科举,兴学堂,创文官制,建考试院,进入全新阶段)
(3)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为行政管理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试析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2.(1)旧的管理体制已经崩坏,改革成为时代潮流。
自19世纪60年代始,清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原有的行政体制进行了局部改革。
甲午战争后,伴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旧的行政体制又得到较大范围的改革。
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在行政体制、行政管理的方法、思想、原则方面又有新的发展。
(2)新的社会因素逐步壮大,行政管理日趋民主化和科学化。
在行政体制方面,自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的国家行政机构从名称到职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六部的废除、三权分立、五权宪法的思想对行政管理的发展影响巨大。
在施政过程中,延续了几千年的寡头决策体制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委员合议制;在人事行政方面,科举制废除、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制度出台,标志着人事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为行政管理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7.元代对地方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40.元代对地方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
元代官员考核分两种形式:1.是对全体官员的考核;2.是对某一任期满的官员的政绩予以考评。
对全体官员的考核由吏部会同监察机构共同主持,考核五项标准:户口是否增加、荒地是否开垦、诉讼是否处理公平、治安是否良好、赋税是否公平。
40.元代对地方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P165
考核地方官以所在地的户口是否增加、荒地是否开垦、诉讼处理是否公正、治安是否良好、赋税征收是否公平等五项为标准。
根据监察官员的考察、吏部进行复核以决定官员的升迁方式。
具备五项者称上选,可破格提拔,具备四项者提前升级时间,具备三项者称中选,只能按常规晋升,具备一项者需要延长升迁时间,如果一项也不具备则要收到降职处分。
38.元代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①以出身作为做官资格、勋臣、名门、儒吏等出身均可作为条件。
②从吏而官,称“吏员出职”;③读书做官,一是贡授,二是科举。
④承荫制度。
35.战国时期郡县制趋于完善的表现。
36.简述战国时期各国郡县制的特点。
答:这个时期的郡县制是一种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其特点有二,一是郡县长官由国君直接任免,而非分封世袭制贵族;二是郡县以下的行政机构是以乡里为基层行政单位,国君可以通过郡县长官把自己的权力一直伸到社会的最底层。
36.简述战国时期各国郡县制的特点。
P91
在郡县制体制下,郡县地方长官不是封君,其职位也不能世袭,其所担任的职务可随时被国君免除,因而地方官员由职务所派生的权力并不是像分封制之下的各级封君那样具有永恒性。
于此同时,郡县地方长官所掌握的是行政执行权,决策权则收归中央,这样国君的意志就可以通过各级地方政府一直贯通到社会的最基层——乡里。
37.简述唐朝统治者针对尚书省权力过大所采取的措施。
P120
36.简述唐朝统治者针对尚书省权力过大所采取的措施。
答:①压抑尚书省地位,使之完全变成奉行机构。
将宰相议事之所从尚书都省搬出,剥夺尚书仆射的决策参与权;在尚书省内部进行权力调整,架空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
②提高中书、门下两省的地位。
将宰相议事之所先迁往门下省,后再迁往中书省;扩大中书、门下两省的职权。
2.分析广州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特点。
39.简述广州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基本特点。
答:第一,“以党治国”的原则更为明确;第二,采取委员会议制;第三,实行党政合一的“一权制”。
38.与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相比,广州国民政府的行政体制有哪些特点?
答:①以党治国的原则更加明确。
国民政府受国民党的指导和监督,掌理全国政务。
②采取委员会议制,确立以委员会议的形式对国务实行集体领导的体制。
③实行党政合一的“一权制”。
国民政府所属各机关均在国民党中央统一号令下分别行使职权。
36.苏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主要采取哪些形式?
42.试述苏区政府的行政监督体系。
39.简述苏区的行政监督形式。
P323
答:苏区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苏区各级政府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监督,这是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此外,各级行政机关还必须接受四个方面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工农检查机关的监督;主管部门的监督;审计监督。
36.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19
41.论述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
2.简述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主要内容。
40.简述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主要内容。
答:①确立了三公官不再兼任政府职务的原则。
三公均不参加政府机构的活动,并只作为奖赏有功之臣的最高荣誉职衔,而且尽量不以公官授人;②确定了三省之间的分权方式。
尚书省掌行政,中书省掌诏令,门下省掌封驳,隋文帝将这种分工确定下来,并将三省长官均列为宰相,并确定尚书省总署都省为“政本之地”。
36.简述隋唐行政监察制度的成就。
P128
36.隋唐时行政监督的新进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监察机构的逐渐健全和监察职责的日益分明;②对监察官员任用的特殊程序;③分道监察和分察尚书制度的确立;④参与司法审判;⑤多种地方监察形式的并存;
37.北宋时期坚持宰相权力制衡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答:①集体宰相制体制不变;②法定的宰相职权不变(人事权、副署权、监督权、谏净权)③宰相办公机构为中央政府机构不变。
42.试论北洋军阀政府时期造成行政执行混乱的主要原因。
38.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造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行政执行混乱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体制混乱,权限不清,机构不断变化,各种机构职责权限十分混乱;②政出多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派军阀纷纷以军事实力干预政务;③内阁派系复杂,互相牵制;④内阁更迭频繁,政局动荡。
上述各方面必须影响到行政决策的贯彻执行。
3.概述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发展趋势。
P287
40.简述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主要发展趋势。
第一,取消人民的监督。
第二,加强国民党的监督。
第三,扩大监察院的监督范围。
37.简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为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能采取的改进措施。
P301
第一,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中设立执行委员。
第二,推行行政三联制。
第三,实行分层负责制。
第四,推行幕僚长
制。
第五,改进公文处理办法。
39.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加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①改委员合议制为首长集权制,从中央到地方逐步改为首长制,这既有行政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加强国民党专制独裁的目的;②改良公文处理,简化施政程序;③推行省府合署办公制度,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但效果却相反。
37.简述春秋赋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及重大影响。
36.简述春秋时期赋税改革的内容及其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35.春秋时期赋税改革对国家行政体制变革有何重大影响?
40.春秋时期,赋税制度的改革对国家行政体制变革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答:①使国家的社会职能发生变化。
赋税改革后,国家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取消了公私田之分,国家主要社会职能就剩下政治和行政事务的内容,不再具有直接组织社会生产的职能;②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与基层行政组织的变革。
改革以后,产生了以农户为单位的“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奴隶制时期行政管理的特色有哪些?1.简述我国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的特色。
41.试析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的特点。
41.试论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的特点。
答: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制的三个代表性王朝。
夏是初创时期,其行政管理留有较重的原始社会胎痕。
商王朝发展时期,神权政治盛行,支配着国家行政管理的运行。
周朝是鼎盛时期,将奴隶制国家的行政管理推向制度化和法律化。
特色有:①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色彩最重的时期;②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④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37.简述秦汉时期皇权的主要内容。
答:立法权,皇帝的意志就是最高的法律;最高司法权,即在司法上享有最高审判权,并有大赦权;最高军事权;行政决策中的最后决断权和对中央、地方官员执行政务情况的考察权。
38.简述清朝的地方监察体制。
37.简述清朝的地方监察体制。
答:清朝地方监察体制沿袭了明代同一区域多种巡察的方式。
一方面由十五道监察御史按道对地方进行监控,对各级地方官员执行监督;另一方面,还有一系列地方监察系统,如总督、巡抚、各省按察司及道的监司。
37.简述清朝的地方监察体制。
P198
清朝对地方的监察采取双轨制。
一方面由十五道监察御史按道对地方政府实行监控,对各级地方官员执行监督。
另一方面清朝还有一系列地方监察系统。
总督、巡抚例兼右都御使和右副都御史,对所辖地区地方政务负有监察责任。
各省按察司是专管一省的司法与监督机构,也有行使监察的职权。
省、府间的道也有监察省内某一区域政务或某一具体业务的权力,故又称道的长官道员为监司。
由此可见,清朝地方监察体制依然沿袭了明朝同一区域多种巡察的方式。
38.抗日民主政权行政执行有何经验?P334
4.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经验。
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执行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工作程序和规范体系,有些经验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1、设立政务会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保证各项行政决策的正确执行。
2、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力,将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起来。
3、适当扩大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行逐级负责制。
4、实施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
38.简述工农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经验。
39.工农民主政权创造的行政管理经验有哪些?
答:①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代表大会,实行议行合一的制度;②行政机关贯彻精简和廉洁原则,实行首长职数限额制和供给制;③实行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④贯彻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⑤实行调查研究、典型试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等工作方法。
40.简述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
41.试述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
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1.采取“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2.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3.贯彻精简和效能的原则;
42.试述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
答:工农民主政权是由工农劳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政权。
与历史上的其他政权相比,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①采取“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
在中央政府,虽在人民委员会作为最高行政机关,但它是从属于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的。
在地方政府,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及其主席团既是议事机关,又是行政机关,完全是按议行合一原则组建起来的。
实行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一方面有利于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