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典舞蹈教学常用术语和动作图示

合集下载

7.3古典舞身韵八大基本动律元素 课件(共28张PPT) 《形体礼仪》(上海交大出版社)

7.3古典舞身韵八大基本动律元素 课件(共28张PPT) 《形体礼仪》(上海交大出版社)

图7-57
图7-58
图7-59
图7-60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61
图7-62
图7-63
图7-64
[28]~[31]:动作同[24]~[27],方向相反。如图7-61~图7-64所 旁起的同时出右脚蹲。如图7-65所示。 5~8拍:左后斜蹬地双手变左手在上顺风旗。如图7-66所示。 [33]~8拍:双手收回胸前变交叉按掌。如图7-67所示。 [34]~8拍:保持手部造型,往下(女)交叉蹲(男)单跪半蹲。如图7-68 所示。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14]~[15]:接之前动作双手托掌,胸前端掌亮相。如图7-45所示。 [16]~[17]:接反面左双晃手,左顺风旗亮相。如图7-46所示。 [18]~8拍:双手放下,提手起范儿,收回背手。如图7-47所示。
图7-45
图7-46
图7-47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48
图7-49
图7-31
八、旁提
图7-32
“旁提”是躯干的“弧线”动律,它是完成体态的 线条感很重要的动律元素。
“旁提”的做法是:在“沉”往上“提”的过程中, 身体由下经“移”往上的上身按弧线进行运动,形象犹 如一轮弯月和满风的船帆。动作过程中注意以腰部带肋, 以肋带肩,一节一节往上提,最后形成“旁提”状。如 图7-32所示。
5~8拍:提手跪起收左脚变成小八字步站位,提手收背手。如图7-52~图753所示。
图7-51
图7-52
图7-53
古典舞身韵形体组合
图7-54
图7-55
图7-56
[22]~[23]:起右手单山膀。起右手立半掌起范儿,左手背手,左手方向 走圆场一小圈回到原点,背手站位。如图7-54~图7-56所示。

中国古典舞教材:基本舞姿(正确演示)

中国古典舞教材:基本舞姿(正确演示)

中国古典舞教材:基本舞姿(正确演示)基本舞姿吸腿:动力腿绷脚,膝盖带动顺主力腿旁吸起90°。

脚尖点在支撑腿膝关节前。

掖腿:动力腿绷脚,膝盖带动上提脚腕顺主力腿向上抬至主力腿膝盖窝。

端腿:动作腿擓脚,吸端至支撑腿髋关节处,呈水平状态。

端腿展翅:也称“老鹰展翅”。

动力腿端腿,主力腿蹲,同时上身前俯去贴动力腿,手往后背膀子,眼顺手的方向看出。

踹燕:动作腿在前腿90度的基础上,身体后倾与动作腿保持水平,目视动作腿。

姿态斜腰:在前点步基础上,主力腿蹲,骨盆向后倾约45°,送胯、横拧,形成一个向后倾的大斜线,手收回到肋旁往3方向斜上方刺出,眼顺手的方向看出,身体随之往外拧倾侧躺45°。

头、眼顺手的方向看出。

前屈腿姿态斜腰:在姿态斜腰的基础上,动作腿向前抬起90度,屈腿。

小射燕:称“立身射燕”。

在后腿绷脚点地拧腰上动力腿小腿抬起,由膝盖主动带着向主力腿的正后方伸出,距离主力腿约6—7寸。

动力腿小腿曲时,膝盖对主力腿膝盖窝,小腿往前交叉。

头往拧腰的方向看出。

斜探海:在立身射燕舞姿的基础上,加旁提和敞胸形成的舞姿,手带领到托掌提肋弯腰,眼随手然后看侧下方形成斜探海舞姿。

大射燕:大掖步姿态的基础上,动力腿小腿弯曲由膝盖带动向上抬起90°以上,要求“大拧翻胸”,腿与头在同一垂直面上形成两头上翘的舞姿,重心在主力腿膝盖上,眼看抬腿的方向。

仰身后腿:也称“紫金冠腰”。

在后腿的基础上,动作腿弯曲,仰身,手臂上侧位。

探海:170°以上,骨盆前倾腆胸、抬头,头与动力腿脚尖两头上翘,构成头顶与脚尖往正上方延伸,形成“圈”起来的圆的意识,主力腿脚要踩实,重心在脚掌上,形成时动力腿主动,上身被动拧身探海:探海舞姿上拧腰,形成头与动力腿往斜下角“圈”的意识,在女班用的较少。

在男性训练中分为直抬和掖伸两种。

动力腿往后擦出抬起探海,同时掀胯,山膀手领到托掌位,上身往主力腿一边拧腰抻肋,眼看动力腿方向,两手心朝上,重心在主力腿脚掌。

中国古典舞蹈教学常用术语及动作图示

中国古典舞蹈教学常用术语及动作图示

中国古典舞蹈教学常用术语及动作图示中国古典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中国古典舞蹈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在中国古典舞蹈的教学中,有一些常用术语和动作,对于学习古典舞蹈的人来说是必备的。

一、常用术语1. 基本功:指学习古典舞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动作和姿势,包括站立姿势、转身动作、进退步等。

2. 配合:指舞蹈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包括动作配合、节奏配合和情感配合。

3. 起舞:指舞蹈开始的动作,是古典舞蹈的开场动作。

4. 打脚:指古典舞蹈中表现力强烈的踢腿动作,可以加强舞蹈的冲击力和节奏感。

5. 起势:指古典舞蹈中舞者起身的动作,用来铺垫后续的舞蹈动作。

6. 组合:指将多个动作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舞蹈动作序列。

7. 手臂动作:古典舞蹈的手臂动作非常重要,包括抬手、划弧、握拳等。

8. 旋转:指身体在舞台上的旋转动作,可以增加舞蹈的动感和视觉效果。

9. 跳跃:古典舞蹈中常见的跳跃动作,包括转体跳、腾空跳等。

10. 舞台布景:指古典舞蹈演出时舞台上的布景设计,用来营造舞蹈的氛围和表现背景。

二、动作图示1. 站立姿势:古典舞蹈的站立姿势要求舞者保持优雅和稳定,身体挺直,脚尖并拢,双手自然下垂。

2. 手臂动作:古典舞蹈中的手臂动作要求舞者动作流畅、柔和,可以有抬手、划弧、握拳等动作。

3. 出场动作:古典舞蹈中的出场动作常常包括起势和起舞,舞者通过这些动作展示自己的技巧和气质。

4. 旋转动作:旋转是古典舞蹈中常见的动作之一,舞者通过旋转动作展现身体的灵活性和流畅性。

5. 跳跃动作:跳跃是古典舞蹈中具有冲击力和节奏感的动作,舞者可以通过跳跃动作表达舞蹈的情感和力量。

6. 打脚动作:打脚是古典舞蹈中常见的动作之一,舞者可以通过打脚动作展示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

7. 进退步动作:进退步是古典舞蹈中的基本功之一,也是舞者展示舞蹈技巧和舞台表现力的重要动作。

通过以上动作图示,舞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古典舞蹈中常用动作的具体形态和要领。

古典舞专业术语大全

古典舞专业术语大全

古典舞专业术语大全古典舞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舞蹈形式,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术语。

以下是古典舞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大全:1. 芭蕾舞(Ballet):一种讲究技巧和优雅的舞蹈形式,通过舞者的身体动作和姿势来传达情感和表达故事。

2. 基本步(Basic Step):古典舞的基础动作,包括步伐、转身和跳跃等。

3. 技术(Technique):古典舞中的技术要求,包括正确的姿势、身体力量和灵活性等。

4. 均衡(Balance):舞者在动作中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5. 臂线(Arm Line):舞者的手臂动作和姿势。

6. 旋转(Turn):舞者以一条脚为支点,髋部和上半身转动的动作。

7. 跳跃(Jump):舞者在离地的瞬间使用脚踝和脚掌的力量将身体抬离地面。

8. 扇形(Fan):舞者两腿伸直后,在身体的前方或侧方画出的扇形路径。

9. 点尖(Pointe):舞者穿着特制的舞鞋,脚趾部位着地。

10. 着地(Landing):跳跃后舞者的动作,回归地面时的姿势。

11. 高速旋转(Pirouette):舞者以一条脚为支点进行快速的身体旋转。

12. 变向旋转(En dehors):舞者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进行旋转。

13. 雅各布斯骨折(Fracture Jacoby):一种舞蹈动作,舞者伸直一条腿,另一条腿弯曲并贴在伸直的那条腿的大腿上。

14. 拉康卡斯特莱舞剧(La concurrence artistique):一种古典舞剧,讲述了两个舞者之间的竞争。

15. 跳跃力度(Jump Dynamics):舞者在跳跃时展示的力量和高度。

16. 旋转的落地(Piqué landing):舞者在旋转后以脚尖着地。

17. 四分之一转(Quarter turn):舞者以一条脚为支点进行四分之一的身体旋转。

18. 提子步(Pas de bourrée):一种传统的古典舞步,由三个快速的步伐组成。

19. 自转(Spotting):在舞者快速旋转时,用眼睛保持焦点,以避免晕眩。

古典舞专业术语大全

古典舞专业术语大全

古典舞专业术语大全形:一切外在的,直观的动作,姿态,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路线,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

神: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

劲:指内在的节奏处理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

律:指舞者在完成动作时即能有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的顺势,又能在动作中有起伏跌宕,相反相成的逆向效果,形成一种特定的节奏。

拧:即下肢固定,上身(包括腰,肋,肩,颈头)向左或有作水平的旋扭。

倾:指上肢向前或旁做“折”状。

含:以腰,肋,胸的收缩并往前倾。

仰:凡是上肢向后“折”状,即使“仰”。

平圆:无论是手的局部动作或是整个上肢动作,运动时要如“磨盘”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个竖面的圆线运动。

立圆:它的运动轨迹如同“车轮”状,即展开在面前的是一个竖面的圆线运动。

八字圆:又称“风火轮”,指肩部或双臂同时进行相反方向的两个圆线运动,形成“前后”或“左右”两个车轮式的圆线运动。

点:从动作的外部而言,是指动作中的突出的强拍或瞬间的停顿。

从神韵及内涵而言,是指呼吸中瞬间的闭气,“提沉”中起伏的强弱;眼神运用时动幻中的凝聚;身法变换中意念的闪动。

线:从动作的外部而言,现是指运动遵循的路线。

从神韵及内涵而言,线是指运动全过程中内在意识的旋律感。

动律:指经过对一切动作分析,概括,提炼,使之成为不同于某一具体或完整动作的,具有概括性质的“元素”。

元素:指提,沉,冲,靠,含。

腆,移,庞提,这些由心意带动呼吸,又由呼吸支配腰部而体现出来的基本势态。

坐: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臀部全着地,双腿盘于身前,开胯,后背自然垂直,肩胸放松,眼平视,手腕搭于膝上,双肘放松,也可双手背于身后,肘尖下垂。

沉: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在“坐”的姿态上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没丹田,以沉气之力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在此过程中眼皮随着沉气而徐徐放松。

提:中国古典舞训练基本姿态,在“沉”的基础上深吸气,感觉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腰椎由微弯状一节一节直立,感觉头部顶向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静止憋住,随着“头顶虚空”的感觉向上延伸,同时眼皮也向微松状逐渐张开,瞳孔以气之力放神。

中国古典舞基训扶把组合教材:腰、蹲、擦地、踢腿、弹腿、控制、平转、踢紫金冠

中国古典舞基训扶把组合教材:腰、蹲、擦地、踢腿、弹腿、控制、平转、踢紫金冠
头与躯干的训练
把上一位擦地---蹲---五位擦地
小踢腿--单腿蹲---腰---弹腿
控制--大踢前腿--大踢旁腿--踢紫金冠
把下训练
单腿蹲---行进踢旁腿---行进踢前腿
搬朝பைடு நூலகம்凳转---踢紫金冠---控制
上步掖转---平转---点步翻身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中国古典舞基训扶把组合教材:腰、蹲、擦地、踢腿、弹腿、控制、平转、踢紫金冠
中国古典舞基训扶把组合教材:腰、蹲、擦地、踢腿、弹腿、控制、平转、踢紫金冠
2017-02-16舞蹈那些事
古典舞基训扶把组合
蹲----擦地----小踢腿----单腿蹲
腰----弹腿----控制----大踢腿

古典舞身韵资料

古典舞身韵资料

古典舞身韵一、名词解释1、神:这就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

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

2、倒踢紫金冠: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之一,一条腿为支撑腿,另一条腿作为动作退向后踢起同时向后弯腰抬头。

此动作也可在空中完成。

3、云手:双手在身体前上方做左手从左至右,从下至上,右手从右至左,从下至上得“8字圆”运动。

与“小五花”得运动路线就是一样得,就是放大了得“小五花”。

4、小五花:答:双手手背靠拢手心向外,以手腕为轴,双手形成由下至上,由里至外得360°得逆向转动,每做一次完整得小五花,每只手完成一个“8字圆”运动。

5、云肩转腰:就是古典舞身韵经过戏曲、无数长期观察,并总结中国古典舞舞蹈自身得要求提炼出来得,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基本动律贯穿起来做就就是云间转腰。

6、传统得八大手位:八个手位即: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托按掌、双托掌、山膀按掌、冲掌、双提襟。

7、移:上身直立,以腰为动力点.上身在水平线上向左或向右移动得动作过程:动作过程中头部正直,双肩平行。

8、端腿展翅:即老鹰展翅,端右腿同时双臂向上撩掌,在头上交叉。

挺胸俯身向前与端腿成45°角,同时左腿半蹲。

再经双肋向后侧上方伸直,掌心向后,腿随右手,静止时眼瞧2点上方。

9、朝天登:即:主力腿伸直用力登地,动力腿由下至上往上抬180°贴到耳朵旁边,左右腿都可做动力腿或主力腿。

10、小五花:即:双手相配合做盘腕。

两手手背相对,尽量屈腕。

一手向外环绕,另一手向里环绕。

行走路线可做向上下直线,也可做8字线。

与腰得提沉含仰及旁提,拧等元素相配合。

做小五花这个动作时,要求两手对衬,腕子转得幅度要大,转得过程要圆。

11、双晃手“即小晃手动作得延续与放大,双晃手要求双臂沿前后轴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划圆时,两手之间得距离保持与肩同宽,动作要有延伸感。

头眼配合做立圆运动,配之以腰得旁提含仰动律。

转肘与转翻腕在动作过程中两手得配合均同小晃手。

古典舞的17种基本动作(内附全套教学视频)

古典舞的17种基本动作(内附全套教学视频)

古典舞的17种基本动作(内附全套教学视频)2018-04-01舞蹈那些事以下古典舞的身法和步法,喜欢古典舞的朋友,你们练的对吗?女:兰花掌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3指指尖上翘的形态。

男:虎口掌动作:虎口撑开,四指自然而松弛地并拢,用力意识集中在指尖,形成指尖微向上翘,手掌成涡形的形态。

女:兰花指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

男:剑指动作:食指与中指并拢且挺直,力贯指根、指尖,并以折腕之力使指上翘,其余三指,以拇指与无名指虚搭紧挨为形,是为剑指。

女:拳形动作:拇指与食指相搭贴,食指与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男:拳形动作:自食指起的四指合拢握紧,大拇指贴在食指上,手腕微向里扣,形成拳形。

按掌动作:以女兰花掌、男虎口掌之形,将手臂放置于胸腹之间的位置,成圆弧形、沉肘,是为按掌。

托掌动作:男、女各以虎口掌和兰花掌之形,将手臂向上撑直成圆弧形置于额头前上方,是为托掌。

防止动作成型时折腕。

单山膀动作:女、以兰花掌形将手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单山膀。

双山膀动作:男、以虎口掌形将双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双山膀。

提襟男、女以各自的拳形,手臂成圆弧形,置于身体的侧斜前方,其位置大体与身体的胯部持平,是为提襟。

前点步山膀托掌(顺风旗)大掖步摊扬掌踏步蹲冲掌(女)弓箭步拧身冲掌(男)双展翅平肩手以上17个动作,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的常用基本舞姿,它们均是步位、手位、手形相互结合的结果。

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构成基本舞姿。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史上最全!点步翻身、踏步翻身搬腿转、吸腿转、端腿转风火轮、双飞燕、紫金冠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课程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古典舞跳组合、身法组合扶把训练、把下训练北舞古典舞基本功教材古典舞基本功考核组合男子古典舞基本手位和基本脚位古典舞基本脚位、手位、舞姿吸掖腿转、端腿转、舞姿转小五花、轮指、提腕压腕古典舞复合技术技巧训练男班教材古典舞地面训练教材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中)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高)中国古典舞女班(中专)基本功训练课中国古典舞基本舞姿(正面·背面·侧面演示)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正面·侧面·背面演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示例课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示例课:扶把训练、把下训练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跳的训练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技术动作:翻身蹦子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基本舞姿(正确演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程:穿手、晃手、盘手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程:扑步、大掖步、踏步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程:步法、旋转、腰的动作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手的动作、手臂动作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步位教材:扑步、弓步、踏步、丁字步、大掖步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旋转、吸腿转、端腿转、掖腿转、跨腿转、探海转、平转扫堂探海转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跳跃:紫金冠跳、射燕跳、旋子、摆帘、凌空跃、云门大卷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基本舞姿、典型传统动作(云手风火轮射燕探海卧鱼冲天炮燕子穿林)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程:头的动作、肩的动作、手的动作、手臂动作、脚的动作、腿的动作汉唐古典舞教材: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组合《凤舞》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组合《梁祝》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教材(男班女班)送你37张汉唐舞图片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汉唐古典舞(一)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汉唐古典舞蹈(二)汉唐舞蹈中的那些女子:美若天仙·高贵优雅"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13级青莲班"舞蹈视频水袖、剑舞:北京舞蹈学院:水袖教材、剑舞教材中国古典舞身法韵律:剑舞训练教材水袖舞的训练教学方法水袖训练教材水袖训练教材:单一技法训练北京舞蹈学院的剑舞视频身韵教材:圆场训练视频旁提训练视频双晃手、盘腕组合古典舞身韵元素训练教材:提沉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身韵教材:含腆仰提沉冲靠旁移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身韵组合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男班女班)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身韵课视频中国古典舞身韵教程北舞中国古典舞身韵组合(男女)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身韵教材上海市舞蹈学校古典舞身韵教程(1996年校外教学版)。

中国古典舞身韵动作名称

中国古典舞身韵动作名称

中国古典舞身韵动作名称
中国古典舞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优美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身韵动作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典舞身韵动作名称:
1. 转身:一种转动身体的基本动作,用于改变位置或姿势。

2. 抬腕:一种将手臂抬高并使手腕向后弯曲的动作,常用于表现婉约的女性形象。

3. 下蹲:一种弯曲膝盖并使臀部靠近地面的动作,常用于表现男性英武形象。

4. 扇子舞:一种使用扇子舞蹈的形式,常用于表现优美的女性形象。

5. 前倾:一种将身体向前倾斜的动作,常用于表现悲伤或痛苦的情感。

6. 后仰:一种将身体向后仰的动作,常用于表现欢乐或自信的情感。

7. 蹬腿:一种将一条腿向前或向侧面抬高并伸展的动作,常用于表现力量或优雅的形象。

8. 转体:一种将全身或上半身旋转的动作,常用于表现优美的舞蹈技巧。

9. 弯腰:一种将身体向前弯曲的动作,常用于表现敬礼或敬重的情感。

10. 走步:一种使用脚步移动的动作,常用于表现节奏感和音乐感。

中国古典舞训练术语

中国古典舞训练术语

中国古典舞训练术语中国古典舞训练术语导语:中国古典舞是中国舞中一大重要种类,那么它有哪些训练术语呢?一起了解一下吧!倾俯拧:中国古典舞基本形态之一。

胯不动,以腰为轴,拧的同时,上身从髋关节向下倾做俯势。

倾仰拧:中国古典舞基本形态之一。

胯不动,以腰为轴,拧的同时,上身从髋关节做倾势,上身从胸腔一节做翻胸。

正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位置之一。

两脚靠紧,脚尖朝正前,身体与面部均朝正前,重心在两脚。

丁字步:中国古典舞脚的位置之一。

丁字步又左右之分,以左为例,左脚跟靠紧右脚窝,两脚成型为"丁"字,两脚尖朝前斜角,重心在两脚。

做把杆动作时身体和头可对正前,在中间是要求身体稍向右前侧摆,头朝左前侧偏。

站右丁字步时,做法相同但方向相反.又有前脚尖朝正旁者称横丁字步。

小八字步:中国古典舞脚的位置之一。

两脚跟相靠,脚尖朝前方两斜角,身体与面部均朝正前。

重心在两脚。

大八字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位置之一。

两脚跟间距离横的一脚半,脚尖对前方两斜角,其余同小八字步,重心在两腿中间。

踏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位置之一。

这种较富姿态性的动作具多种规格。

以左为例:左脚尖向前,右脚撤至左脚后旁,以小趾虚踏于前脚左后方,后脚尖与前脚跟成一横线,前腿伸直,后腿膝稍弯,前膝盖内侧和右膝盖相靠,重心在前脚,后脚虚踏,身体微向左前倾,面朝左前侧。

弓箭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位置之一,是丁字步的一种变形和发展。

将丁字步的前腿向旁伸出后弯曲,后退绷直,即前腿弓,后退绷,弓的腿足尖向正旁,直的腿足尖向正前,弓的腿要求小腿与地面成垂直角度,大腿与小腿成稍大于90度的钝角,重心在两腿中间,上身直立,方向朝正前。

双肩与腿在一平面上,不要前后突出,面部可看正前或前侧。

一字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辅助位置之一。

大一字步:中国古典舞基训脚的辅助位置之一。

两脚跟间距离横的脚,脚尖向两边正旁,重心在两脚中间,身体与面部均朝正前,其余同一字步。

一字步蹲:中国古典舞基训腿的动作之一。

古典舞术语

古典舞术语

古典舞术语古典舞是一门古老而优雅的舞蹈形式,具有独特的舞姿和技巧。

在古典舞的表演中,有许多特定的术语被用来描述不同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古典舞术语。

一、基本动作1. 起势(Preparation):舞者准备开始舞蹈动作的姿势,通常是站立直立,双脚并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2. 着地(Landing):舞者从空中下降到地面的动作,通常是用一个或两个脚尖着地。

3. 转身(Turn):舞者以一个或两个脚尖为支点,身体围绕支点旋转的动作。

4. 弯腰(Bend):舞者向前或向侧面弯曲身体,通常是从腰部开始弯曲。

二、舞姿和身体动作1. 延展(Extension):舞者伸展身体的动作,使肢体更加修长。

2. 抬腿(Kick):舞者抬起一条或两条腿,通常伴随着脚尖的伸展。

3. 弯曲(Bend):舞者弯曲身体的一个或多个关节,如弯曲腰部、膝盖或脚踝。

4. 蹲下(Squat):舞者下蹲的动作,通常是膝盖弯曲,臀部靠近脚跟。

5. 伸展(Stretch):舞者伸展身体的动作,使肌肉更加柔软和灵活。

三、舞蹈技巧1. 转动(Pirouette):舞者站在一个脚尖上旋转身体的动作。

2. 跳跃(Jump):舞者用一个或两个脚尖离地跳起的动作。

3. 折叠(Fold):舞者将身体折叠起来,通常是将上半身向下弯曲,与下半身靠近。

4. 旋转(Spin):舞者以一个或两个脚尖为支点旋转身体的动作。

5. 挺胸(Arch):舞者将胸部向前推出,使脊柱保持挺直的动作。

四、舞蹈动作序列1. 组合(Combination):将多个舞蹈动作连续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舞蹈序列。

2. 转折(Changement):舞者在跳跃时,将脚尖迅速换位的动作。

3. 转身跳跃(Piqué Turn):舞者在转身的同时进行跳跃的动作。

4. 跨步(Pas de Bourrée):舞者以一种特定的步伐进行横向移动的动作。

5. 转角(Corner):舞者在舞台上的特定位置进行转身或跳跃的动作。

古典舞基础教学讲解

古典舞基础教学讲解

古典舞基础教学讲解一、基本手位1.掌:男掌为虎口张、四指并拢与大拇指分开;女掌为虎口收紧,拇指向中指靠拢,但不要贴紧。

2.手臂的基本位置:拉山膀:两臂弧形侧举,高度与肩平,小臀微向里屈,手腕梢扣、掌心向外,掌背朝里手指微向上。

按掌:手按于身前,臂成弧形稍低于胸部,手指微向上,手心对前斜下方,从肩到手形成一个弧形。

托掌位:手臂举至头,手的位置在额前上方,手心向斜上方,食指对眉梢。

单山膀:先双手叉腰,然后右手由下经身旁向上撩掌至头的前上方、然后再下落切掌至胸前。

双山膀:先双手叉腰,然后左手做单山膀动作,接着,右手、左手一起做撩掌和切掌至胸前,这时躯干和头都微向左侧,成双山膀姿势。

顺风旗:一手做单山膀,另一手做托掌。

1.轮指:两只手像立着的齿轮般依次轮转,分为由拇指带动向外依次轮转和由小指带动向里依次轮转两种。

2.小五花:在“掌形”的状态下,腕部外侧相对经过腕部内测相对,双手做对称盘手动作,转动一周。

3.脚的动作:环动:脚经过绷、摆、勾的过程,做圆周运动。

勾绷:是通过指关节和踝关节做曲与伸的动作而完成。

立落半脚掌:脚掌着地,趾关节做支撑点,踝关节做屈伸的动作。

压半脚掌碾动:以脚掌为轴心,脚跟主动配合身体做向里的转动动作,脚跟被动配合身体做向外的转动动作。

1.腿的动作:吸腿:动作腿沿支撑腿的前、后方,做由直到曲、由下至上的运动。

摆腿:动作腿以踢腿的方法,进行由前至后或由后至前摆动的连续动作。

抬腿:腿在前、旁、后点步的状态下,向上抬起。

2.肩的动作:沉肩:在提肩的状态下,肩关节下沉。

裹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下,肩胛骨做前伸的动作。

展肩:颈部保持垂直的状态下,肩胛骨做后缩的动作。

转肩:将裹肩、提肩、展肩、压肩的动作连贯,前向后或后向前运动。

3.头部动作:低头:以额头带动,向前做曲的动作。

摆头:头在正中位的基础上,左右倾倒至最大幅度。

甩头:头在正中位的基础上,左右快速转动90度。

1.手臂动作:抽手、摊手、轮指等。

中国古典舞蹈教学常用术语和动作图示

中国古典舞蹈教学常用术语和动作图示

中国古典舞蹈教学常用术语和动作图示在中国古典舞蹈教学中,有一些常用的术语和动作,这些都是舞蹈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典舞蹈教学中常用的术语,并附有相应的动作图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典舞蹈。

第一部分:术语解析1. 韵律感:古典舞蹈注重音乐和舞蹈动作的融合,通过舞蹈展现出音乐的节奏感和音乐情感。

韵律感即指舞蹈者对音乐节奏的捕捉和表达能力。

2. 身姿:在古典舞蹈中,身姿是指舞者的身体的整体状态,包括身体的挺拔、平衡和优雅等。

3. 导览:舞者在编排舞蹈过程中,通过手势、眼神等方式引导其他舞者完成动作,这个过程被称为导览。

4. 手势:手势是古典舞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手的形状和动作来表达情感、象征意义或描述特定的人物形象。

5. 花式步:花式步是古典舞蹈中的一种特殊步伐,通过身体的协调和灵活度展现出漂亮的形态。

第二部分:动作图示在古典舞蹈教学中,有一些常见的动作需要舞者掌握。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动作图示,帮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古典舞蹈的基本动作。

动作一:扇形展开扇形展开是古典舞中常用的一个手势动作,通过手臂的展开和扇形的扭转来表达柔和、优美的情感。

如图示所示:[动作图示1]动作二:旋转旋转是古典舞蹈中常见的一个动作,可以通过全身的旋转来展现出优雅和灵动的特点。

如图示所示:[动作图示2]动作三:抬腿抬腿是古典舞蹈中的一个基本步骤,通过腿部的抬升和舒展来展示舞者的柔韧性和力量。

如图示所示:[动作图示3]动作四:弓步弓步是古典舞蹈中的一种经典步法,通过身体的弯曲和伸展来表达出舞者的力量和柔美。

如图示所示:[动作图示4]以上只是古典舞蹈中几个常见的动作示例,实际上古典舞蹈的动作种类非常多,需要舞者通过刻苦训练来掌握和演绎。

总结:本文介绍了中国古典舞蹈教学中常用的术语和动作图示。

掌握古典舞蹈的基本术语和动作是学习舞蹈的基础,通过对这些术语和动作的理解和实践,可以提高自己在古典舞蹈上的技巧和表现力。

希望本文能对古典舞蹈学习者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舞蹈教学常用术语及动作图示
第一章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概要
一.中国古典舞训练的总要求: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有其独具的风格、特性,而这种所谓风格特性,也就是中国古典舞这门艺术的神韵特征之所在。

中国古典舞训练的总要求就是要围绕着形、神、劲、律进行的整体而系统的训练。

它是中国古典舞的神韵特征的突出表现。

形——指的是外形。

它是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外部形态特征。

除人体共性的舞蹈所需要的直立形态外,中国古典舞的外形特点是在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的展现。

神——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

这是古典舞的内涵。

劲——劲头儿,中国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等对比的方法,也称做反衬法,中国古典舞所要求的劲头儿,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寸劲儿”,它是中国古典舞特有的用力方法。

律——韵律及运动规律,平圆、立圆、8字圆是构成中国古典舞动势的精髓。

留下身、走上身,或者留上身、走下身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规律。

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闪展腾挪是中国古典舞从外形到内在的审美要求。

由此决定了形、神、劲、律是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四大要素,离开了它们就没有了真正的古典舞精髓,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自身民族的风格特性及神韵特征,从而其训练的价值及意义也必将荡然无存。

二.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的任务及特点
根据中国古典舞舞种的特性需要,以中国古典舞审美意识为基点,在明确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属性的原则下,确定训练的目的和手段,培养既有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又有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具有全面能力的演员,是我们的训练特点和最终任务,为此我们应当认识和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并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取得新鲜的认识和发展。

(一)中国古典舞训练上的特点
1、外形的特点
(1)除直立外,拧、倾、圆、曲的外形特点是区别于其他训练的外部特征。

(2)以躯干为核心的重要特征,是完成中国古典舞舞姿以及古典舞技术技巧的重要环节。

(3)各类舞姿在规格、要求上的特殊性构成的中国古典舞鲜明的风格性。

2、素质能力需要的特点
由于外形特点以及技术技巧的需要中国古典舞需要大幅度的软开能力(柔韧性)和全面的素质能力,它对头、颈、肩、胸、腰、髋、上肢、下肢各个部位的回旋幅度要求很大,同时所需要的不仅是软开度而且还要求具备力量,因此刚柔并济是中国古典舞素质能力需要的特点和训练上追求的目标。

3、中国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运动意识的特点以腰为轴,以胯为本,以脚为根是中国古典舞的发力方法和运动意识,缺少或根本没有这种用力方法和运动意识就不会达到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要求。

4、中国古典舞的连接特点平圆、立圆、8字圆是中国古典舞所有连接特点,而8字圆又是各种转换连接中的必然过程,是转换的衔接点,在运用过程中有时是局部的,在审美上它是一个弧线,离开了弧线也就没有了圆,没有圆就没有了动势,而缺少了动势的动作变化就是相加的,是生硬的,就会不顺、不圆、不流畅自如。

5、中国古典舞的节奏特点
平铺直叙不是中国古典舞所要的节奏,也达不到古典舞的审美要求,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则是古典舞所要的节奏特征的总的概括,无论从外部形态的要求标准,到内在意识的发掘阐释,都是对中国古典舞风格特性的恰当比喻。

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底蕴,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审美特征,如:中国的书法、绘画、雕塑、壁画,体现出静中有动的神韵和节奏,而舞蹈就是活动起来的书法和雕塑,流动中的画圈,因此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节奏是中国古典舞基本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这种节奏特征的训练就会缺少中国古典舞的神韵要求。

(二)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风格、规格及动势特点
1、转的技法动势与身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翻身技巧的民族性是体现在上身在倾斜状态上的技术技巧,它的闪光点在于它的节奏上的闪展和灵巧。

3、跳类技巧的形成和发力方法有着古典舞自己的特点。

第二章舞蹈教学常用术语及动作图示
一、常用舞蹈术语
[八个方位——1—8点] 是用以规范舞蹈者面向、走向的专业术语。

即:场地正前为第一分位——“1点”;右前、右旁、右后为第二、三、四方位——“2、3、4点”;正后为第五方位——“5点”;左后、左旁、左前为第六、七、八方位——“6、7、8点”(见图)
[扶把训练] 即学员手扶把杆做舞蹈练习。

分“单手扶把”和“双手扶把”(见图)。

[中间训练] 即站在训练场地中间做练习。

是相对“扶把训练”(因把杆多设在场地四周)而言。

[对称动作] 指左、右相对的同一动作。

如“右按手”的对称动作即“左按手”;“左转身”的对称动作即“右转身”。

[动作的左与右] 单一舞蹈动作一般都分左、右两面,通常是以动作腿(或动作臂)来区分。

如左腿向前踢腿即“左前踢腿”;右手做“盘手”即称“左盘手”。

舞蹈训练中常称“左虚步”、“右端腿”、“左托掌”、“右摇臂”等,即表示用左或右肢做该动作。

[动作的单与双] 有些动作以单臂(或腿)做动作时多称左或右(见上条);以双臂(或双腿)做时即标以“双”字.如“双山膀”、“双摇臂”、“双起双落”等。

[面向、视向] 身体正面所朝的方向称面向;“眼看几点(即视向)”时,一般也包括脸的朝向,如“眼看8点”,即脸和视线均朝8点。

[亮相] 源于中国古典舞蹈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技法:即在某舞蹈段落最后,以一个加强节奏感的动作塑造该舞姿“造型”。

通过这个舞姿动作顿挫到位,或甩头、凝视等使表达的神情更明朗、强烈,此种造型即亮相。

[平圆、立圆] 与地面平行的圆圈运动路线(通称“划圆”)即“平圆”;与地面垂直的圆圈运动路线即“立圆”:
[划弧] 指在“划圆”轨道上的某一段路线,如手臂划“上弧线”,即手臂做立圆的上半圆,如右后腿划“右半弧”至前,即右腿做平圆的右半圆。

[留头、甩头] 身体开始转动而头仍留向原方位不动,称“留头”:头从一方位迅速转向只一方位称“甩头”。

例如“转圈”、“翻身”动作,开始转体时“留头”,当身体转动约180度时,再迅速甩头360度,以控制旋转方向、增强动力。

甩头也是亮相时的常用动作。

[涮头] 以颈为轴.头在肩上方做平圆动作。

[环动] 多指腿部以髋关节为轴的划圆动作。

有时也泛指其他关节为轴的划圆运动。

[控制] 此处专指舞蹈训练课目的一种。

即使舞姿静止在一个动作上,训练肢体的控制力量和能力。

[双起双落]、[双起单落] 跳跃动作的术语。

即双脚同时跳起再同时落下,称“双起双落”;如双脚跳起,单脚落下着地,称”双起单落”:以此类推还有“单起双落”、“单起单落”(落下时不换脚)等。

[身韵] 即舞蹈的“身法和韵律”。

其基本的动作元素有“提”、“沉”、“冲”、“靠”、“含”、“展”、“移”等(详见本教材“第七单元”)。

它是中国古典舞蹈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技法,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将征。

[起法儿] 正式动作以前,从力量或动作上做准备,称“起法儿”:一般在正式动作前的半拍时间,做起法儿动作。

二、常用及主要图示手型与手臂动作。

二、常用及主要图示
手型与手臂动作
脚型与下肢动作
舞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